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五星出東方」織錦,每釐米有220根經線,為何成為孤品?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最近,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推出了「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在70餘件精美展品中,有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那就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展出的為複製品)。何為護膊?就是綁在手臂上,保護胳膊用的織錦。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的一座墓葬中發現了它。據考證,尼雅就是古絲綢之路上「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研究發現,這件國寶是在漢代官營織造裡完成的,它代表了漢代織錦的最高水平,更是一件「孤品」。

為什麼它是同品類文物中的孤品?又憑什麼可以成為國寶中的珍品?

李建華

每釐米有220根經線

多年前,筆者曾專門到新疆,近距離觀摩這件國寶中的珍品:「五星出東方」織錦(以下簡稱「五星錦)。這件寶物不大,長18.5釐米,寬12.5釐米,只比我們普通人的手掌稍微大一點兒。雖然之前看過照片,也做過研究,還和很多專家交流過。但是,當我看到真品時,還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這件文物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之處有幾點:第一,色彩。當我第一眼看到這件國寶時,最吃驚的是在地下深藏了1600年的絲綢,竟然像剛剛新織出來的一樣。再仔細看,這件國寶上白、綠、藍、紅、黃五種顏色的花紋,這五種顏色正好分別對應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代表的「五星」:金、木、水、火、土。

第二,紋樣。初看護膊上的紋樣很複雜,仔細研究發現,紋樣很有意思,這件織錦上有連續而不間斷的祥雲,星辰、祥鳥、瑞獸、白虎巧妙地穿插在祥雲之間,有的專家將其稱之為「雲氣動物紋」。

經錦結構

第三,自然是大家熟知的那段文字。在這件織錦上有兩行小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句話的涵義十分豐富。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東方」是我國古代星佔術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國」指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五星出東方」是指五顆行星在一時期內同時出現於東方天空即「五星連珠」或「五星聚會」現象;「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即出現五星共見東方之天象,則對中原地區的政權有利。

在織錦上,有上下兩行字,而且內容是一模一樣的,這兩行重複的文字,背後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從紡織工藝的角度來看,重複的文字,說明這件織錦的花紋是循環的。而花紋循環說明當時的紡織技藝已經非常先進,因為在織造前必須先設計好程序式樣,然後在織機上按程序織錦,一個循環接一個循環。

從字體的角度,這8個字是繆篆體,介於篆書和隸書之間,在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十分流行。這也透露出文物的織造年代:漢晉時期。

那麼,這件織錦在工藝上有何獨特之處呢?中國織錦大師、宋錦國家級傳承人錢小萍老師曾用一個成語來評價:「登峰造極」。

錢小萍老師曾應國家有關單位委託,複製過「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等一批絲綢文物。她在不能觸摸文物的條件下,先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然後憑藉多年工作經驗,分析出每個內部結構的小細節,再把國寶複製出來。研究發現,這件國寶是在漢代官營織造裡完成的,它是五重平紋經錦,代表了漢代織錦的最高水平,更是一件「孤品」。

我給大家翻譯一下,什麼叫「五重平紋經錦」。「五重」,簡單說就是經線有五層、五種顏色;「平紋」,就是經線和緯線一上一下相互交織的組織結構;什麼是「經錦」呢?顧名思義,由縱向的經線扮演主角,色彩的變化和花紋的顯示,全都靠經線的變化來完成,俗稱「經線起花」的錦。緯線只是配角,主要起固定的作用。

「五星錦」能夠成為國寶中的珍品,最關鍵的原因在經線上。第一,經線密度高。為了說明經線的密度,這裡舉一組數字為例。比如,如今人們穿的素縐緞真絲睡衣,經線密度為每釐米130根經線;男士的斜紋綢真絲領帶,經線密度為每釐米80根經線;女士的雪紡絲巾,經線密度為每釐米45根經線。這件國寶「五星錦」每釐米有多少根經線呢?220根。也就是說,這件織錦的經線密度,是今天常用絲綢的2-4倍。

