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盧氏部落圖騰

2021-03-05 盧氏春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盧氏春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盧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盧氏文化,共建家族文明!

圖騰,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之一,是產生於原始社會的一種奇特文化現象。所謂圖騰,就是人們相信某種動物為「集團之祖先,或與之有血緣關係」。

最早的圖騰是動物,在動物圖騰中,最早的又可能是哺乳動物,因為哺乳動物的形貌、生理特徵和行為與人類較為接近,較容易被人認為同類。更多關於盧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盧氏春秋。當然也有不是哺乳動物的,則可能是「萬物有靈」觀念產生之後的出現。

在上古時期,龍是我國古代各部落、各氏族共同崇奉的圖騰神之一,因此它不會是在很少被崇拜或無人崇拜的圖騰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只能是在許多氏族部落都崇拜的基礎上而形成。據古籍記載,原始時代,以蛇為圖騰的氏族部落很多。《山海經》中就記有眾多的「人面蛇身」或「蛇身人面」之神,伏羲、女媧、共工等許多神也被描繪成「人首蛇身」。據統計,《山海經》中記述的86個半人半獸神中,半獸為豬、牛、羊、犬、雞的神就有26個,約佔30%。更多關於盧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盧氏春秋。根據氏族學資料,這些半人半獸形象,大多是圖騰祖先或圖騰神形象有關。這說明在古人類有很多氏族部落以蛇或其他哺乳動物為圖騰。正因為如此,在蛇圖騰基礎上演化的龍,才會被大多數氏族部落所接受。所以,龍當然是在蛇圖騰基礎上發展演化而成。但從龍的不同形象來看,龍不是一次定型,而是在吸收了眾多動物特徵的基礎上逐漸成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伏羲是在以蛇為主的基礎上,不斷構想,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由簡而繁,由不統一到統一,逐漸形成我們今天所知的有角、有足、張著血盆大口、兇猛無比龍的形象。

另一方面,龍具備了姿態,但要讓所有的人都尊奉崇拜,一定要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神性才成。在荒蠻的原始時代,古人聽到那驚天動地的轟隆隆的雷聲,看到天上彎彎曲曲如長蛇形狀的閃電,自然而然感到震懾與聯想,猛烈、嚴厲、威力無比的驚雷閃爍幻滅,劃破長空的閃電可以行雲布雨,催生萬物,也可以降下暴雨,滾滾洪水,淹沒大地,先民敬之、畏之,把這一切歸咎於那「隆隆」之聲的驚雷和那如巨蛇般抽動的閃電,因而聯想到「隆隆」即「龍」,閃電之形即蛇,即龍,神性就這樣產生了。而伏羲也以「雷神之子」自居,龍圖騰崇拜就這樣產生了。

圖騰是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徵,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最古老的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對自然的無知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係,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誌。

上古時期,盧氏的圖騰部落族群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以女媧部族東移盧氏的尊盧氏部落為代表。當時,每個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後來不少圖騰演變為姓氏,在盧氏大約有上百個部落中,他們有以地為氏、以族為氏、以官為氏、以序為氏、以爵為氏、以名號為氏等等數不勝數。而尊盧氏部落最早發明陶器,他的祖先開創了圖騰崇拜先河。


