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火鍋行業注入新的思維,並首家將火鍋鍋具以藝術品的思維去創意,人認為將來將來火鍋的差異化不僅僅在於火鍋的味道上,而是在企業文化與鍋具呈現的個性化定製中為火鍋餐飲不斷探索與創新。所以他將不同的火鍋品牌文化巧妙融入到這一口鍋中;他將火鍋鍋具的神、型、色、材質等都做到了全方位的嚴格把控;他讓這口鍋還原了各家火鍋企業特有食材的原本風味;他做到了鍋具的材質嚴選,好的材質會給食客帶來更安全更健康的保障。他就是「耍鍋哥」華滿火鍋設備用品創始人華勇。
今天讓我們走進華滿,深入了解他是如何開啟創意火鍋鍋具之路;如何做到創意無限,讓顧客滿意然火鍋文化完美呈現;如何解決火鍋濺湯、鴛鴦鍋受熱不均等問題;如何一步步來實現火鍋業界的標杆。
四川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美食品牌孵化的搖籃,是好吃嘴的天堂。火鍋是四川人最為驕傲的美食,遠方的朋友到了四川第一餐少不了火鍋。美味解決了食客味蕾的渴望,而火鍋的鍋具往往會被很多食客所忽略。
其實美食、健康不僅在於食材的好壞,也與這口鍋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多數的火鍋企業在籌備開店的時候,都會為火鍋的這一口鍋的形狀去做選擇,但卻不太清楚鍋具的材質怎麼來選。假如要深耕於自己的火鍋品牌,那麼企業都應該選擇屬於自己的鍋具。為了食客的健康與食客的體驗,火鍋店的氛圍及品牌定位,都會考慮到品牌如何才能做到個性化、差異化等。這都是擺在火鍋企業家們眼前的一道難題,涉及到鍋具材質選擇、如何結合企業的VI視覺選擇鍋具等一系列問題該如何解決?
01發現火鍋鍋具市場痛點引領鍋具行業健康發展
華勇在成立「耍鍋哥」華滿火鍋鍋具之前早已在電磁爐行業裡深耕多年,從做電磁爐轉行生產製作火鍋鍋具是因為他在銷售電磁爐的過程中,了解到很多火鍋企業老闆與廚師的大多反映,客戶在使用電磁爐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服務員經常反覆幫助食客去調節溫度高低,食客經常燙到手,要不火力過大,要不久煮不開等等問題,大多數火鍋企業都認為是電磁爐出現問題。
從08年最早做電磁爐的華勇慢慢發現很多火鍋店老闆在市場上買設備時,電磁爐和鍋並不是一起購買或不是一個商家的統一產品。絕大部分老闆都不太清楚電磁爐參數與鍋具不匹配所存在的問題。這樣就導致很多問題出現:如加熱鴛鴦鍋時,紅鍋沸騰清湯那邊卻久煮不開;電磁爐容易被燒壞;鍋具材質和電磁爐沒有經過專業匹配調試;很多火鍋店的餐桌甚至沒有散熱孔,排風不暢等導致電磁爐不工作……這些都是華勇做電磁爐多年發現的問題,但卻從沒有一家專業的公司去解決,這導致很多生產商都一致認為只要加大電磁爐的功率就好了,其實這樣不但浪費電,顧客控制起來也很有難度,而且因為顧客隨時需要調整溫度反而增大了服務員的工作量。
面對這樣的市場需求,華勇決心專門解決這樣的問題。同時他做出一個在我們現在看來非常有前瞻性的決定,那就是用鍋來帶動電磁爐,自己開發鍋具,設計好鍋具的造型,再選擇好材質的參數比例,先達到火鍋企業的文化與識別系統的要求後,再來選擇火鍋鍋具的材質與電磁爐的參數調試。根據不同的餐飲品牌,打造出符合企業文化的屬性,有個性化創意的專屬鍋具,解決了鍋和電磁爐的匹配問題。食客在使用的時候始終保持在最適合的沸點。最終,他的不懈努力解決了火鍋行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痛點。
02行十萬八千裡,跑遍中國的各大城市,一個創意讓他名聲大振
一口普通的火鍋鍋具,或許很多食客在享用美食之時都會忽略它,但是在華勇眼裡火鍋鍋具並不是一個普通承載食物的器皿,它更像是一個藝術品,濃縮著火鍋企業文化與內涵,也是華勇本人在這平凡的行業中默默耕耘悟到的精髓。
華勇成立「耍鍋哥」華滿創意鍋具公司之初他並沒有急著去做產品打入市場,而是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在大江南北尋找火鍋鍋具的創作靈感。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走了十萬八千裡的旅途後,華勇終於迸發出了第一個創意,也正是這個創意,讓他在火鍋鍋具市場名聲大振。
華勇發現在川渝以外的大多數火鍋店都是打著「川渝」火鍋的旗號,但是鍋具還停留在傳統的器皿上不鏽鋼盆或鐵鍋等非常普通的鍋具,毫無審美可言,更談不上承載更多的企業文化內涵。回到四川後,華勇做的第一個產品就是創作了「巴蜀風」火鍋鍋具。在鍋沿上用篆書「巴蜀」二字巧妙地設計成猶如古代的吉祥回紋,具有巴蜀風情又有中國民間富貴不斷頭的象徵意義。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老火鍋店都在用這種鍋具,並為很多火鍋企業所熟知。但是很多火鍋店老闆並不知道這個鍋的創業出自華勇之手,只是很多廠家在模仿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材質,降低了鍋的品質。就是這口「巴蜀風」回紋吉祥鍋具一下就引領了火鍋鍋具的創意風潮。要是你進了川渝兩地一些火鍋店,基本上都能看到華勇創造的這口「巴蜀風」鍋具。一時間將這股川渝老火鍋傳統文化風推向了高潮。由於這口鍋銷售太火,導致工廠生產不過來,市面上出現斷貨情況,其他的工廠也開始模仿。在華勇的初次創意中,不但是在文化審美上的成功,也堅定了華勇在火鍋鍋具上的發展方向。