第二,工藝複雜。短短1釐米之內,竟然有220根經線!如果需要織門幅(指面料的全幅寬)為50釐米的錦緞,那在織的時候,每一根緯線就要和上萬根經線打交道。古代工匠織造時完全依靠手工,可以想像需要凝聚多少時間、心血和智慧才能完成。

第三,經線有五重,也就是五層。需要紅色的時候,用紅色的經線蓋住下面四根;需要綠色的時候,用綠色的經線蓋住下面四根。目前所有的織錦文物中,一般都是兩重經線、三重經線,只有這件「五星錦」做到了五重經線。所以它是這個品類中,當之無愧的珍品和孤品。這就是為什麼說這件織錦,能用「登峰造極」這個詞來形容。它被製作出來的時候,就是當之無愧的國寶,如今更是目前出土的工藝最精湛、技術最高超的經線起花的絲綢製品。

在尼雅遺址被發現

了解了織錦的工藝,那問題又來了。這塊漢錦的巔峰之作,為什麼會出現在距離古代長安城八千多裡以外的西域精絕國?

1995年10月,中日兩國考古學家們在尼雅遺址(精絕國故址)開展發掘工作。

除了珍貴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外,當年考古學家們在尼雅遺址中,還發現了大批中原絲綢文物,這些帶有吉祥漢字的錦緞,甚至「王侯合昏」這樣描述「和親」帶有政治意味的錦緞,都是在漢代官營織造裡製作完成的。這充分說明了自西漢張騫鑿空西域之後,精絕國與中原的交流是頻繁而緊密的。這些絲綢,很可能就是中原王朝賞賜給精絕國王的貴重禮物。

平紋組織

那精絕國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公元前60年,漢宣帝設立第一任「西域都護」,管轄「西域三十六國」。精絕國就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精絕位於樓蘭、于闐之間的地方,扼守著絲綢之路南道的要衝。《漢書·西域傳》對精絕國有這樣的描述。「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裡,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

由此可見,精絕國是漢代活躍在絲綢之路南線上的一個彈丸小國。人口才3360人,比起同時期東邊14600人的樓蘭,和西邊19000多人的于闐,精絕真的挺小。

不過別看國家小、人少,因為地處咽喉要道,東西往來的人必須在這裡停留、補給和交易,所以精絕國商人云集,當地老百姓殷實而富餘。

此外,從出土的文物可以發現,精絕人們使用雙語,分別是佉盧文和漢字。墓葬中的精絕貴族身上穿著與黃金等價的織錦,用著來自東方的銅鏡、漆器,來自西方的玻琉璃飾品、玻璃器皿,過著非常國際化的生活。這些東西匯聚的舶來品,代表著公元2世紀至3世紀亞歐大陸輝煌的物質成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精絕貴族的日常生活日用品,是在當地生產的木盆子、陶罐子、木杈子,又特別地古樸原始,和舶來品形成強烈的反差。

這個富庶的絲路小國——精絕,如今還在嗎?很遺憾,它從西漢到兩晉,只存在了五六百年就突然消失了。精絕國為什麼消失呢?中外專家學者對此有很多分析,有人認為給精絕提供水源的尼雅河乾涸、環境變化了,有人認為精絕被其他國家侵略、無力抵抗了,還有人認為是精絕內部有矛盾、王室衰落了……不過基本上都屬於猜測。由於史料殘缺,很遺憾,至今精絕國依然沒有向世人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與漢代「討南羌」有關

前面介紹了「五星錦」是漢錦的巔峰之作,見證了絲綢之路通暢與繁榮。它不只是一件貴重的奢侈品、消費品,它背後所隱藏的文化內涵,更加令人驚嘆。

其實這件織錦不止8個字,應有11個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於志勇館長告訴我,當時在墓主人的枕頭旁邊,還發現了另一塊的織錦殘片,上面有「討南羌」3個字。我也親眼見到這塊小小的絲綢殘片。「討南羌」的絲綢殘片,和五星錦的顏色、組織結構一模一樣,應該是同一塊面料被裁剪開的。11個字連起來就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

