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中學二年半來在滬之進展——顧惠人校長文選

2020-08-28 秀州鍾

編者按 1937年,抗戰軍興,以顧惠人校長為代表的秀州人,不願在日寇的鐵蹄下辦學,乃遷當時的孤島——「上海」和其他學校聯合辦學,在當時的沉悶空氣下,顧校長為代表的秀州人仍不忘做育青年。而母校的校刊也於1941年復刊,此文為顧校長為「秀州鍾」所做,其中思想,至今仍有重大意義。今重刊顧校長舊文,並開放閱讀權限,冀與讀者重溫黃鐘大呂之聲。

中坐者為顧惠人校長

我們本沒有預定的計劃,是遷滬辦學,亦從沒有想到過的,遷完全是時代的產物,更是神旨的導引。

回憶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間由桐鄉新塍崇德三處分校退至洛舍集中的時候,一般的師生以為可以苟安一時。孰知在我的心中真有說不出的不安,洛舍乃一水鄉,一旦有事,絕無生路,但我既為一校之長,不能過於慌張,強作鎮靜。一晚由夢中驚醒迫我必須去杭探得實情,到杭後,見杭地已成死城,據傳「敵已臨城下」,其凌亂恐怖的情形,絕非常人所能想像。去杭時曾請王文江君同行,以備傳達消息。

見此情景,我乃當機立斷,急請王君火急回洛社,宣告在洛師生組織小隊。避艱困,各找安全地帶一避。我以為避難切忌大隊人群,一行數十人,交通工具以及日常給養,都成絕大問題。小隊之組織則可各自獨立奮鬥,各尋生路。

我因家庭關係帶了三個小孩,大的五歲,小的只有三四個月,實在不能遠行,而且五六個月來天天受到外來的刺激,真有些疲勞。於是不加思索直接去莫幹山暫住一下,哪裡知道,到了莫幹山真是寢食具廢,無時無刻不想念在逃難中的師生。有時竟狂叫起來。吾妻在旁時作慰語「你時時為他們祈求上帝,那上帝一定祝福他們,你不必為他們這樣過慮,你總得保養自己,為前途奮鬥。」不到二三天,湖州已成了前線,大炮,飛機整天的在那裡轟炸,那麼山上生活絕非得既正當焦慮的時候。從聖經上得了一句安慰的話「它使狂風止息,波浪就平靜,風息浪靜,他們便歡喜。他就引他們到所院去的海口」詩篇107篇29.30節

我嶽父母的家在上海,當然我們想去暫時安頓一下,可是由莫幹山去上海絕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去路已斷,再三籌齊思,求主開路,始獲沿途步行,得到不少逃難經驗,過去以逃難不過當做小說讀,現在親自嘗試其中曲折經過,現在在滬地紙價飛漲,我不願費篇幅去囉嗦了。不過在心理上有一種特殊狀態,不可不把它XX一下。一過錢江大橋,在我的心中仿佛一塊大石頭放下了。於是在心理上起了一個大爭執,向西去到內地,還是向東去到寧波再去上海呢?為了這個問題躊躇了一個時間,結果眼看這三個小孩飽嘗旅途顛頓之苦,不如把它們安放在外婆家。我自己單身匹馬再出來向內地跑。

到了上海,即被友好介紹入教濟會,擔任難民教育工作,我的任務是登記難民教師。接談之中,洞悉教師切身的痛苦,儘量介紹。二月之後,華東區的基督教中學校長相繼來滬,華東基督教教育協會召集避難校長會議。籌設華東區基督教聯合中學,推定籌備委員,我亦忝居其中之一,於是積極進行,租定房屋。不一月而學校正式產生,遂於民國廿七年二月開學。第一學期學生人數355人,以後逐漸增加,至金始有803人,參加學校計15校,教職員人數計70人。在過去兩年半中,我亦數度想向內地去工作,還我初願,雖曾到過昆明,浙東,但都因事實上的阻礙不能有所建樹,深感羞愧。

這個聯合中學的創辦,其主要目的在於維持各基督教中學歷史的延續,救濟各基督教中學的師生。總之,基督教教育在過去20年中不知經過多少的變運,五四運動的時候,基督教教育與學校曾被視為文化侵略的工具。民國十六年國民革命時代,基督教學校更被目為帶帝國主義的走狗和資本主義的代言人。到了現在劃時代的時期,基督教教育當一本基督教的教育哲學不偏不倚底向著培養青年完整的人格前進。青年不是我們的工具,乃是我們的目的,青年人格的向上生長,乃是我們唯一的希望。認清目標,乃是各種事業進行中首先的初步基本工作,本校之所以參加華東基督教聯合中學的主因亦在於這個時代使命的驅使。要不然的話目的不純粹,步驟就要大亂,手段更是無所不用了,結果大鬧一場不歡而散。