盧氏祖訓

1. 孝以事親

2. 悌以睦族

3. 忠以效國

4. 信以敬友

5. 禮以待人

6. 義以助他

7. 廉以律己

8. 恥以良知

盧氏家訓

1. 敬天地,明義禮

2. 奉祖先,孝父母

3. 和兄弟,重夫婦

4. 育子孫,習文武

5. 愛宗族,睦鄉鄰

6. 興家業,戒爭訟

7. 嫁與娶,慎配擇

8. 端士品,隆師道

9. 黃賭毒,戒與除

10.篤誠信,慎言語


盧氏族規

(一)遵綱守常,禮信仁義

(二)團結和睦,文明禮貌

(三)崇尚教育,涵養素質

(四)同心同德,莫貪莫枉

(五)勤儉節約,興家創業

(六)士農工商,百業興旺

送給宗親們! 喜歡的,請點 👇👇👇

相關焦點

  • 我看盧氏族徽的四種寓意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盧氏宗親交流!在我看來,僅從字形來看,盧氏族徽反映了定型後的繁體盧字——「盧」代表的字義:右邊為一隻猛虎; 左上為烹飪的食物,可以進一步引伸為田地中出產的糧食作物; 左下為烹飪的器具,可以進一步引伸為裝糧食的器皿、器物、地方。
  • 臺灣禮納裡部落巡禮 圖騰裝滿家屋故事(圖)
    馬英九譽為「普羅旺斯」的屏東縣瑪家鄉禮納裡永久屋部落,最近有30多戶居民擔任接待家庭,當地魯凱族原住民,用豐富的圖騰緬懷山裡的家,吸引觀光客,更是當地最動人的面貌。  禮納裡永久屋部落,收容在「八八風災」受創的魯凱族及排灣族居民。永久屋就建在半山腰,當地視野好,空氣清新,借宿過的馬英九,形容禮納裡是臺灣版的「普羅旺斯」。
  • 伏羲神農最早以羊為部落圖騰
    在『龍』這種傳說中的動物沒有出現前,『羊』是不少部落的圖騰。」民俗學者倪方六指出,可以說中華人文始祖是與羊「血脈」相承的——「三皇」中有兩位,伏羲、神農最早都以「羊」為部落的圖騰,而不是「龍」。  倪方六介紹,神農,即炎帝,其地位比黃帝(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要高,影響也更大,所以古人將其合稱為「炎黃」而不是「黃炎」。炎帝是一位農業專家,他又稱「神農氏」即緣於此。
  • 原始社會每個部落都有專屬的圖騰,這體現當時的原始禮制生活
    專家認為,這體現當時的原始禮制生活,反映了當時的神話傳說,也是一種漁獵巫術儀式,寄寓著祈求豐收的願望,實際上體現一種圖騰崇拜。山川草木圖騰在英文中,叫Totem,實際上標誌和象徵著原始人部落自己的祖先親屬保護神。原始人因為生產力比較落後,就認為一些動植物以及山川河流等都可以作為部落和氏族的徽記,受到崇拜。
  • 圖騰與兩性的關係
    印第安人圖騰一詞,是Totem音譯,源自於印第安語,意即「你是我的親屬」。圖騰的歷史很悠久,很多遠古人類部落都有圖騰崇拜的歷史,現在流行的紋身,其實和圖騰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存在的原始部落都還能看到這一風俗。圖騰的出現,是人類進步到某一階段的產物。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區分不同族群的氏族,氏族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兩性關係的一大進步。每一個氏族都有自己區別於其他氏族的圖騰。氏族和圖騰的出現,在人類性關係的發展演變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神異圖騰「牛」矗尊
    而神異圖騰,是牛文化產生與發展的重要時段。視牛為神,以圖騰崇拜,三皇五帝中,不管是小氏族,還是大部落,幾近成習,概莫能外。圖騰崇拜是一種最為原始的宗教形式。在原始初民看來,某種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與自己的氏族、部落、民族,如果存在某種血緣或淵源關係,他們就將這種動植物或自然物視作神祇,進行神化祭祀,這種動植物或自然物就成為圖騰,所演繹出現的信仰活動就是圖騰信仰或圖騰崇拜。
  • 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
    譬如一些人面獸身或動植物類圖騰畫所表現出的威嚇、兇殘之狀,明顯帶有某種神秘權威的表現,這在印第安人圖騰藝術中表現尤為突出,中華文化亦不例外。且不說中華遠古龍(蛇)圖騰的權威象徵,單單從烏龜這一圖騰繪畫中即可透視出複雜演變的文化寓意。眾所周知,龜是長壽的象徵,龜作為動物圖騰,在古代、遠古被我國一些部落、民族所崇拜,因此龜由原來的信仰象徵逐漸變成單一的長壽的標誌了。
  • 圖騰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
    很多年前,中國很流行一本書叫《狼圖騰》,不管裡面對於狼的描寫是否正確,但這本書實在是太火了。在中國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至少在當時的中國人心裡是很相信這種狼性管理的,覺得只要自己看了就能像狼一樣進攻和管理自己的企業。其實,這本書重要的不是「狼」,而是「圖騰」。
  • 生殖變成圖騰,這本身就是革命
    因此,新生的部落不但需要雄心勃勃的男人來當核心,還需要強壯有力的動物來做圖騰。比如牛。生猛的牛,尤其是公牛和野牛,無疑比溫順的羊更有戰鬥力。事實上,炎帝族能夠成為華夏民族的始祖之一,就因為他們在當時便出類拔萃,比其他部落更有進取心。唯其如此,他們才會從西部出走,就像當年猿群中走出森林的那一支。也許,羊曾做過他們的圖騰。
  • 趙琛鳳圖騰崇拜與品牌起源