《漢西域諸國圖》中記載有「精絕國」

它代表了什麼意思,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漢代,匈奴一直威脅著中央政權的穩定。漢代許多名將如衛青、霍去病,都因對匈奴作戰而名垂青史、流傳千古的英雄。「五星出東方」這句話(它最早出現西漢年間,「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件織錦為東漢末期或魏晉時製作),與漢朝對南羌的一場戰爭有關係,這場戰爭的主角叫趙充國。有意思的是,如今了解趙充國英勇事跡的人不多,但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成語「百聞不如一見」,卻與他有關。

趙充國是西漢名將,他喜歡學習兵法,善於騎馬射箭,也了解匈奴和羌人的作戰方法。年輕時,他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敢打敢拼,曾經負傷二十多處,受到過漢武帝的嘉獎。公元前63年,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詢統治期間,位於青海的羌人時常騷擾漢朝邊境。匈奴也蠢蠢欲動,派出使者告訴羌人:「張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擊居之」。意思是,張掖、酒泉本來就是我的地盤,水草肥美,我們可以一起把它搶回來。羌人一聽,蠢蠢欲動。漢朝政府知道這件事後可不答應。

這時70多歲的趙充國義無反顧,向皇帝毛遂自薦,親自掛帥領兵。出發前,漢宣帝問他,你要帶多少士兵呢?趙充國不慌不忙地回答:「百聞不如一見」,意思是聽別人說得再多,不如我親自去前線研究一下,再作判斷。

抵達前線後,趙充國不急於馬上和敵人正面交鋒,而是主張通過計謀分化瓦解敵人,能和平解決的,決不使用武力。不過,年輕的漢宣帝並不理解老將軍的一片苦心,他有點等不及了,於是下了一封詔書:「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兇。」

詔書裡「五星出東方」和這件織錦上表達的意思,幾乎如出一轍。漢宣帝的意思是,天象大吉,五大行星同時出現在東方夜空,此戰必勝。太白星,也就是金星,高高掛起,敢於戰鬥的人將交好運,不敢戰鬥的人將遭遇厄運。皇帝對一名將軍說出這番話,基本上就是沒有留退路了:不想走厄運,就趕緊出兵,錯過了吉時,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

「討南羌」殘片 新疆博物館藏

在農耕文明的時代,古人靠天吃飯,對天象和佔星抱有特殊的感情。五星在中國古代,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而五星聚合,在古人看來是最為祥瑞的天象。據傳說,公元前11世紀,商朝末年甲子那天,太陽月亮同時出現在空中,五星連壁。就在這一天,商紂王見大勢已去,在摘星樓自焚。

如今,我們雖然不知道,漢宣帝究竟有沒有真的看到「五星出東方」的天象,但是「五星出東方」帶給古人的精神力量不容忽視。

公元前61年,趙充國出師大捷,贏得了勝利,也印證了「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的吉兆。公元前60年,漢宣帝設立西域都護府,標誌著中央政權第一次對西域的實效管轄,使得絲綢之路又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此後,在當地,趙充國還組織實施了大規模的屯田活動,對邊疆的鞏固和建設立下了大功。趙充國也因此得以流芳百世、美名遠揚,成為後來年輕武將們心中的偶像。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件織錦,很可能就是後人對這一段歷史的紀念。也有分析說,東漢末年,羌人再度來襲,漢王室沿襲了趙充國的討羌戰略,並再次利用「五星出東方」的吉兆,鼓舞將士,因此製作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的織錦。儘管製作原因及具體時間存在多種說法,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件珍貴的護膊織錦,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了精絕小國,最終埋在了黃沙之下。

