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中國已經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多項交通運輸指標位居「世界第一」。
白皮書顯示,中國已經建成了「交通大國」。為什麼做出這一判斷?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從基礎設施、運輸服務、交通科技三個維度進行解讀。
首先是交通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網絡化。劉小明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全國高鐵裡程、高速公路裡程、內河航道通航裡程奪得三項「世界第一」。「整體看,我國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覆蓋廣度和通達深度不斷提升。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交通、物流、信息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為優化國家經濟空間布局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劉小明說。
中國是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運輸服務也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快遞業務量躍居世界第一。「去年快遞業務量完成635億件,近10年年均增長39.1%,業務量躍居世界第一,相當於每天有約1.74億件快遞。」劉小明說,「我國運輸服務的通達性和保障性正在顯著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注入了強大動能。」
交通科技從「跟跑」到「跟跑、並跑、領跑」並行。中國交通超級工程舉世矚目,裝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在建和在役公路橋梁、隧道總規模世界第一;世界最高的10座大橋中,有8座在中國。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一批超級工程震撼世界,「復興號」動車組、C919大型客機等一批國產交通裝備標註了「中國製造」的新高度。
白皮書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基本形成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的「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的「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城市交通擁堵基本緩解,無障礙出行服務體系基本完善。基本實現交通治理現代化。「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構築新型交通生態系統,凝心聚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劉小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