推動海商法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被譽為&34;的他在貧瘠荒漠築起一片綠洲。從一名學生到一校之長,他既是海商法乃至我國海事法制建設的開拓者之一,也是我國高等航海教育飛速發展的見證者。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連海事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司玉琢&34;的奮鬥故事——
與海商法結緣,司玉琢稱自己是誤打誤撞。因為1964年從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畢業時,他只有海商法考了4分,其他課程都是5分。誰知恰恰是這差的1分,司玉琢為之奮鬥了一輩子。
當時,我國面臨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航運經濟發展困難,沒有屬於自己的海事法院和海商法來保障權益。在這種形勢下,老一代海商法學者黃廷樞、魏文達教授,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勇敢地成為第一代&34;。而之後在這個開墾了的土地上搭建海商法平臺的歷史任務,就自然地落在司玉琢這一代人肩上。於是畢業後,面對學校的挽留,司玉琢沒有推辭,毅然決定留校任教。
1973年到1977年間,大學停止招生,司玉琢便隨天津遠洋公司&34;航行辦駕駛員培訓班,對學員進行航海及海商法相關知識的培訓。4年多的時間,在完成培訓任務的同時,司玉琢也增加了海上實踐知識,這為他後來深入鑽研海商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實踐基礎。
1980年,司玉琢赴挪威航運科學院深造,深入研究了挪威等北歐國家的海商法、保險法等法律制度,以及相關管理和業務知識。
求學期間,司玉琢完成了論文《論提單責任基礎的重大變革》,經修改後刊登在1984年《中國國際法年刊》。這是他在海商法領域的處女作,也是他專攻海商法的新起點。
隨著遠洋船隊壯大和貿易增多,導致了衝突和摩擦也越來越多。
1981年,交通部牽頭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海商法,司玉琢成為主要起草人之一。
&34;司玉琢和同仁們一筆一畫,用鋼筆起草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部海商法。278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字字錘鍊。1992年11月7日,全國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正式審議通過。
有了自己的法律,才有了說話的底氣。2002年至2008年,聯合國貿法會制定與研討《鹿特丹規則》時,司玉琢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專家組成員,會議期間積極發出中國聲音,為了聽取中國代表團的觀點,2004年第十三屆聯合國貿法會第三工作組紐約會議專門推遲了會議議程,因為中國代表團未獲得籤證沒能參加此次會議。
中國在國際海商法界的地位日益重要,請日本人給中國人起草海商法、讓歐洲人為亞太地區擬定《海商法立法指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不僅如此,如今中國海商法人也可以為世界起草《北京草案》了。
這巨大轉變的背後是幾代中國海商法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堅守。
在推動我國海事法制建設的同時,司玉琢也非常重視推動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發展。有外國媒體介紹他為:中國有一半的海事律師都出自他的門下。
&39;翅膀&34;司玉琢回憶道。
1985年,&34;很快起飛。大連海運學院順應國家發展需要,設立了&34;(海商法專業前身)之後,1986年恢復&34;,自此為國家培育了源源不斷的海事、航運領域專業人才。到了1990年,一對翅膀變成了一隻鳥——海商法獨立出來,成立了國際海事法律系。1998年,一隻鳥又變成了一群鳥——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成立。
1991年,司玉琢以大連海運學院最後一任院長、大連海事大學第一任校長的身份,帶領學校開始了新一輪的綜合改革,推動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發展。
在司玉琢的主導下,大連海事大學大膽推行靈活的用人、引智機制,重新調整了學科專業布局;指導海上專業通過了國際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使畢業生有了國際認可的通行證,這在我國高校中尚屬首次。
在離開校領導崗位後,曾有不少公司和律所高薪邀請司玉琢去做顧問,但都沒有令他動心。司玉琢解釋道:他從未離開過海商法的舞臺,如今更願意給年輕人&34;,因為他還秉承著那個理想——為海洋強國建設奮鬥不息。
自1959年考入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一直到今天,近六十年的歲月裡,司玉琢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在治學和海事法制建設裡。&34;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34;、國家&34;建設高校——大連海事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光明日報,大連海事大學校友會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