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信宜市金垌鎮一平凡人家的孝親敬老故事

2020-12-18 茂圈圈

信宜市金垌鎮幹部吳生,其父母都是農民,生有三子一女。過去,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父母雙手在田間勞作維持。含辛茹苦半輩子,父母用微薄的收入培養了吳生兄妹四個,讓他們走出大山,走向社會。現在老大吳生在鎮政府工作,老二經商做生意,老三在中學教書,小妹是小學教師。

悉心照料 病重父親走得安詳

2013年春節前後,吳生四兄妹帶著父親去醫院體檢,結果顯示父親得了胃癌晚期。醫生給了他們一個殘酷的選擇:回去吧,只有三個月了,治療意義不大。兄妹四人聚在醫院的花壇邊上痛哭,父親一生勤儉持家,連老花鏡壞了自己修都捨不得花錢購一副,而對子女的學習費用卻毫不吝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怎樣的一種悲苦啊。當日兄妹四人就決定讓父親轉院繼續醫治。錢可以再賺,但父親只有一個,哪怕是傾家蕩產也要給父親治病,不治只有三個月,治了就可能延長壽命。

父親得的是絕症,按醫院專家會診的結果來說,是屬於「無可救藥」等日子了。為了能讓父親多活些時日,四兄妹從各個方面著手,提高父親的各個生理機能。為了提高父親的活動能力,吳生對著網上學習了按摩手藝,抽空就給父親做按摩,提高父親的肌肉活力,避免萎縮。吳生還買來了電動按摩器,每天早午晚都讓父親進行一次肌肉按摩,緩解身體酸痛,促進血液循環能力。為了讓父親的病症有所好轉,吳生和家人們一起通過請教名老中醫,上網查詢閱讀大量資料等方式求醫治良方,為父親制訂科學、合理的藥膳飲食。父親長期臥床,脾氣慢慢變差,經常通過叫喊、拒絕飲食等方式進行發洩。為了改變父親的精神狀態,三兄弟輪流回家陪父親,讓他感受家人的溫暖。

吳生兄妹說,我們小時候依賴父親,可以哭鬧和撒嬌,可等父親到了需要依靠我們的時間,卻往往選擇隱忍,選擇給孩子更多自由。就像魯迅所言,「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是的,父愛如海,習慣深藏在心底;父愛如山,沉穩踏實到他在就好。

父親用雙肩背起了生活的重擔和愛的重量。作為子女,我們能做的,是用心陪父親找回屬於他自己的生活,像小時候他領我們認識世界一樣,我們也要牽著他的手,撫平他的皺紋,用同樣真切恆久的關愛回報他。

就這樣在吳生兄妹的悉心照料下,住院、輸血、化療、放療、打針、吃藥,父親的生命就這樣持續了近一年,比醫生預料的時間延長了三倍。由於病痛,父親的體重也從160斤減少到85斤,輸血重量都已達到了他當時的體重。但因為兄弟用真切恆久的關愛回報他,臥病在床的父親沒有得過一次褥瘡,沒有餓過一次肚子,只要是父親提的要求,兄弟都盡力滿足了他。雖然最後沒能更長時間挽留住父親,但是父親走得很安詳。

精心呵護 年老母親活得快樂

父親走了,母親變得更孤單了。為了讓家裡有生氣,讓獨自在家的母親緩解寂寞,吳生在自己居住的樓裡讓出一層樓房給母親,並邀請周圍的鄰居經常來家中坐坐,陪母親一起娛樂、聽音樂、看電視、聊天。鎮上有個老奶奶與母親同齡和母親一樣巳失去了最親的丈夫,吳生就親自邀請這位老奶奶經常來家裡陪伴母親,留她在家裡與母親一起吃飯、住宿,以慰藉母親失去老伴後的孤獨。

如今,母親已82歲。吳生知道,耄耋之年的母親就如過去年幼的子女,一樣需要精心呵護和關懷,她的心靈也同樣的弱小,很容易受傷,所以兒女們要在精神上和物資上儘可能滿足她的要求,尊重她的意見和意願,使她開心、安心、放心、順心。

