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迷信」的莫言和「平常心」的劉墉:送給父母的考前須知

2020-12-12 小魚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又是一年高考到,每當這個時候,家有考生的父母最煎熬,本文通過2位名人大作家對待女兒參加高考的心態分析和折射的道理,提出了父母的考前須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女兒高考,「迷信」的莫言和「平常心」的劉墉

20年前,莫言的女兒參加高考,莫言前往陪考,隨後寫了一篇散文《陪女兒高考的一整天》來記錄這段特殊的時光。

13年前,劉墉的女兒參加美國高考,劉墉送給女兒三個字「平常心」,後成文《給女兒的考前須知》

從各自的文章中,我們了解到兩種心態戴然不同的父親。

莫言的迷信。陪考的當天早上,莫言看到喜鵲在窗戶外鳴叫時,他說是個「好兆頭」。這句話,與我出生於農村的父母說出的話無異,反應的實則是他們內心的焦慮,不知道怎麼能幫助子女,所以藉助於自然現象寬慰自己。

劉墉的平常心。劉墉回顧了自己學生時代,因為考試前沒有平常心,提前睡覺,結果睡不著,導致身體不適,因為過於在意,參加演講比賽時,特別裝扮,結果新鞋磨破腳,上臺走路都一拐一拐的,反而是自己做膽囊割除手術前,跟平常一樣看書、休息,因為所有的準備在之前都已經完成了,只需要平常心。劉墉用自己的人類經歷與女兒分享了平常心重要,把不平常的負擔,用前面充裕的時間分散

兩種心態不同的的父親,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莫言女兒莫笑笑在她的文章中回憶過高考時說:「看著父親那張被曬得黑裡透紅的臉,就禁不住暗暗祈禱:讓我考得好一點吧,給這個如此愛我的父親一個慰藉!」

正是由於這樣的心理壓力,當笑笑在化學試卷上不小心寫了個字,就擔心被取消成績。而此時,作為父親的莫言,因為自身焦慮,自己除了安慰女兒,還請了在山東老家中學當校長的大哥遠程電話勸說女兒不要擔心。很顯然,這樣的方式並沒有奏效,笑笑最後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沒能考取理想的大學。

而在劉墉」平常心「的指引下,女兒劉倚帆則發揮出了自己的應有水平,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美國長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

高考「迷信」的莫言和「平常心」劉墉:送給父母的考前須知

1、家長也有「考試焦慮症」

在高考前,很多考生會出現煩躁、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香、記不住,這是典型的考試焦慮,需要家長引導孩子正確面對。但其實,家長也容易受到「考試焦慮症」的侵擾,不僅會直接感染孩子,而且會讓家長自己失去冷靜。

所以高考前,家長不要如臨大敵,一反常態,打破孩子原有的作息和飲食習慣,陪考時也是如此,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參加高考最好。

2、孩子需要的是同理,而不是說服、教育

高考時,孩子由於緊張等原因,容易把一些小錯誤上綱上線,家長處理的正確方法是同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體驗到情緒由強而弱的過程,從而有足夠的能量重新恢復,將對下一科目考試的影響降至最低。

所以,一旦出現像莫言女兒這樣的情況,家長不是告訴孩子後路,也不是尋找權威說服孩子放下憂慮,而應該告訴孩子:理解她,遇到這樣的情況,肯定會有些擔心,做個耐心的陪伴者,陪孩子在經歷中成長。

也許,孩子還會出現一些身體不適這樣的問題,處理的方法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定不要替孩子做決定,而是同理,幫孩子看到自己的內心的力量和選擇。

3、陪考要忌言

孩子寒窗苦讀的背後,是家長數年如一日的付出,孩子考試成績如何,家長自然很關注,於是很多家長巴不得孩子每考完一門,就問孩子考得怎麼樣,希望考得好,就激勵孩子接下來考得更好,如果考得不好,就鼓勵孩子接著努力,這是陪考中的大忌。

為什麼說是大忌,考完一門,孩子並沒有時間再去系統地複習,也就是說,此時知識層面孩子的儲備無法再增加,考的是臨場發揮,如果家長過多地關注分數,孩子勢必更加緊張,更容易患得患失,心態一旦失衡,後果不得而知。

當然,如果孩子願意說,主動交流,可以以聽為主,然後鼓勵一下,並提醒孩子不要過於樂觀,導致下一科目準備不充分。

全部考完,也不要問孩子考得怎麼樣。此時,對於孩子來說,高考的成績並不是他再努力就能改變的,無論孩子覺得自己考得多麼好,肯定也有平常會做的題,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做對的,與其讓孩子陷入自責和痛苦中,不如讓孩子利用假期,做自己想做的事。

