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樹就沒有歷史 保護樹木臺灣愛「小題大做」

2020-12-17 東南網臺海頻道

東南網3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3月12日是植樹節,與大陸一樣,臺灣各處也忙著植樹造林。他們在植樹造林的同時,對現有樹木的保護也非常重視,甚至近乎「小題大做」。與大陸有所不同,臺灣人在樹木保護方面的理念更為細緻,對樹木身上所積澱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很是看重。在臺灣,任意砍伐樹木要負行政責任,不當修剪樹木也可能遭巨額罰款,就連公路有時也得為一株老樹而轉彎。在臺灣民眾看來,城市沒有大樹就沒有歷史,保護樹木更是為了傳承文化記憶。臺灣的樹木保護,就是這麼「小題大做」。

「從今天起,關心每一棵大樹」

到臺灣觀光,無論阿里山還是太魯閣,包括其他森林遊樂區,幾乎都會遇到各種「神木」。大陸遊客經常不解,問導遊為什麼管老樹叫「神木」?其實,「神木」是臺灣少數民族對千年老樹的稱呼,源自他們長久以來的自然崇拜。因為這些老樹在與自然和人文環境的競爭中存活了下來,並且數量日漸稀少,於是臺灣人也以「神木」相稱。對在地居民來說,神木是歷史、是傳統、是在地生活的象徵。經營計程車包車生意的花蓮人黃國信就曾建議導報記者,帶朋友來花蓮觀光,除了太魯閣之外,應該再去看一下樹齡高達3000多年的「碧綠神木」,「碧綠神木是花蓮的根」。

除了遍布全臺各地的神木,城市裡的老樹也是居民們關心的對象。在臺灣媒體上,不時能夠看到「市民集會籲保護老樹」的新聞。當年促使龍應臺推動立法保護老樹的,就是一位老太太因家門口老樟樹面臨砍伐而四處求助的書信。去年,新北市板橋一所小學的「校樹」遭到「不當修剪」,引發家長和學生不滿,校方就被重罰了27萬元新臺幣。其實,學校修剪「校樹」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採光和安全。為了保護樹木如此「小題大做」,在臺灣可是司空見慣。難怪三年前,南京修地鐵欲砍老梧桐樹,除了知名人士邱毅外,平時鮮少關注大陸事務的許多臺灣網友也義憤填膺。

選民緊盯,保護樹木是重要政績

臺灣民眾「小題大做」關心樹木保護,手裡捏著選票的他們,更盯緊了縣市首長。為了都市擴張隨意砍掉大樹?那下次選舉可就危險了。臺「文化部長」龍應臺在臺北市文化局長任內,為保護城市內的老樹力推「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這成為她至今還時常提起的光輝業績。臺北市立法保護樹木的做法,也在其他縣市引發了連鎖反應。近年來,從臺北、新北到臺南、高雄,都陸續出臺樹木保護行政法規,以顯示地方政府對樹木保護的重視。

在選舉政治當道的臺灣,選民如果對縣市首長施政不滿,時常上街抗議炮轟。2012年,臺南市長賴清德在老樹、老街及老建築的處置問題上引發爭議,就遭多個在地重量級文史團體聯署抗議。抗議團體認為,賴清德上任以來民調雖高,但所謂「文化臺南」建設卻在「倒退」。2013年,臺南市159棵老樹僅剩66棵,更遭到在地人士痛批。而臺中市的樹木保護條例在市議會「兩進兩出」遲遲無法通過,導致眾多樹木在城市建設中面臨被砍命運,也讓臺中市的原鄉文化團體感慨:「為何臺中市的樹木融入都市就這麼困難?」

記者觀察

從文化層次理解樹木保護

每年都有植樹節,大陸對樹木保護的宣傳重在自然環境保護,臺灣對樹木保護的「小題大做」也重在環境保護,但是臺灣對環境的認知,卻是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合而為一。因此,臺灣最早發動樹木保護立法的,不是臺北市的環保官員,而是時任臺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臺;賴清德對臺南市老樹處置不力,引來的批評也是關於「文化臺南」建設的批判。森林中的神木也好,城市裡的老樹也罷,在臺灣人看來,都與在地的歷史、人文傳統息息相關,是「原鄉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了「原鄉文化」,他們願意小題大做。

談及道路為一棵老樹轉彎,龍應臺曾說,歷史就這樣被創造了。她在文章裡寫道,人們承認了樹才是城市裡真正的原住民,驅趕原住民要三思而行,不得不挪動它們時,是要深刻道歉的。這些感悟在今天看來,難免有點臺式「小清新」的意味,但對大陸的「生態文明」建設而言,卻有一點特別的啟發。那就是樹木保護雖是小事,但卻是值得小題大做的小事。因為城市沒有大樹就沒有歷史,自然環境終歸需要與人文環境水乳交融。

