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2020-12-18 新華網海南頻道


海口市第一中學學生盧昱君為奶奶按摩表孝心。 本文配圖由受訪者提供


海南楓葉國際學校學生在海口市普親第二老年養護院慰問老人。

    原題:海口多所中小學校開展重陽節主題活動,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百善孝為先。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年重陽節期間,海口市多所中小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孝親敬老活動,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國旗下頌重陽

    「九月裡,九月九,爬山登高飲菊酒,帶上茱萸避邪惡,吃了花糕多長壽……」從10月15日起,海南華僑中學美麗沙分校以「傳承孝親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為主題開展國旗下的演講活動,引導全體師生孝敬長輩,學會感恩。

    10月15日,海口瓊山東門一小請來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王義麗,為孩子們進行了一場題為《感恩盡孝,回報社會》的演講。「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演講中,一則則生動的小故事讓在場師生動容,也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孝親敬老的種子。

    重陽節前夕,海口市第一中學不少班級開展了重陽節主題班會,同學們在講臺上分享了自己平時與長輩相處的點滴故事,以及對孝親敬老的認識和體會。

    「煮一碗淮山湯大概要半個小時。為了防止糊鍋,我要用勺子不停地攪拌,煮好時手臂都酸了。」海口市第一中學高三(1)班學生李錦澤說,自己親自煮過後才知道,每周末父親為他熬製的這碗湯是多麼用心。

    「爺爺平時雖然沉默寡言,但是我們每周回去時,他都會讓奶奶殺雞,用『土雞蛋』給我們煮粉吃,這就是爺爺表達愛的方式。」海口市第一中學學生陳柳彤將這些和親人相處的小細節擱在心間,濃濃的親情成為她不斷前行的動力。

    為長輩做件暖心事

    校園裡,許多師生分享著自己與長輩之間的親情故事;家庭中,許多孩子也紛紛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感謝。

    重陽節前夕,海口市五源河學校給全體學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與家中長輩合影,並為他們做一件事。「這件事可以是製作卡片、寫封信,也可以是按摩洗腳、做一道菜、打一個電話……」海口市五源河學校德育處老師吳慧說。

    海口市港灣小學向孩子們發起了「關愛老人,從身邊小事做起」的倡議,呼籲孩子們為長輩做一件暖心事。

    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重陽節主題活動。剛入學一個多月的一年級新生,紛紛通過親手炒菜、榨橙汁、洗碗、晾衣服等方式表達自己對父母等長輩的愛意。

    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學生何凱的媽媽在朋友圈中寫道,「回到家看到兒子在擦桌子,兒子你長大了,可以為媽媽做很多事了。可媽媽長大了,卻很少陪姥姥姥爺了……」孩子們在家裡的孝親敬老行動,也喚醒了更多人敬老愛老的意識。

    敬老院裡表敬意

    10月17日是重陽節,海南楓葉國際學校組織了43名學生和教職工代表,來到海口市普親第二老年養護院,向老人們表達節日的祝福。

    該校八年級學生勾小末給養護院的爺爺奶奶們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剪紙,七年級學生崔子琪給老人準備了糕點水果……雖然與老人們素不相識,但孩子們都很用心,將老人們當做自己的爺爺奶奶。餵水果、切蛋糕、唱紅歌、講故事……在孩子們的陪伴下,海口市普親第二老年養護院的老人們臉上都掛滿了笑容。

