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埃及採風,我沒有約其他平時一起玩的朋友,更沒約陌生旅伴,只是一個人帶了簡單的行李,就飛到了開羅。其實,平時我也是這種風格,可能前一晚做個夢,夢到了一個好地方,第二天肯定會訂票,不超過3天一定就在路上了(出境遊的另說)。實在不太喜歡拖沓,而且走得地方多了,也不太迷信所謂的攻略和行前功課,比如這次去埃及沙漠自駕就是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就是想去看看撒哈拉大沙漠裡的綠洲生活,走走著名的黑沙漠和白沙漠,就這麼簡單。
因事先從網上預訂了落地租車服務,所以航班在飛抵開羅之後,我幾乎沒費勁就辦完了赫茲(Hertz)提車手續,然後接上從開羅當地聘請的嚮導+翻譯艾哈邁德,便駛出開羅城區,在夜色的掩護下一路向南,奔著撒哈拉沙漠的方向開拔。
我們都知道,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地區,足有906萬平方公裡之大,也是地球上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地處北非的埃及,幾乎全境都在撒哈拉沙漠裡:官方公開的數據顯示,埃及全國95%的國土面積被沙漠和半沙漠所覆蓋。但是人多生命力是極其頑強的!不信你可以去埃及沙漠裡面看一看,昆蟲鳥類小動物不說有多麼豐富,光是在埃及中西部的大沙漠腹地就有大大小小數十個綠洲村鎮,比如費拉菲拉(Farafra)、拜哈裡耶(Bahariya)、哈裡傑(Wahat al-Kharijah)、錫瓦(Siwa)等都是大綠洲,它們之間被大沙漠隔離,但又相距並不遠,很有意思。
但這裡說的「綠洲」可不是綠油油的大草原,也不是水汪汪的溼地沼澤,更不是稻田萬畝的米糧倉,埃及人的「綠洲」,指的就是沙漠裡面規模較大的,有水、有樹、有房屋,可以為人畜提供一定穩定生存空間的生態區域。這次我去埃及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深入到埃及人的綠洲中去看看當地人的真實狀態,這也符合我的旅行風格。
在撒哈拉沙漠公路裡面開車很爽但也有相當大的危險性,雖然沙漠公路遠比不了國內的路況好,而且比較缺乏維護,只要一起沙塵暴,路面上全是沙子,車子壓上細沙很容易打滑。但我們此行比較幸運,沒有遇到沙塵暴。我注意到公路上的最高限速是90公裡/小時,但開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有遇到一個警察,而且路上也沒有看到限速監控器,索性敞開了跑,曾一度飆到了160的時速。其實在120的時速之後,這兩老三菱就開始發出吱吱的聲音(應該是租賃公司給車安裝的報警器的提示),車身也開始有點發飄。
嚮導艾哈邁德是我接觸過的為數不多的有風趣感的埃及人,一路上我們聊著中-埃兩國的文化差異,一邊拿一些上不了臺面的國際問題打趣。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公路周圍的沙漠景觀越來越清晰了,天氣也越來越熱。
我們的首站是去費拉菲拉綠洲,它距離開羅大約550公裡左右的路程,沿途會經過拜哈裡耶綠洲(距開羅約350公裡)。途經拜哈裡耶綠洲時,路邊出現了一些建築的廢墟。我問嚮導有沒有可能在這附近發現法老墓?裝腔作勢的艾哈邁德,順坡下驢地非要拉著我去廢墟裡面走走,找找蛛絲馬跡。
處在撒哈拉沙漠腹地的拜哈裡耶綠洲是一片大約3800平方公裡面積的窪地,周邊有沙漠和小山環繞。在古希臘到羅馬時期,這裡曾繁榮一時,大大小小的村鎮無數,拜維提(Bawiti)是拜哈裡耶綠洲裡最大的村莊和主要居民點,人們在綠洲上種植棕櫚、椰棗、麥谷、棉花等農作物,也有少量葡萄園,不說家家戶戶小康生活,至少自給自足是不成問題的。嚮導說,這片面積廣闊的綠洲至今還在,但人口貌似沒有數百年前那麼多了,以前有人居住的村莊,許多也被荒廢了,這可能和全球氣候持續惡化有關。
拜維提的鎮子上,有一條主街,兩邊的房屋破舊矮小。鎮上只有一處加油站,可以加到92號汽油,每升5埃及鎊,大約合人民幣2元的單價,相比國內來說那是相當的便宜啊!加滿!Tips:隨時加滿油,並不是我多麼土豪,而是在沙漠裡面開車的鐵律就是: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遇到了加油站,務必把油加滿!因為誰也不知道路上會不會因為沙塵暴、陷車、或者找不到加油站,亦或者加油站沒有油而出岔子,最保險的就是隨時車加滿油!
