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蓮
華盛頓時間9月17日,美國歷史上首位華人女法官郭麗蓮將放下手握32年的法槌,正式退休。同一天,舊金山參事會將討論建造慰安婦紀念碑一事,她會前往會議現場,見證投票結果。
「兩年前就有這個打算,不做法官,我就可以出來講話了。否則在政治方面,我不能發言。」9月8日,她在越洋電話的那頭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退休後,她將專心替二戰時期日軍強徵的慰安婦請命。
1942年,郭麗蓮生於上海,就讀於上海世界小學。後隨父母去香港,15歲赴美留學。現在,她的滬語依舊流利。
即便成長於二戰後時代,她真正關注南京、日軍、慰安婦這些關鍵詞,始於她與記者、自由撰稿人張純如(Irris Chan)的一段交往。
1997年,郭麗蓮讀了朋友張純如用三年時間調查寫就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她這才發現這段當時聞所未聞的歷史。後來她與張純如多次交流調查寫作的過程。次年,郭麗蓮在家中的客廳裡與另一位法官鄧孟詩、日僑Clifford Uyeda等人一起創辦了「南京大屠殺索賠聯盟」。
她認為,日本到現在還沒有道歉的意思,許多施暴者沒有承認過自己的罪責,這正是對逝者的不公。「我做法官是為了公正(justice),沒有道歉就沒有和平。」
32年法官生涯美國當地時間9月1日——這是郭麗蓮在舊金山高等法院的最後一個全職工作日。上午8點半,上百人為郭麗蓮舉行歡送大派對;9點,郭麗蓮為一項刑事案件作宣判;10點接受媒體採訪;中午進餐;下午2點召開法庭會議,然後剩餘時間收拾辦公室雜物,直到5點,正式下班。
時光倒回至1981年。那一年,郭麗蓮被任命為舊金山市加州高等法院法官,成為北加州歷史上第一位亞裔高等法院女法官。
在宣誓入職儀式上,郭麗蓮當眾立下誓言。她說:「我立誓保證不分貧富,人人平等;保證不論種族、性別或性傾向,一視同仁;關心人民所受到的區別待遇和尊重別人的信仰;保證審案公平且不失幽默感。」
她總想起母親的話,」你生來就該記得為他人服務。」母親還說,「你屬馬,一直馬不停蹄。」
家暴、毒品、青少年犯罪、財產分割……32年間,郭麗蓮幾乎經手過民事和刑事領域的各類案件。
在同事的褒賞和佩服之外,郭麗蓮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曾自述遺憾:「我覺得華裔女法官還是太少。」
32年來,舊金山華裔女法官僅有過三位,在她退休後,如今只僅剩一位了。
社工、移民律師、母親法官之外,郭麗蓮還有許多社會身份:1971年創立華人權益促進會(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1976年組織亞裔律師協會(Asian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1998年成立南京大屠殺索賠聯盟(the Rape of Nanking Redress
Coalition)……
即便身份更迭,她始終助人維權。
1964年,美國前總統詹森籤署了《反貧窮法》,聯邦政府撥出大筆資金用於房屋、醫療和長者服務。
1966年,她從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社工系研究生院畢業後到舊金山做社工,發現許多新移民和低收入居民因為英語不好,不懂得如何申請社會福利,或登記成為選民爭取權益。而且當時一些傳統僑團將數量極少的華裔社工視為左派,對他們的工作並不支持。
郭麗蓮和其他社工仍然堅持幫助華人爭取撥款,但她也發現了其中的貓膩:因當年美國放寬移民法後,出現大量中國移民申請來美,有些移民律師為客戶填寫一張五分鐘即可完成的移民入籍表,收費高達一千元。
愛打抱不平的郭麗蓮於是決定改修法律學位。
從加州大學赫士汀法學院(UC Hasting College of the law)取得博士學位後,她擔任移民律師,免費代表當時華人團體「華僑民主青年團」,向移民局索還團體成員們的護照,或幫他們辦妥身份。
成為母親後,郭麗蓮發現很難為子女找到雙語和雙文化教育的學校,1975年,她在自家客廳內與幾位朋友開設了雙語學習課程,客廳中的教學而後演變成為華美中文學校。
1984年,時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顧問委員成員的郭麗蓮發現該校亞裔學生入學率忽然下降,華裔更大幅下降三成,但符合該校入學資格的亞裔高中生人數上升26%,申請該校的亞裔學生亦上升20%,為此她與幾名法官成立了法庭調查小組並擔任共同主席。
經過五年調查,期間曾驚動加州總檢察長介入,該小組揭發該校執行歧視亞裔的招生政策。1989年4月,時任校長的Ira Heyman公開向亞裔社區道歉,並承諾接納小組的部分建議。1年後,該校甚至出現了首位華裔校長田長霖。
被遺忘的歷史55歲時,郭麗蓮遇見了張純如,讀了她筆下的南京大屠殺,才真正了解起這段黑色歷史。
2004年,張純如因抑鬱在自駕車內用手槍結束生命,這讓郭麗蓮至今難以平復
1997年,郭麗蓮和鄧孟詩(舊金山華裔法官,現已退休)等人發起並成立了「南京大屠殺索賠聯盟」,聲討日本政府對罪行的否認態度,力求為當年死難者討回公道。當年日裔社區領袖Clifford Uyeda博士自願加入,也因此陸續有不少日裔參與其中。
「之後,Uyeda博士走了,純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郭麗蓮說。
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郭麗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她很難相信,時至今日,日本仍然拒絕承認日軍在二戰期間的殘酷行為,也否認曾迫使無數婦女淪為慰安婦,這使她難以接受,這也她決定加入華人社區譴責日本的行動。
如今,她與鄧孟詩等人一起爭取在舊金山設慰安婦紀念碑,9月17日,舊金山參事會將商議此事,郭麗蓮會赴會見證投票結果。
「還有好多事情要做,參事院投票通過後,我們還要為紀念碑選址,若選在公共區域的話需要市政委員會開會,徵求其他人的意見。」郭麗蓮對澎湃新聞說:「慰安婦紀念碑放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遺忘者記起,提醒犯錯者認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