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網際網路加速連接萬物。廣東數字農村建設譜寫新篇章,「三農」領域成為廣東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政府」、完善數字服務的新舞臺。
如今,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再次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12月12日,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與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一同舉辦,充分展現數字科技與現代種業的多維度融合,打造國家級、國際性、綜合性大規模數字農業平臺。
數字農業和廣東種博會在廣州柯木塱相遇,必將擦出絢麗的火花,為廣東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數字實踐
數字農業農村應用「遍地開花」
廣東省順應時代趨勢,把握髮展機遇,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實踐,「推動信息化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美好願景,加快數位技術推廣應用,大力提升數位化生產力。
據統計,廣東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居全國首位,5G基站數量居全國第一。農業產業資源優越,荔枝、菠蘿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一半以上,經濟效益高。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所說,廣東作為經濟發達地區,有條件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農村數位化。
廣東在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方面也率先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只要打開「新會陳皮」App,每天要施多少肥、打多少藥,一目了然。這背後正是新會陳皮產業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
作為廣東第一個聚焦本地特色農產品產業的大數據平臺,該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摸查的方式進行數據採集,利用大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成功打造了新會全區的陳皮產業數據「一張網」。
在廣州增城,一場無人水稻收穫現場演示讓人大開眼界,只需要在收穫前用手機下達指令,機器就可以獨立完成收穫和轉運等工作。
數位化應用在農業領域「大展身手」,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同樣有大數據的身影。
自2016年起,廣東率先建立以自然村為單元錄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展情況相關數據的廣東省美麗鄉村建設信息平臺,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實現臺帳清晰準確,以便準確掌握底數與工作進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張圖」,達到有效管護的效果。
該系統集納了全省兩萬餘個行政村(含涉農社區)、15萬多個自然村的基礎數據,涵蓋數據超千萬個,利用大數據手段來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現精準管理。
今年10月份,「廣東百萬農民線上免費培訓工程」啟動;11月,第一屆廣東省農業農村短視頻大賽短時間內傳播量破億,一大批數位化人才正在成長……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可以說,數字農業農村的應用,在南粵大地遍地開花。
兩強相遇
深度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
數字農業農村成果已有,如何集中、有效表達?
廣東再次引領創新的潮流——舉辦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並與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同時舉辦。「兩者相得益彰,交相輝映,數字農業和種業將在這裡深度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廣東種業博覽會主辦方負責人說。
據該負責人介紹,廣東種業博覽會是廣東農業聲名遠揚的亮麗名片。自2002年以來,廣東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八屆廣東種業博覽會,今年是第十九屆,正當青春年華的種博會又新添了數字元素。
目前,種博會已發展成為以種業為核心的農業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科技博覽盛會,種博會每年示範推廣數千個優良品種,應用推廣主推技術及裝備近100項,吸引1000多家知名單位參會,每年直接帶動農民增收近30億元,累計展示世界各地農作物優稀特品種10萬多個,參會人員近100萬人次。
歷經18年發展沉澱,種博會已深深紮根廣東,打造了以高標準田間展示為平臺、現代農業科技為支撐的農業盛會,成為了大眾心中現代農業良種及技術應用推廣的「現代農業發展高地」。
種博會「館展+地展+N」的創新融合辦會模式在國內首屈一指,開創行業先河,「廣東種博會」品牌享譽全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加快農業良種良法推廣應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內信息技術的頂尖企業都來參加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了。」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表示,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與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一起舉辦,可以讓國內的信息技術「大佬們」在農田、魚塘、果園表達他們的技術,而不是在實驗室、展館裡表達。他們還可以在農田、魚塘、果園裡「打擂臺」,PK他們的信息技術,這是本屆種博會一個非常大的特點。
此外,數字農業農村的各種應用技術要更好地得到應用,必須要在市場上得到回報。在種博會現場,數字農業農村可與種業的繁育、研發、培育和推廣結合,實現技術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屆時,數字菜園、數字茶園、數字藥園、數字都市農業園、數字魚塘、數字種業……世界數字農業農村的各種應用場景應有盡有,數字農業農村將會在這裡展示得淋漓盡致。「種業是農業的『晶片』,是農業高精尖科技的聚合體,如果結合數位技術,那就是給廣東種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特別有意義。」顧幸偉說。
未來展望
探尋數字農業「廣東之路」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舉辦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展現全國及廣東數字農業建設成果的同時,還將集納各方智慧,探尋數字農業「廣東之路」,提出切實可行的數字農業中國方案,推進農業國際合作互利共贏,打造世界了解中國數字農業、發現中國農業智慧的重要窗口。