聯中能有今日的情況,完全是受基督教教義的感召,更是秀州40年來的基督化的家庭主義的培育結果。由三四個學校的合作擴而至於十五個學校。以普通的眼光去推測,那15個校長聚在一起哪能共同相處?我們不能否認各種缺點。不過,較之滬上其他的學校尚能保持水準,不辱時代使命,秀州在過去兩年半中協同各校向以下的方向努力前進:

(一)潛移默化

上海原是十裡洋場的一個商業中心,一切都是買空賣空廣告叫喊,辦學的最易受到這種浮而不實的影響。過去兩年半中從我的實際經驗的啟示,有時我不能不自己痛下檢點,否則誤己誤人,那真是帶倒不少青年!教育不是知識的販賣,乃是人格的感影,青年思想言語行為的反應都是教育者自己的小照,滬地教育界的內幕,有的地方真是不堪。聞問,我實不願一一把他敘述,但我以此自己時做警惕而已,總之秀州在滬不在表面上用功夫,而在實際的苦幹。我們切願在教育的理論與實際上作多方面的努力。

(二)加緊訓練

教學鄉長乃是教育上的至理名言。以我個人而言,我敢說尚沒有腐化,非但沒有惡化,而且加緊的訓練自己。滬地果多舞場劇院使人身心萎靡,但也有不少使人興奮積極向上的修養機會。聽你自己去選擇。身體上我們當然極端注意飲食起居。雖於米珠薪桂,物價高漲中,亦得調劑持中,勉渡難關,精神上我們當然加倍重視「人活著不僅單靠食物,乃要靠上帝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身體的糧食和精神的糧食一樣的看重,否則顧此失彼,不能達到完善的境地。學術上我們更不肯落後,不是要把知識生吞活剝的記住在腦海中,但得要把學術生動化。確感興趣,終身進求,學術與生活使他們不能分離。這種求知態度,我們急於要青年養成的。至於社交上,那我們在上海結識了不少學校的朋友,和聯絡了無數的機關,把我們的視線擴展到秀州之外的廣大田園。藉以資取我們前途的內在能力,上海雖是孤島亦有歹土,我亦住在其中,唯不能阻止我自動的訓練藉以訓練青年。

(三)創造環境

環境的惡劣不是人為的嗎?何以一般渾渾噩噩的所謂行屍走肉的人不知振作奮鬥,老是把事實如此,無可奈何做託辭?教育並不是叫我們盲目的去適應環境,更不是叫我們取巧投機。教育並不是僅僅教人適應環境,同時還得交人創造環境,教育者只指示青年惡劣環境的事實,而不訓練青年堅強完整的人格去克服與創造環境,那麼環境永無改造之望。從秀州訓練出來的青年,已有不少在社會上表示這種創造精神。他們的幹的精神,已使平地上建築起事業的工程。無論在科學界,醫學界,工商界以及教育界都有實力可舉,過去教育造出很多滿腹利慾的青年,只知佔有享受,不知奮勉創造。結果,僥倖心理,不勞而獲的欲望,甚至出賣人格與民族都在所不計,至要達到他一己的私慾。創造欲的啟發,乃是秀州精神之所寄。讓我們來做進一步的努力罷!

今年適屆秀州四十周年紀念,我沒有頌詞來祝賀,唯有把我的身心再來做一度繼承的工作。兩年半來在滬的秀州,當配合時代的使命,自強不息,讓秀州精神日漸光輝萬丈,促民族復興早日來臨。

