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因斯坦困擾的,量子糾纏是什麼?

2020-12-15 科學哈

量子糾纏是什麼?就像你和對象相隔千裡,一邊綠了另一邊的你也綠了

你有沒有想過兩個物體相隔千裡也能存在一種微妙的聯繫,這絕不是科幻電影中的超能力,就連愛因斯坦也認為這是一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根本不存在。但是它卻在我們現實世界中真實地發生著。

量子計算機基於超導量子位由開發IBM研

量子糾纏有什麼作用:不可破解的代碼(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在量子計算和量子密碼學等新興技術中得到了應用,並已被用於通過實驗實現量子隱形傳態。

同時,它引發了一些有關量子理論的更哲學導向的討論。

由量子力學預測並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相關性拒絕了局部現實主義的原理,即關於系統狀態的信息僅應通過其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來介導。

關於量子糾纏過程中實際發生的事情的不同觀點可能與量子力學的不同解釋有關。

在量子世界裡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一旦分開,不論相距多遠,哪怕彼此銀河系的兩端,如果對其中的一個粒子作用,那另一個粒子會立即發生變化,且是瞬時變化。處於量子糾纏的兩個物體就像一對深深相愛的戀人,彼此心靈相通,遠在天邊卻時時思念並無形地連著彼此。

不僅如此,量子糾纏所帶來的的量子密碼就像兩人之間心靈深灰的悄悄話一樣,但同時無論他們相隔多遠其中一個狀態突然發生變化遠在天邊的你也會頭上長草,這種超光速傳播不需要任何的介質,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量子糾纏。

