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紅桌、雙喜燭臺、豐盛的宴席,桌前悶頭吃飯的男子和略顯拘謹的女孩面容稚嫩,14秒的視頻中夾雜著方言解說,兩人像是一場普通婚宴中受邀的來客,但桌上的擺件卻略顯違和。經爆料,視頻中男女竟是這場婚禮的主角。
男方是已輟學的十八歲高中生,女方年僅十四,是鄰村姑娘。
11月28日,廣東汕頭的這則視頻及爆料一出,引起了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質疑:"這都2020了,還有人不知道早婚犯法?"
直到被曝光,涉事雙方家長才發聲:確實不知道。
後經進一步調查,事情有了新的反轉,視頻中男孩盧某隻有17歲,鄰村女孩莊某年僅13歲,兩人甚至均為未成年。
目前,我國法定結婚年齡是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雙方一旦一方小於法定婚齡則不可領取結婚證,如果擅自舉行民俗婚禮則算非法同居。
法律專家稱,不僅男女當事人觸犯了婚姻法,父母更是涉嫌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不得允許未成年人訂立婚約"的規定。有網友提出,若兩人已發生關係,男方則涉嫌強姦罪。
目前,事件發生地潮陽區貴嶼鎮相關部門對此事進行了初步的處理決定:女方回歸家庭,當事人及其家長接受法制教育,多方勸導該未成年男女返校,其餘相關工作還在進行中。
針對此事,不少網友爆料,在某些經濟落後、教育資源匱乏的農村地區,務農或是外出打工的父母由於自身的認識不足,從小給子女灌輸"讀書無用"的思想,導致孩子不重視學校教育,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輟學打工,過早"混社會",未到法定年齡已經成家甚至生子,等到夫妻雙方到達年齡後補領結婚證。
早婚並舉辦民俗婚禮的現象存在甚至是常見。
從大環境的層面上說,這些地區群眾對早婚持有的認同態度趨於統一,法律普及的不到位,學校對學生婚姻觀培養忽視及性教育的缺失,甚至村委會等相關管理部門的默許,為這類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未成年個人的層面上說,在青春期時的叛逆個性、過早過密地接觸網絡、情竇初開等因素導致厭學情緒高漲進而輟學,大大增加其早婚的概率。
但相比輟學早婚,未成年人混社會後因法律知識缺失而誤入歧途更令人擔憂。
只有從多方面保證未成年人的適齡教育落實,普法及監管到位,才能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有所保障。
你的老家那邊有這樣的情況嗎?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