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權發布:山東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2020-12-19 大眾網

  編者按: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省時提出的關於山東發展「鳳凰涅槃、騰籠換鳥」、優化產業結構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正加快推進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省直有關部門和有關行業協會組織編制了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討論通過,現陸續在省政府網站和大眾網上刊登。

  山東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4年10月

  信息技術產業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推進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支撐與物質基礎,為加快我省信息技術產業轉型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行業發展現狀

  信息技術產業主要包括集成電路、軟體、計算機通信、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應用電子、半導體照明(LED)等產業領域。近年來,我省信息技術產業以骨幹龍頭企業為支撐,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依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引領我省工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力量。

  (一)行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2013年,全省信息技術產業規模以上企業3650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333億元、利潤 592.71 億元、利稅880.45億元,是2009年的1.97、2.17、2.12倍,年均分別增長18%、21.4%、20.7%,高於同期全省工業年均增速1、3.4、3.5 個百分點。按照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我省信息技術產業收入約佔全國的6.5%,高於浙江(佔全國4.4%), 低於廣東(24.8%)、江蘇(22.4%)和上海(6.9%),居全國第四位,並且和上海的差距逐年縮小。 

  表一:我省信息技術產業子行業情況

  主要子行業

  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佔省信息技術

  產業比重

  佔各子行業

  全國比重

  軟  件

  2264

  21.58%

  7.40%

  計算機

  1816

  17.31%

  8%

  通信設備

  1613

  15.38%

  9.76%

  電子元、器件

  1591

  15.17%

  5.40%

  視聽設備

  813

  7.75%

  10.20%

  專用設備

  521

  4.97%

  14.20%

  隨著技術升級和產品換代加快,高端產品增速強勁。我省平板電視、筆記本電腦產量佔彩電和計算機的比重分別從2009年的74.5%和60.47%提高為2013年的96.58%81.19%。軟體和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等信息服務業佔全行業比重從2009年的7.23%提高到2013年的19.97%。2013年,軟體主營收入中信息系統集成服務、信息技術諮詢服務和數據處理諮詢服務分別實現收入463.2、418.4和283.1億元,共佔全省軟體業務收入比重的51.4%,服務化發展態勢明顯。

  (二)骨幹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特色產品優勢明顯。

  我省目前擁有年收入百億以上信息技術企業10家(內資企業6家),50億以上企業16家(內資企業10家),10億以上企業近80家。2014年,我省海爾、海信、浪潮、潤峰電力、歌爾聲學、山東魯鑫貴金屬六家企業入圍全國電子百強企業,分別列4、5、10、43、44和89位,6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分別佔全省信息技術產業的32.2%、34.6%和40.3%,其中海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803億元,是我省唯一過千億元的電子企業。海爾、浪潮、海信、中創、東方電子五家企業入圍全國軟體收入前百名企業,分別列3、5、7、47和61位,5家企業軟體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分別佔全省軟體產業的27.92%、28.66%和28.55%。百強企業已成為我省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生產經營、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節能減排等多個方面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表二:我省百億以上信息技術企業名單

 

  企業名稱

  在地統計主營

  業務收入(億元)

  主營業務

  1

  海爾集團

  910.60

  家電、軟體

  2

  鴻富泰精密電子(煙臺)有限公司

  716.50

  電腦配件

  3

  鴻富錦精密電子(煙臺)有限公司

  642.30

  消費電子

  4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512.30

  家電、手機、軟體

  5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

  451.10

  伺服器、軟體

  6

  中色奧博特銅鋁業有限公司

  262.10

  電子銅帶

  7

  浪潮樂金數字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140.00

  手機

  8

  樂金顯示(煙臺)有限公司

  111.20

  液晶顯示器件

  9

  青島澳柯瑪集團總公司

  102.70

  家電

  10

  潤峰電力有限公司

  100.20

  太陽能電池及組件

  表三:我省入圍全國電子百強企業名單

  企業名稱

  全國排名

  主營收入

  (億元)

  利潤

  (億元)

  利稅

  (億元)