父親走了近七年了,吳生兄妹在生活上,對母親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給母親最大的安慰。空閒時給母親講故事,陪母親一起看電視,欣賞綜藝頻道的音樂節目,母親在家裡,難免會感到寂寞,吳生就買了一個收唱機給母親聽講古節目,在閒時就拉著母親的手,說說心裡話,向母親講社會的變化及家長裡短的趣聞樂事,總是想方設法把母親逗樂。現在母親在城裡和鎮上都有一層樓房,在城裡居住一段時間又回鎮上居住一段時間,任其喜好。

「寵愛母親是最甜蜜的孝!」吳生說,「你陪我長大,我伴你終老。」吳生一家人都在演繹了新時代尊老敬老孝老愛老的感人故事,一家」四世同堂"31人,只要是節假日,特殊紀念日都回鄉下陪伴母親,春節期間全家在一起吃住時間更長,使母親高興開心快樂。

孝親敬老 身心健康家庭和諧

吳生常對人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古代一個孝敬父母的故事深深地感動著吳生一家人。曾記得春秋時期有個「鹿乳奉親」的故事: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要飲鹿乳治療。郯子便披著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之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有一次繼續釆取上述方法取乳時,看到獵人正要射殺一隻母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治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獵人亦不射殺母鹿了。這個故事說明敬老孝親,不僅是自己感恩,甚至連周圍的人都會被感動。所以我們必須學會盡孝,學會感恩。

吳生兄妹都認為:孝敬父母天經地義,是每一個做兒女的都應該必須盡的義務,孝心的真誠付出,不僅讓老人身心得到健康,更使家庭充滿了暖暖的愛意,家庭因此而更加溫馨和諧。吳生家庭有著良好的家風家訓:尊老愛幼、慈孝和睦、與人為善。婆媳之間、婆孫關係相處得樂融融,四代同堂樂享天倫之樂。吳生深信: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大處,即是國風。家教、家訓、家風三位一體,相輔相成,構成了家庭文明建設的核心。當今「最美家庭」雖然各有不同,但離不開崇德守法、向上向善的價值追求,形成良好的家風家訓。在吳生的言傳身教下,家裡的好飯菜總是讓老人先吃,孫輩也養成了尊老敬老的好習慣,就連年僅9歲讀小學三年級的曾孫也是非常懂事,總是拿自己的利是錢買好吃的食品、補品和衣物鞋帽送給老人。一個家庭,能夠互敬互愛、積極進取,也必然能夠樂於助人。

吳生一家孝親敬老之舉,鄰裡鄉親看在眼裡贊在心上。他們常常把吳家作為榜樣,教育自己的子孫要學會孝親敬老,知恩感恩報恩,尊老敬老愛老,培養善良仁愛品德,營造溫馨和諧家庭。這個家庭用真善美彈奏出「重德行、知孝道、懂感恩」的美妙和諧樂章,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個家庭裡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他們一家子盡心盡力、盡孝盡愛、無怨無悔的美德孝行,在金垌鎮廣為傳誦,獲得幹部群眾的好評。推薦這個家庭參加「第一屆茂名市文明家庭」候選家庭,可謂實至名歸。