我們的宇宙也是這樣,通過量子糾纏的超光距聯繫將這樣一個諾大的整體進行連接,難道微觀的盡頭就是宏觀?宇宙的本質和我們的人類意識是一樣的嗎?我們不得而知。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也會有錯的時候?談超遠距離的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這名言只是比喻,並不代表他真的相信「上帝」存在)量子力學裡其中一個怪異現象—— 量子糾纏,亦一直困擾著愛因斯坦。論文中他提出量子力學相關的思想實驗,亦即後來薛丁格命名的量子糾纏現象,藉此指出這個現象有如超遠距離的量子糾纏。由於看起來像涉及超光速信息傳遞,與他的相對論有矛盾,所以他一直認為量子力學在詮釋與理論上有「缺憾」或欠了些什麼,含隱藏變量。這因其論文衍生出對量子力學的爭論及後還在物理學界持續了幾十年。
  • 清華博士一作,165頁論文破解困擾愛因斯坦的「量子糾纏」!
    【新智元導讀】近日,五位學者發表了一篇165頁論文引發學界轟動,他們用純數學和算法聯繫的證明,將困擾愛因斯坦和學界多年的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
  • 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何連愛因斯坦都無法接受它的存在?
    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何連愛因斯坦都無法接受它的存在?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與他的專業團隊順利的完成了一項科學實驗,他們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了一種名為「量子糾纏」的神秘關係,所謂量子糾纏是指,在同源情況下的兩個微觀粒子,它們之間將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並且兩者之間,無論相隔多遠,都會一直保持這類糾纏關係,也就是說,當一名人類對一顆粒子進行幹擾時,另一顆粒子也將心領神會,值得一提的是,量子糾纏現象是也是幾十年以來
  • 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EPR)悖論是如何描述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簡稱為EPR悖論,它是一個思想實驗,旨在證明量子理論早期公式中的內在佯謬;它是量子糾纏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根據量子力學,這個悖論涉及兩個相互糾纏的粒子。之所以將其歸類為悖論,是因為它似乎涉及到兩個粒子之間以大於光速的速度進行通信,這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衝突。悖論的起源這個悖論是愛因斯坦和波多爾斯基之間激烈爭論的焦點。愛因斯坦對波多爾斯基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發展的量子力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基於愛因斯坦開始的工作)從來都不滿意。
  • 愛因斯坦「幽靈般的」量子糾纏現象被攝像機捕捉到
    物理學家首次成功拍攝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稱之為「遠距離幽靈行動」的現象,這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學突破。這幅圖顯示了一種強大的量子糾纏形式,兩個粒子相互作用,並在瞬間共享它們的物理狀態。「幽靈行動」的發生與兩個粒子之間的距離無關,這意味著這一原理有時被引證為隱形傳態的一個可能基礎,這種被稱為鐘形糾纏的聯繫支撐著量子力學的整個領域。格拉斯哥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保羅·安託萬·莫羅說,我們成功捕捉到的這幅圖像優雅地展示了自然的基本屬性,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圖像的形式看到它。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結果,可以用來推進量子計算的新興領域,並導致新型成像。
  • 量子糾纏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鮑裡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於1935年發表的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EPR佯謬)論述到上述現象。埃爾溫·薛丁格稍後也發表了幾篇關於量子糾纏的論文,並且給出了「量子糾纏」這術語。愛因斯坦認為這種行為違背了定域實在論,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他總結,量子力學的標準表述不具完備性。
  • 愛因斯坦「幽靈」什麼樣子?首張量子糾纏圖像面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一種量子糾纏的照片,這種難以捉摸現象的視覺證據,第一次展現在大家面前。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理論中最著名的預測,它描述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粒子互相糾纏的現象,也就是說,兩個相互作用的粒子,即使被分開,分別在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改變,另一個也隨之改變。哪怕是一個粒子在銀河系這端,另一個在那端。愛因斯坦稱其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因為根據狹義相對論,任何物質的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
  • 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
    可能大多數人搞不懂什麼是量子糾纏,但大多數人一定都了解撞球。打撞球的關鍵就是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誰控制得好,誰贏的機會就大。那麼量子糾纏和撞球有什麼關係嗎?一、撞球中隱含的前提兩個球相撞之後分開,它們的位置和速度就會有關聯。
  • 量子糾纏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愛因斯坦不相信,還舉了一個例子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115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在微觀量子領域中一個十分普遍的,但在宏觀世界卻找不到任何一種相似案例、也無法使用科學解釋的詭異現象,關於量子糾纏,量子力學為其下的定義是:當兩個或幾個粒子在相互發生作用後
  • 波爾和愛因斯坦之爭 走近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終身反對量子論,他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思想實驗,企圖證明量子論的不完備性和荒謬性,直到他們逝世之後,這場論戰仍在物理學界繼續進行。但遺憾的是,直到目前為止,每次的實驗結果似乎並沒有站在愛因斯坦這位偉人這邊。 這場有關量子論的大論戰攪得它的創立者們夜不能寐、寢食難安,當年在世的物理學家幾乎全都被牽扯其中。
  • 首張量子糾纏圖像 愛因斯坦曾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科學家公布#首張量子糾纏圖像#愛因斯坦曾稱: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科技日報北京7月15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一種量子糾纏的照片,捕獲到這種難以捉摸現象的視覺證據,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發展。
  • 愛因斯坦都無法解釋的幽靈般作用,量子糾纏不需要依靠任何能量?
    筆者:三體-小遙提起量子力學,人們往往會想到這是目前最深奧也是最先進的一門學科,它的複雜性足以和浩瀚的宇宙相提並論,還具備量子糾纏的特質,能夠輕易穿梭整個宇宙。對於量子力學,人們感到十分疑惑的一點是,因為量子糾纏本身並沒有依靠任何能量的作用,反而可以進行超距傳輸,就連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都無法對這一現象進行準確合理的解釋。正所謂世界觀決定方法論,經典物理學帶給我們的固有認知其實並非完全正確,而人們恰巧在此過程中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定的觀點,所以不少人認為量子糾纏同樣需要能量。
  • 愛因斯坦:反擊「量子幽靈」
    題圖:kepu.net.cn量子力學指出信息可以在各個系統之間瞬間傳輸,而與系統之間的距離無關。這種糾纏的現象表明宇宙中的粒子之間存在著一張巨大的網際網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認為該結論是荒謬的,於是在EPR悖論中對此提出了質疑。實驗表明量子糾纏是存在的。自此,量子糾纏開始應用於量子密碼學、量子計算,甚至於瞬間傳輸。愛因斯坦一直不接受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哥本哈根詮釋認為量子系統是以概率疊加態存在的。只有對量子系統進行觀察時,系統才會採取終態。
  • 再論黑洞火牆與量子糾纏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爭論與其說是使理論物理學家們取得了進步,倒不如說是讓他們退回到了40年前的境地,現在這些理論物理學家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問題:量子力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群理論物理學家爭論的焦點仍然集中在黑洞這種宇宙中最奇異的天體上。
  • 一分鐘看懂量子糾纏丨心理學結合量子糾纏,就解決了一切心理問題
    一分鐘看懂量子糾纏丨心理學結合量子糾纏,就解決了一切心理問題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6-30來自專輯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什麼是量子糾纏?中國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成功實現,兩個量子糾纏光子被分發到太空後,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狀態,並利用量子糾纏建立密鑰系統,這種連接地面與太空是同步進行。
  • 愛因斯坦眼中「鬼魅般遠距作用」的量子糾纏,在中國邁向實用
    從百公裡到千公裡,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將量子糾纏分發的世界紀錄提高了一個數量級。6月15日美國《科學》雜誌以封面文章形式發布了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的重大成就,並在一份簡介中將這項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工作稱為「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
  • 完美破解:量子糾纏中「魔鬼般的超距作用」,愛因斯坦笑了
    量子糾纏,又被愛因斯坦成為「魔鬼般的超距作用」。長期以來困擾著愛因斯坦等科學家100多年了。在科學幫前面的提到的量子全能基礎理論公式:P1+P2+P3+P4+P5=1,F』 =-tc F, t=1,c=1時,魔鬼般的超距作用只是這個全能公式一個特殊的解而已。這個公式將大大推動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解決目前的科學發展瓶頸。
  • 糾纏的粒子為什麼可以超距感應?關於量子糾纏的物理史話
    時至今日,量子一派仍秉承「英雄不問出處」的理念,不太關心源頭的問題。量子力學這門功夫中最強的招式當屬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這種無視空間的絕技,可謂殺人於無形。最早頓悟此絕技的並非量子力學一派之人,而是為量子一派興起立下汗馬功勞,卻又走向其對立面的相對論開宗祖師愛因斯坦,他稱其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因為這個項目既涉及量子計算,又涉及時空與廣義相對論的研究內容,所以它把兩組以前沒有什麼交集的研究人員整合在了一起,其中一組是量子信息科學家,另一組是高能物理與弦理論領域的科學家。大約一年前,支持科學和數學研究的私人機構西蒙斯基金會(Simons Foundation)撥款成立了「it from Qubit」合作項目,並資助物理學家在這個領域做研究以及開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