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70年冬,我們在讀的中學高七一屆即將畢業。同學們很快就要分別,各奔前程,我們八個要好的同學聚在一起商議,照張相,留作紀念。
照片拍攝時間:1970年
持有人:奔途(暱稱)
珍貴級別:★★★★★
老照片故事:
50年前,那時候大家家裡都很窮,絕大多數同學夥食費都難以湊齊。拍照的錢從哪裡來呢?大夥只能自力更生,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賺錢。利用下課和周末的時間,有的去挑煤賣、有的去賣苦力……實在不夠的,就從夥食費裡省,頓頓只吃鹹菜。
印象最深刻的是張福安同學,他每次從煤廠買煤後,都要挑著一百多斤的煤到幾十裡外去賣,來回走上百裡路,這其中的艱苦難以想像的。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努力,大夥終於把錢湊齊了。有個同學提議,可以買只羊殺了當散夥飯,當時羊還是比較便宜的。羊肉可以分著吃,羊皮還能賣錢照相, 大家紛紛表示同意。
散夥飯大家一致決定在趙松林家舉辦,他父親當時是學校炊事員,做飯的手藝一級棒。那天,大夥早早趕到他家中進行工作分配,由趙叔叔在一旁指導,大家都幹得熱火朝天,精神抖擻。
晚飯時間,新宰的全羊盛宴便開始了,熱騰騰的羊肉湯、炒羊雜、烤羊腿……大伙兒都吃得意猶未盡。至今,我仍覺得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美味的晚餐,哪怕是在經歷過多年工作,見識過很多豪華宴席,也沒有那般令人難忘。我時常在此後四十多年的人生中,回憶當時的場景,回味當時的味道。
餐後,同學們個個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望著頭頂的明月,沐浴在深夜的月光中,大家紛紛談理想、談憧憬、談未來。雖然仍處文革動亂時間,大家對未來的前途十分迷茫,可能畢業後只能回去當個農民,但依舊充滿青春的激情,一路歡聲笑語。
一個月後,我們賣掉羊皮,拿著一起拼湊的錢去照片館,並以王勃的「海內存知己」詩詞作題照,將我們高中時代的青春歲月和同窗友誼永久的定格在這張相片裡。至此,我們高中畢業了,大家一起走出校園,告別彼此,各奔東西,在迷茫的青春歲月中開啟新的旅程。
我們這批同學,還是比較幸運。受那個時代的影響,深知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能改變自身命運,畢業後幾年幾乎都走出農村,有人上了大學、有人去參了軍、有人當了老師,都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實現人生目標。
50年過去了,當我再看到這些照片時,高中時代的青春歲月仿佛就在昨天。然而,歲月無情,人事滄桑,有些同學卻已離開人世,留給我們無限思念和哀傷。
回望走過的崢嶸歲月,咀嚼生活的酸甜苦辣,別是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