離開拜維提後,我繼續往南走,去190公裡外的費拉菲拉綠洲,預計路上需要走2個半小時。從這裡開始,路邊的景象和先前有不一樣了,我開始看到很多沙漠裡高高聳起的土山,山上還覆蓋著一層黑色的粉末,就像被人撒上了胡椒粉一樣。艾哈邁德說,這些山是指引我們去黑沙漠的路標(即埃及著名的「黑沙漠自然風景旅遊區」)。
在一些地標明顯的山下,總能看見這種沙漠車轍,這是來黑沙漠遊玩的自駕遊客留下的痕跡。
駛過黑沙漠區域不久,就是費拉菲拉綠洲的邊界檢查站。雖然沙漠公路是埃及西部沙漠地區溝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但說實話,並不熱鬧,不是我們想像中國內那種車來車往的國道路況,可能有時一天下來連一百輛通過的車都沒有。所以檢查站裡的警察很清閒,有事沒事隨時都可以眯上一覺。
此時,一個睡眼惺忪的埃及警察,拎著步槍扒在我的車窗上,用不流利的英語進行例行盤問:國籍,要去的地方,然後登記了我的車牌號(要不是這傢伙拿著槍正對著我說話,真應該給她拍張照)。因為埃及最著名的白沙漠國家公園就在費拉菲拉綠洲的範圍內,所以我們得在檢查站提前購買門票,價錢倒是不貴,5埃及鎊每人。
在距離費拉菲拉綠洲約40公裡的地方,從公路邊已經可以看到白沙漠國家公園的一些景觀了。但今天時間已晚,不想深入白沙漠了,我只想快點到達酒店,洗個澡,然後睡一覺。
費拉菲拉綠洲是埃及二十九個省中的新河谷省的中心區,這裡距離開羅不到600公裡。綠洲周邊全是沙漠,著名的黑沙漠和白沙漠也在其間。整個綠洲的人口不到1萬,以貝都因人為主,且絕大多數都住在中心區的費拉菲拉堡。
我們把車開進了到處生長著高大棕櫚樹的小鎮——費拉菲拉堡,發現當地的建築除了少數的政府辦公樓、學校之外,大多數都是小土房。鎮子上有一條中央大街,路兩邊有一些小商店、咖啡館和餐館,其他就是千篇一律的民房,但也有個別施工中的紅磚樓房。讓我感嘆的是,雖然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但似乎現代文明對這個沙漠綠洲小鎮子沒啥太大影響。
嚮導推薦的酒店名叫El Badawiya,客房環境在當地來說,已經算是不錯了。雖然雙人間要240埃及鎊每晚(約合人民幣100元),價格高於別家,但我還是決定住這兒了。辦理入住時候,和酒店老闆交流行程。他建議我們明天白天先在費拉菲拉綠洲陣子周邊溜達溜達,下午3點以後再去白沙漠,晚上就住在沙漠裡面,這樣不至於頂著大太陽遊沙漠那麼辛苦。嗯,他的話非常有道理,我們也接受了他的建議。而且還請他幫忙預定了第二天下午進白沙漠的越野車(我們的小車無法進沙漠,需要請當地貝都因司機開越野車陪同進入),2人價格一共500埃及鎊(約206人民幣),小費看著賞,報價包括了車和司機,以及在沙漠裡過夜的食宿服務費(這價格真的是良心價!)。
放下行李,嚮導開始陪著我在村莊周圍溜達。驢車,在埃及任何一座城鎮鄉村都能看到,這也是埃及人最普遍的一種交通方式。
看到我的相機,這位小女孩以閃電般的速度「砰」地一下關上了門。我沒有走開,而是繼續站在原地,期待著抓拍小孩出來的一刻。不到一分鐘,可能因為好奇心,小女孩又慢慢地打開了大門……然後我快速地對準她拍下了這張照片。順便說一句,在那個動作之後的一瞬間,大門又「砰」地關上了,然後再也沒有打開,哈哈。
在費拉菲拉綠洲的村莊裡,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有棕櫚樹或者椰棗樹,院子用矮小的土牆圍起來。嚮導說,當地人的房屋是用黏土、木頭和椰棗樹葉建造的,雖然醜了點,但冬暖夏涼,這在沙漠裡面很適用。
沙漠居民可能很喜歡鴿子,我們經過的每個綠洲村莊幾乎都能看到這樣的鴿子房。
夜幕降臨之後,我也結束了全部拍攝工作,趕了路一天的路,感覺很累,還是遊個泳早點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