  海爾

  4

  1803.00

  107.90

  192.90

  海信

  5

  888.62

  66.70

  116.90

  浪潮

  10

  451.05

  12.20

  20.10

  潤峰電力

  43

  100.20

  1.30

  3.10

  歌爾聲學

  44

  97.50

  15.70

  19.30

  魯鑫貴金屬

  89

  42.50

  1.20

  2.20

  表四:我省入圍全國軟體收入前百名企業名單

  企業名稱

  全國排名

  軟體收入

  (億元)

  利潤

  (億元)

  利稅

  (億元)

  海爾

  3

  382.70

  4.96

  10.27

  浪潮

  5

  115.03

  11.47

  19.33

  海信

  7

  97.27

  6.64

  16.37

  中創

  47

  20.18

  0.50

  0.83

  東方電子

  61

  16.56

  1.16

  2.30

  我省的伺服器、平板電視、藍牙耳機、ERP軟體等一批特色產品,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浪潮集團繼續保持國產伺服器品牌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並首次進入國際市場前5位,八路伺服器市場佔有率近20%,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軟體在國內20%的上市公司得到應用。濰坊歌爾聲學公司在微型麥克風、藍牙耳機、主動式3D眼鏡領域,市場佔有率均高居全球第一位。海信平板電視國內零售市場佔有率超過10%,連續十年成為中國液晶電視銷量冠軍。中創公司的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在全國總裡程20%以上的高速公路使用。

  表五:2013年我省部分信息技術產品情況

  重點產品名稱

  產量

  佔全國的比例

  在全國位次

  伺服器(萬臺)

  17.10

  18.70%

  1

  彩色電視機(萬臺)

  1580.70

  11.27%

  2

  移動通信基站(萬信道)

  1309.00

  9.18%

  3

  手機(萬部)

  5096.70

  3.30%

  6

  程控交換機(萬線)

  30.89

  0.97%

  8

  集成電路(億塊)

  4.95

  0.57%

  9

      

  表六:2013年部分信息技術產品省市排名情況

  彩色電視機

  手機

  移動通信基站

  集成電路

  省份

  產量

  萬臺)

  名次

  省份

  產量

  萬臺)

  名次

  省份

  產量(萬信道)

  名次

  省份

  產量

  (億塊)

  名次

  廣東

  6691.10

  1

  廣東

  73672.30

  1

  廣東

  11280.60

  1

  江蘇

  285.60

  1

  山東

  1580.70

  2

  北京

  18716.70

  2

  北京

  1421.10

  2

  廣東

  181.80

  2

  江蘇

  1059.00

  3

  天津

  10336.30

  3

  山東

  1309.50

  3

  上海

  161.50

  3

  四川

  991.60

  4

  河南

  9720.70

  4

  江蘇

  117.20

  4

  甘肅

  91.60

  4

  福建

  891.30

  5

  江西

  5513.40

  5

  上海

  89.70

  5

  浙江

  49.90

  5

  浙江

  628.60

  6

  山東

  5096.70

  6

  重慶

  12.60

  6

  山東

  4.90

  9

  (三)集聚效應初步形成,產業布局日益優化。通過大力實施「名城、名園、名企、名品」工程,加快先進產業基地、專業特色園區建設,我省信息技術產業聚集效應明顯。目前,青島、煙臺和威海的信息技術製造業產業規模持續保持在我省前三位,分別佔全省的28.3%、27.4%、10.9%,三市合計佔全省的66.6%,成為我國重要的信息技術產品製造業基地。濟南成為繼南京之後我國第二個「中國軟體名城」, 軟體業務收入佔全省軟體業的57.5%,和青島合佔全省軟體業務收入的88.5%。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通信設備產業基地、青島市的家電及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山東齊魯軟體園、山東青島軟體園4個信息技術產業聚集區,被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淄博集成電路產業園、濰坊光電子產業園等22家特色園區,被認定為省級信息技術產業園。惠普(濟寧)國際軟體人才及產業基地、青島-惠普軟體全球大數據應用研究及產業示範基地、富士康(菏澤)產業園、華戎(德州)北鬥科技產業基地等的相繼落戶將帶動形成產業的新增長極。目前,我省以膠東半島為製造業基地、沿膠濟鐵路線鋪開、向魯西北和魯西南兩翼延伸的信息技術產業帶已經基本形成。

