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省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採取針對性措施治理「城市病」,進一步規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建規〔2017〕 59號)文件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省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作為城市規劃建設的主要任務,治理「城市病」,補齊城市發展短板,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塑造特色風貌,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把延安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宜居宜業宜遊生態城市,努力讓廣大市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二)工作原則
1.政府統籌,共同推進。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統籌謀劃,完善政策,堅持市場運作方式,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充分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城市雙修」工作。
2.規劃引領,科學實施。根據我市生態狀況、環境質量、發展實際,引進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團隊開展「城市雙修」規劃設計,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任務、目標和方案,近遠期結合,逐步實施。
3.生態優化,注重保護。尊重自然和城市發展規律,牢固樹立生態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雙修」範圍,明確城市生態空間布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對紅色革命舊址、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的保護,採取更新織補方式,修復城市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拆除違章建築,修復城市設施、空間環境、景觀風貌,防止建設性破壞,避免「邊修復邊破壞」。
4.以人為本,注重實效。堅持以人民為核心的發展理念,持續改善群眾生活條件,不斷增加人民福祉,落實《延安市城市規劃導則》,著重開展問題集中、社會關注、生態敏感地區和地段的修補修復。
二、工作目標
(一)「雙修」範圍
我市中心城區範圍內,北至河莊坪、碾莊、清化砭一線,南至三十里舖,東至鄭崖村,西至裴莊,以及南泥灣鎮區。規劃總用地面積204.8平方公裡,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80平方公裡。
(二)工作目標
從2017年至2020年,用4年時間,開展「城市雙修」工作,到「十三五」末完成城區水體、山體修復和城市建設改造,塑造延安城市風格風貌,建立起完備的城市規劃建設指導管控機制。
三、工作任務
1.山體生態修復工程
主要任務:加強對城市山體自然風貌的保護,嚴禁在生態敏感區域進行開山採石、破山修路等破壞山體的建設活動。根據城市山體受損情況,採取修坡整形等工程措施,消除受損山體的安全隱患,恢復山體自然形態。保護山體原有植被,種植鄉土適生植物,加快裸露山體綠化和植被恢復,改造林分結構,建設一批山體公園,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山體自然景觀。
建設項目:規劃建設山體公園18個,分別為:棗園山體公園、西北川山體公園、蘭家坪山體公園、小砭溝山體公園、大砭溝山體公園、杜甫川農科所山體公園、紅化山體公園、七里舖山體公園、延大山體公園、王家坪山體公園、鳳凰山山體公園、清涼山山體公園、寶塔山山體公園、長徵路山體公園、杜公祠山體公園、黃蒿窪山體公園、東川新區山體公園、長青路山體公園,山體公園總面積達950公頃。目前已實施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個山體公園。
2017年完成山體生態修復規劃設計編制,並實施6個山體公園,分別為:西北川山體公園、王家坪山體公園、南寨砭東側山體公園、杜公祠山體公園、七里舖虎頭峁山體公園、馬家灣山體公園。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水務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寶塔區政府
2. 城區綠化工程
主要任務:推進綠廊、綠環、綠楔、綠心等綠地建設,構建完整連貫的城鄉綠地系統。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要求,均衡布局公園綠地,通過拆遷建綠、破硬復綠、見縫插綠、立體綠化等措施,拓展綠色空間,讓綠網成蔭。因地制宜建設溼地公園、雨水花園等海綿綠地,推廣老舊公園改造,提升存量綠地品質和功能。推行生態綠化方式,提高鄉土植物應用比例。
建設項目:延中溝、北橋溝南片區、北關自來水廠、火車站周邊等區域綠化。
2017年完成城區綠化工程規劃設計編制,推進建設2個以上示範項目。
責任單位:市城管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林業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房產辦、市規劃局、寶塔區政府
3. 河道整治工程
主要任務:加強對城市水系自然形態的保護,避免盲目截彎取直,禁止明河改暗渠、違法取砂等破壞行為。在全面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基礎上,系統開展延河、南川河、杜甫川等水體生態修復。全面實施控源截汙,強化排水口、截汙管和檢查井的系統治理,開展水體清淤。構建良性循環的城市水系統增加水生動植物等,增強水體自淨能力。
建設項目:延河綜合治理。
2017年實施項目382個,投資55.53億元,市級水務部門計劃項目23個,投資18.21億元,重點實施合頁壩、攔砂壩、堤面維護、城區堤防、河道生態修復、雲坪至紅莊水庫調水管線、紅莊水庫水環境、引洛濟延一期、延河安塞至寶塔區段等。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環保局、市規劃局、寶塔區政府、安塞區政府、延長縣政府
4. 城市中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主要任務:對城區內居民居住密集、出行相對不便、生活條件較差、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的區域,通過「拆、建、改」等方式,完善路、水、氣、暖、綠化帶、燈光景觀等基礎設施和公廁、衛生室、垃圾汙水、停車場、超市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片區居住環境和景觀形象,打造各具特色的陝甘寧餐飲居民文化展示區。