因此,大會充分展現數字科技與種業的多維度融合成效,形成農業全產業鏈作業大匯演,凸顯高精尖農業科技成果,樹立新一代數位化農業實際應用的風向標,打造國家級、國際性、綜合性大規模數字農業平臺。
事實上,數字農業未來之路如何走,廣東在進行基層探索的同時,還注重做好頂層設計。
今年5月,《廣東省貫徹落實〈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印發,提出到2025年,20戶以上自然村光網實現深度覆蓋,5G網絡實現農村重點區域普遍覆蓋,鄉村產業數字信息化得到應用,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
發展數字農業要一手抓銷售、一手抓生產,通過工業化實現高效生產,讓農民轉型成為有技術能力的產業工人。
基於此,《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廣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研製推廣農業智能裝備,探索數字農業技術集成應用解決方案和產業化模式。
單個農戶的經濟實力有限,信息獲取能力和輸出能力欠缺,這就需要政府配套建設數位化的基礎設施,並通過建設農業產業園推動。
因此,《實施意見》提出,建設一批省級5G智慧農業產業園區,鼓勵和支持地市開展5G智慧農業科創園、試驗區建設、5G+智慧水產示範應用,構建基於5G網絡的智慧農業網際網路。
今年6月,廣東又印發《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打造「數字農業矽谷」,並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重點,構建5G智慧農業試驗區。
這一系列的政策,為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拓寬了道路,必將推動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集聚創新要素,賦能現代種業
「一個核心,四大創新」成種博會大看點
廣東種業博覽會一直被視為現代農業發展標杆,2018年已推出數字地展,今年更是與世界級大會一起,集聚數字農業發展創新要素,賦能現代種業,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本屆種博會將以數字驅動為核心,建立精準種植和精細管理的農業生產服務示範展示平臺,把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品控溯源體系、數位化營銷和供應鏈系統集中展示出來。
新潮流6000多個優新特品種代表品種發展方向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發展的「晶片」,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
今年,廣東種博會展示優新特品種6000餘個,代表了前沿、頂尖的科技新成果,凸顯品種質量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現代種業品牌展聚集國內外知名種業品牌,通過展館展示和田間種植相結合,重點展示了種企自主研發的特色品種及配套技術。值得一提的是,展會精心打造的「鮮味空間」,更是將品相、風味、口感與品種多維一體呈現,給參觀者帶來了沉浸式極致體驗。
新動能數位技術為現代農業注入新動力
廣東致力於打造「數字農業矽谷」,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的召開為廣東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次大會設置了數字農業綜合展示區,集中展示世界數字農業技術、設備、管理系統、解決方案、業態、模式等成果發展情況;數字農業田間場景應用區,展示數字鄉村、數字農業田間解決方案和裝備設施等,包括無人機播種、智慧灌溉、數字氣象、智慧墒情、無人駕駛機械在田間作業等真實數字農業作業場面及優秀實踐案例。
國家農信中心、華為、京東、移動、電信、聯通、極飛、大氣候、瑞豐、澳星、大疆、健坤、海睿、湘研、富邦、英九等企業參會,他們將帶來數字農業建設等方面前沿、尖端的新技術新產品,以及全新的解決方案。
新應用農業裝備升級助力農業高效生產
本次大會設置數字現代農業裝備展。智能農機展示包括無人駕駛水稻插秧機、收割機、噴藥機等,水稻、果園、水產等智能化解決方案展示及模型演示等。此外還有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演示、水產養殖機械化作業演示等。
數字農業展示區展示採摘機器人、無人機、VR機,智慧攝像頭、感應沙盤、滑動屏等智能化裝備,傳遞機器換人、無人農場、智慧管理、數字技能培訓、人工智慧等智慧農業理念。
丘陵山地智能裝備展展示了丘陵山區果茶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包括開溝、施肥、修剪、除草、採運輸和後處理等作業全程機械化指導。
新業態產業融合構建生態方式
大會以新技術、新設備、高標準、立標杆為理念,全面展示數位化與農技融合,數位化與裝備融合,數位化與管理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本次大會,不少企業跨界農業,如管道領航者聯塑集團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將本次大會作為進軍農業的重要節點。
廣東絲苗米多項大獎將亮相種博會
本次大會將為廣東絲苗米品種頒牌、廣東絲苗米代言人頒發聘書、首屆廣東國際名米金獎品種和產品頒獎。
絲苗米是嶺南傳統優質大米的代名詞,是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秈稻優質稻米,廣東順勢而為,實施絲苗米振興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致力於把廣東絲苗米品牌打造成「世界水稻看中國,全球秈米看絲苗」的國家級品牌。
今年以來,我省大力推動廣東絲苗米產業發展,絲苗米品種取得新突破,種植面積大幅上升,品牌效應達到新高度。
開展品種展示推廣、品牌宣傳系列活動。在廣州柯木塱廣東現代農業與裝備示範基地、樂昌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試驗基地開展「2020年早造絲苗米新品種展示觀摩活動」,共展示優新品種近200個。
在雲浮新興、廣州增城和從化舉辦「2020年首屆廣東絲苗米形象代言人評選活動」,廣東絲苗米形象代言人評選是我省開展廣東絲苗米區域品牌打造的一項創新性活動,有利於推動廣東絲苗米產業發展,搶佔稻米產業高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梅州興寧舉辦「2020廣東首屆國際高端優質秈稻品種展示交流活動」,展示高質、高產、高效水稻品種近100個,培育基層農技人員100多名。
以「禪都論稻 糧安民富」為主題,在新興舉辦「2020年廣東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國際高端優質稻觀摩活動」和「2020年廣東(新興)絲苗米產業發展論壇」。
2020年在興寧開展高端優質香稻綠色高產創建,以及「2020年興寧絲苗香米品牌發布暨興寧絲苗香米高峰論壇」。經現場測產驗收,高端優質香稻「19香」在興寧早造畝產634.56公斤、晚造畝產665.56公斤,創造高端優質香稻早、晚造雙季畝產1300.12公斤的世界記錄。
新認定六個絲苗米品種、新評出首屆廣東國際名米(秈稻)十大金獎品種、新評出首屆廣東國際名米(秈米)金獎產品,都將在本屆種博會集中亮相。
撰文:黃進 粵農軒 編輯統籌:甘韻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