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屬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全國八家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也是湖北省規模最大、藏品最為豐富、科研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成為湖北省和武漢市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窗口和地標性建築。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乃國家文化之名片
荊楚文化之寶庫
作為國家的文化名片,湖北省博物館可謂集荊楚文化之大成,現有館藏文物24萬餘件(套),以青銅器、漆木器、簡牘最有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藏品絕大多數來自考古發掘和各地徵集,以出土文物為主,既有濃鬱、鮮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時代特徵,反映了湖北地區古代的荊楚文化底蘊和精神面貌。
四大鎮館之寶精絕古今
完美展現了歷史變遷
在湖北省博物館的24萬餘件(套)藏品中,不少是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學資料:如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群以及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新石器時代京山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等,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完美展現了荊楚文化的歷史變遷。
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以及鄖縣人頭骨化石被譽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
越王勾踐劍
曾侯乙編鐘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鄖縣人頭骨化石
悠揚的歷史文脈促成頻繁的
文化交流與輸出
樹立文化大國自信
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湖北省博物館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曾先後向美、意、俄、日、澳、港、臺等國家和地區輸出「禮樂中國——青銅文物精品展」、「帝國前的中國——楚文物特展」等臨展,並引進了「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印度的世界」、「伊特魯尼亞文明展」等展覽;也舉辦了「國際博協亞太地區聯盟2012年大會」、「海峽兩岸論壇」等重要活動,為世界各國人民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架構起與世界文明對話的橋梁,樹立了文化大國風範。
楚文化展
湖北省博物館館藏商周青銅器特展
再造國寶《越王勾踐劍》
解鎖新姿勢
實現「讓文物活起來」
文化繁榮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讓傳統文化和技藝深入我們的生活,內化為現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才是文化最好的傳承之道。為響應國家號召,落實文化復興戰略,湖北省博物館就「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館藏國寶再造工程」特別選取天下至寶《越王勾踐劍》作為第一批進行再造,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越王勾踐劍》新聞發布會現場
湖北省博物館在守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及對世界的文化交流中,虔心躬行,不遺餘力。本次再造,既是為見證,寶物千年不朽;更是為傳承,文明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