(原標題:揭秘「五星出東方」織錦 為何說它是一件孤品?)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復原「五星出東方」織錦遇到難題,意外出土了織機,終於完成任務
    在新疆尼雅遺址中,考古學家們找到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它被徹底復原後,考古專家們再建奇功,於此基礎上又復原了一架漢代織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漢代織機又為何會被譽為是漢代的「高科技」?該織錦不僅色彩絢爛無比,且其上文字激揚生動,考古人員未經太多辨認,便讀出了其上所繡文字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在接下來的發掘中,考古專家們又發現了一塊褲子狀織錦的碎片,上有「討南羌」文字。後經專家反覆研究,確定兩塊織錦為同一整體,復原文字為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誅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 。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之謎是什麼 這句話起源於漢代時期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句話,很多人更是認為這是一句偉大的預言,預示著五星紅旗必將在中國飄揚,但是其中的意思並不是這樣的。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的漢代蜀地織錦護臂。
  • 中國絲綢博物館年輕館員和他的夥伴們復原了漢代織機,還用它織出了...
    提到復原的漢代織機以及還原出來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簡稱「五星錦」)紋飾,龍博感觸很深,「前後耗時3年多,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還原研究過程,相當於還原了整個漢代的織錦技術體系,這裡面是幾代人一起努力的結果。」
  • 都錦生織錦:東方藝術花,錦繡中華夢
    宋朝時,杭州城裡便是一派"都市民女,羅綺如雲"的景象,當時稱的"宋錦"就是織錦。織錦是指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成品富麗華貴、色彩斑斕,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杭州織錦明代就聞名全國,至清代,與南京「雲錦」、蘇州「宋錦」、四川「蜀錦」齊名。都錦生織錦,是杭州著名的織錦之一。1922年愛國工業家都錦生在杭州創立「都錦生絲織廠」。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在新疆?答案沒有傳說的那麼玄乎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釐米,寬12.5釐米,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為面料,邊上用白絹鑲邊,兩個長邊上各縫綴有3條長約21釐米、寬1.5釐米的白色絹帶織有八個篆體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由於色彩絢爛,文字激揚,紋樣詭秘,意蘊神奇,出土後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一些網友甚至文物專家也給了它許多「神秘」解讀。但現在看來,讓這件文件的意蘊有個樸素的回歸亦是非常重要的。織錦的圖案是這樣的:織錦的右側保留著幅邊。紋樣從右側開始是一對牝牡珍禽,雄鳥站在雲紋的低部,昂首挺立。
  • 神秘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咋回事?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預言?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在斯坦因的身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出世了,它就是後來被稱其為東方「龐培城」的尼雅遺址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釐米,寬12.5釐米,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為面料,邊上用白絹鑲邊,兩個長邊上各縫綴有3條長約21釐米、寬1.5釐米的白色絹帶,其中3條殘斷。織有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到底啥意思?既是史實也是預言,2040年將驗證!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1995年10月,中日聯合考察隊正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的尼雅遺址進行考古挖掘,尼雅遺址就是傳說中的精絕古國所在地,但此前連續幾個月的考察,他們都沒什麼新發現,直到10月的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座兩人合葬墓,其中一人右臂上綁著一條色彩鮮豔的織錦,上有八個篆書漢字,經過辨認,這就是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探秘尼雅考古
