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學科的多科性應用研究型大學,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09年7月的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歷經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吳淞商船學校、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上海航務學院、上海海運學院等時期。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
那麼,海大各學院的歷史和專業沿革是怎樣的呢?快隨小編一同了解一下自己所在學院的歷史吧
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1959年 學院成立時間:1995年
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前身可追溯至1909年成立的上海高等實業學堂的船政科(航海科)及其後發展而成的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1959年,上海海運學院成立航海系,設海船駕駛和輪機管理2個專業,
1961年,海船駕駛專業更名為海洋船舶駕駛專業。
1962年,交通部部屬院校專業調整,海洋船舶駕駛和輪機管理專業調往大連海運學院。
1971年,上海海運學院恢復設置海洋船舶駕駛和輪機管理專業。
1972年,恢復設立航海系。
1973年,輪機管理專業從航海系分出設立輪機系。
1978年,輪機系增設船舶電氣自動化專業。
1988年,輪機電氣工程系成立,下轄船舶電氣管理專業,後改名「電氣工程系」。
1991年,輪機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合併為輪機與電氣工程系。
1992年,航海系新增船舶通信導航專業。
1993年,船舶通信導航專業更名為電子工程專業,成立「電子工程系」。
1995年,航海系、輪機與電氣自動化系合併組建成立商船學院。
1997年,電子工程系由商船學院劃入新成立的工學院。
1999年,商船學院設置電氣自動化系。
2002年,電氣自動化系由商船學院歸入工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1950年 學院成立時間:2001年
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是全國高校最早創建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學院之一,開創了新中國航運管理人才培養的先河。學院前身是建於1950年的大連海運學院海運管理系和建於1952年的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的航運系。
1950年,東北航海專科學校成立航務管理科。
1951年,東北航海專科學校更名為東北航海學院,設航運管理系。
1952年,中南交通學院航運系設水運管理專業。
1953年,東北航海學院更名為大連海運學院,設海運管理系。
1954年,中南交通學院更名為武漢河運學院,設航運系。
1957年,武漢河運學院更名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設水運管理系。
1958年,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舉辦遠洋運輸業務專業。
1962年,上海海運學院設海運管理系,後更名為水運管理系。
1962年和1963年,交通部專業調整,大連海運學院、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的水運管理相關專業調入上海,組建成上海海運學院水運管理系。
1962 年,上海海運學院在航海系籌建遠洋運輸業務專業,後轉入水運經濟系。
1965年,遠洋運輸專業從水運經濟系分出成立遠洋運輸業務系(國航系前身)。
1978年,水運經濟管理、水運財務會計兩個專業恢復,並招收4年制本科生,隸屬遠洋運輸系。
1979年,水運經濟管理專業名稱改為水運經濟專業。
1980年,水運管理系建立。水運經濟、水運財務會計兩個專業隸屬該系。
1993年,水運經濟系更名為國際經濟貿易系。
1991年,水運管理系、國際航運系、水運經濟系組建管理學院。
2000年9月,管理學院管理系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
2001年9月,管理學院管理系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同年12月,管理學院分拆,交通運輸學院成立,下設管理系、國航系、法律系;國際經濟貿易系、財務與會計學系成立經濟管理學院。
2008年,法律系整體劃出組建法學院;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組建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2013年改為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新增設交通工程系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1956年 學院成立時間:2001年
1956年,武漢河運學院航運系創設水運經濟與組織五年制本科專業。
1957年,武漢河運學院更名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設水運經濟系,與水運管理系互為姊妹系。
1960年,上海海運學院數理力學(轉財會)三年制專業入學。
1962年,上海海運學院創設交通財務會計五年制本科專業。
1963年,交通部部屬院校專業調整,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大連海運學院的經管類相關專業專業整體調入上海海運學院,組建水運經濟系、水運管理系。
1965年,遠洋運輸專業從水運經濟系分出成立遠洋運輸業務系。
1978年,水運經濟管理、水運財務會計兩個專業恢復,並招收4年制本科生,隸屬水運管理系。
1979年,水運經濟管理專業名稱改為水運經濟專業。
1987年,水運經濟、水運財務會計專業從水運管理系分出,重設水運經濟系。
1991年,水運經濟系、水運管理系、國際航運系組建管理學院
1993年,水運經濟系更名為國際經濟貿易系,水運管理系更名為管理系。
1994年,財務與會計學系建立。
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批准,與荷蘭馬斯垂克管理學院聯合舉辦MBA學位教育,獲得中外合作辦學MBA學位授予權,首開中國航海院校MBA教育先河。
1997年,成立旅遊管理系,與管理系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2001年,管理學院一分為二,成立經濟管理學院,設置國際經濟貿易系、財務與會計學系。
2002年,交通運輸學院企業管理、旅遊管理專業併入組建成立工商管理系。
2007年,經濟管理學院再次進行學科與專業資源整合,設置物流經濟系、國際經濟貿易系、財務與會計學系、工商與旅遊管理系、管理科學系。
2017年,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自物流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整體劃轉至經濟管理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物流工程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1958年 學院成立時間:2003年
1958年,大連海運學院海管系創辦港口裝卸組織及機械化專業。
1960年,上海海運學院創辦船舶機械製造與修理專業。
1962年,交通部部屬高校專業調整,大連海運學院港口裝卸組織及機械化專業整體調至上海海運學院。上海海運學院船舶機械製造與修理專業調至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1963年,港口裝卸工作組織及機械化專業併入水運技術管理專業。同年增設港口裝卸機械專業,設「港口機械系」。
1965年,交通部部屬高校專業調整,港口裝卸機械專業調整到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1971年,恢復設置港口起重運輸機械專業,設置「起重運輸機械系」(簡稱「起運系」)。
1975年,起運系設置力學專業。
1977年,起運系港口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恢復招生。
1978年,起運系增設機械製圖專業;輪機系增設船舶電氣自動化專業。
1979年,起運系增設電子計算機計算技術專業。