建設項目:改造項目共計9個,分別是虎頭峁山體居民片區、火車站後山山體居民片區、大修廠居民片區、白坪山體居民片區、市場溝片區、西溝片區、大砭溝片區、川口片區、羅家坪延河東岸居民居住片區。
2017年完成城區城市中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規劃設計編制,推進建設2個以上示範項目。
責任單位:市城改辦、寶塔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徵收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衛計局、市規劃局
5. 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工程
主要任務:統籌利用節能改造、抗震加固、房屋維修等多方面資金,加快老舊住宅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老舊建築加裝電梯,提升建築使用功能和宜居水平。對一批規模較大、運行年限較長、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群眾意見較大的老舊小區,開展綜合整治,完善照明、停車、電動汽車充電、二次供水等基礎設施,實施小區海綿化改造,配套建設菜市場、便利店、文化站、健身休閒、日間照料中心等社區服務設施,規範物業管理、加強小區綠化、搞好景觀打造,創建一批「和諧社區、幸福家園」,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方便居民生活。
建設項目:東苑小區、東苑西區、永興苑、祥瑞小區、麗融大廈、宏泰小區、新洲花園A/B區、羅家坪新村、通聖園、欣欣家園、春興家園、向陽西區、向陽東區、景花園、區房產大廈、聖業大廈、金鑫大廈、慧澤園、龍昌園、華龍大廈、友泰大廈、百合花園、世紀花園、潤澤小區、韓家窯則小區、二道街北段、地毯廠、飲食公司、雅苑小區,共計29個老舊小區。
2017年完成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工程規劃設計編制,完成2個以上老舊住宅小區改造示範項目。
責任單位:市房產辦、市城改辦、寶塔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徵收局、市衛計局、市商務局、市規劃局
6. 革命舊址群保護工程
主要任務: 做好城市歷史風貌協調的城市設計,保護城市歷史文化,確定公布歷史建築,加強城市歷史文化挖掘,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進一步推進革命舊址群保護和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工程,完善旅遊公廁、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等設施,加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的調查、整理和保護,及時劃定保護範圍。
建設項目:西北局舊址、棗園、楊家嶺、中央黨校、大禮堂、延安縣舊址、白求恩醫院舊址、鳳凰山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等。
2017年完成革命舊址保護工程規劃設計編制,優先完成具有代表性的2個以上革命舊址保護工程。
責任單位:市紀念地管理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旅遊局、市文物局、市國土局、市住建局、市徵收局、市城改辦、市規劃局、寶塔區政府
7. 城區街景改造工程
主要任務:加強城區重要地段、節點的城市設計,完善夜景照明、街道家具和標識指引,實施一批外立面改造、杆線入地、行道樹綠化帶景觀搭配等項目,加強廣告牌匾設置和城市雕塑建設管理,挖掘整理我市城市歷史文化,打造地域特色鮮明的街道,體現獨具一格的古城風貌,營造濃厚的聖地氛圍。
建設項目:中心街片區、七里舖片區、丁泉砭片區、百米大道片區、北關街片區、西北川片區、馬家灣片區等。
2017完成城區街景改造工程規劃設計編制,完成2個以上示範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市規劃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供電局、市工信委、市徵收局、市商務局、市城改辦、市交警支隊、市消防支隊、市房產辦、市「2+1」三城聯創辦、寶塔區政府
8. 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工程
主要任務:加快實施城市主要出入口片區環境整治,加快整治髒亂差現象,統一建築外立面風格風貌,注重生態修復,加強綠化美化,改善城市形象。
建設項目:北高速出入口片區、飛機場至王良寺長青路段沿線、延安市城區段動車沿線、延安市火車站片區,包茂二通道裴莊片區和萬花片區。
2017年完成以上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
責任單位:寶塔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城管局、市城改辦、市徵收局、市交通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規劃局、市交警支隊、市「2+1」三城聯創辦
9. 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工程
主要任務: 加快完善城市路網,加快推進一批市政道路建設,增加市區路網密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緩解交通擁堵壓力。大力實施城區巷道改造,加大山體排洪設施建設力度,解決好夏季強降雨引發洪水進入街道問題,切實改善居民出行條件。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建設停車場、便民市場。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實施城區旱廁清零計劃,加快公廁建設改造。進一步完善城區學校、幼兒園規劃布局,新建、改造一批中小學和幼兒園,解決好群眾上學難、入託難問題。
建設項目: 楊家灣便民市場、劉萬家溝農機配件批發市場;西北川高架橋西側停車樓、西北川棗園路中段停車樓、衛校東側停車樓、大砭溝水務小區西側停車樓及便民市場等14個停車樓(場)項目;南門廣場、新聞廣場;新建七里舖社區服務中心及中心廣場、寶塔山遊客服務中心及廣場、西北局舊址廣場及遊客服務中心等項目。
2017年完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工程規劃設計編制,並完成10個停車樓、10個便民市場、10個廣場、10個公廁、1座糞便無害化處理廠、6個垃圾壓縮站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寶塔區政府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商務局、市城改辦