相關焦點

  • 懷念母校秀州中學——祝賀秀州創辦百廿周年紀念
    顧惠人校長燕京大學肄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一生致力於中等教育,畢業時的唯一志願是「中學教育」,1927年開始擔任秀州訓導主任,30年出任秀州校長,在他的帶領下,秀州成為浙西第一流學府,與杭州高中、上海中學、蘇州中學等,具稱為江南最優秀之中學。 1937年,抗戰軍興,顧惠人校長不願在日寇的鐵蹄辦學,乃先後成立上海華東聯中,江西贛州聯中,戰後秀州在嘉興復校,前後達二十年之久。
  • 振興母校,萬眾一心正待我輩;祝福秀州,歷經百廿永放光輝!
    嘉賓參觀名人館後,秀中黨委書記金英姿主持座談,金玉榮校長和初中部李新浩校長先後致辭,展望在市委市政府啟動秀中復興工程後的新局面。秀中校友會會長鍾凡勇以「天際線上一抹永恆的星光」形容秀州校友的奉獻精神,許宗熙、王立、嶽欽韜三位校友、張錦榮老校長和江西贛州一中來賓也先後發言,由原嘉興市政協主席徐良驥總結,共謀百廿老校新發展。
  • 陳省身教授在秀州中學陳省身銅像揭幕儀式上的演講
    主席、各位朋友:今天有這個機會,非常之感動。尤其要感謝張奠宙先生講我一生的事跡。我想他講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我呢,現在88歲,1911年生,在世上,老實講,80多年,並沒有有計劃、有志向,就這麼馬馬虎虎過去了。
  • 嘉興秀州中學北京校友會記事(增補)
    △1985年6月1日沈嘉元赴滬探親。6月8日與趙傳家、俞滄泉、譚其驤等同車到禾參加母校85周年校慶活動,9日上午參加顧惠人校長逝世24周年紀念會,中午應嘉興市政府歡宴和座談。下午隨杭州校友會王祥騮校友同車赴杭訪問在杭辛未級校友。△1985年春,俞滄泉老師囑李慶雲校友,待李政道校友來京時,請他為母校題詞,勖勉後學者。7月中旬,李政道來京講學。
  • 嘉興秀州中學北京校友會記事(增補)
    △1985年6月1日沈嘉元赴滬探親。6月8日與趙傳家、俞滄泉、譚其驤等同車到禾參加母校85周年校慶活動,9日上午參加顧惠人校長逝世24周年紀念會,中午應嘉興市政府歡宴和座談。下午隨杭州校友會王祥騮校友同車赴杭訪問在杭辛未級校友。
  • 何謂「秀州精神」——原秀州中學駱之駿先
    於此別離聲中,萬感縈集:回憶六年來訓導生活之甜、酸、苦、辣;緬懷卅年來母校光榮於歷史與淳良之學風,不能不貢獻其一得之愚,作xx之獻。爰就觀感所及,於本校訓育,做一概要的敘述……期望在校之同學同事,與及離校之教職員校友,明了過去,努力現在,策勵將來,共同發揚「秀州精神」,而為人群社會造福焉。
  • 在一百二十個年頭之後——談談「秀州中學」對嘉興得重要性
    編按:「秀州中學肇建至今已經一百二十個年頭,變成公立也已將近七十載。這條「到復興之路」備盡艱辛,現實環境的變遷也使她處境看似日漸艱難。有些人無不欲除之而後快。然而,如果要問秀州中學今天依然堅守存在的意義為何,正在於保衛禾城得來不易的繁榮的現狀,以待啟發禾城一個自由的未來。」
  • 秀州中學母校與辛未級
    陳大森母校——秀州中學多麼值得畢業的同學們留戀與懷念呵!仿佛像對自己的母親一樣的感恩呵!我們的一級——辛未級畢業於民國二十年。那一年是世界政治史上與我國民族史上重要的裡程碑。一方面是撮爾小國的日本軍閥,發動侵佔東北,為併吞中國的起點。
  • 贛縣基督教聯合中學(贛州聯中)歷史照片
    顧惠人校長等一批愛國教育家,先後在上海開辦華東聯合中學,後又被迫轉至江西舉辦贛州聯合中學,吸收了一大批全國各地的流亡愛國學生,包括原嘉興秀州中學的學生。並在這艱苦特殊的形勢下,培養了如李政道、李慶雲、張志昂、毛承恩、姚鵬飛、厲一飛、姚國祥、李希成、陳一心等等一批優秀人才。雖然贛州聯中只存在三、四年時間(1942- 1945 ),僅開辦了1943- 1949屆七個班次。
  • 「秀州中學」校友在「之江文理學院」
    「秀州」校友在「之江」朝本約在三四年前,之江大學裡若說起「秀州」,人家腦海中便浮起一個「有力的團體」的印象來。聽我道來,那時秀州人在之江:黃式金先生,張文昌先生。秀州同學會在之江各團體中要算是歷史最久,精神最好的會社。從筆者入校至畢業時止,秀州同學會會長先後由下列幾人擔任王熙先生,張克昌先生,吳元海先生及江祿煜君。說過老話,再述「新語」:戰爭不但搬走了之江在杭州的舊宅,且又帶去了在之江許多的秀州人。教員方面,黃老師離開到東吳去了,王熙先生攜妻子女遷赴美國去了,何章欽先生留在浙江故鄉,吳元海先生詢息不明。
