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英語課時老師問我,作為一個網紅有什麼感受,是不是很辛苦,然後我要用英語回答
網red對我來說確實是個尷尬的頭銜,比如工作室人出去和人說自己是幹什麼的,他們都說老闆是個網red早些年,在廣告行業稱擁有一定粉絲受眾的人為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有沒有很高大上然後現在行業術語升級為KOL,key opinion leader,我08年在4A廣告公司任催(AE)的時候就知道這種職業,並且幫服務品牌和意見領袖們聯繫過合作,但是電子業,不是美容業,也是在08年,法國總部派人來指導培訓時,我也就知道國外已經發現了虛假數據營銷的弊端,可惜的是8年過去了,就我身邊信息而言,國內廣告業關注有效營銷的還是少數,大家都還是套路著大基數小概率,前陣和一個資深廣告人朋友吃飯,我說「這麼多年了,你覺得有多少人在關注有效營銷」他回答的很快「沒有」
為什麼沒有?因為營銷是一個鏈條,從推廣到銷售,廣告只是一個環節而已,推廣也分創意,媒體和公關多方面,單方面做的再好其他環節不跟進成功機率也很小,大部分人的慣性心理,別人都在混,我這麼認真傻不傻只要客戶買單就可以,而客戶往往不是老闆本人只是負責部門,so,讓「客戶」買單的方法就不一定是活兒做的好了,這點大家應該都能懂,而客戶本身識不識貨也是問題,所以廣告主和設計師成為經典橋段廣為流傳
「夜裡三點在馬路上走的不是小姐就是設計」
然而今天突然神經病泛濫想寫這篇文是因為看到句話「粉絲經濟必然是泡沫經濟」,我沒學過經濟,但一看就如果說網紅經濟還有一些對,但粉絲經濟就肯定不是了,首先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網red影響力變現的形式有很多,確實有泡沫的形式,比如說估值,但這就和房子一樣,只要不賣他的價值就是虛的,一個北京人有套房產市值幾百萬,那就代表他是個有錢人嗎?他只是不用租房子到處搬家而已也確實有估值出售的網red,但身為一個既不知名圈子也小的網red,我看到的大部分網紅經濟和粉絲經濟都是實體經濟,因為都需要實際經營,只是不是車間操作,而是以腦力為主的內容經營(當然熬夜趕稿拼的也是體力),這種經營不受空間限制,不一定要有固定辦公地點,一切都可以通過網絡,但這真不代表就都是虛的假的就是泡沫,這是傳統媒體都在面對的現實轉變,比如去年,美國知名時尚日刊WWD(women’s wear daily)變為周刊發售,每天通過網絡推送日刊,而大型時尚資訊網站style.com變為銷售網站,資訊內容全部轉移到vouge.com,大媒體也開始轉型銷售,不是只有網紅開店
所謂網紅經濟和粉絲經濟的區別我認為在於盈利模式,廣告模式就是網紅經濟,廣告主看重網紅影響力為此付費,銷售模式就是粉絲經濟,粉絲出於對網紅的好感和信任消費,這是一筆又一筆的真實消費,不能更實在了,如果泡沫指網紅影響力的下降,那只能說是商業壽命問題,我們國家每年新註冊的公司有至少三分之一會倒閉,經營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無論對品牌還是網紅
銷售模式必然不能是虛的,虛的就垮了但廣告模式可以,因為上邊說了,廣告只要「客戶」買單就可以我們目前還是關係社會,有實力的網red憑內容質量立足毋庸置疑,但實力並不是必備因素,在這裡沒有一絲嘲諷,這就是現實社會,如果你沒有做到對身邊權貴的普通看待就請不要在網上表現的很是清高而且現在對比十年前已經有很大改善了,以前沒有關係基本等於沒有希望,現在沒有關係也有希望,說這些僅僅因為經常收到私信問我「如何成為一個職業博主(對內容性網red的尊稱)」,要麼有內容要麼有關係,有內容也需要有關係擴散出去,我知道的都說了哦,就別再問我去哪找關係了,我自己圈子都已經小到只剩工作室幾個人了
