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之體現——文思豆腐,細如髮絲,刀功驚呆老外

2020-12-11 良仔說美食

在我國民間有句俗話,叫做「民以食為天」。一直以來,國人在飲食領域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的腳步。我們國家有八大菜系,而揚州便是淮揚菜的發源地。現在我國的國宴主要是以淮揚菜為主,而在國宴之中有一道將食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的菜餚,它便是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的主要食材是南豆腐,因為這一類豆腐更加的軟糯,更加的有韌性,在煮的時候比較容易散開,搭配木耳,金針菇等配料共同製作而成,所製成的湯汁更是異常的鮮美。在切豆腐的時候,要將上面的老皮去掉,留下最為軟嫩的部分。所以豆腐切好以後要達到軟而不斷,柔而不爛,對於廚師的刀功是極大的考驗。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一句話,如果能夠將文思豆腐做好,就是非常好的廚師了。而做文思豆腐所需要具備的刀功,沒有十到二十年是練不出來的。

文思豆腐流傳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是由清朝時期一位叫文思的和尚所創,所以命名為文思豆腐。精髓在於刀功,文思豆腐不僅是一道國宴名菜,考驗的也是廚師的刀功。能夠將文思豆腐做好的,必然是有著深厚功力的大師傅,刀起刀落,幾分鐘的時間就將一塊豆腐切成了千絲萬縷。將豆腐放於清水之中,會看到豆腐粗細均勻,根根分明。

做文思豆腐首先是將豆腐切成很薄很薄的小片,然後倒下來形成90度角繼續切成絲,一個針孔有多小,小小的針孔要7、8根豆腐絲穿過才算合格,這考驗的是廚師手眼的配合程度,也要做到心手合一,這樣的刀功驚呆過無數的老外。豆腐絲如同毛髮般細,當在清水中展開時就像是雲霧一般,仿佛中國的山水畫擺在眼前一樣。所以做好的文思豆腐入口鮮美無比,能讓人回味綿長。

文思豆腐是淮陽的名菜,也是中國的特色菜。不單單是一道菜,所承載的是中國人千年來的智慧和歷史的沉澱。豆腐是極具營養價值的一種食材,再通過廚師的料理手法,轉眼變成了一道特別神奇的菜餚。可能現代人更加的注重味道,所以有時候忽略了食材的本身,而文思豆腐這道菜一直秉承著對自然的一種敬畏,更是考驗廚師技巧的一種標準,一道菜也成了中華飲食文化的體現。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我會一一回復的,謝謝。