    「奶奶總清楚地記得我們平時愛吃的菜,卻很少為自己著想……」「準備一盆洗腳水很簡單,但我的內心卻百感交集。撫摸著奶奶的雙腳,有點扭捏但發自內心的感動……」在這個重陽節,多所中小學校的學生們用各自的方式感知「敬老」的內涵,也在行動中收穫愛與成長。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鄭燕表示,敬老愛老意識的培養,對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至關重要。「除了要在學校中加強敬老教育外,父母們平時也應該從生活小事中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起孝親敬老的榜樣。同時,社會也要加強引導,營造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讓孩子們經常感受到孝親敬老美德的薰陶,真正讓孝親敬老的意識走入孩子心間。(記者 葉媛媛)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年重陽節期間,海口市多所中小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孝親敬老活動,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國旗下頌重陽  「九月裡,九月九,爬山登高飲菊酒,帶上茱萸避邪惡,吃了花糕多長壽……」從10月15日起,海南華僑中學美麗沙分校以「傳承孝親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為主題開展國旗下的演講活動,引導全體師生孝敬長輩,學會感恩。
  • 孝親敬老 從我做起
    孝親敬老 從我做起 2013-03-01 10:06:12  來源: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編輯: 龐銘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孝親敬老!小櫸葉們讓情溫暖,讓愛蔓延……
    習總書記說:「要把弘揚孝親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值觀宣傳教育,建設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徵的孝親敬老文化。」
  • 東營:孝親敬老家風故事繼續徵集中
    原標題:東營:孝親敬老家風故事繼續徵集中黃三角早報9月8日訊(記者 段學虎) 本報聯合東營市老齡委開展的「最美家風 幸福老人」主題敬老活動面向社會徵集孝親敬老家風故事以後,得到了不少部門和市民的熱烈響應。目前,本報已經徵集各類孝親敬老典型家庭近20個。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本報將對這些典型故事進行甄選開闢專欄進行系列報導,同時,本報繼續面向社會徵集。
  • 推進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
    多層面推進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傳統的孝文化才能重新煥發新的活力,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目標。營造有利於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的社會氛圍。要重視社會宣傳,面向社會大眾廣泛開展孝親敬老文化的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傳播媒介,通過新聞輿論、文化作品來引導社會培育和踐行新時代的孝親敬老理念,為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的構建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多途徑踐行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
  • 中小學生孝親敬老知易行難
    日前,團武漢武昌區委、武昌區青教辦聯合部分中小學對青少年孝親敬老行為進行了抽樣調查。684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中小學生孝親敬老狀況不容樂觀。  調查中,有38%的小學生和31%的中學生從來沒有聽過任何有關孝親敬老的傳統故事,甚至有部分小學生將學雷鋒、做好事也當成孝親。  調查發現,青少年的孝親敬老往往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很好地落實在實際行動中。
  • 孝親敬老 弘揚美德
    10月7日,2019年「我們的節日·己亥重陽」敬老禮活動在南寧孔廟博物館舉行。圖為晚輩為長輩梳頭。10月7日,2019年「我們的節日·己亥重陽」敬老禮活動在南寧孔廟博物館舉行,青秀區秀山社區36個家庭的每位成員身著漢服參與活動。此次敬老禮活動由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南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以「孝親敬老,情暖重陽」為主題,旨在弘揚孝親敬老的孝道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促進社會和諧。
  • 鳳二小教育集團開展「重陽佳節敬老孝親」主題實踐感恩活動_蚌埠市...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導敬老愛老文明新風尚,10月19日,鳳二小教育集團開展「重陽佳節 敬老孝親」主題實踐感恩活動。利用國旗下講話,集團兩個校區輔導員介紹了重陽節的由來和風俗,告訴學生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讓他們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前輩們的默默耕耘和艱苦奮鬥。希望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身邊的親人做起,每天主動問候、聽長輩的話、參與家務勞動、關心長輩的健康、不給長輩添亂,用實際行動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
  • 九九重陽 孝親敬老
    如今,重陽節通常以敬老節的形式為人所知。其中的敬老習俗有何來歷?它在整個重陽節習俗中佔有怎樣的位置呢?考察重陽節起源與發展的歷史可知,敬老求壽自古以來就是重陽節核心的習俗之一。從曹丕書信,可以看到當時重陽節的另一種重要習俗:求壽敬老。經查,鍾繇生於151年,曹丕生於187年,鍾繇長曹丕36歲。曹丕送鍾繇菊花顯示出三國時期重陽節的敬老求壽習俗。因為重陽節就是形成於東漢時期,與鍾繇曹丕所處的漢末三國時期接近,可以說敬老求壽是重陽節形成初期就有的重要習俗,是與闢邪防禍習俗並行不悖的。
