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道德經》|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人生。
01、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完全絕對的人生標準,也沒有所謂完全合格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足,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可以選擇的權利和餘地。
當你企圖拿某一種衡量標準去評判別人人生對錯的時候,錯的只是你自己。
《菜根譚》中說: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之門。
人生遭遇,有順和不順,所處境遇各有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如何要求特別幸運呢。自己的情緒有平靜也有煩躁,每個人的情緒各有不同,在這樣情況下,為什麼要求別人時刻都心平氣和呢?用這個道理來反問自己,將心比心,也不失為人生修養品德的方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連你自己本身都存在著問題,那你為什麼要用一種世俗所認為的合理標準去要求別人呢?
而且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接受的教育,以及它本身形成的思維、見識等等都是不同的,在這樣的狀態下,你拿一個自認為合理的標準去要求每一個人時,是不是也是一種殘忍呢?
王陽明給學生授課的時候,最初不願意立書,就是不願意將自己所授的課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因為他知道每一個人的心性狀態,包括性情都是不同的,一旦智慧形成了文字,就會形成一種特定的標準,以這種標準去教育一些人,也會泯滅了這些人的天性。
用過於一致的東西去要求一群人,這是不合理的。在人的潛意識之中,很多人會習慣性的在自己心裡設定一個完美標準,這個標準不是要求自己,反而是管控別人,一旦身邊的人沒有滿足這個標準的時候,就會批評、排斥甚至詆毀。
但是卻不曾想,人完全沒有必要按某一種標準活著。當你不懂得撥開這層迷霧時,錯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你不僅會因為過於狹隘的看待人生,而給人際關係造成障礙,也會因為別人沒有滿足你所期望的標準,而產生痛苦與怨恨。
02、從前有一對夫妻非常恩愛,男人非常滿意,但唯一遺憾的是,他覺得妻子的鼻子長得不太好看,甚至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
有一次外出經商時,在一個廣場上面看到了一個瘦小的女孩,男子仔細端詳女孩的容貌之後,突然被女孩的鼻子吸引了,他覺得這個女孩的臉上長了一個端正的鼻子,非常漂亮,於是不計一切,花了重金買下女孩的鼻子。
他非常開心的把鼻子拿到家裡,對妻子說:「你快出來,你看我給你帶來什麼好東西了?」他的妻子出來之後,非常疑惑的看著他,男子說:「你看,我為你買了一個漂亮的鼻子,快換上試試吧。」
男子說完,抽出一把刀朝自己妻子的鼻子砍去,又趕忙把買來的鼻子粘在妻子的傷口處,但是無論怎麼努力,這個漂亮的鼻子始終無法放在妻子的鼻子臉上。
最後可憐的妻子不僅沒有得到美麗的鼻子,又失去了自己曾經醜陋的鼻子。很多人看了這個滑稽的故事,都會嘲笑這個丈夫的愚蠢,怎麼會有這種事情呢?買來的鼻子難道也可以移植嗎?
是啊,這麼愚蠢的錯誤為什麼會有人犯呢?「鼻子」不影響健康,不影響生活,但是偏偏自己就看著不順眼,拼命的想要換一個自認為好看的「鼻子」,最後不但沒有如願,反而弄丟了自己本來健康而又正常的生活。
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所謂完美存在,只是你拿一個自認為的完美標準去要求一個不符合當下標準的事情。
就好像肥胖這個問題一樣,在唐朝視肥胖為美,而現在肥胖則被很多人排斥,世俗之人評價事情的好壞,很多時候是取決於標準的不同,而不是事情本身存在的本質。
《道德經》之中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聖人不單憑自己所見反而能看得清楚,不自以為是反而受崇敬,不自我誇耀反而能見功勞,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長久。
古人常說:「自奉必減幾分方好,處世能退一步為高。」
對自己稍微嚴格幾分比較好,與人相處凡事忍讓一步才算高。不如轉換角度,把對待別人的標準放在自己身上,給自己制定一個標準,對別人多一份寬容,你會發現曾經身邊存在的痛苦和與人之間產生的問題,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