寫在最後:

陪考不是必須的,如果家長自己很焦慮,不如不去陪考,近年流行的送考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孩子強烈要求家長要去陪考,家長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高考「迷信」的莫言和「平常心」的劉墉:送給父母的考前須知
    又是一年高考到,每當這個時候,家有考生的父母最煎熬,本文通過2位名人大作家對待女兒參加高考的心態分析和折射的道理,提出了父母的考前須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的莫言和「平常心」的劉墉20年前,莫言的女兒參加高考,莫言前往陪考,隨後寫了一篇散文《陪女兒高考的一整天》來記錄這段特殊的時光。
  • 劉墉:給女兒的考前須知
    摘自|《唯奮鬥者得功名》「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讓你的心總保持在平靜的狀態,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劉墉「後天就要生物科會考了,我好緊張。」「要有平常心。」我先簡簡單單地答,又加了一句,「我和你媽媽就有平常心,所以明明知道你要會考了,也不多問你,怕你因為我們問而更緊張,也更沒有平常心。」「什麼叫平常心?我不懂。」你說。好!我就用平常心跟你談談平常心吧! 平常心就像這三個字,是「平常有的心」,是「平常的心情」。
  • 高考,硬核媽媽出新招
    鄰居問著「我接了個單子,馬上要高考,他媽叫我喊他起床!」閃送員實在地回答道。「閃送還有叫起床嘞?」鄰居滿是問號地自問著。高考就是這樣又痛又愛一件大事。就是這樣一件大事,有人急的上房,有人輕鬆應對,簡直天壤之別啊,看看這個教出哈弗兒子的爸爸劉墉,是怎麼應對孩子考試的吧。劉墉,不僅是一個作家,主持人,畫家等等身兼多職的「神人」,可以算是上一輩的「斜槓青年了」。
  • 古代「高考」之令人啼笑皆非的科舉考前迷信
    高考來臨之際,大家有沒有心裡默念幾句「南無阿彌陀佛,佛祖保佑啊」?筆者當年還給自己用硬幣算過一卦,雖然知道沒什麼卵用,但也是求個心安,高考那天還穿了身灰色和黃色的衣服,求個「輝煌」。在高考期間,總有一些投機份子開始大力宣揚迷信思想,售賣所謂開光符等等,甚至還有在線上做法來為考生祈福的,神神道道,莫衷一是。其實這種迷信活動由來已久,古代最重要的考試——科舉,前後也是各種迷信層出不窮,令人啼笑皆非,簡直亮瞎眼。科舉迷信之一:祈夢。也就是科舉考生在考前覺得哪個神仙最靈,就去神仙廟裡睡一晚,做個夢,根據夢的內容來預示科考結果。
  • 劉墉的教育孩子的三十個須知
    教育孩子的三十個須知一,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是你生命的延伸,但不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二,孩子從出生就與你互動,他時刻注意你有沒有關懷他,他要肯定自己的存在。五,父母再偉大再強勢,也不能壓孩子,說自己小時候多棒,笑孩子不如你。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使他自暴自棄。六,教孩子從正面看事情,從不同角度來思考,譬如他說一個很負面的觀點,你可以講:換個角度想不是也挺好嗎?
  • 2020年東華大學成人高考免費考前複習班須知
    2020年東華大學成人高考免費考前複習班須知東華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多年來注重成人高考複習班的品牌建設,特聘歷年參與成考輔導的資深教師任教。為貫徹落實學校疫情防控的相關文件精神,2020年高復班採用線上教學的形式。
  • 莫言:我陪女兒參加高考,在絕對公平的底下也看到了壓力的可怕
    即便是莫言先生亦是,他說:我陪女兒參加高考,在絕對公平的底下也看到了壓力的可怕。約莫每一位學生家長,臨近高考之時都有著這樣的表現,即燒香拜佛、虔誠祈禱。其間並非迷信使然,而是借著所謂的「鬼神之力」圖個心安罷了。
  • 高考心理輔導:如何有效緩解考前焦慮?
    2020高考進行備考階段,整理了高考心理輔導:如何有效緩解考前焦慮?  高考越來越近了。眾多學生的考前焦慮情緒可能越來越多,緊張、擔憂、害怕,注意力不集中……怎樣緩解這種焦慮情緒,讓大家放鬆心情在考試中發揮正常水平呢?  1、考前進行深呼吸。
  • 高考考前激勵寄語(07.07——07.08)
    下面是我為大家準備的考前激勵寄語,一起來看!1、多少個不眠之夜,只為那夢中的大學;多少次日夜兼程,只為那學業的美夢;多少回爭分奪秒,只為那升學的喜報。祝:金榜題名!2、捨我其誰,群雄逐鹿鹿死誰手尚待一朝試鋒芒。3、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態,對自己充滿信心。
  • 平常心,是給子女最好的高考補品