相關焦點

  • 大班環保教案: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環保教案: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活動目標:   ·萌發愛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感知樹木被損壞的嚴重後果
  • 為什麼深秋及冬季使用大樹營養液的樹木,第二年春天死亡率更高?
    這幾日和朋友一起去工地查看,發現很多正在移植樹木的工地都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只要是剛移栽的樹木無論品種、無論大小,大多都懸掛著大樹營養液吊袋,好像不懸掛吊針液就會讓甲方覺得施工方沒用心似的。發明大樹營養液的初衷其實是好的,它可以為剛移栽的樹木在根系尚未完全恢復的這一段時間提供必要的養分與水分,讓其平安度過危險期最終達到自給自足的能力;也可以為古老或者衰弱的樹木補充養分,讓其快速恢復長勢;還可以幫助一些明明沒有死亡卻長時間不發芽陷入假死狀態的樹木打破休眠,慢慢發芽……可以說,大樹營養液的出現為園林行業帶來一定改革性的意義
  • 臺灣與沒有歷史的人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作者Eric Wolf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考察了在歐洲在全球史擴張和崛起之後,有別於過去「勝者為王」的歷史,農民、勞工、移民以及少數族群這些「沒有歷史的人民」。
  • 建築師:法國已沒有足夠的大樹
    甚至有建築專家只接指出,即便殘骸得以重建,也回不到從前了,只因法國目前已沒有足夠大的樹木來按照以前的方式修復巴黎聖母院了。據悉,聖母院大教堂屋頂用了約1300棵古老的橡樹建造,屋頂的梁更是用850多年前的原始森林所建。
  • 故宮這麼大,為啥一棵大樹也沒有?導遊回答,老外:閉嘴了!
    今天故宮這麼大為什麼沒有大樹?導遊回答,老外閉嘴!許多人對故宮並不陌生。在國內很多人即使沒碰過他的宮牆,也經常能在一些報導中看到他的影子,尤其是很多女孩子,這幾年在故宮周圍被一大批朋友追捧。遊覽北京時去故宮似乎是大家心目中默認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去過故宮的朋友來說,這個地方還是有它的神秘之處。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們是否發現了它,但是故宮前面沒有一棵樹。
  • 廈門建發花園小區修剪樹木引發爭議 大樹被「剃光頭」合理嗎?
    小區物業對內部樹木進行修剪,這是其日常養護工作的一環。不過,樹木修剪的尺度該如何掌握呢?昨日,家住建發花園的鄭小姐通過晚報應幫幫平臺反映,她居住的小區物業委託外面的公司對小區大樹進行修剪,結果大樹被嚴重過度修剪,光禿禿一大片。「這樣是科學修剪嗎?我們業主都不是專業人士,想請晚報幫我們問問看,諮詢一下專家的意見」。
  • 臺灣的歷史教育中沒有仇恨
    N年前,我開寫了《紅與黑:林則徐評傳》,但我特別想知道,臺灣的中學歷史教材,是如何評價林則徐的。問題是,同一片天空,不同一個夢想,蝸居河南安陽的我,買不來臺灣的中學歷史教材。記得自己當時病急亂投醫,見人就問。
  • 我給大樹穿「新衣」 ——德安二幼開展「保護小樹」主題教育活動...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範文娟報導:樹,是城市環境中不可缺少的綠化角色,沒有樹的點綴與映襯,鋼筋水泥的城市將不再是人們居住的樂土。樹是環境的主角,寒來暑往、四季更迭,德安二幼的孩子們與大樹相伴成長。
  • 夢見各種樹木開花 夢見各種樹木怎麼回事
    夢見各種樹木開花總體來看,夢見樹木多數是吉。夢見自己看夢見了各種樹木,可以說是好。在夢中,樹幹意味著健康,樹枝象徵身體的一部分。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枝葉茂盛的樹木象徵元氣旺盛的青春。相反,乾枯的樹木象徵蒼老、無力、疲憊。夢見樹木穿破屋頂,則近期諸事不順。
  • 臺灣將設樹木醫院 樹醫生走紅
    保護樹木的呼聲在臺灣已喊了多年,還有民間團體發起各種護樹活動,有人面對建築工地的電鋸日夜守在樹上。只是,民間的力量仍然微弱,毀樹消息不斷從各地傳來:臺南芒果樹林被砍,南投路邊上千棵樟樹被水泥封死,臺北建築工地的老樹朝不保夕……有識之士指出,只有法規加專業,才能救樹木之即倒。
  • 《樹木》:探索與發現樹木的手繪百科
    如果孩子喜歡螞蟻,我們可以蹲下,陪孩子看會兒螞蟻;如果孩子喜歡大樹,我們可以陪孩子尋找發現不同的樹木。,看過了公園的各種樹木,把我們看到的內容系統串聯起來,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樹木的事情,挑選合適的繪本,對於自然教育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 讓大樹枯死很簡單,這兩種「特效藥」,可將大樹殺死,但不能亂來
