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消化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突然拉肚子,怎樣判斷是新冠病毒引起的,還是普通消化道傳染病?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表示,新冠病毒主要損害呼吸系統,大部分患者以肺部損害表現最為嚴重,但極少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可以出現非特異性的消化道症狀,如腹瀉、腹脹等,甚至會單獨表現為消化道症狀。如果有腹瀉的症狀,並存在新冠肺炎感染的風險,就有必要去做新冠肺炎方面的篩查。
那新冠肺炎感染的風險有什麼呢?梁宗安說,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首先,有無流行病學史:
◎「聚集」:近兩周內是否與不明情況人員(指與家人、同住者等之外的人)有聚餐或聚會(8~10人以上)經歷。
◎「症狀」:3天內有無發熱,近3天內是否有新出現的咳嗽、咽痛、胸痛、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和乏力等。
◎「來自」:來自境外(近兩周內是否有境外國家的出行史或居住史),來自重點地區(近兩周內是否有北京市、湖北省或國內其他新冠重點地區的出行史或居住史),來自有可疑病例的社區或單位(近兩周內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包括同一小區的單元、家庭、辦公室及學校同班等是否存在2例及以上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接觸」:近兩周內是否接觸過來自境外、北京市、湖北省或國內其他新冠疫區的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近兩周內是否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疑似、確診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近兩周內是否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確診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近兩周內是否接觸過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確診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報告社區(同一居住小區或村)的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其次,有無臨床表現:有無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症狀以及乏力等;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最後,有無確診實驗,需根據核酸檢測、抗體檢測等相關標準來確定是否為確診病例。
最後,梁宗安提醒,突然拉肚子,若無新冠肺炎感染的風險,就要考慮為普通消化道傳染病,仍需及時進行醫治。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