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消息,截至3月17日,全球已有超過8.5億兒童和青少年因疫情停課。
停課之下,各國學生開始摸索和適應新的學習模式。在韓國,補習班成了當地學生的「救命稻草」。
韓國放送公社(KBS)3月5日報導,首爾市瑞草區當時已有81個補習班正在開課,同一時期,光州市共有650處補習班處於停課狀態,僅為當地總補習班數的13.7%。
韓聯社電視臺也稱,韓國已有70%以上的補習班正式開課。
隨之而來又難以避免的,當然是在補習班內發生的感染事件。對此,韓國不少城市教育廳的態度以勸告為主,當時尚未對補習班開課進行明令禁止。
就在此前一天,韓聯社報導指出,釜山市某處補習班已累計出現了4名確診病例。先是一位講師在溫泉教會染病,後又將病毒傳染給補習班校長和兩名學生。
另一座城市光州,也有在補習班出現確診病例的情況。
兩地政府有向補習學校發出停課通知,也有向家長發送簡訊,懇請家長不要送孩子去補習班上課。
但前者承受著經營壓力,無法立刻關門;後者也承受著學業焦慮,不敢輕易停下腳步。
本月22日的中央防疫會議中,韓國國務院總理再表示,各地方政府對相應設施加強監管,並視具體情況對補習班這樣的密集設施實施集中管理。
疫情之下,補習班之火仍需要被動熄滅,學生們仍要這般「拼命」學習,是因為對於許多韓國家庭來說,在競爭隊伍中稍有落後,是他們更不敢面對的事。
「每學期200萬韓元,
只能用來應付期末考」
韓國學生對補習班的瘋狂,並不是因疫情而爆發的,這場徵途早在平時、早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幼兒園的小朋友尚且沒有升學壓力,但年紀輕輕就要上圍棋班、美術班和鋼琴班,家長覺得,這是在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愛好。
步入學齡後,由於韓國政府立法禁止校內的超前學習,校外補習班幾乎成為學生們超前學習的唯一途徑。
不早點起跑,後來就會跟不上。/unsplash
早在2010年,韓國就有接近四分之三的學生在課後需要參加補習班,現在這個比例已經超過80%,韓國擁有的補習學校也超過了十萬所。
就連月收入不到100萬韓元的家庭,其孩子參加私人輔導的比例也達36%,月收入超過600萬韓元的家庭更不用說,近90%都會讓孩子去上補習班。
在中國備受白領青睞的「網紅」自習室,正是源於韓國。不同於中國,這些自習室在韓國的使用者多為學生。一天高強度的校園和補習班學習結束後,迎接他們的下一站便是自習室。
一盞小燈,窗簾一拉,目光所及的遠處漆黑一片,韓國學生在這裡一學就學到接近午夜,才帶著一身疲憊回家。
一些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早也只要12點睡。
如此瘋狂的「轟炸」之下,韓國一些小學生在五六年級時便已學完初中知識。相關調查顯示,每100名初中生裡就有8名超前學過高中內容。
學生們一心向學、心無旁騖的背後,是不少韓國父母砸鍋賣鐵也要咬牙付出的「金錢代價」。
根據韓國教育部的統計,2018年韓國初中生人均補習費用超過了30萬韓元。
在首都首爾,一次單科一對一輔導的費用是20萬韓元,即便上的是綜合多人補習班,每天國語、數學和英語輪著來學,每個月也得花50萬韓元。
根據韓民族日報的報導,不少家長每學期花200萬韓元(折合人民幣11000多元),給孩子請全科一對一私教,只為應付期中考和期末考。
除了文化科之外,韓國家長還得「砸錢」讓孩子們有一個完美的履歷,上一個好的大學。
不久前,深圳推出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試行方案,就因各種不合理、加碼加量的課外活動,以及實踐創新活動次數要求,被許多家長詬病是變相的「拼爹拼媽」。
但韓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引入「高中綜合生活記錄本」,其記載的社團活動記錄、競賽獲得名次等,都是韓國高中生高考時能「踩下千人」的重要資本之一。
韓民族日報報導稱,憑孩子一個人準備任何一項競賽都不可能獲獎,因此家長只能聘請相關專業的老師一起準備比賽。
一些補習班也趁勢推出了課外活動諮詢課程,一堂收費20萬韓元。若是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等「進階」課程,收費可達800萬韓元。
「學生們所謂豐富的資歷,都是家長用錢堆砌出來的」,一位接受採訪的家長談到。
為了讀好的大學,
拼了命也要上私立高中
由幾個韓國高中生自創的《血汗歌》裡,有一句歌詞:
「第一等是SKY,第二等是in首爾,第三等是國立大,第四等是地雜大,第五等是專科大。」
於私立高中的同學而言,排名再靠後都有可能上SKY,即韓國最頂尖的首爾大學、延世大學和高麗大學。但普通高中的同學再努力,也不一定考得上首爾的大學。
寒門想出貴子,考上私立高中是進入名牌大學的第一塊敲門磚。
由韓國教育放送公社(EBS)拍攝的紀錄片《學習的背叛》中的一位主人公葉媛,正是以此為目標。
出身於小城市的她,在初中總是能保持年級第一的成績,但這還遠遠不夠。
考上私立高中,至少要有2年的學前教育,也就是需要提前2年去學習高中的知識。
初中最後一年才開始學習高中內容的葉媛,只能不斷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每天睡不夠3個小時。
密密麻麻的計劃本裡,有日、周、月計劃,用她的話來說:「我也很想休息,但如果有一天偷懶了,之後只會更加困難。」
她覺得那些來自大城市、家境很好、學習還那麼用功的未來高中同學,都是「怪物」。想到上了高中就要和這些「怪物」競爭,她很彷徨。
高中第一次考試成績下來後,不祥的預感成為了現實,全年級一共395人,而她排名313名。
既然如此,普通高中的學生是不是就可以提早放棄了?
