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間有句俗話,叫做「民以食為天」。一直以來,國人在飲食領域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的腳步。我們國家有八大菜系,而揚州便是淮揚菜的發源地。現在我國的國宴主要是以淮揚菜為主,而在國宴之中有一道將食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的菜餚,它便是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的主要食材是南豆腐,因為這一類豆腐更加的軟糯,更加的有韌性,在煮的時候比較容易散開,搭配木耳,金針菇等配料共同製作而成,所製成的湯汁更是異常的鮮美。在切豆腐的時候,要將上面的老皮去掉,留下最為軟嫩的部分。所以豆腐切好以後要達到軟而不斷,柔而不爛,對於廚師的刀功是極大的考驗。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一句話,如果能夠將文思豆腐做好,就是非常好的廚師了。而做文思豆腐所需要具備的刀功,沒有十到二十年是練不出來的。
文思豆腐流傳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是由清朝時期一位叫文思的和尚所創,所以命名為文思豆腐。精髓在於刀功,文思豆腐不僅是一道國宴名菜,考驗的也是廚師的刀功。能夠將文思豆腐做好的,必然是有著深厚功力的大師傅,刀起刀落,幾分鐘的時間就將一塊豆腐切成了千絲萬縷。將豆腐放於清水之中,會看到豆腐粗細均勻,根根分明。
做文思豆腐首先是將豆腐切成很薄很薄的小片,然後倒下來形成90度角繼續切成絲,一個針孔有多小,小小的針孔要7、8根豆腐絲穿過才算合格,這考驗的是廚師手眼的配合程度,也要做到心手合一,這樣的刀功驚呆過無數的老外。豆腐絲如同毛髮般細,當在清水中展開時就像是雲霧一般,仿佛中國的山水畫擺在眼前一樣。所以做好的文思豆腐入口鮮美無比,能讓人回味綿長。
文思豆腐是淮陽的名菜,也是中國的特色菜。不單單是一道菜,所承載的是中國人千年來的智慧和歷史的沉澱。豆腐是極具營養價值的一種食材,再通過廚師的料理手法,轉眼變成了一道特別神奇的菜餚。可能現代人更加的注重味道,所以有時候忽略了食材的本身,而文思豆腐這道菜一直秉承著對自然的一種敬畏,更是考驗廚師技巧的一種標準,一道菜也成了中華飲食文化的體現。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我會一一回復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