四、階段劃分,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7年全面啟動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結合「多規合一」,編制《延安市城市雙修總體規劃》暨近期建設規劃,完成中心城區重要區域、地段、街道的城市設計,制定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實施計劃,推進建設一批示範項目。
第二階段:2018年至2019年在城區範圍內全面推進建設山體生態修復、城區綠化、山體治理和修復、城市中的「美麗鄉村」、老舊住宅小區改造、革命舊址群保護、城區街景改造、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等九大工程,通過開展城市雙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緩解,城市生態空間得到有效保護與修復,城市功能和景觀風貌明顯改善,城市雙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第三階段:2020年對「城市雙修」工作進行驗收、總結、講評,認真總結經驗做法,建立長效機制為後續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
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雙修」工作的責任主體,為保證我市「城市雙修」工作取得實效,成立 「城市雙修」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薛佔海 市委副書記、市長
副組長:劉曉軍 副市長
賀忠乾 市政府副秘書長
曹世斌 市城鄉規劃局局長
成員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委、財政局、國土局、住建局、環保局、規劃局、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水務局、教育局、林業局、商務局、文廣局、衛計局、文物局、旅發委、文明辦、徵收局、房產辦、城改辦、交警支隊、消防支隊、寶塔區政府、延安電視臺、延安日報社
「城市雙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雙修」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城鄉規劃局,辦公室主任由局長曹世斌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副局長李志軍同志、市政府辦綜合十科科長李寶寧同志兼任,抽調成員單位部分工作人員,具體負責編制「城市雙修」規劃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制定具體政策,明確實施步驟和工作措施,組織協調、指導督查、統籌推進各類項目建設。
(二)技術協同
延安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立行政統籌負責、技術協同對接的工作組織框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延安市「城市雙修」工作技術組,統籌規劃設計、提供項目建議、服務項目建設、跟蹤項目實施。分別對延安市中心城區生態環境、城市建設、規劃實施進行調查評估,梳理城區「城市雙修」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足,明確延安市城區生態問題突出、亟需修復的區域和城市修補的重點;根據延安市城市總體規劃、相關規劃和評估結果,確定延安市中心城區「雙修」的區域和範圍,編制城市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統籌協調城市山體生態修復、綠地系統、水系統、海綿城市等專項規劃,編制城市中的「美麗鄉村」、城區街景改造、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革命舊址群落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城市修補專項規劃,對中心城區「雙修」重要地段進行城市設計,延續城市文脈協調景觀風貌;幫助指導延安市政府制定完善「城市雙修」工作實施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將「城市雙修」工作細化為具體的工程項目,建立工程項目清單,明確項目的位置、類型、數量、規模、階段性目標,加強實施計劃的論證和評估,增強實施計劃的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
延安市規劃設計院成立「城市雙修」對應技術服務保障組,全程參與技術服務與保障工作;延安市規劃測繪院成立「城市雙修」測繪小組,做好「城市雙修」測繪技術保障工作。
(三)工作要求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全市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思想上要高度統一,充分認識「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重要意義,全力以赴打贏這場攻堅戰。
2.明確目標,落實責任。要明確目標任務,加強組織協調,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城市雙修」工作第一責任人,要帶頭推動實施,做到任務到崗、責任到人、層層抓落實。
3.加強督查,嚴格獎懲。把「城市雙修」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部門單位和主要領導年度目標考核工作體系,建立監督考核制度,明確考核指標體系和監督管理工作要求,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目標責任考核,建立獎優罰劣、評優樹模機制,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4.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加強宣傳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普及生態環保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對「城市雙修」工作認識,鼓勵社會公眾參與,聽取社會各界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為「城市雙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