相關焦點

  • 守味 | 揚州文思豆腐
    是關於揚州下午茶的,裡面寫到了一道揚州傳統美食叫「文思豆腐」。引起了,很多外地讀者的興趣。私下留言給我,想讓我詳細的講一下這道菜。於是,也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揚州文思豆腐羹。系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僧人文思和尚所創製。
  • 揚州「三把刀」果然名不虛傳,把一塊豆腐切成細如髮絲,可以穿針
    說到揚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近2500年的歷史。從漢朝到清朝,揚州幾乎經歷了通史般的繁榮,人文薈萃,經濟興盛。說到揚州不得不提舉世聞名的「揚州三把刀」,揚州廚刀、理髮刀、修腳刀。這三把刀在揚州人的手裡,既是一門手藝活,更是一門藝術,是揚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 比刀功,讓老外認輸的4大中國菜,松鼠桂魚不算啥,第4個讓人嘆服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相互融通,中國的文化開始傳播到各國,也引起外國人的關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美食文化更是歷史悠久,除了8大菜系之外,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都還有獨特的小吃,對於中國的小吃,可能作為中國人來說也不一定都品嘗過,有很多的老外對於中國的刀功是非常佩服的,比刀工
  • 日本廚師秀刀功,豆腐秒變「菊花」,中國廚師忍不住出手全場炸了
    豆腐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食文化,其中咱們中國在飲食界亦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從菜系來看就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你看那滿漢全席,滿目琳琅的菜品,滿滿的文化底蘊,無不彰顯我們大國的風採豆腐如花綻放不得不承認日本廚師刀功了得,這豆腐可以切成這般形狀,別說是我們平常對做菜有興趣的朋友做不到,一般的廚師沒有個幾年功底的磨練估計也是很難完成的;這逼得我們中國的廚師坐不住了
  • 讓米其林大廚都倍感無奈的6道中國菜,這三方面,中國廚藝仍領跑
    「博大精深」,對於很多老外而言,這個詞無疑是對中國文化最貼切的描述,其中可以是漢字,可以說中華功夫,可以是我們的悠久歷史,當然也可以是我們的傳統美食,要知道中國的美食文化是可以被冠以深奧這般形容詞的。,要知道很多西餐除了擺盤之外,手法的體現較不明顯。
  • 28歲淮揚菜國宴大師,僅用3分鐘就把豆腐切成細絲,刀工令人嘆服
    文思豆腐,以前在《舌尖上的中國》節目裡看過,甚是驚嘆!這道風靡全國的江蘇傳統名菜,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內涵豐富,最大的亮點是在奇妙精湛的「刀工」。一塊家常豆腐,經過廚師快刀勻切,變成細如牛毛的豆腐絲,且每條大小均勻,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 老外吐槽中國菜沒有日本料理精緻!網友:那是你檔次低!
    老外吐槽中國菜沒有日本料理精緻!網友:那是你檔次低!這是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我想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已經聞名中外,而且很多外國人都是非常喜歡我們中國的飲食的,而且他們也都會非常想吃中國美食,而且他們在國外也是有時候為了吃一些中國美食,甚至專門跑到中國了,但是雖然愛吃中國美食的有很多人,但是還有一部分人是不喜歡中國美食的,而且說我們中國美食沒有日本料理精緻,很多網友聽到這個之後就紛紛怒懟說,那是你檔次太低了
  • 同是豆腐中國的能穿針,杜拜的吃不起,看到印度的:對不起我飽了
    同是豆腐中國的能穿針,杜拜的吃不起,看到印度的:對不起我飽了。但是我們會發現,雖然這個豆腐價格便宜,可是它的可塑性卻非常的強,在生活當中,其實豆腐也是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美食,而且在各個國家其實這個豆腐也都是有各自不同的吃法,就比如說同樣都是豆腐,中國的豆腐切得特別的細,甚至細到能穿針,而杜拜的豆腐看到之後就讓我們覺得吃不起,可是看到印度豆腐之後很多網友都表示對不起,我已經飽了。
  • 中國廚師刀功有多強?日本廚師甘拜下風,都拍手稱奇!
    中國的飲食文化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一說到美食中國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中國有句老話叫「民以食為天」,中國的吃貨也是非常多,不僅如此,吃貨的力量也很強大。很多國外的物種一旦在中國泛濫,就會被研究出各種各樣的吃法,把泛濫物種吃成瀕危物種。
  • 老外嘲笑中華廚師刀功差,網友不淡定了:勞煩睜眼看看這塊豆腐!
