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盧氏春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盧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盧氏文化,共建家族文明!
圖騰,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之一,是產生於原始社會的一種奇特文化現象。所謂圖騰,就是人們相信某種動物為「集團之祖先,或與之有血緣關係」。
最早的圖騰是動物,在動物圖騰中,最早的又可能是哺乳動物,因為哺乳動物的形貌、生理特徵和行為與人類較為接近,較容易被人認為同類。更多關於盧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盧氏春秋。當然也有不是哺乳動物的,則可能是「萬物有靈」觀念產生之後的出現。
在上古時期,龍是我國古代各部落、各氏族共同崇奉的圖騰神之一,因此它不會是在很少被崇拜或無人崇拜的圖騰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只能是在許多氏族部落都崇拜的基礎上而形成。據古籍記載,原始時代,以蛇為圖騰的氏族部落很多。《山海經》中就記有眾多的「人面蛇身」或「蛇身人面」之神,伏羲、女媧、共工等許多神也被描繪成「人首蛇身」。據統計,《山海經》中記述的86個半人半獸神中,半獸為豬、牛、羊、犬、雞的神就有26個,約佔30%。更多關於盧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盧氏春秋。根據氏族學資料,這些半人半獸形象,大多是圖騰祖先或圖騰神形象有關。這說明在古人類有很多氏族部落以蛇或其他哺乳動物為圖騰。正因為如此,在蛇圖騰基礎上演化的龍,才會被大多數氏族部落所接受。所以,龍當然是在蛇圖騰基礎上發展演化而成。但從龍的不同形象來看,龍不是一次定型,而是在吸收了眾多動物特徵的基礎上逐漸成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伏羲是在以蛇為主的基礎上,不斷構想,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由簡而繁,由不統一到統一,逐漸形成我們今天所知的有角、有足、張著血盆大口、兇猛無比龍的形象。
另一方面,龍具備了姿態,但要讓所有的人都尊奉崇拜,一定要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神性才成。在荒蠻的原始時代,古人聽到那驚天動地的轟隆隆的雷聲,看到天上彎彎曲曲如長蛇形狀的閃電,自然而然感到震懾與聯想,猛烈、嚴厲、威力無比的驚雷閃爍幻滅,劃破長空的閃電可以行雲布雨,催生萬物,也可以降下暴雨,滾滾洪水,淹沒大地,先民敬之、畏之,把這一切歸咎於那「隆隆」之聲的驚雷和那如巨蛇般抽動的閃電,因而聯想到「隆隆」即「龍」,閃電之形即蛇,即龍,神性就這樣產生了。而伏羲也以「雷神之子」自居,龍圖騰崇拜就這樣產生了。
圖騰是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徵,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最古老的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對自然的無知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係,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誌。
上古時期,盧氏的圖騰部落族群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以女媧部族東移盧氏的尊盧氏部落為代表。當時,每個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後來不少圖騰演變為姓氏,在盧氏大約有上百個部落中,他們有以地為氏、以族為氏、以官為氏、以序為氏、以爵為氏、以名號為氏等等數不勝數。而尊盧氏部落最早發明陶器,他的祖先開創了圖騰崇拜先河。
盧氏祖訓
1. 孝以事親
2. 悌以睦族
3. 忠以效國
4. 信以敬友
5. 禮以待人
6. 義以助他
7. 廉以律己
8. 恥以良知
盧氏家訓
1. 敬天地,明義禮
2. 奉祖先,孝父母
3. 和兄弟,重夫婦
4. 育子孫,習文武
5. 愛宗族,睦鄉鄰
6. 興家業,戒爭訟
7. 嫁與娶,慎配擇
8. 端士品,隆師道
9. 黃賭毒,戒與除
10.篤誠信,慎言語
盧氏族規
(一)遵綱守常,禮信仁義
(二)團結和睦,文明禮貌
(三)崇尚教育,涵養素質
(四)同心同德,莫貪莫枉
(五)勤儉節約,興家創業
(六)士農工商,百業興旺
送給宗親們! 喜歡的,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