本報記者 李勇偉 通訊員 吳德忠

茂名日報

相關焦點

  • 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原題:海口多所中小學校開展重陽節主題活動,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百善孝為先。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年重陽節期間,海口市多所中小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孝親敬老活動,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 資江新語|孝親敬老是傳統美德也是社會責任
    (詳見10月23日《益陽日報》第4版《弘揚傳統美德 躬行孝親敬老》)。這些平凡的孝親敬老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雖不是感天動地的壯舉,卻讓人覺得溫暖,為之感動。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民,始終奉之為立身處世的大德,相沿成習。
  • 東營:孝親敬老家風故事繼續徵集中
    原標題:東營:孝親敬老家風故事繼續徵集中黃三角早報9月8日訊(記者 段學虎) 本報聯合東營市老齡委開展的「最美家風 幸福老人」主題敬老活動面向社會徵集孝親敬老家風故事以後,得到了不少部門和市民的熱烈響應。目前,本報已經徵集各類孝親敬老典型家庭近20個。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本報將對這些典型故事進行甄選開闢專欄進行系列報導,同時,本報繼續面向社會徵集。
  • 隆德法院開展以「寸草春暉感恩在心,孝親敬老弘揚美德」為主題的...
    隆德法院開展以「寸草春暉感恩在心,孝親敬老弘揚美德」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 2020-05-11 0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省啟動「孝親敬老傳承美德」典型故事徵集活動
    日前,我省啟動「孝親敬老傳承美德」典型故事徵集活動,公眾可通過提交微視頻,講述身邊孝親敬老典型人物的感人故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宣傳尊老典型,講好敬老故事,傳播老年聲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老齡事業的濃厚氛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近日,省委宣傳部、省委老幹部局、省精神文明辦公室、省民政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團省委、省婦聯、省敬老助老總會啟動「孝親敬老傳承美德」典型故事徵集活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10月15日,海口瓊山東門一小請來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王義麗,為孩子們進行了一場題為《感恩盡孝,回報社會》的演講。「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演講中,一則則生動的小故事讓在場師生動容,也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孝親敬老的種子。
  • 孝親敬老 弘揚美德
    10月7日,2019年「我們的節日·己亥重陽」敬老禮活動在南寧孔廟博物館舉行。圖為晚輩為長輩梳頭。10月7日,2019年「我們的節日·己亥重陽」敬老禮活動在南寧孔廟博物館舉行,青秀區秀山社區36個家庭的每位成員身著漢服參與活動。此次敬老禮活動由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南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以「孝親敬老,情暖重陽」為主題,旨在弘揚孝親敬老的孝道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促進社會和諧。
  • 孝親敬老:文化建設深入人心愛老做法有章可循
    特別是在打造「孝行煙臺·愛傳港城」平臺,開展「四德工程」,「敬老文明號」創建,孝親敬老典型推選表彰,厚植「長壽之鄉」品牌,弘揚孝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等方面狠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條孝親敬老文化建設的新路子。「四德工程」走進千家萬戶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婆媳關係好、家庭和睦、村容村風樸實,這是很多人對煙臺萊州市三山島街道沙嶺村的印象。
  • 鄭州106中舉行「孝親敬老」傳統美德教育活動 小小故事動人心
    段翔的孝親故事讓大家感動學生上臺發言談感悟   近日,鄭州106中學進行了「孝親敬老」為主題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更好的推動尊重長輩,以感恩之心對待父母,進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該校工會主席齊建輝為同學們做了題為《做孝親模範》的專題講座。   「自省、唱歌曲、學模範、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向「德」鞠躬、一堂一善事」,道德講堂內容豐富,生動飽滿,富有感染力。特別是「孝心少年」段翔的感人事跡,讓同學們感動不已,大家在參與和聆聽中,交流學習感悟,品悟道德力量。       段翔的爸爸,在2008年的那場大地震中不幸脊椎重傷,下肢癱瘓。
  • 中小學生孝親敬老知易行難
    日前,團武漢武昌區委、武昌區青教辦聯合部分中小學對青少年孝親敬老行為進行了抽樣調查。684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中小學生孝親敬老狀況不容樂觀。  調查中,有38%的小學生和31%的中學生從來沒有聽過任何有關孝親敬老的傳統故事,甚至有部分小學生將學雷鋒、做好事也當成孝親。  調查發現,青少年的孝親敬老往往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很好地落實在實際行動中。
  • 他們,孝親敬老成明星