    高考期間請各位父母不要再迷信這兩天喝什麼能提高記憶力!吃什麼能減壓補腦!請各位父母不要再迷信這兩天喝什麼能提高記憶力!吃什麼能減壓補腦!請各位父母不要再迷信這兩天喝什麼能提高記憶力!吃什麼能減壓補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中青報專訪 | 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別為成績和未來過度焦慮
    考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對成績和未來計劃不要產生「災難性思維」;家長和學校要注意多給孩子關懷和鼓勵,加強對考生心理方面的保障。「我們的孩子確實擔憂高考,更擔憂的是父母因為高考而對孩子形成很大的壓力」。
  • 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別為成績和未來過度憂慮
    在高考即將到來之際,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說,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對今年考生造成了特殊的心理壓力。考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對成績和未來計劃不要產生「災難性思維」;家長和學校要注意多給孩子關懷和鼓勵,加強對考生心理方面的保障。
  • 這份考前飲食全攻略送給你們
    這份考前飲食全攻略送給你們 2020-06-27 0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考訪談:西安高新一中名師李育民老師與您聊聊考前家長的角色
    父母通過傾聽表達的理解和共情,是撫慰孩子情緒的好辦法。跟孩子說「別胡思亂想、沒那麼嚴重、別緊張」等看似安慰的話語,其實都可能是「毒雞湯」,這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表達是不被支持的,甚至自己的感受都是不對的。去年高考前10天,一個男生憂心忡忡、臉色蒼白,向我校老師表達的都是自己如何擔心、忐忑、焦慮:「老師,我是不是心理承受能力特別差,不然怎麼會這麼緊張?」
  • 高考讓我們看到,這屆家長迷信起來,連自己都信了
    每逢高考季,各種各樣的「高考迷信」便流傳開來,考生家長可謂費盡心思,各出「奇」招,大家也早就見怪不怪。考場上辛苦的是孩子,考場下操心的是一家子!今天孩子教育課堂就帶大家走進高考大型「迷信」現場此時不「迷信」,更待何時?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別為成績和未來...
    在高考即將到來之際,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說,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對今年考生造成了特殊的心理壓力。考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對成績和未來計劃不要產生「災難性思維」;家長和學校要注意多給孩子關懷和鼓勵,加強對考生心理方面的保障。
  • 「高考必讀」考前的心理調適和應考策略——給考生和家長的建議
    最後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裡,考生和家長還能做些什麼?為此,我們特地邀請廣州大學教師發展與教學評估中心主任、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聶衍剛教授。和大家一起分享考生的考前心理調適和應考策略這個主題,也希望通過這次分享給考生和家長的一些建議和支持。
  • 考前沙雕迷信指南
    國考已經沒什麼希望了,難道四級和考研也要涼涼了嗎?  正在王大錘無語問蒼天的時候,黃半仙一把拉住他:  「小兄弟,我看你印堂發黑,本月恐有3次大劫啊。若平安度過,則飛黃騰達;若不能平安度過,就只能回家繼承祖傳的0.5畝貧田了。」  王大錘大驚!  「沙雕騙子!
  • 《青春派》高考將至,送給所有即將高考學生和家長
    在《青春派》中,班主任說道:高考提高一分,你就有可能幹掉的是上萬人,上萬人,懂嗎?當年高三的激情有多少人還記憶猶新呢?高考將至,希望所有考生保持平常心,偉大的毛主席曾說過:面對敵人,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我們就把高考當做一場比賽,努力拼搏,保持自我,打輸了不氣餒,打贏了不驕傲(小小的驕傲是可以的������),家長也要戒驕戒躁,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這屆家長迷信起來,連自己都信了
    老師的一篇文章《陪女兒高考的這一整天》,一上來就掀起了一股科學無法解釋的高潮,看完後我感覺歡喜與寬慰並存,立馬轉發到了各個群裡,讓那些感覺自己「深度迷信不可救藥」的老母們得以釋懷。你看,連如此大神級人物,得過諾貝爾獎的莫言,在扮演「家長」角色時也一樣力不從心,不得不藉助「意識外力」,也會在陪女兒高考的時候玩起「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