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市大數據局、市教育局、墾利區大數據發展服務中心聯合召開「數聚賦能」優化入學服務新聞發布會。市電子政務和信息資源管理中心主任董藏收主持,墾利區大數據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鵬就義務教育招生平臺應用情況進行介紹。
市電子政務和信息資源管理中心主任董藏收對我市「數聚賦能」優化入學服務有關情況進行簡要說明。
今年來,我市深入推進大數據融合應用,制發了《東營市2020年「數聚賦能」專項行動方案》,按照全市流程再造攻堅改革部署要求,加快數據融合應用深化流程再造、重點高頻民生事項「掌上辦」等,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圍繞政務服務、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領域的重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強化大數據支撐,深化「通、聚、用」,打造了一批大數據典型應用。「數聚賦能」優化入學服務,是由市大數據局、市教育局共同推進,墾利區率先試點實施的又一便民服務應用。主要是通過市政務大數據平臺實現個體工商戶、常住人口、不動產、房屋租賃等信息共享,入學報名數據自動核查比對,解決了家長徹夜排隊,提報各類證明材料等煩惱,充分體現了大數據共享應用價值。
墾利區大數據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鵬就義務教育招生平臺應用情況進行介紹。
義務教育招生平臺是我市實施「數聚賦能」優化義務教育入學服務的重要應用,今年7月以墾利區為試點,正式面向居民群眾提供服務。
一、數據共享,推動資格審核提速增效
義務教育招生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打通數據孤島,打破信息壁壘,共享使用了市場監管、公安、住建、人社、自然資源5個部門的18項數據。招生平臺通過數據接口自動連接山東公共數據開放網和東營市政務大數據平臺,可自動調用相關數據並進行即時校驗、關聯比對,相比傳統報名方式速度更快、準確率更高,並可有效杜絕虛假材料報名問題,節省了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最大程度地保證材料的真實性,讓優化入學服務的「數聚賦能」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二、網上報名,重塑義務教育入學流程
改革入學流程,將傳統入學報名中的「排隊—登記—現場確認—錄入」調整為「網上報名—數據共享校驗—確認反饋」,實現了入學報名流程的再造和優化。目前,墾利區的義務教育招生平臺,整合招生政策宣傳、網上信息採集、大數據審核、審核結果反饋、就讀學校確定、入學通知書在線生成等多項功能於一體,實現義務教育招生從政策宣傳到領取錄取通知書「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零跑腿」。通過招生入學信息化網絡化,將家長報名材料準備、學校報名材料審核等前置,有效解決傳統報名中家長集中排隊、報名周期短、材料準備不全、審核時間有限、個別材料無法辨識真偽等問題,大幅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數據分析,促進招生工作科學規範
通過入學平臺,家長只需通過微信小程序或電腦即可完成入學報名,結果公布後可第一時間查看每個學校的招生結果,招生過程更陽光,招生結果更透明。截至2020年7月20日,墾利區共有1711人通過了大數據技術進行了後臺比對,自動完成報名工作,佔年度學生報名總數的90%,數據精度達98%以上,有效推動招生工作更加規範高效。同時,系統通過深度挖掘適齡兒童區域分布、學生來源、區域生源流動等大數據,提前預判下一年招生趨勢,為招生片區調整、新建學校布局、推動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等工作提供了科學參考依據。
下一步,根據群眾和教育部門需求,平臺將進一步對接數據接口、豐富系統功能,加入貧困學生申報、建檔、統計分析的功能,並引入人工智慧分析,持續優化擇校和分班功能,根據公布的招生片區和家長意願,兼顧男女比例等因素,實現報名後系統自動分班、均衡編班,有效避免學生和家長主觀擇校、擇班問題,不斷以「數聚賦能」提升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