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過埃及,有人正打算去埃及,有人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去,但無論你去過與否,這篇偏攻略的體驗文章都適合讀一讀,以備不時之需。事實上,絕大多數人並不把埃及首都開羅當成一個重要目的地,相對於白沙漠(撒哈拉)、盧克索(古城)、亞斯文(南部)、赫爾加達(紅海)、亞歷山大(港城)等那些大名鼎鼎的旅遊目的地來說,開羅充其量只是個「打尖地」或者「中轉站」。
一些去過埃及旅遊的朋友甚至除了「埃及國家博物館」以外,可能都說不出開羅還有哪些值得一遊的地方。其實,開羅可體驗的旅遊項目很豐富,多數偏於特色人文景觀,打卡、體驗兩相宜。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我推薦的這6個打卡地點,附贈我的真實感受——
開羅,可能是整個非洲大陸的「首堵」之城。無論白天或者夜晚,破舊的城市道路和橋梁上下,永遠都是亂糟糟的樣子,擁擠的車流,胡亂鳴笛的汽車,長時間不變的「變態」紅綠燈……就拿開羅國際機場到國家博物館舉例,一段25公裡左右的路程,需要走上1.5小時左右,這在開羅人看來,是很正常的!so——如果你計劃來開羅,一定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交通時間預算。
無論你在老城區還是新城區,只要你站在較高的位置(比如我此時所在的酒店8層陽臺),總能看到無數灰頭土臉的居民樓——這並不是說明開羅人窮,住不起光鮮漂亮的高樓大廈,而是一種「國情」。在埃及,有個讓人很難理解的住房政策:所有交工但未裝修完工的民房,是免稅的,但一旦裝修竣工,那麼民眾要每年給國家上繳住房稅……於是,「聰明」的開羅人寧可住在灰頭土臉、顏色單調、裝修簡陋的「新」房子裡,也不願意「裝修按時竣工」,結果,就出現了我們眼前這種場面——到處多是裝修過半又未完工的住宅樓!如果你有意在國外購置房產,開羅的特殊情況,需要清楚。
我很喜歡在開羅老城區裡逛街,可以拍攝一些當地人的市井生活,如果走累了還可以乘坐地鐵。順便說一下,開羅是整個非洲地區為數不多擁有地鐵交通的城市,目前在城區裡有3條地鐵線,如果走累了可以感受一下埃及人的地鐵交通(每趟地鐵有兩節女性專用車廂)。但如果你走路口渴了,就比較麻煩了,畢竟開羅不是伊斯坦堡,沒有那麼多的路邊攤,也不是北京上海,到處都有超市,可能你走上1小時才能遇上一份流動飲料攤。
我覺得,開羅交通擁堵的原因除了道路基礎設施差的原因之外,還有管理的問題:無論大道小道,汽車、摩託、畜力車和行人相互混行!你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身著長袍的當地人趕著驢車慢慢悠悠地走在城市街頭,雖然他們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原因所在,但我卻對其有幾分好感。每次遇到有畜力車經過,車主都會和我們招手問候,當你走累了的時候,只要說一聲,也可以免費搭車(tips:埃及人會說英語的不多,基本全是阿拉伯語,儘量肢體交流吧)。這也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在異國他鄉的首都坐著驢車觀光,會是何等的威風!