不是的,為了到首爾上大學,他們一樣拼盡全力。
韓國高考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我們熟知的高考本身,只佔總成績的30%。上文提到的生活記錄本,是面試時的加分項。
而佔大頭的是校內考核,佔總成績的70%,在校內的每一次統考都會對這個考核分數造成影響。
紀錄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政民,就讀於普通高中,他通過努力從前30%的年紀排名一躍到了前10%。
原本,民很有希望能考上首爾的大學,但高二後期一次次考試的退步讓他逐漸失望。
「我覺得我考不上大學了,1分的失誤可以讓我校內考核的排名後退好幾名。」政民很後悔,他覺得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高一時候沒有好好學。
穿著校服在家學習,能讓政民更有緊迫感。
家境貧困的他,只想快點到首爾去,讀完大學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因為父母嘗試過的貧困的滋味,他不想重蹈覆轍。
為了杜絕高中的等級化現象,同時降低「補習熱」,韓國教育部在去年11月中旬提出,從2025年開始將自主型私立高中、國際高中和外國語高中等「精英高中」統一轉型為一般高中。
然而,在許多家長心目中,「精英高中」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
即便轉型後,「大家也還是清楚明白哪些是好的高中,哪些才是真正普通的高中。」
競爭這道難題,
韓國年輕人同樣在體會
由EBS拍攝的另一部紀錄片《差生1——學習的痕跡》提到:「學習不好的孩子=韓國大部分的孩子。」
根據韓國教育部的統計,韓國平均每年輟學人數達6萬,主要原因是成績的下降讓他們倍感挫敗。
第一名的同學,時常擔心自己被別人超過,一旦退到第三至第六名,就覺得是考砸了。
成績差到連自己和老師都放棄自己的人,有的會想怎麼樣也要考上大學,有的乾脆就輟學了。
即便勉強考上大學,「還是害怕,我要是以後從別人眼中不好的大學畢業,會被大家無視」,片中一位高三受訪者金敏芝表示。
不同於中國逐年攀登的高考錄取率,韓國高考錄取率雖不至於只有傳聞中的百分之五十,但確實從2007年的69.4%下降到2017年的67.6%。而即便近七成的高中生能上大學,也只有2%的人能考上SKY。
考大學難,考不上大學更難,為了上大學,多花幾年青春又何妨。
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正峰經歷過七次高考,才成功考上成均館大學。儘管這存在誇張成分,但韓國復讀生的數量在增加卻是事實。
據環球網報導,2019年韓國參加高考人數為54.87萬人,其中復讀生就有14.23萬人,比2017年復讀生數量增加5%。
當你拼盡全力考上大學,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找份好工作了,不好意思沒有那麼容易。
韓國統計廳2018公布的數據顯示,15歲至29歲的韓國青年失業率高達9.2%,也就是說,每十個人裡就有一個失業,其中三分之一都擁有大學學歷。
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名企進不去,低技能工作不願意去做。
韓國央行在去年十二月發布的報告稱:「學歷超過本人現任工作崗位需求的韓國人比例高達30%」。在優質崗位缺乏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選擇「高學歷低就業」。
在維持生計面前,這些年輕人擁有的與學習無關的天賦和夢想,似乎不值一提。
片子中努力向母親爭取5分鐘來畫畫的高三學生惠媛,是極具美術天賦的女孩,但在母親看來,這跟「名牌大學」、「好的職場」完全不掛鈎。
她想過孩子成績不到中遊,就送她去美術學院。幸好,惠媛的成績很不錯,不需要「被迫」去看起來沒什麼前途的美術學院。
在同齡人都爭分奪秒去上補習班,去自習室時,還在讀高中的彥哲每周末都要去博物館做志願講解員,這是為他將來能成為古生物學家打基礎。
即便父母和師長一次次質問:「學了那個,以後做什麼」,他也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
唯一的擔憂是,這個專業如果讀到博士,從本科開始至少要念十年書,這十年裡,錢從哪裡來。
實現夢想的代價確實很大,因為也許十年之後,高學歷的彥哲「混得」還不如高中一畢業,就去考公務員的同學。
當然,能不能考上韓國的公務員,又是另一個難題了。
【歡迎留言討論】
你怎麼看,冒著疫情風險,
堅持外出補習的行為?
參考資料
1.韓國補習班頂風開課,政府呼籲「配合」抗疫,觀察者網,2020-03-05
2.韓國高考殘酷物語,中國考生聽了都害怕,網易新聞,2018-05-29
3.韓國教育階級差距變大,高考淪為家長競爭,韓民族日報,2018-12-12
4.你感覺韓國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世界說,2019-12-05
5.韓媒:韓國就業氛圍轉變,年輕人找到工作也藏著掖著,環球網,2018-01-02
6.韓國高考,復讀生超1/4,環球網,2019-09-20
7.紀錄片《學習的背叛》,韓國教育放送公社(EBS),2016
8.紀錄片《差生1——學習傷痕》,韓國教育放送公社(EBS),2019
9.韓迪.淺析韓國教育之——「私人教育」的天堂[J].才智,2019(36):73.
10.韓媒:高學歷低就業 韓國三成員工被「大材小用」,參考消息,2019-12-25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有間大學」
撰稿 | 蘑菇
編輯 | 秋褲
排版 | 阿明
* 未標註來源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