把網紅經濟推到關注最高點的毋庸置疑就是年初papi醬廣告拍賣,這種事沒什麼好評論的,電視臺黃金時間段的廣告不也競價嗎,有意思的是我看到分眾傳媒江南春先生對於電商網紅的一句話「這種變現方式是可以有,但我認為,最紅、最頂尖的變現方式就是廣告變現,這是最簡單的模式,和品牌商直接合作,IP直接授權。當然,那些做不到最紅、最頂尖的網紅用電商變現也是好的,賺的是辛苦錢。」see?網紅開店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不夠紅在此心疼老羅(羅輯思維)三秒,他說他覺得時下做個本分的買賣人挺好,所以可能還是「能力」(不夠搞笑不夠雞湯不夠情愛不夠娛樂.)有限但不得不說,網紅廣告和樓體廣告還有電視廣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粉絲並沒有那麼被動,所以持續經營網紅經濟也很辛苦
然後說粉絲經濟,必須在此插一句,我真心不喜歡粉絲這個詞,個人崇拜造成的歷史悲劇太多了,所以我微博多稱大家為觀眾,並且一直自認「表演」不夠專業,不配做個網red,可能我的努力比較打動人吧,大家才給了這麼一個小小的機會每天堅持小視頻分享,努力多拍多寫多內容分享,我還算有自信的一個點就是活的還算充實,比較能聊,但我選擇的是一個不能太隨意的行業--美容,對於女人來說,臉就是命啊,於是越忠實的觀眾帶給我的壓力越大,經常給我評論留言的幾個id問我什麼問題我真的很緊張,怕推薦錯用不好,因為粉絲經濟吃的就是粉絲這碗飯,端不好就砸了,好在我目前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式來彌補我的專業欠缺,找到專業人士和我一起維護觀眾,我不懂的他們懂,他們沒時間做的我來做,比如買,曬,聊從商業角度上說,從產品到服務再到推廣營銷都做到位,一個品牌才能存活,就我目前的情況行走的有些吃力,因為我本身就是個慢半拍並且缺乏表現力的人,但活還是能活的
去年芝加哥大學的一位經濟學教授來中國講課,我們吃了頓飯,談到國內經濟狀況時他問我「品牌沒有核心創造力怎麼發展」,我說「中國消費者目前對創意消費還沒有太高需求」,然後給他講了講我所從事的「傳奇」行業現在網絡上對於網紅店反對的聲音很多,網紅店其實只是個人打造代替了傳統品牌打造,並搭了下社交媒體的順風車,而中國品牌打造一直就有問題,所以目前網紅店的種種問題是一直的中國消費市場問題,我不想說愛國這碼事,因為愛國是給國人真正好的東西,而不是以愛國名義挾持欺騙國人,但我依舊覺得網紅店對國內經濟發展是件好事,至少做到了自產自銷,至於能不能持續發展好,和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都有關,屬於消費結構升級問題了,而無論網紅店還是大電商都是電商我覺得沒什麼太大區別,產品品質的把控都看採購部或者網紅本人夠不夠上心了,而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建立自身判斷力是關鍵,而且現在社會這麼複雜,判斷力簡直等於生存必須技能,不止是網絡,各種詐騙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寫到這我知道有些「純潔」的網友會說,網紅為什麼非要盈利,不能純紅嗎確實有純紅的網紅,也有偶然事件促成的被動網紅,但從內容經營上說,只要想做的更好就要投入更多,別管時間還是金錢,而且純曬不盈利的不也是會被「扒皮」嗎.所以,一個經濟圈的朋友都和我說,博主應該盈利,有收入才有責任和動力,要不遇到什麼事第一個衝上腦的想法一定是「我憑什麼?」,很難堅持下去
突然想到就隨便和大家聊聊,其實我發自內心的知道,大部分網友和觀眾都只是想通過網絡淘到更物有所值的商品而已,並沒有很多人真的在乎我們這些little網red,今年網絡銷售發展已經放緩,實體銷售也在想辦法搶回市場,我知道我的觀眾中有各行各業的精英,寫這些也許能給從事市場營銷方面的朋友一些參考,晚安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