1985年,起運系更名為「機械系」,港口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更名為「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專業。計算機技術專業分出成立計算機科學系。
1988年,輪機電氣工程系成立,下轄船舶電氣管理專業,後更名為「電氣自動化系」。
1992年,新增船舶通信導航專業,後成立「電子工程系」。
1995年,新增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
1996年,機械系改名為「機械工程系」。
1997年,機械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電子工程系合併成立工學院。
2002年,電氣自動化系由商船學院歸入工學院。
2002年,創辦工業設計專業。
2003年,工學院一分為二,成立物流工程學院,下設機械工程系、電氣自動化系、工業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電子工程系劃出成立信息工程學院。
2006年,成立中荷機電工程學院,設置機械電子工程和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兩個本科專業。
2008年,工業設計專業分出,成立徐悲鴻藝術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1965年,學院成立時間:2002年
1965年,交通部決定在上海海運學院遠洋運輸系增設英語專業和法語本科專業,開創了在理工科院校開辦外語專業本科的先河。
1972年,遠洋系開辦國際郵政英語班。
1978年,英語專業正式恢復招生。
1978年,上海海運學院外語系成立。
1979年,創建我國第一個翻譯理論與實踐碩士研究生專業。
1986年,獲得「翻譯理論與實踐」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國內首批獲得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兩家單位之一(另一單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
2000年,創立日語本科專業。
1996年,外語系成立對外漢語中心
2002年,外語系更名為外國語學院
2009年,成立商務英語系
2011年,開始招收翻譯碩士專業(MTI)研究生
2015年,英語二系正式更名為翻譯系
2013年,設「海事語言及應用」博士點
2017年,上海海事大學獲批新增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點
2018年,外國語學院整合師資及相關資源,設置漢語國際教育中心。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1962年,學院成立時間:2008年
1962年,魏文翰教授、魏文達教授在上海海運學院創始新中國海商法學科
1962年,上海海運學院航海系遠洋運輸業務專業設立,設有海商法系列課程。
1965年,上海海運學院遠洋運輸業務系成立,遠洋運輸業務專業劃歸遠洋運輸業務系,設有海商法系列課程
1965年,魏文翰著、魏文達代講《海商法講座》一書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為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海商法學專著,影響深遠。
1979年,上海海運學院遠洋運輸業務系海商法教研室設立。
1979年,上海海運學院開始招收國際法學碩士研究生。
1981年,國際經濟法(海商法)專業碩士點設立,為全國首批經國務院批准有權授予法學碩士學位的高校。
1982年,上海海運學院遠洋運輸業務系法學教研室設立。
1985年,上海海運學院遠洋運輸業務系本科國際經濟法(海商法)專業設立。
1997年,上海海運學院管理學院法律系成立。
2000年,上海海運學院海商法研究中心成立,為國內最早成立的專門從事海商法研究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2008年,法律系從交通運輸學院分出,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成立。
2010年,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設立。
2011年,航運管理與法律專業博士點設立。
2017年,招收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專業研究生
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1979年,學院成立時間:2003年
1979年,上海海運學院起運系增設電子計算機計算技術本科專業。
1985年,電子計算機計算技術技術專業從起運系分出成立計算機科學系。
1990年,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2年,航海系新增船舶通信導航專業
1993年,船舶通信導航專業更名為電子工程專業,成立「電子工程系」。
1997年,機械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電子工程系合併成立工學院。
2003年,電子工程系和計算機科學系從工學院中分出,成立信息工程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2000年,學院成立時間:2013年
2000年9月,上海海運學院管理學院管理系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
2001年9月,上海海運學院管理學院管理系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2001年12月,交通運輸學院成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隸屬於管理系。
2005年12月,新成立海洋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2006年,設置環境工程專業
2008年4月,海洋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更名為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
2008年4月,交通運輸學院港工、船舶海工專業併入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
2008年,設置安全工程專業
2013年5月,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海洋文化研究所合併組建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
前身成立時間:1959年,學院成立時間:2008年
1959年,上海海運學院成立基礎學部
1992年,由基礎科學部、社會科學部和體育教學部組合成立的基礎教學部。
2000年,行政管理本科專業創辦,學生由管理學院託管。
2001年,行政管理專業劃出給經濟管理學院
2001年,創辦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專業
2006年,化學學科從基礎教學部劃出
2008年,工業設計專業由物流工程學院調整到文理學院
2008年,行政管理專業由經濟管理學院調整到文理學院
2008年,撤銷基礎教學部,成立文理學院。下設基礎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和社會科學部3部、數學系、工業設計系、藝術設計系3系。
2009年,藝術學院成立,下設藝術設計系和工業設計系,由文理學院託管。
2016年,徐悲鴻藝術學院行政單獨建制,從文理學院脫離
2016年,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文理學院合署,撤銷社會科學部。
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
前身專業成立時間:2002年,學院成立時間:2009年
徐悲鴻藝術學院是在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上發展和成立起來的。
2002年,上海海運學院機械系創辦工業設計專業。
2006年,工業設計專業通過上海市教委專業評估。
2008年,工業設計專業由物流工程學院轉至文理學院。
2008年,視覺傳達專業創辦,並於當年開始招生。
2009年,徐悲鴻藝術學院掛牌成立,由文理學院託管。
2016年,徐悲鴻藝術學院脫離文理學院,同年開始籌備繪畫專業的申報工作
2017年,繪畫專業獲批並開始招生。
來源:360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