    孝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重陽節前,記者來到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山西省老齡示範單位——晉中市和順縣,走訪了這裡的兩位孝親敬老之星。2011年,和順縣老齡委授予張靈梅「孝親敬老十大孝星」。  伺候植物人婆婆無怨言  在和順縣雲龍家園小區,提到14年如一日伺候植物人婆婆的「中華孝親敬老之星」賈潤平,鄰居們交口稱讚。  1998年,賈潤平的婆婆突發腦溢血,導致身體半身不遂。老人的小兒子王晉傑在醫院守護了40多天後,將脫離生命危險的母親背回了家。
  • 把「孝親敬老」根植在心底
    孝敬,這一深刻而溫暖的詞,傳承了幾千年而經久不衰。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今天,這個詞又有了新的活力,煥發了新的光彩。
  • 推進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
    多層面推進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傳統的孝文化才能重新煥發新的活力,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目標。營造有利於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的社會氛圍。要重視社會宣傳,面向社會大眾廣泛開展孝親敬老文化的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傳播媒介,通過新聞輿論、文化作品來引導社會培育和踐行新時代的孝親敬老理念,為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的構建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多途徑踐行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
  • 習近平敬老孝親的六個故事
    >  今天  在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之日  讓我們一起重溫6個小故事  感受習近平敬老孝親的瞬間  故事一1975年  新華社發布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記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一文中透露,儘管公務繁忙,每當有時間一起吃飯後,習近平都會拉著母親的手散步,陪她聊天。在他的辦公桌上,永遠都放著和父母的合影。  習近平還經常談起五六歲時隨母親買《嶽飛傳》《嶽母刺字》等小人書的故事。習近平說:「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
  • 九九重陽節 孝親敬老永不忘!
    為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同時在全區上下營造真心敬老、傾心愛老、熱心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10月17日上午,第九屆「楊凌孝親敬老之星」表彰活動在楊陵區社會福利院舉行,本次活動由示範區慈善協會與楊陵區民政局聯合開展。上午九點半,第九屆「楊凌孝親敬老之星」表彰活動正式開始。
  • 2015浙江孝親人物出爐 孝道楷模弘揚「敬老孝老」
    2015浙江孝親人物出爐 孝道楷模弘揚「敬老孝老」 2015-08-27 20:17:27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27日,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千年古剎靈隱寺與浙江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共同主辦的2015浙江孝親沙龍暨孝親人物頒獎典禮正式啟動。蔣小娟、陳秀麗三姐妹、張青青、藍微、羅冬香等十人被評選成為2015浙江孝親人物。  看到媳婦蔣小娟接過獎盃,蔣小娟的婆婆陳招娣自願上臺為媳婦點讚,她噙著熱淚誇獎著她的好媳婦:「給我三個兒子,也不換這一個好媳婦」。
  • 九九重陽 孝親敬老
    如今,重陽節通常以敬老節的形式為人所知。其中的敬老習俗有何來歷?它在整個重陽節習俗中佔有怎樣的位置呢?考察重陽節起源與發展的歷史可知,敬老求壽自古以來就是重陽節核心的習俗之一。從曹丕書信,可以看到當時重陽節的另一種重要習俗:求壽敬老。經查,鍾繇生於151年,曹丕生於187年,鍾繇長曹丕36歲。曹丕送鍾繇菊花顯示出三國時期重陽節的敬老求壽習俗。因為重陽節就是形成於東漢時期,與鍾繇曹丕所處的漢末三國時期接近,可以說敬老求壽是重陽節形成初期就有的重要習俗,是與闢邪防禍習俗並行不悖的。
  • 何盈庭:敬老孝親 奉獻真情
    人物檔案:何盈庭,62歲,共產黨員,益陽市資陽區過鹿坪敬老院院長,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老人們所說的何院長,就是何盈庭,曾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辦院21年,他始終如一地踐行著自己曾說過的三句話,敬老孝親,奉獻真情。「我熱愛敬老院這份工作,我將傾盡所能,奉獻餘熱。」
  • 青島孝親敬老對聯徵集結束 好作品感化人心
    溫戰勇004孝親敬老風尚好陸炳生008孝親敬老終無憾;拋一片愛心,敬老我領先張 洋030,敬老家庭蘭桂芳潘一之085>呂明巖103向陽門第春常在,孝順人家幸福多
  • 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舉行
    本次大會以「孝親敬老向上向善」為主題,旨在傳承與創新中華孝親敬老優秀文化,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推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nbsp&nbsp&nbsp&nbsp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在講話中指出,孝親敬老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維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新時代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的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