03一半是技術 一半是藝術
2016年的「巴蜀風」一炮而紅,讓華勇在火鍋鍋具行業裡漸露風頭,但要引領鍋具行業,樹立標杆,還需來自他的不斷創新。
當時整個鍋具市場水平層次不齊,有的鍋具薄如紙張,燒幾次就凹凸不平;有的企業則選擇家用鍋具來代替火鍋商用鍋具,華勇看在眼裡卻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憑藉他的努力終於在三年時間裡逐步完成了火鍋鍋具的統一標準。
2017年,華勇做了兩件「大事」。第一,在客戶沒有下訂單的基礎上,還沒選定與華滿作為公司的戰略供應商前,他敢作敢為,花了好幾個月時間為香天下打造出一款特殊手柄的鍋具。不要小瞧一口鍋具,這期間要經過設計、畫圖、打樣、開模要凸出個性化,市場獨有性文化的詮釋等等。華勇笑著說:光是香天下的辦公室都是來回跑了好幾十遍。當時有人問他,「如果你做的產品沒有通過你怎麼辦?」。華勇確實沒想過,但是就如同他名字一般,「勇」於創新,「勇」於為客戶承擔風險。
現在想來,其實更多的是他對自己產品的信心。一個多月過後,香天下高層管理果斷選擇了與華勇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這也許是看到了華勇那份堅持認真的態度。隨著香天下的店開到紐約、新加坡、澳大利亞……華勇這款符合人體力學原理,不燙手不滑手的鍋具也乘上了香天下的快速列車走向了全球。
第二件事,就是為成都餐飲界乃至全球火鍋界的一匹黑馬火鍋企業打造專屬的鍋具。這家火鍋店是各界名人明星紛紛前往打卡的火鍋店「譚鴨血」——9個月中在全國開設了上百家門店。華勇團隊為「譚鴨血」打造了一款名為「橄欖耳」的鍋具。從實用性出發兼顧了審美需求:使用食品級三層鋼作為材質,表層導磁不鏽鋼層,中間快速導熱純鋁層,上層食品級不鏽鋼層組成。不但滿足了「譚鴨血」的市場定位以及企業文化的特點,在「譚鴨血」快速走向全世界時,在後勤鍋具的供應上也給予了極大的保障,並得到了「譚鴨血」股東們的高度認可。
特別要提到的是,「耍鍋哥」華滿創意鍋具公司為小師兄餐飲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包括潮辣火鍋等旗下多個火鍋品牌定製了具有獨特、現代感、採用特殊具有記憶符號的潮辣火鍋鍋具。並得到了餐飲界號稱「餐飲鬼才」資深策劃人潘雨的認可,也與華勇帶來了不少好的創意思路,讓華勇在鍋具藝術上得到了更高的提升。
2018年華勇又創造設計出極具「中國風」的特色鍋具:採用中國紅的元素,把中國紅與傳統回紋圖案結合在一起運用在鍋具上,鍋邊的回紋寓意著「富貴不斷頭」烤制這口鍋,在食品健康塗層與燒制工藝下了很大工夫並經過反覆試驗經過嚴格的檢測後開始投入市場。
這口「中國風」火鍋火具,讓吳銘集團董事長與他的管理團隊一眼就相中了,這款鍋具的首發被吳銘火鍋武侯祠新店所採用。當吳銘火鍋開張時,上桌呈現了非同一般的效果。一時間一股「中國風」的熱潮再次在火鍋界颳起。華勇更是霸氣地提出口號:「讓中國紅,紅遍全世界」沒想到也被吳銘集團品牌把這款「中國風」的鍋具帶到海外!
在外行的人看到的是一個簡單鍋具,而內行看到的卻是創意藝術與科技的一種原生結合。拿「中國風」的鍋具來說,想要做出傳統的中國紅確有一定難度。鍋具在製作過程中經受高溫燒制,而在高溫下顏色很難掌控,這就需要過硬的技術。在材質與色彩上都要考慮到食品級材料在燒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想達到自己設想的顏色和效果都需要反覆打樣測試才能到達最終的效果。當你細細去品味這口鍋的時候才能發現華勇的鍋具達到了一半是技術一半是藝術的境界。
04食品級材質大數據操控解決鍋具界痛點問題
華勇在火鍋鍋具行業裡蓬勃發展,不斷提升創新和研發能力,運用數據化操控。為了解決常見的火鍋濺湯、鴛鴦鍋(鍋中鍋)受熱不均等問題,華勇改變生產模式,以鍋具為主電磁爐為輔,兩者相互促進改良。一百多種鍋就有一百多種線盤相匹配。數據模塊化的管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我們縱觀華勇一路走來,他先發現市場的痛點,再反覆要求供應端、生產端、材料供應商等要求他們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倒逼生產線升級、材質升級。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總結市場回饋的經驗,最後研發創新升級,並引領這個產業向新的高度發展。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藝術感賦予在產品上,從基本的供需到科技研發再到藝術升級,幫助火鍋企業在審美與文化內涵上得到了整體提升。
華勇不但在產品上要求嚴格,在具體工作中要求員工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他還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組織企業員工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學習老一輩能吃苦耐勞的精神,勇於創新為整個鍋具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E N D —
主編:嚴龍責任編輯:蔡海儒編輯:儒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