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Burberry 2017二月系列依舊是即看即買模式,請來了代言人吳亦凡以及新晉金馬影后周冬雨來秀場助陣。二人均搶先穿著了本次走秀款的服裝。
吳亦凡身著Burberry 2017二月系列服裝
周冬雨身著Burberry 2017二月系列連衣裙
此次Burberry 2017二月系列靈感來自於英國雕塑家Henry Moore的藝術作品。在現代雕塑家中,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能超越Henry Moore國際聲譽的。他的名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響亮的藝術家名字之一。
Henry Moore
1898年,英國雕塑大師Henry Moore出生於英格蘭北部小鎮卡斯特福德(Castleford),該鎮亦是製作Burberry標誌性Trench風衣的工坊所在地。
Moore擅長對各種技術的探索運用,並注重對材料本身的真實再現。他在多處均設有工作室,始終選取各種各樣的材質為創作原料,包括石頭、木料與鑄銅,再藉助嫻熟卓絕的匠藝技巧,最後將意象構思轉化成藝術作品。
Moore主要的雕塑題材是女人體,通常是臥姿,但有時是立姿或坐姿,偶爾還懷抱嬰兒,頭部特徵被減弱以致與身體其它部分具有相同的作用。這種形象顯然受到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石雕的影響,人物被當作一個原型,沒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暗示,只是喚起一種崇敬的感情。
1977年,他成立了Henry Moore基金會將全部財產作為該會資金,用來資助青年雕塑家舉辦展覽,並且把他的莊園改建為雕刻公園奉獻於世人。1986年8月31日,這位二十世紀聲望極高的雕塑家於家中逝世,享年88歲。
大秀現場Henry Moore的代表作品
此次Burberry就與Henry Moore基金會合作,在大秀現場呈現《Henry Moore:創作靈感與工藝流程》展覽,不僅搬來了Henry Moore的部分代表藝術作品,還有大師的設計模型及草圖,並對公眾開放一周時間。
當一個服裝系列以藝術品為靈感源泉時,所創作出的服裝也必然帶有濃鬱的藝術氣息,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品。例如大秀現場展示的一些根據Henry Moore作品轉化而成的時裝語言設計圖稿,在大秀中我們便看到了相關的展現。
根據Henry Moore作品轉化而成的時裝語言設計圖稿
該圖案以印花及包袋形式呈現出來
從女士高跟鞋的後跟設計上我們也能看到Henry Moore雕塑作品的身影
女裝雕塑般的剪裁、戲劇化的風韻、以及解構拼接的趣味與男裝如詩如畫的文藝氣息相輔相成,再加之復古包袋的點綴,令Burberry 2017二月系列看點十足。
Burberry 2017二月系列雕塑般的剪裁
Burberry 2017二月系列文藝氣息的男裝
Burberry 2017二月系列中的復古包袋
[倫敦時裝周除了Burberry還能靠什麼]
倫敦時裝周其實像一顆洋蔥,你需要一層一層的剝開,它會給你層層驚喜。先來說說此次倫敦時裝周迎來了一位國內熟知的朋友,那就是一直在米蘭時裝周徵戰的寶姿Ports 1961。
寶姿此次來到倫敦時裝周辦秀可謂是「回娘家」,由於女裝創意總監Natasa Cagalj及她的團隊畢業於倫敦聖馬丁學院,他們在倫敦學習生活更在這裡創作Ports 1961每一系列。而此次寶姿全新2017秋冬系列也以「回家」為主題,女裝創意總監以家中的器物、色彩和紋理融入每件單品的設計靈感中。
至於寶姿是否將會一直留下來,現在品牌方還沒有定論,不過真心希望它能一直停留在倫敦時裝周,為這裡增加更多的人氣和看點,因為寶姿也是眾多國內乃至日韓明星偏愛的品牌,明星效應勢必會為倫敦時裝周帶來更多的聚焦。
ports-1961-2017秋冬系列
其實拋開明星因素,倫敦時裝周還是以「真本事」見長的。這裡不但有設計師明日之星的搖籃「聖馬丁」,還有各類時尚圈中鼎鼎有名的佼佼者:Loewe現任掌門人Jonathan Anderson自己的牌子J.W.Anderson;聖馬丁的驕傲/印花女王Mary Katrantzou;設計先鋒Christopher Kane;英倫新貴Mulberry;以及Versace的副線受到Gigi Hadid與Bella Hadid偏愛的Versus Versace等等。
J.W.Anderson-2017秋冬系列
Mary-Katrantzou-2017秋冬系列
Christopher-Kane-2017秋冬系列
Mmulberry-2017秋冬系列
Versus-Versace-2017秋冬系列
這些品牌每季的發布都非常精彩,然而只是因為很少邀請國內明星看秀而被國人所忽視,不過如果你常看時裝周場外潮人街拍的話,達人的衣服鞋包往往更多的來自於倫敦時裝周所涵蓋的品牌,可能有極其小眾的品牌,但是設計也足夠令你一見傾心。假如你是位時尚愛好者,那麼倫敦時裝周的內核絕不會讓你失望,請一層層的耐心剝開它。
[倫敦媒體人在行動]
此次剛抵達倫敦便得知一個既貼心又有想法的項目在進行,幾位在倫敦學習工作的國人朋友在倫敦時裝周主會場旁的奢華酒店中辦起了媒體沙龍,取名「front row」,這裡可以180度俯瞰倫敦景色,同時還有spa、化妝以及午餐等服務,為前來跑秀的世界媒體人提供「驛站」一樣的落腳、調整的地點,同時這裡良好的條件還可以進行採訪等活動。
「front row」沙龍場地設在可俯瞰倫敦市景的頂層套房
當然這個貼心的驛站更重要的是起到橋梁作用。這幾位發起人憑藉自己在倫敦當地時尚產業的資源優勢,整合了包括倫敦時裝周組委會、各品牌設計師在內的關係網,一同在「front row」沙龍中組織溝通交流,洽談合作。而這些當地品牌非常迫切的想與中國媒體接洽,逐步了解中國市場,並計劃打開中國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