如果你喜歡攝影,在老城區一定可以大展拳腳。但老實說,在開羅拍攝人物的照片有點難,因為這是一個標準的穆斯林國家,具有保守的伊斯蘭傳統——沒人喜歡被遊客拍照,如果你偷拍他們,一定討不到好果子吃!而且穆斯林的女性一把會用頭巾遮住臉,你根本看不到她的長相,如果拍當地的男人,他們有時會氣得向你揮舞拳頭,威脅你。雖然也有人願意配合讓你拍照,但是極少數。
我的方式是儘量拍攝之前,徵得對方同意,或者乾脆不拍成人,只拍孩子。開羅的小孩子非常喜歡被拍照。對他們來說,這很好玩。如果他們看到有遊客拿著相機,就會跑過來對著你的鏡頭擺姿勢,做鬼臉。但有些孩子會在配合你拍照之後要1埃鎊的小費。
除了通過「掃街」的過程可以體驗到最真實的開羅人文,一些不錯的景點也是每個初來乍到的遊客應該看一看的。
艾哈邁德·伊本·圖倫清真寺(Ahmad ibn Tulun,Mosque,簡稱圖倫清真寺)是埃及全國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之一,是公元876年由埃及和敘利亞總督(突厥人)共同投資興建的宏偉紅磚建築群,早在1890年時就被列為了國家古蹟。這座清真寺分有男女不同入口,女性遊客必須披阿拉伯鬥篷才能入內。參觀清真寺的過程很快,可能會遇到有工作人員邀請你登上寺廟高尖塔,這不是坑,也不是陷阱,但一定要提前講好價錢(價錢裡一定要包含小費),因為登塔是需要額外付費的。在塔頂可以看到寺廟周圍城區的樣子(如圖)。
解放廣場和埃及博物館。這兩個地方離得不遠,完全可以放在一起遊覽。解放廣場是開羅最熱鬧的觀光廣場,平時外國遊客和本地人都不少,在廣場的東邊有數十家旅行社的門店(Neil Hilton Hotel酒店下面),你可以在那兒諮詢「一日遊」產品或者購買各種交通票(店員一般都會英語)。
如果天氣不好,可以適當縮短廣場遊覽時間,把博物館的參觀時間拉長,館藏內容豐富,如果沉浸式參觀,絕對夠你看一整天的。埃博裡面的陳列品絕大多數都是真品。參觀的價值巨大,任何一件文物都有三四千年歷史。如果你把開羅作為埃及之旅的起點,那麼埃博之行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打卡」,很有必要花上3個小時以上去仔細看看他們國家的那些寶貝疙瘩。
納賽爾穆罕默德清真寺(Al-Nasir Muhammad)。如果你實在沒有興趣參觀博物館,提前結束博物館參觀怎麼辦?好辦,離埃及國博不遠還有一處大型清真寺。它與圖倫清真寺的風格不同,也很值得一遊。
開羅塔。開羅可以說是一座「千塔之城」,在中心城區裡你可以看到鱗次櫛比、高高低低無數高塔,這也是阿拉伯國家的傳統特色體現。作為埃及國家象徵的開羅塔「身高」187米,是開羅最高的建築,其建設的過程還有個小插曲!
20世紀50年代,正逢美蘇冷戰,兩國為了拉攏埃及加入己方陣營,使出渾身解數,蘇聯人給埃及人提供槍枝、培訓作戰部隊,美國人則直接向埃及施加壓力——威脅減少對埃及大壩建設的投資。經過三方分別交涉,最終時任埃及總統納賽爾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不僅大壩建設工程沒停,還額外獲得老美的100萬美刀的「聽話獎金」。為此,納賽爾總統感到受到了侮辱,十分憤怒,但又不能和錢過不去,於是他接受了這批巨額獎金,用它來建造了開羅塔,對外稱其「象徵著美埃友誼」。
有人說,開羅塔就像是一根長長的「中指」,時時刻刻在向華盛頓打招呼!你覺得呢?(tips:登開羅塔,需要付費70埃鎊/人,約29元人民幣)。夜晚時登上開羅塔,可以欣賞到尼羅河美麗的風景。
夜遊尼羅河。晚飯可以在開羅塔下的餐廳解決,埃餐不好吃,得有點心理準備,吃不慣的話可以吃西餐。晚飯後建議步行到尼羅河堤岸上溜達一下,也可以乘船遊覽尼羅河。稍大一點的觀光船上一般會有專門的演出,通常是阿拉伯風格的音樂和舞蹈,如肚皮舞和長袍舞等,外國遊客和本地人都喜歡看。
逛老城區的Khan al-Khalili市場。逛街購物可能是任何一位中國遊客在境外遊時都會有的標準動作。那麼在開羅買紀念品,你最該去的地方就是Khan el-Khalili露天市場。這片市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紀。市場裡有各種各樣的商品,既有古樸傳統的也有現代時尚的:各種風格的服裝,濃濃的香料,櫃檯上五顏六色的種子,埃及文化手工藝品……強烈建議在這裡挑選購買心儀的紀念品,選擇範圍比較大,而且大多數價格低廉,還可以和攤主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