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也是如此,掌握好方法,文佳分又高。
本文先講必要性,再講其中道理,然後給諸位舉例子,讓大家不費勁就能明白。
開學前跟大家總結一下,激發出最好的狀態,好去迎接新的廝殺,考場如戰場,一點沒錯。
能力和方法為什麼重要
有人說,考場作文想的高分,最省力氣的方法,是套寫和抄襲。但是,卻一點都不保險,畢竟老師們也是見多識廣的,雖然一兩次能僥倖過關,長久卻會使我們失去能力。
所以要和大家說,能力是關鍵。我們就是要能力。加工的能力,轉化的能力。
從各個渠道,我們獲取了材料,並圍繞中心進行選擇,之後還要加工,才能成為我們自己的文章,才能更好切題。
抄襲和套做,之所以很多時候不能得高分,就好比我們穿了一件別人的衣服招搖過市。衣服本身可能質地很好,卻和我們的氣質不符合,和我們將要參加的活動不搭。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這裡要旗幟鮮明的反對一些所謂的作文速成之法,就是找一堆範文讀熟練,到時候很生硬的運用,雖然聽起來不錯,短時間也真的可以提成績,而且對大多數基礎不好的同學都有效果,卻多真正的寫作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你們讀初中,等到了高中,那時的寫作,就不是抄襲套作所能解決的了,甚至宿構的可能都不大,要真的要自己有寫作能力。
也許你說,能不能力不重要,我要的就是分!現在我只要分上去,才會考慮以後,有道理,但得批評!
一個有啟發的故事
講道理傳授技巧之前,先講個故事。
解放以前,河北西部的一個山村,出現了一個白毛仙姑,村裡每月要定時上供,不然就會告知有災難降臨,時間久了,村裡人越來越相信,因為他們的確親眼見過。八路軍路過這裡,捉住了仙姑,原來是一個九年前被惡霸地主欺凌後拋棄的女子。
就這樣一個故事,被賀敬之等人聽到,編寫成了歌劇《白毛女》,起初他們只是想宣傳反對迷信的主題,後來一步步加工的過程中,主題變成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自然也就成了以後的經典作品。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就是因為創作者獨特的轉化,加工,提煉能力。
我們同學寫作文,也要培養這樣的能力。
培養能力之前,既然要有這樣的認識。
加工轉化的原則
首先,作文的真實並不等同於生活真實,生活的真實可能是很平淡,作文的真實首先必須服從於主題的需要;
第二,生活的真實可以寫到作文裡,但不能全盤的照搬,要在符合主題的前提下,經由自己的選取,甚至要在情節上和細節上加以完善,必要的時候甚至需要虛構和補充;
第三,生活的真實可能很豐富,而我們寫到作文裡,只能選取一點,標準就是必須適合表現我們所要表達的主題。
第四,為了表達主題,虛構是必須的,但虛構不等於虛假,即使虛構的內容,也要有生活感,不能給人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我們為什麼要把素材變為題材?為什麼要用別人的材料成就自己的精彩?
因為麥子不等於麵粉,我們想做好的饅頭,就必須首先把麥子加工成麵粉。
(一套4冊,粉絲福利到手價18.8元)
再舉具體作文審題立意的例子。
比如某一次作文以「和諧」為主題,一位同學把聽來的許多不團結的故事,進行反向的加工,表達了自己希望社會和諧美好的願望。(反其意而用之)
再講一個正向運用的。
以臺階為話題,一位同學改編自己親舅舅的故事。
梗概:他本來健壯的舅舅出了車禍後,出了院不會吃飯,不會寫字,不會走路,甚至連話都說不清,但是他卻沒有半點哀怨,開始學走路,學拿筷子,最後成功的恢復了健康。
我們可以認真看一下,這個真實的材料,和臺階沒有半點關係,但是如何把臺階運用到裡面?
文章標題《人生是臺階,微笑向上攀》
開頭是這樣:
人生之路好比階梯,剛出生,是第一級的臺階,踉踉蹌蹌跌跌撞撞開始攀爬,從此以後,每一級臺階,都印著我們的艱辛汗水和淚水。
文中:
(舅舅出車禍後)我只覺得他從高高的臺階重重的摔下,竟撲倒在曾出發的第一級臺階前。(康復過程中)他一級級往臺階上爬,付出汗水歷盡艱辛,卻始終沒放棄……一個月後聽媽媽說,舅舅也能自己走路。他的努力讓我振奮,他讓我真正懂得了一步步走上臺階是多麼充實……想起小時候,他帶我去爬山,不斷的勉勵我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攀登……
文章結尾:
半年後舅舅來省城複查,來我家一口氣兒上五樓,就像從前一樣健康,他登臺階的時候,一直平靜的微笑。
通過剛才文章的分析,我們可以隱約的感覺到「臺階」成了這篇文章的線索,就像背影成為《背影》的線索一樣,而這臺階,如同背影,都是作者有意營造的運用的。
一篇優秀作文的背後,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真情實感,更需要高超的寫作手法,希望大家能做到。
(粉絲福利,到手價17.8元)
中考語文,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不丟分,照這樣你就能做到!
中考語文,半命題作文審題,三條原則來搞定
初中語文,作文沒素材?不可能!用好回憶體,不盡素材滾滾來
初中語文,好作文的標準,既要貼近生活,又要超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