    因為種種原因,有時候需要將一棵大樹殺死,然而,由於大樹的根系比較深,而且側根很多,就很不容易將大樹殺死。其實,只要用對「藥」,就能夠將大樹殺死了。下面,我們就介紹兩種能夠殺死大樹的幾種特效藥。一般可用於黃波羅、刺五加、珍珠梅、椴木、山楊、榛子、水曲柳、核桃揪、榆樹、構樹、柳樹、洋槐樹、臭椿樹、柿子樹、榛子、山楂樹、蘋果樹、桃樹、李子樹等大樹的滅殺。在使用該除草劑滅殺大樹時,可將樹根基部的表土挖開,露出一部分根系,然後按照每株10cm胸徑的樹木,點射8-10毫升25%水溶劑的劑量採用注射器扎入大樹的根部進行點射。一般情況下,半個月後大樹便慢慢枯死。
  • 大樹移栽使用樹木生根劑的關鍵時期在哪裡,怎樣處理才能快速生根
    大樹移栽通常情況下成活率比較低,也是一直以來工程移栽工作難點。但是大樹對於綠化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多地景觀綠化為了綠化效果不得不選擇大樹,是硬骨頭也得啃。如今很多使用快活林樹木生根劑的,可以增強樹木髮根,達到快速恢復效果,各地移栽成活率也在不斷攀升。
  • 臺灣將設樹木醫院 樹醫生走紅(圖)
    只有等到水土流失、空氣汙染、景觀破碎時,人們才會回頭想到樹是地球之肺的珍貴,但10年樹木,追悔莫及。  保護樹木的呼聲在臺灣已喊了多年,還有民間團體發起各種護樹活動,有人面對建築工地的電鋸日夜守在樹上。只是,民間的力量仍然微弱,毀樹消息不斷從各地傳來:臺南芒果樹林被砍,南投路邊上千棵樟樹被水泥封死,臺北建築工地的老樹朝不保夕……有識之士指出,只有法規加專業,才能救樹木之即倒。
  • 臺灣未來修剪樹木也要考證照 最快明年施行(圖)
    原標題:臺灣未來修剪樹木也要考證照 最快明年施行(圖) 臺灣未來修剪樹木也要考證照,最快明年施行(《聯合報》圖)   臺灣樹木不當移植事件頻傳,養護樹木也成為一門學問。臺灣「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3)初審通過修正草案,建立樹醫制度,以後修樹業務,須具林業、園藝等相關專業技師資格才可承攬,最快明年初就會配合辦理官方考照。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提案修訂法規的國民黨「立委「邱文彥表示,目前相關法規僅對山林樹木進行保育,但平地都市與非都市計劃地區的樹木,卻沒有適當的管理機制,導致不當修剪與樹倒事件頻傳,修訂通過後可提升都市樹木保護質量。
  • 瀋陽街邊大樹防暑有道:剪髮瘦身 早晚衝澡(圖)
    樹木吸收的水分,有八成以上都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在空氣中的。通過給一些枝條過密的樹木適當修枝「瘦身」,可以減少水分散失。  衝澡:早晚衝涼降溫  綠化部門每天早晚兩次為街邊大樹「衝涼」,洗掉一身灰塵的同時,還可為樹體本身降溫降燥。如果是枝葉茂盛、根系發達的大樹,一次洗澡要用噴頭猛衝半個多小時,既可以使樹葉保溼降溫,又可幫助樹兒充分呼吸,促進其新陳代謝。
  • 2017年植樹節保護樹木標語
    >2017年植樹節保護樹木標語2017-03-14 09:50:0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2017年植樹節保護樹木標語有哪些?  1、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片樹林一片濃蔭。  3、『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希望不用立法,每個人都能自覺愛護家  4、春雨像刷子,刷去了蒼茫的灰暗。春雨像刷子,刷出了草原的蔥鬱。春雨像刷子,刷出了希望的色彩。春雨啊,你把大地的心房刷綠。祝你植樹節快樂長久!
  • 為什麼大樹也要打針?這要從達文西說起
    大樹又沒有血液循環,給它輸液有什麼作用呢?其實,雖然大樹沒有心臟和血管,但是給大樹輸液確實是一種有效為樹木提供營養和保護的手段。說起這個,還要從大樹輸液的起源和歷史講起。這樣算來,人們給大樹輸液的歷史可要比給人輸液的歷史久遠很多。大樹的「動脈」那麼,人們輸到大樹體內的液體都去了哪兒?它們在樹體內是如何流動的呢?植物作為活著的生命體,自然需要新陳代謝和物質交換。
  • 給孩子的植樹節禮物:關於大樹的科普、手工和繪本!
    不過,種子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快發芽,小樹苗也不是像我們想的那麼快長大。看看這集《小豬佩奇》,跟佩奇爺爺一起學學,草莓和蘋果樹是怎麼種出來的吧~* 適合年齡:1~6 歲 *我們的小朋友應該還沒有到可以植樹的年齡。
  • 中班科學教案:大樹媽媽本領大
    2.大樹媽媽講述病因   鳥媽媽:我們還是一起來問問大樹媽媽吧?「大樹媽媽,大樹媽媽,你這樹葉為什麼被枯黃了」?   大樹媽媽:空氣汙染,工廠排汙水,亂砍樹木。   3.引導小鳥為大樹媽媽想治病方法   鳥媽媽:大樹媽媽生病了,真可憐,我們想想辦法,讓大樹媽媽的病快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