    織錦面積不大,上面織出的漢字卻令在場所有人震驚,在雲氣紋、虎、瑞獸、鶴、鳳凰和日、月的花紋中,赫然出現了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文。 這塊織錦呈長方形,長18.5釐米,寬12.5釐米,四周有白絹鑲邊,兩個長邊上縫綴著3條白色絹帶。經專家鑑定,它應該是拉弓射箭時使用的護膊(即護臂)。 眾所周知,「五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圖案。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預言還是巧合?其實我們忽略了後面3個字
    也就是一生二,化為四象,四象又衍生出八卦。古人的佔卜之術都是基於八卦基礎,佔卜學說相當神秘,《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筮佔之書,成書於西周時期,西周之後術士層出不窮,這些隱居的術士,往往通過觀測面相,就可以推測人的命運,聽起來是神乎其技,那麼這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不是一則預言呢?
  • 五星出東方,上海音樂學院新年音樂會煥發新氣象
    12月28日晚,隨著《紅旗頌》奏響,「五星出東方——上海音樂學院2020新年音樂會」拉開了帷幕。此前,上音新年音樂會一直流連於上海各大劇院,隨著上音歌劇院落成,上音新年音樂會今年開始回歸上音,將定點在這座文化新地標舉行。
  • 「經線」與「緯線」交織而成的民間奇蹟
    在湖南省內,有著名的湘繡。依然在湖南省內,還有著名的瑤族織錦。瑤族織錦存在於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平地瑤生活的地區,它又以「瑤家八寶被」最為出彩。瑤族織錦為純手工製作。一臺木質手搖式紡紗機,一臺人工木織機,竹籤,紗線,一個人駕馭,這些組成了織錦的最主要元素。織錦的原料主要為絲線、毛絨,棉紗等,其素色線材作為經線,彩色線材作為緯線,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依所設圖案勾勒挑織,形成精美的錦繡製品。江華瑤族織錦工藝精細,圖案構思奇巧。「八寶被」因被子面繡有八種圖案,俗稱為「江華瑤族八寶被」。
  • 為何0°經線是英國的格林尼治子午線
    我們知道經度是指示地球上東西方向的地理坐標,因為地球是球體,所以理論上地球上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是本初子午線(0°經線)。那麼為何現在的本初子午線是經過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子午線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古希臘古羅馬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公元前3世紀埃拉託斯特尼最先設計出經緯度系統,測量出地球的半徑與周長
  • 面料中什麼是經線和緯線
    面料中什麼是經線和緯線 2017-07-24 15:27:59 來源:全球紡織網 面料中什麼是經線和緯線?
  • 女子外賣吃出2釐米針頭!商家:給五星好評才退款
    而更令人氣憤的是商家之後的態度竟然是「你給五星好評我才退款」外賣吃到一半 嚇出一身冷汗12月15日,長沙的彭女士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酸菜魚肥牛飯,可吃到一半,猛然發現裡面竟然有一個針頭!針頭有兩釐米長,直接嵌在飯盒裡這場面實在觸目驚心。想到針頭是不是有人用過,會不會有安全隱患?孟女士就越發感到噁心!於是,孟女士立刻聯繫商家。但對方給出的處理方式讓她覺得匪夷所思。商家說「給5星好評即可退款」,這樣的處理方式彭女士認為太敷衍了。
  • 長沙女子外賣吃出2釐米針頭,商家:你先給我個五星好評
    而更令人氣憤的是商家之後的態度竟然是「你給五星好評我才退款」外賣吃到一半 嚇出一身冷汗12月15日,長沙的彭女士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酸菜魚肥牛飯,可吃到一半,猛然發現裡面竟然有一個針頭!針頭有兩釐米長, 直接嵌在飯盒裡
  • 絲綢之路上的粟特織錦
    13世紀蒙古西徵時,野蠻屠殺任何抵抗者,但是有手藝的工匠不殺,蒙古騎兵把一批織造撒答剌欺的能工巧匠驅趕到中國北方的弘州(今河北陽原縣)。這些粟特織工歸撒答剌欺提舉司管轄,為蒙元帝國統治者織造名貴的粟特布料——撒答剌欺。
  • 無恙窯 柴燒建盞丨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楊師傅在龍窯柴燒建盞的燒制技藝上尤為擅長,同樣的原料,在相同的龍窯,置於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釉色光彩變幻莫測,截然不同。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楊建平師傅的每隻龍窯柴燒建盞都有不同的臉譜,每隻建盞都具有獨特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