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五合「好媳婦」孝親敬老杞花香

2020-12-18 靖遠電視臺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好家風傳承的精髓。靖遠縣五合鎮白茨林村有一位「好媳婦」張小紅,她用樸實的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言傳身教形成良好家風的同時,也帶動周圍鄰裡孝親敬老。

「好媳婦」張小紅的丈夫經常在外地跑大車,家裡的大事小事都落到了她肩上。張小紅不僅要在田間地頭務農,還要照顧好一家老小的衣食起居,她不辭辛勞數十年如一日,將屋裡屋外打理得井然有序。

【五合鎮白茨林村 張小紅】人老了真不容易,我盡我的力量把兩位老人照顧得好好的。我婆婆、公公都對我好,在我忙的時候,他們都會給我幫忙。

公公婆婆通情達理,愛護晚輩,視媳婦為己出,主動照顧孫子、料理家務,用博大胸懷包容著家庭關係,在身體力行中感染著兒媳,婆媳關係融洽,家庭和睦。婆婆用農村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淳樸滋養著家中的每一個人,用全身心的愛讓自己的小家始終洋溢著祥和幸福的氣氛。

【張小紅婆婆 劉生榮】我們衣服髒了洗的時候就換上洗,鋪蓋這種我洗不動,兒媳給我洗著,吃的同吃同做,有個病就拉著這裡那裡看走了,媳婦兒很好。

這樣的「好媳婦」「好婆婆」受到鄰裡的點讚,她們用自己的勤儉質樸、熱情善良帶動周圍鄉親,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好媳婦」、「好婆婆」,形成孝親敬老的良好氛圍。

【五合鎮白茨林村婦聯主席 賈存貴】我作為一名村婦聯帶頭人,首先要從我做起,帶領我們全村的婦女,孝敬老人、家庭和睦、鄰裡和諧,使人人都成為好媳婦,人人都成為好婆婆。