  • ...讓愛溫暖彼此——大英縣郪江外國語學校七年級舉辦「孝親敬老...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 ( 羅國偉/ 霍強 唐炳森 陳建才 遂寧報導 )孝親是一種責任,敬老是一種修行。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和引導學生感受"孝"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用實際行動孝親敬老,茁壯成長,回報社會,12月7日,大英縣郪江外國語學校七年級組在尚美樓開展了主題為"孝親敬老,從我做起"的演講比賽。比賽邀請學生發展部張雷副校長、胡遠勝主任、七年級組分管領導霍亮主任及七年級語文教師擔任評委。
  • 九九重陽節 孝親敬老永不忘!
    為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同時在全區上下營造真心敬老、傾心愛老、熱心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10月17日上午,第九屆「楊凌孝親敬老之星」表彰活動在楊陵區社會福利院舉行,本次活動由示範區慈善協會與楊陵區民政局聯合開展。上午九點半,第九屆「楊凌孝親敬老之星」表彰活動正式開始。
  • 青島孝親敬老對聯徵集結束 好作品感化人心
    溫戰勇004孝親敬老風尚好陸炳生008孝親敬老終無憾李修舉015崇賢尚德神州世風,敬老孝親君子家訓>未孝親焉能愛眾,不敬老怎會益人陸金旭040119橫批:攜手共進 小字輩志不小小事做起大任擔當齊努力
  • 親身踐行傳統美德 記俞塘村「孝親敬老」之星沈仁芳
    親身踐行傳統美德 記俞塘村「孝親敬老」之星沈仁芳  敬老、愛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兒女,誰都會有老的時候,贍養老人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社會的和諧要從家庭的和睦做起。  沈仁芳從小家庭貧困,8個月的時候自己的親生母親因為忍受不了窮困的生活絕情的拋下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和丈夫離家出走從此渺無音訊。沈仁芳和父親相依為命直到13歲,在親人的多次勸說下父親才成了家,給沈仁芳找了繼母。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平淡的家庭生活。長大成人成家,沈仁芳也有了子女。幸福生活剛剛開始卻又突遭變故,1993年70歲的老母不小心摔了一跤,從此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無法自理。
  • 他們,孝親敬老成明星
    孝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重陽節前,記者來到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山西省老齡示範單位——晉中市和順縣,走訪了這裡的兩位孝親敬老之星。2011年,和順縣老齡委授予張靈梅「孝親敬老十大孝星」。  伺候植物人婆婆無怨言  在和順縣雲龍家園小區,提到14年如一日伺候植物人婆婆的「中華孝親敬老之星」賈潤平,鄰居們交口稱讚。  1998年,賈潤平的婆婆突發腦溢血,導致身體半身不遂。老人的小兒子王晉傑在醫院守護了40多天後,將脫離生命危險的母親背回了家。
  • 山東:孝親敬老沐泗水 和諧友善美鄉村
    山東泗水,泗河之濱,聖賢之地,婆媳融洽,鄰裡友善,孝親敬老,蔚然成風。孝德文化如春風如細雨撒入泗水大地的千家萬戶,紮根安家。黨的十八大以來,泗水縣以「孝」為切入點,圍繞「傳承美德、踐行孝道、構建和諧」,開設了「鄉村儒學講堂」,開展「情進萬家?孝滿泉鄉」活動,著力打造「儒風孝道之鄉」。
  • 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舉行
    本次大會以「孝親敬老向上向善」為主題,旨在傳承與創新中華孝親敬老優秀文化,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推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nbsp&nbsp&nbsp&nbsp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在講話中指出,孝親敬老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維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新時代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的精神支撐。
  • 靖遠五合「好媳婦」孝親敬老杞花香
    靖遠縣五合鎮白茨林村有一位「好媳婦」張小紅,她用樸實的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言傳身教形成良好家風的同時,也帶動周圍鄰裡孝親敬老。「好媳婦」張小紅的丈夫經常在外地跑大車,家裡的大事小事都落到了她肩上。張小紅不僅要在田間地頭務農,還要照顧好一家老小的衣食起居,她不辭辛勞數十年如一日,將屋裡屋外打理得井然有序。
  • 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舉辦
    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近日表示,傳承與創新孝親敬老文化傳統,要處理好孝親敬老和依法履責、孝親敬老和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堅守優秀傳統與吸收借鑑的關係。王建軍是在12月7日至8日舉行的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上做出上述表述的。本次大會以「孝親敬老向上向善」為主題,旨在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推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大會採取專題研討、地方經驗交流、圓桌對話的形式,圍繞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淵源、內涵、方向、面臨的形勢和典型實踐經驗進行了深入研討、廣泛交流。
  • 資江新語|孝親敬老是傳統美德也是社會責任
    (詳見10月23日《益陽日報》第4版《弘揚傳統美德 躬行孝親敬老》)。這些平凡的孝親敬老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雖不是感天動地的壯舉,卻讓人覺得溫暖,為之感動。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民,始終奉之為立身處世的大德,相沿成習。
  • 把「孝親敬老」根植在心底
    把孝根植在心底,用心盡孝,用心敬老,才算是懂得感恩的人,推己及人,也才可能去關愛其他老人,讓社會形成尊老敬老的好風尚。 把孝親敬老根植在心底,踐行好孝道,才能讓家庭充滿愛、社會充滿愛,才能讓家庭和諧、社會和諧。這也正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踐行,對傳統美德的最好弘揚,對傳統文化的最好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