    左圖:鴞尊。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趙琛攝。右圖:商代晚期。鳥在民間傳統文化中被視為「陽」物,遠古的許多部族都崇拜鳥,並奉之為圖騰。如今在瀋陽新樂遺址發現了距今7200年歷史的鳥圖騰木雕。今連雲港一帶,古稱「少之墟」,約公元前2598—前2515年,是黃帝之子「少東方鳥王國」所在。「面像」即其氏族標誌,反映了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下遊中國東方部族鳥圖騰崇拜的史實。
  • 來看看你的姓氏的圖騰長什麼樣
    姓原先是當作一個族(部落)的族號,所有同部族的人共同享有一個姓。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用來做氏族的徽號或標誌。那麼這些姓氏圖騰都長啥樣呢?大家是這樣評價這個圖騰的:有一些部落呢,覺得外在的食物都無法表現出他們的與眾不同,所以就用了自己的圖畫來作為姓氏圖騰。蜀叔相信,「邱」姓部落肯定非常了不起的一個(蛇精病)!
  • 臺灣少數民族鄉童傳承文化自創圖騰
    華夏經緯網9月1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年來在原籍師資匱乏下,丹路小學與獅子文物館、部落主席合作開展聯盟深耕部落文化教育,組織孩子們結合傳統自創圖騰與頭飾
  • 精神的力量:精神圖騰的無窮吸引
    早期的這些部落之間的生活習俗和習慣信仰可能不盡相同,這是當然的,但是這些差異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多。令人吃驚的是,在生存的基本問題上,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想法是那麼的一致。3.人類思維過程的心理聯繫是現代最震驚的發現之一。
  • 知道你的姓氏圖騰長啥樣?大開眼界!
    姓原先是當作一個族(部落)的族號,所有同部族的人共同享有一個姓。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用來做氏族的徽號或標誌。那麼這些姓氏圖騰都長啥樣呢? 以動、植物為主的姓氏圖騰 用動物、植物作為姓氏圖騰是最多的。
  • 紅山文化中的虎圖騰崇拜
    翁牛特旗白廟子山這幅紅山巖畫也是雙圈圓眼呲牙狀看來,紅隱士在挑選哪種天然之物作為本氏族部落的圖騰標記並且無前提的崇敬時,那是基於事先的生存情況和生存內容所定的,也是多元的。比如說,事先那些以漁獵為生存手腕的部族,他們常常會以蟒、蛇和魚或許水生動物作為圖騰;而以打獵為生存辦法的那些氏族部落,則很天然地以驍勇無比的猛獸熊、豹和山君作為其部族的圖騰,因為他們在打獵的進程中更怕懼山君,更崇敬虎的驍勇與神力;或許他們也或許會以能處理溫飽問題的牛、豬和鹿為圖騰。
  • "羊文化"溯源:伏羲神農都以"羊"為部落圖騰(圖)
    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龍」,中華人文祖伏羲、炎帝都與「羊」有著「血緣關係」,「三皇」中的伏羲、神農最早都以「羊」為部落圖騰。
  • 我們的圖騰也就是我們最早的美,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
    這段時期也是中國歷史傳說最多的一個時期,有來自那個時期龍飛鳳舞的圖騰。還有關於我們先人的傳說。到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圖騰是龍還有鳳凰,我們想一想傳說中的女媧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包括《山海經》中的許多獸類的記載也或多或少的都擁有龍和鳳凰的影子。
  • 中國古代姓氏圖騰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刊
    當時部落的大團體,裂變成了若干小團體,出於相互交往中識別的需要,這些小團體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時獲得了一種與地 域有聯繫的新標誌—姓。  我們再來說一下圖騰。圖騰是原始人氏族的徽號或標誌,是他們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徵,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對自然的無知則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
  • 為什麼會出現「圖騰」,他的作用是什麼?為啥直到清代還有圖騰
    「圖騰"一詞作為一個外來詞,是英語"totem"的音譯,來源於印第安語,最早是由清代學者嚴復引進我國,直譯為"它的親屬"或者"它的標記"。作為原始宗教的一種,在原始社會,它被部落尊崇為神的靈魂的載體,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的標誌,當然在原始社會中在團結群體,維繫種群之間關係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中國文化中的「羊基因」:伏羲神農最早以羊為圖騰
    中國人一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其實這一說法是後來的事情,在「龍」這種傳說中的動物沒有出現之前,「羊」曾是不少部落的圖騰。 伏羲和神農與羊均有「血緣關係」,他們的部落早期都是以羊為圖騰,而不是「龍」或「蛇」,也就是說,他們最早都是「屬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