靖遠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滕愛琴 馮忠國

相關焦點

  • 山東:孝親敬老沐泗水 和諧友善美鄉村
    在山東泗水,爭當好媳婦好婆婆蔚然成風。泉林鎮青龍莊村孝敬公婆、樂於助人的蔣開雲等10位村民登上了「孝心家庭」事跡榜。「孝心家庭」評選活動辦公室主任、縣老齡辦主任王建星帶著記者到鄉村了解活動開展情況,他介紹說,「孝心家庭」評選是「孝滿泉鄉」活動的深化,通過評選、表彰、宣傳一批先進典型,增強廣大群眾的敬老、愛老意識,形成家庭文明和諧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在我們泗水,爭當好媳婦好婆婆蔚然成風。」張榮閣是星村鎮姜家村村民,曾連續5年獲評「好媳婦」。
  • 安陽縣白璧鎮西裴村朱桂桂家庭:孝親敬老,無愧於心
    孝親敬老,無愧於心朱桂桂,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但提起她,街坊鄰居都讚不絕口。她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和睦四鄰,可以說,她的家庭是一個孝親敬老的模範家庭。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朱桂桂自結婚後就與公婆住在一起,她從未與公婆高聲說過話,沒有跟公婆紅過臉,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一家老小。平時為了讓老人們的生活起居更加舒適方便,把他們房間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 九九重陽 孝親敬老
    古人認為,「三、五、七、九」這些陽數為災厄之數,因為人間災厄是上天降予的,天為陽,天降災禍就降於陽數之時。「九」為陽數之極,九九相重,就更是災厄數字之最,令人恐懼,認為此日易生災禍,必須採取若干方式避禍消災,這些方式就成為節日習俗,於是重陽節就產生了。這跟「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端午節)形成的道理是一致的。西晉周處《風土記》記載:「漢俗九日飲菊花酒,以祓除不詳。
  • 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原題:海口多所中小學校開展重陽節主題活動,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百善孝為先。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年重陽節期間,海口市多所中小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孝親敬老活動,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 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舉行
    本次大會以「孝親敬老向上向善」為主題,旨在傳承與創新中華孝親敬老優秀文化,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推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nbsp&nbsp&nbsp&nbsp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在講話中指出,孝親敬老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維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新時代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的精神支撐。
  • 推進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
    多層面推進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傳統的孝文化才能重新煥發新的活力,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目標。營造有利於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建設的社會氛圍。要重視社會宣傳,面向社會大眾廣泛開展孝親敬老文化的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傳播媒介,通過新聞輿論、文化作品來引導社會培育和踐行新時代的孝親敬老理念,為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的構建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多途徑踐行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
  • 2015浙江孝親人物出爐 孝道楷模弘揚「敬老孝老」
    2015浙江孝親人物出爐 孝道楷模弘揚「敬老孝老」 2015-08-27 20:17:27李晨韻 攝2015浙江孝親沙龍暨孝親人物頒獎典禮現場。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8月27日電 (記者 趙曄嬌 見習記者 吳雨辰)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
  • 中小學生孝親敬老知易行難
    日前,團武漢武昌區委、武昌區青教辦聯合部分中小學對青少年孝親敬老行為進行了抽樣調查。684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中小學生孝親敬老狀況不容樂觀。  調查中,有38%的小學生和31%的中學生從來沒有聽過任何有關孝親敬老的傳統故事,甚至有部分小學生將學雷鋒、做好事也當成孝親。  調查發現,青少年的孝親敬老往往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很好地落實在實際行動中。
  • 青島孝親敬老對聯徵集結束 好作品感化人心
    溫戰勇004孝親敬老風尚好陸炳生008孝親敬老終無憾孝親敬老家家氣象新郝子華038孝親莫待失親日,敬老何須已老時羅豫瓊039>未孝親焉能愛眾,不敬老怎會益人陸金旭
  • 中小學生孝親敬老知易行難 超六成經常頂撞父母
    日前,團武漢武昌區委、武昌區青教辦聯合部分中小學對青少年孝親敬老行為進行了抽樣調查。684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中小學生孝親敬老狀況不容樂觀。  調查發現,青少年的孝親敬老往往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很好地落實在實際行動中。數據顯示,超過65%的青少年經常與父母頂撞、發脾氣;70%左右的學生從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超過63%的學生能準確寫出自己爸爸媽媽生日的準確時間;超過68%的學生能準確知道爸爸媽媽最愛吃什麼;只有16%的青少年經常和父母交流;97%的青少年知道爸爸媽媽每天睡覺的時間。
  • 孝親敬老 弘揚美德
    10月7日,2019年「我們的節日·己亥重陽」敬老禮活動在南寧孔廟博物館舉行。圖為晚輩為長輩梳頭。10月7日,2019年「我們的節日·己亥重陽」敬老禮活動在南寧孔廟博物館舉行,青秀區秀山社區36個家庭的每位成員身著漢服參與活動。此次敬老禮活動由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南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以「孝親敬老,情暖重陽」為主題,旨在弘揚孝親敬老的孝道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促進社會和諧。
  • 九九重陽節 孝親敬老永不忘!
    為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同時在全區上下營造真心敬老、傾心愛老、熱心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10月17日上午,第九屆「楊凌孝親敬老之星」表彰活動在楊陵區社會福利院舉行,本次活動由示範區慈善協會與楊陵區民政局聯合開展。上午九點半,第九屆「楊凌孝親敬老之星」表彰活動正式開始。
  • 他們,孝親敬老成明星
    孝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重陽節前,記者來到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山西省老齡示範單位——晉中市和順縣,走訪了這裡的兩位孝親敬老之星。2011年,和順縣老齡委授予張靈梅「孝親敬老十大孝星」。  伺候植物人婆婆無怨言  在和順縣雲龍家園小區,提到14年如一日伺候植物人婆婆的「中華孝親敬老之星」賈潤平,鄰居們交口稱讚。  1998年,賈潤平的婆婆突發腦溢血,導致身體半身不遂。老人的小兒子王晉傑在醫院守護了40多天後,將脫離生命危險的母親背回了家。
  • 重慶市江津區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重陽節期間開展「孝親敬老...
    重慶市江津區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重陽節期間開展「孝親敬老」系列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 2014-09-11 09:40    來源:江津網     各鎮黨委、人民政府,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區委各部委,區級各部門,區管事業單位
  • 重陽節傳承已久的習俗:孝親敬老
    敬老孝親是重陽節傳承已久的習俗,是重陽節的題中之義。  如今,重陽節通常以敬老節的形式為人所知。其中的敬老習俗有何來歷?它在整個重陽節習俗中佔有怎樣的位置呢?  考察重陽節起源與發展的歷史可知,敬老求壽自古以來就是重陽節核心的習俗之一。
  • 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舉辦
    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近日表示,傳承與創新孝親敬老文化傳統,要處理好孝親敬老和依法履責、孝親敬老和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堅守優秀傳統與吸收借鑑的關係。王建軍是在12月7日至8日舉行的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上做出上述表述的。本次大會以「孝親敬老向上向善」為主題,旨在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推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大會採取專題研討、地方經驗交流、圓桌對話的形式,圍繞新時代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淵源、內涵、方向、面臨的形勢和典型實踐經驗進行了深入研討、廣泛交流。
  • 把「孝親敬老」根植在心底
    孝敬老人不在乎吃得多好,住得多富麗堂皇,而在於由心而發的尊敬,不偽不詐的真心,在於長期不懈的堅持和一如既往的耐心。有的人以為,對父母,只要讓他們吃得好、穿得暖、有錢花,就算孝敬,但卻不知老人們需要的是那一聲問候、那一個微笑、那一個擁抱。 生兒方知父母恩,寸草難以報春暉。兒女對父母,比父母對兒女的心永遠是相差懸殊,不可同日而語的。
  • 資江新語|孝親敬老是傳統美德也是社會責任
    (詳見10月23日《益陽日報》第4版《弘揚傳統美德 躬行孝親敬老》)。這些平凡的孝親敬老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雖不是感天動地的壯舉,卻讓人覺得溫暖,為之感動。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民,始終奉之為立身處世的大德,相沿成習。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專家建議將「孝親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而孝親敬老,重在基層、重在實踐、重在行動。「孝親敬老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的精神支撐。孝親敬老文化如何傳承與創新當前全社會大力提倡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贍養老人,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期孝親敬老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指明了方向。
  • 何盈庭:敬老孝親 奉獻真情
    人物檔案:何盈庭,62歲,共產黨員,益陽市資陽區過鹿坪敬老院院長,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老人們所說的何院長,就是何盈庭,曾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辦院21年,他始終如一地踐行著自己曾說過的三句話,敬老孝親,奉獻真情。「我熱愛敬老院這份工作,我將傾盡所能,奉獻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