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健身成了最新風潮。
據悉,截至2月17日,新浪微博「宅家健康運動計劃」的話題,引發網民5.5億次閱讀和34.6萬次討論。
數據平臺報告顯示,1月疫情爆發至今,健身的搜索指數從5831漲至6744。Keep平臺運動直播累計參與人數超過5650萬,直播時長達到100小時,同時在線人數的峰值是16萬。
一定程度上,這從側面印證了疫情時期在線健身救活健身行業的可能性。
年前裁員800人的Keep就這麼傻眼了嗎?線上健身的春天又能持續多久呢?
線上線下「冰火兩重天」
沒錯,健身行業線上線下就是一曲「冰與火之歌」。
受疫情影響,線下健身房幾乎都遭遇了關停了的命運,舉步維艱。擺在經營者面前的是未來一到兩個月幾乎0營收的現狀,有「肌肉」的還能挺過去,沒有現金流的小健身房還面臨著倒閉的危機。
業內人士透露:按照以往,春季收入佔全年30%-40%,現在基本報廢了,疫情結束可能大家健身熱情更高,稍微抵消,這樣全年收入還是會減少三成左右。
當然,這還只是樂觀估計,疫情帶來的損失是國民級全方位的,有的公司裁員有的公司減薪,如果收入降低,一般生活水平都保障不了了,屆時誰還有心情去健身房甩肉增肌?
線下苦悶,線上倒是熱鬧歡騰。
許多大V都做起了在家健身的相關推送,一系列健身品牌推出了在線直播課程,一天排課量在三到四節不等,分別在抖音、一直播上進行運動直播。
線上健身APP也迎來一波熱潮。Keep在App store健康健美類免費排行榜位居首位。Keep平臺運動直播累計參與人數超過5650萬,直播時長達到100小時,同時在線人數的峰值是16萬。
另一健身頭部平臺超級猩猩,健身直播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7萬,還成為一直播這一平臺的TOP ONE主播,同時抖音帳號「超猩家裡蹲」的直播,高峰時期更有19萬人在線觀看。
相比於Keep和超級猩猩等平臺的運動類別及規模更有優勢,中小型健身房在線上獲得的影響力有限。
據悉,許多線上健身房的教練們也開啟了健身直播,但是觀眾還是以曾經的線下學員居多,影響力有限,線上的主要作用只能是保持現有用戶粘性。
表面風光,實難變現
就算用戶數量翻了十倍不止,但健身APP想要翻身掙錢仍然不容易。
頭部Keep在2019年末裁員,看下雖有用戶數量爆發,但線上健身APP商業化的實則路並不好走。
Keep的擴張正是源於App上將近2億的用戶,為了將這2億用戶儘可能地將價值沉澱下來,Keep選擇了電商轉化、線下投入等方式謀求變現,但這種實際流量能下沉到線下的方式並不理想。
「線上變現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用戶對線上課程的付費是莫名帶有牴觸情緒的。
Keep可能真還不後悔裁員,因為他們知道此時線上健身的人大概率不會為此掏錢。
雖然都是「網課」,但我們明顯更易接受文化類的知識付費課程,健身作為「體育課」,我們的消費習慣目前還沒有被培養起來。
對照線下,知識付費就像輔導班,許多人的學生時代都經歷過課外培訓、有償補課,我們的意識裡,為這些額外的知識付費是理所應當的,就算是花錢,學的也是跆拳道、瑜伽等技術性較高的體育項目,為普通的健身花錢,這首先不符合我們的消費習慣。
就算有著「量身定製課程」這樣的噱頭,現在網絡上各種健身視頻、各種健身博主每天挖空心思都在做著免費的健身內容,一般用戶看著這些視頻也就夠用了。
線下私教課尚且難賣,更何況線上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健身課程?
最關鍵的是,線上課程比線下健身房、私教課更難堅持,用戶在做消費決策便會更加猶豫。
線上健身目前確實難變現盈利,主要給健身用戶交付價值,線上課程無法代替線下,只是特殊時間段內對線下服務的一個很好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