  • 秀州中學召開第四輪發展性評價2020年形成性評價督評工作會議
    根據《關於開展2020年市屬學校發展性評價工作的通知》和市教育局督導會議等精神,結合《秀州中學發展性自我評價工作方案》,近日,秀州中學在行政樓四樓召開2020年形成性評價督評工作會議。秀州中學2020年形成性評價自評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督評專家組的全體成員參加會議。
  • 迎建黨一百年華誕,慶秀州雙甲子榮光
    這是一場對120年久遠校史的紀念,這是2200名嘉興市秀州中學師生的慶典,1月3日,相聚同歡,秀州中學邁向新的徵程。金玉榮校長的元旦致辭,彰顯了秀中一年來豐碩成果。肇始於1900年的秀州中學,迎來了建校120周年。全體秀中人勵精圖治,傳承 「愛國、愛校、民主、科學」的秀中精神,「開浙西風氣,闢城北草茅」,一代代秀中人,用青春、智慧、激情、汗水,共同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創業史、奮鬥史、發展史!緬懷大師風範,傳承秀中精神。世界數學大師陳省身,曾經十次回訪母校。
  • 秀州中學的選課、工讀制度和學生自學活動
    作者:錢克仁(1934屆) 我在秀州中學讀書的時候(1929—1934),覺得學校規定的課程和課外作業是不算繁重的。這裡,我想起學校開設的,主要是我曾讀過的一些選課;還想起一些工讀與甲戌級同學的自學活動。
  • 嘉興秀州中學一九三二年在校學生照片
    內有方懷時 陸欽侃 顧惠人 周學章 葛恩思等大家
  • 贛州聯中三年回憶錄——原贛縣基督教聯合中學學生厲一飛
    抗戰期間的秀州中學——謹以此獻給抗戰期間領導母校艱苦奮鬥的顧惠人校長和俞滄泉主任(四)厲一飛贛州是青年人的世界,這是在每一個經歷贛州的人所首先感到的,他給予我有不可磨滅的影像當我初進學校的時候,在樹蔭掩映之中,黃底黑字的「贛縣基督教聯合中學」九字佔住了我的眼帘。大門以內便是高大的二門,左右豎立著,「抬起頭來」「挺起胸來」兩塊木牌,不僅使我這個風塵僕僕的流浪者更顯得渺小了。一隻鉛皮的文書箱和一個小小的鋪蓋,在車夫手中輕輕的給我提到了第三進的禮堂內,這天晚上我便睡在這陌生的磚地上,當天還有許多不認識的同志也從遙遠的地方趕來,與我一起做著疲倦而興奮的夢。
  • 「秀州中學」同學在同濟
    我自己則跟了同濟到過浙江的金華,江西的贛州,贛州之後又停留在廣西的八步一個多月,現在居然更到遙遠的昆明來了。一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我在跟著學校遷移的途上,雖然時時關懷著母校的安危,但也無從得到詳細的消息。
  • 秀州中學:濃情冬至 桂圓燒蛋
    秀州中學的全體內高學生們聚在一起過冬至,活動雖小,溫暖的情懷卻在不斷流轉。都說桂圓燒蛋吃的是一種心情,一種情懷,在嘉興土生土長的人大多選擇桂圓燒蛋過冬至夜,而在江南有些地方吃的是湯圓、年糕,或者赤豆糯米飯。不管吃什麼食物,寒冷的冬夜裡,內高學子們聚在一起,暖暖的,就很好。一碗桂圓燒蛋,是嘉興人的傳統,是對家的眷戀。
  • ...同心共繪民族團結——秀州中學內高部留校學生赴海寧一中交流活動
    嘉興市秀州中學高度重視留校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召開專題會議,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全力保障留校學生的吃、住、疫情防控和安全等方方面面。整個暑假,學校為留校學生安排了文化課在線教育、「四史教育」思政課、規律又充實的自主學習、酣暢淋漓的體育運動、富有意義的志願者活動等等。
  • 悼王慧才校長
    學生盧明龍敬輓註:王慧才於1994年——2004年任湖州中學校長。湖州中學校史:1902年,浙江省湖州中學前身由湖州府知府錫守綸奉命籌備創辦,定名「湖州府中學堂」;承襲湖州愛山書院原校址、校舍。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學校教育始行,中學學制為五年(癸卯學制),增設史地、算學、英文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