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麟與李達1958年於青島合影。
劉雙平
2010年10月31日,應母校武漢大學之邀,我有幸參加了老校長陶德麟教授八十華誕慶祝活動,再次領略了一代名師的風採。
陶德麟教授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期間,我在他身邊工作,擔任秘書。由於他年輕時曾做過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先驅李達先生的秘書,為此同學們戲稱我為「李達秘書的秘書」。這個說法半是玩笑半是羨慕,可見陶先生在年輕學子心目中的地位。
退休後為了保持工作狀態,陶先生作息很有規律,但祝壽前的那幾天完全被打亂了。生日前夕,特別是10月30日那天,從全國各地前往陶先生家拜壽的人一撥接一撥,不少客人都是一下飛機就直奔陶先生家。陶先生伉儷也很激動,整天都在迎來送往,一直忙到後半夜。由於說話太多,導致陶先生的嗓子沙啞了,甚至輕微咳血。事後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那天前來拜壽的有上百位,其中不乏當代中國哲學理論界的名家。一位好的校長、名師之於一所高校何等重要,於此可見一斑。
母校武漢大學歷經百年滄桑,產生了一批著名的校長,王世傑、王星拱、周鯁生、李達、劉道玉、陶德麟等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或開創,或傳承,或弘揚,彰顯「自強、弘毅、求是、拓新」之武大精神,堪稱一代名師。巧的是,這6名校長中竟有兩位法學家、兩位化學家和兩位哲學家。武大因為先後產生了兩位「法學家校長」、兩位「化學家校長」和兩位「哲學家校長」,從而使其法學、化學、哲學成為我國學術領域的「重鎮」。
李達和陶德麟兩位都是哲學家,李達是黨的「一大」代表,而陶德麟則是李達的學術助手和秘書。
哲學家校長李達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我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毛主席曾尊稱其為「鶴鳴兄」(李達字鶴鳴)。他1937年出版的《社會學大綱》,被毛主席譽為「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新中國成立後,他主編了經典哲學教材《唯物辯證法大綱》。他是新中國哲學學會的首任會長也是唯一的一任會長。他敢于堅持真理,與毛主席討論「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時曾爭吵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當林彪拼命鼓吹「頂峰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頂峰)時,他認為「頂峰論」違反了唯物辯證法而堅決反對,以至招來滅頂之災,「文革」爆發後不久便被迫害致死。李達也因此成為新中國理論界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楷模。
陶德麟是李達親手選定的學術助手和秘書,在李達校長身邊工作了13年,他曾滿懷深情地說,「李達先生是我的啟蒙老師和引路人,整整13年的言傳身教使我終身受益,永志難忘。」《唯物辯證法大綱》的主編是李達,但執筆人是陶德麟。李達開創了武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陶德麟將這一學科優勢傳承並發展,但他始終把自己看作是李達的學生和哲學的探索者。在李達去世26年後的1992年,陶德麟也擔任了武大校長,他以哲學家的大智慧致力於打造「和諧武大」,讓武大停止折騰,重新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2010年10月31日是陶德麟先生八十華誕。國內哲學界、理論界名流齊聚武大,共賀這一當代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理論家、教育家八旬華誕,探討其哲學思想和理論貢獻。走過80年的精彩人生,陶德麟教授被學界譽為「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最前沿、最有影響力的前輩學人之一」,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現代化和大眾化,在真理標準大討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理論貢獻。教育部部長、哲學家袁貴仁在賀信中讚揚他「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歷經磨難而矢志不渝」。
作為李達的「哲學傳人」,陶德麟讓武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在李達開創的基礎上不僅薪火相傳,而且不斷創新,有學者認為武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已形成「李陶學派」,其突出風格是追求「愛智求真與憂國憂民的統一」。
陶德麟先生不僅在哲學理論上造詣精深,而且國學功底深厚。他是哲學界公認的書法家,幼時受過嚴格的書法訓練,書法剛柔相濟,風格灑脫雋永,自成一體。他16歲就能寫出一篇篇老練的文言文和古典詩詞,或意境高遠,或直抒胸臆,才氣和學養並美。1978年夏天,他從北京參加全國真理標準討論會歸來,乘興寫下了一首《西江月》:「山外驕陽暗下,林間好月初懸。微風過處聽鳴蟬,一派清光如鑑。回首人間顛倒,消磨多少華年。憑他滄海起狂瀾,我自冰心一片。」他還酷愛京劇,幼時即能模仿各種行當流派的唱腔,成為能擔當主角的「童票」;在武大工作後,他曾與教師中的「名票」一同登臺演出。1992年春節前,湖北知識界舉行迎春聯歡會,他為京劇名家京胡伴奏,共同表演《霸王別姬》,掀起聯歡會高潮。
光陰荏苒。八旬高齡的陶德麟先生每天仍在忙碌,寫書、做課題、帶研究生、開學術會議等,一刻也沒閒著,思維之敏銳不亞於年輕人。著名漫畫家、武大校友方成先生是漫畫界公認的健康「冠軍」,曾寫過一首有趣的「養身」打油詩:「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看來,方成先生的養生哲理在陶德麟先生身上得到了成功驗證。智者樂,仁者壽,祝願陶德麟先生福壽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