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線上教育走到了聚光燈下。為維護廣大師生的健康安全,全國大中小學延期開學,紛紛開啟線上教育模式,使「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得以實現。以實踐為主要教學手段的藝術教育及培訓,也在疫情期間創新拓展了教育方式:線上藝考、線上藝術課程、線上藝術展示⋯⋯可以說,連續幾個月來的線上教學實踐,有力推動了藝術教育的改革。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國大中小學也開始有序漸進複課。疫情後,線上藝術教育進入新常態。
線上藝考,值得進一步探索
在今年的全國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中,有關高校均推遲了藝術類專業校考工作,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院校部分專業還用網絡遠程考試代替了傳統的現場校考。
談到高校因疫情對藝考初試採取的創新之舉,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認為,這符合高校藝術考試改革的大趨勢,疫情期間形成的藝術校考辦法應成為未來藝術校考的主流選擇,因為不僅可以大大減少考生東南西北趕考的次數,也可減輕考生家庭的經濟負擔。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也認為,今年採取的線上藝考,是疫情防控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藝術專業考試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經過這次疫情,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運用會大規模進入高等藝術教育領域。以往一些老師不大用這些技術參與教學,相信此後大部分老師都會保留線上教學方式,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甚至有的課程用線上平臺授課代替線下教學,都是有可能的。
在線上藝考推出的同時,如何防止在線考試出現作弊、如何保證網絡藝考的公平公正,則成為藝術院校今年招生面對的新問題。為此,不少院校對考生視頻的拍攝設備及方法等作出一系列明確規定,例如,禁止考生使用專業設備拍攝,僅可使用普通智慧型手機錄製;錄製全程使用雙機拍攝,不得美化、修飾人像、畫面和聲音,須保持聲像同步,視頻錄製一鏡到底,錄製期間不得轉切畫面,不許進行任何後期製作等。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談到學校今年線上藝考初試的實際運行時表示,這是「化危為機」的一種實踐,今年學校的報考人數在疫情影響下不降反增。他表示,善用新興手段,是可以改變被動處境的,「雲端藝考」有其可持續之處,值得進一步探索。
線上教學,是未來發展方向
為有效應對疫情期間的教學工作新挑戰,各藝術院校均結合自身特點,有序、高質量地開展線上教學。在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角色創造》的雲課堂上,王紹軍、蔣洪廣兩位老師積極引導崑曲專業的學生結合疫情形勢和所學專業知識及行當特點,開展抗疫小品創作練習。學生們克服了在家學習條件有限的困難,自編、自導、自演創作出了《「疫」條心》《送瘟神》《全民防疫》等作品,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也為抗疫宣傳獻上了綿薄之力。
來自印度的塔布拉鼓大師薩瑞特·達斯已在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塔布拉鼓演奏課程 3年多了。疫情期間,薩瑞特·達斯在學校助教的協助下,為學生們進行線上授課,從最基本的印度節奏理論講起,用傳統印度音樂教學中使用的節奏圈手勢與雙手配合練習的實踐教學代替指法教學,讓學生從更紮實深入的理論入手,為他們日後接觸樂器迅速掌握演奏技巧打下堅實基礎。每節課結束後,薩瑞特·達斯都會將課上教學內容錄製成視頻,由助教在各個學習群組中共享,為學生們課下練習提供參照。
經過幾個月的線上學習,不少學生表示,線上藝術學習為他們查閱和獲取學習資源提供了便利,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授課教師表示,在線教育讓教師開闢了另一種教學思路和方法,廣闊的網際網路學習資源促使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思維革新。「在線課程規模巨大,是對教和學的雙重挑戰。」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普及,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世名表示,這次疫情是一個突發事件,但在線教學不只是應急之策,它還是高等教育的長久之計,而且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全球共同抗疫的特殊時期,中國音樂學院推出了中國樂派國際講壇「線上大師課」。5月 6日晚,該校 3名小提琴專業學生與費城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大衛·金開啟了首個大師課程,並通過網際網路向全球音樂愛好者直播,使上百萬人受益。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表示,這是過去的琴房一對一教學達不到的一種文化傳播效果。對於專業領域的音樂藝術教育,線上授課目前仍無法代替面對面的傳統教學,但線上教學的廣泛性對於音樂愛好者藝術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他在今年的兩會上積極建言,可以利用直播課堂等形式開展線上美育教育、文化藝術教學,為各地文化館站進行師資培訓。
破解問題,加強監管
可以說,疫情無形中推動了我國線上藝術教育的發展,也讓大家看到了線上教育具有的獨特優勢。隨著線上藝術教育的普及,師生及家長對線上教學的認同度也大幅提升。
疫情期間,不少線下藝術培訓機構迅速將課堂轉到線上平臺。家長王女士陪孩子在某平臺在線聽了幾節編導類藝考專業的輔導課程後表示,孩子能認真地跟著老師的節奏學下來,「雖然線上教學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但相比線下,線上藝考專業教學的資源、視野更豐富,方便孩子課後瀏覽、學習、鞏固,也能節省外出時間。」王女士表示,傳統的藝考培訓可能還要拿出大量的文化課學習時間,現在可以把零散時間整合起來去學習專業。開學後,她打算讓孩子繼續學習在線編導藝考的課程,影向編導藝考名校工作室的吳峰老師給筆者講,對剛需藝考生,線上學習專業課程或許是當下最不壞的選擇。
目前,社會上對在線教學新常態的呼聲有所提高,但也有專家表示,現階段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還面臨著挑戰。隨著學生陸續返校,如何進一步因勢利導推進在線藝術教學,加強對在線藝術教學的監管,更值得思考;同時,在線教育此前暴露出的網絡運行保障能力不足、體系化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不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等問題,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吳碧霞對在線聲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研,她發現目前一些校園硬體設施還無法保證藝術考核和教學的傳輸質量,比如有些軟體缺少高頻,說話沒有問題,但一唱歌特別是唱到偏高音域的時候,就只能看見動作,聽不見聲音了。「如果軟體能保證我們的聲音傳輸不延時、高頻不消失就更好了。因為聲樂教學需要聽覺上的一種滿足,必須要體現相對真實的狀態。」她說。
吳碧霞表示,教育問題涉及千家萬戶、關係民族未來,是民眾關注的焦點。雖然在線教育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具有很強的網際網路產業屬性,但本質上仍是教育。因此,在線教育平臺必須遵循教育規律、遵守教育法規、承擔教育義務、履行教育責任。她建議,要加強在線教育市場監管,由市場監管、教育、網際網路管理等多部門聯合成立專門的在線教育培訓平臺審查管理機構,構建緊密銜接的監管制度體系;推出線上教育黑白名單制度,並定期向社會公開,規範面向中小學生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實施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宋亞平表示,以後的藝術教育和學習一定離不開「雲」的科技力量,同時藝術教育也是有溫度的教育,離不開面對面的交流,兩者之間一定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也有專家表示,學校正常開學以後,不能把這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成果丟掉,要進一步保護好、發揮好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完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的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以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