    所以說老外就嘲笑中華廚師刀功差很多網友聽到之後就不淡定了。老外嘲笑中華廚師刀功差,網友不淡定了:勞煩睜眼看看這塊豆腐!雖然日本和我們國家離的是非常近的,但是因為每個國家都會有一些飲食習慣,我們和日本雖然離得近,但是也是習慣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日本他們在做食材的時候都會用不同的刀具來製作,不同的刀具來切不同的食材,這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的話,我們中國廚師只需要一把菜刀又可以做出各種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味道。
  • 米其林廚師炫耀刀工,麵包切88片,卻被中國廚師用一塊豆腐碾壓
    中國人的刀工常常被外國人吐槽,但是對於有著深遠影響,中國的廚師刀功也是不輸於人的,中國廚師表示中國廚師也是可以一把刀走天下,明天我們一起看看,中國廚師那些厲害的刀功吧!1、文思豆腐文思豆腐是來源於揚州和淮安的,是屬於蔬菜系,他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名菜,泡菜對選料非常的嚴格,刀工也是十分的精細,文思豆腐入口即化軟論清純,食用過後讓人回味無窮,還有調理身體營養不良的功效,非常的適合老人和兒童。
  • 日本23歲廚刀達人,切出全球最薄三明治,網友:不如中國這塊豆腐
    日本23歲廚刀達人,切出全球最薄三明治,網友:還不如中國這塊豆腐世界上最薄的三明治有多薄?但是關於刀法,我們中國廚師的刀法那才是獨步天下,不少國際比賽,中國廚師展現出來的刀功真的是驚豔了全場。比如那道很考刀功的中國文思豆腐。可以說這說考驗刀功,那的文思豆腐是真的強。普通的豆腐在廚師手裡猶如魔法一般變的細如髮絲,而且粗細均勻完整不斷。上菜後,用筷子在湯裡拔一下,可以看到每一絲豆腐都蕩漾開來、完整無缺。
  • 四道中國菜中最難做的,別提老外,連中國廚師都做不完
    正如我們國家的許多廚師會做牛排一樣,許多外國的廚師也會做一些中國的食物,但是中國的食物並不簡單。正如下面4道中國菜,每一道都比較難做,別說老外,就算是中國廚師也很難做,來看看吧。頭一條:塔肉。其實寶塔肉也是梅菜扣肉的一種,主要的烹調方法是蒸,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它對刀工的考驗很大。
  • 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文思豆腐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江蘇揚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
  • 「世界頂級」切豆腐大賽,日本大廚切出菊花,中國:見過蒲公英嗎
    中國的飲食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有著八大菜系,上千種特色小吃。 川菜的麻辣,湘菜的香辣,粵菜的本味等各具特色!而日本飲食文化,則起源於中國。但是卻在後期發展成為獨具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的壽司,生吃,飯糰,都是他們特有的美食!
  • 世界美食之都徵文|揚州豆腐札記
    也有歷史據認為豆腐早於漢代,《詩經》裡把豆稱為「菽」,元人謂之豆腐「菽乳」。「豆腐」一詞最早出現五代陶轂所著《清異錄》中:「時戢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宋元時代,一些地方叫豆腐為「黎祁」或「來其」,陸遊就有「洗釜煮黎祁」之句。豆腐製作技藝在唐代由鑑真大師東渡傳至日本,對日式味噌的產生起了嚆矢作用。
  • 老外嘲笑中國廚師菜刀只能剁肉,網友:麻煩看看這塊豆腐,你行嗎
    老外嘲笑中國廚師菜刀只能剁肉,中國大廚默默端出2菜,啞口無言中華料理博大精深,按照地域的不同劃分為不同的菜系,每個菜系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但有一樣是互通的,那就是刀工,只有好的刀工才能讓菜餚更加的出色,每個優秀的大廚都有一把好的菜單,就跟古代的大俠是一樣的
  • 文思豆腐如何翻譯?教材來了!
    文思豆腐如何翻譯?教材來了!「淮揚」被翻譯為「huai yang cuisine」、「文思豆腐」被翻譯為「wensi tofu」、「大煮乾絲」被翻譯為「boiled and dried beancurd……翻看《啟航英語》,這本英文教材特別接地氣,一樣樣中華美食被翻譯成英文出現在教材裡,讓學生直呼「流口水」。
  • 文思豆腐為何稱得上湯菜中的極品?
    在這首詩的序言中,還特意作了說明:「豆腐,天下通行也。揚城夏日,另有一種豆腐,分外潔白,加倍細膩,問其故,水浸黃豆入磨,先已加功,及入鍋,漿沸之時,尋常用鹽滷少許點以成腐,此則重用石膏點而成之,故曰石膏豆腐。」先生前面說的極是,民間作坊做豆腐,一般是用鹽滷來點,石膏點的,口味會次一等,他卻說「重用石膏點而成之」,難道彼時的石膏,與現在的石膏,有什麼不一樣?還是夏天做豆腐,有什麼專門的訣竅不成?
  • 老人說:中國十大名湯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所謂飲食,飲在前而食在後。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食文化僅僅一千多年,而湯文化卻長達三千年之久。最能體現粵菜之時令,就是廣東的湯了。2、福建佛跳牆「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佛跳牆是福建首席名菜,被譽為閩菜中的「狀元菜」。閩菜之湯,素有一湯十變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