  (四)創新能力加快提升,特色企業不斷湧現

  我省信息技術行業擁有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9個、省級軟體工程技術中心76個、集成電路設計中心10個、RFID(射頻識別)工程技術中心10個、半導體照明工程中心15個,擁有102個山東省名牌產品。目前已成立RFID、半導體照明、集成電路設計、電力合作等多個產業聯盟。2009年以來,我省共承擔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13個、國家電子發展基金項目52個,通過重大項目實施,中創軟體「國產中間件參考實現及平臺」,浪潮集團「面向網際網路應用的伺服器核心軟硬體研發」、「面向大型行業應用的共性雲計算基礎軟體平臺研製與應用」等一批關鍵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

  山東華芯研發成功國內首顆65納米存儲器晶片,建成了國內首條12英寸高端存儲器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生產線。山東瀚高的國產資料庫、山大華天軟體的三維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山東概倫電子的EDA(電子輔助設計)工具、山東天嶽的碳化矽晶體材料、恆匯電子的IC卡封裝載帶、濟南晶正電子的鈮酸鋰電子材料等在電子材料、數據存儲、軟體設計等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多項技術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處於國內相關專業市場的龍頭地位,一批「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正在加速崛起

  (五)推廣應用愈益深入,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省加快「以用興業」,著力推動面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技術產品快速增長,以新應用帶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積極推進「智慧山東」建設,大力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目前山東省從事物聯網產業研發、生產、應用等的企業達1000多家,涵蓋電子信息、軟體服務、物流、交通、家居、醫療等多個領域,2013年實現業務收入1600多億元。浪潮、海爾、海信、積成電子、北洋、中創、華翼等企業在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及節點、應用軟體、高端集成等領域,居全國領先水平。培育了濟南、青島、淄博、濰坊、威海、濟寧、日照7個省級物聯網基地,實施了物聯網100強企業培育計劃,推動浪潮、北洋、積成電子等10家骨幹企業列入國家物聯網重點企業。啟動了智能工業、智慧農業、智慧礦山、智慧水利、智能交通等12大應用示範工程,提升了重點示範區域、行業的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

  為解決電子政務發展長期存在的重複投資、資源浪費等問題,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我省充分整合浪潮集團、省科學院相關雲資源,組建成立了雲服務提供商,搭建完成了省級雲計算中心和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雲平臺。目前,伺服器規模已超過4000臺,存儲能力達100PB,並對外提供具有雲技術特徵的電子政務外包服務。依託省級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雲平臺,於今年4月完成了省級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目前,人口、企業法人等基礎資料庫的共享應用項目已落地該平臺,公安、計生、人社、民政、質檢、工商等10餘家單位基於該平臺已開始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應用,交換數據近200萬條。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開通了「好品山東」網絡營銷管理服務平臺,今年上半年上線企業超過10000家,帶動企業完成交易額204.9億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省信息技術產業大省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總體實力躍上新臺階,但從國內外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情況對比來看,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一)產業影響力、帶動力尚不夠強。近年來,雖然我省信息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穩居全國第四位,並與上海的差距逐步縮小,但與排名第一的廣東、排名第二的江蘇差距依然較大。我省信息技術產業僅佔全國信息技術產業的6.5%,遠低於全省工業在全國的佔比(12.86%)。信息技術產業在全省國民經濟總量構成中的比重偏低、貢獻偏弱,產業地位不夠突出,還遠沒有成為一個支柱產業,骨幹企業還相對偏少,總體水平與先進省份存在差距

  表七:2013年我省與廣東、江蘇信息技術產業情況對比

  省份

  主營業務收入

  (億元)

  佔全國信息產業比重

  佔本省工業的比重

  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數量

  廣東

  31734

  24.80%

  30.00%

  22

  江蘇

  27864

  22.40%

  20.70%

  16

  山東

  11333

  6.50%

  8.60%

  6

  (二)創新能力和投入不足。

  據工信部統計,我省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不及廣東的四分之一和江蘇的二分之一,其中發明專利的比例約為30%,遠低於廣東的60%和江蘇的42%,智慧財產權的數量和質量都有較大差距。江蘇全省社會研發資金約三分之一投入到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各類創投機構和資金規模均居全國首位。廣東省「十二五」期間,全省各級共安排220億元財政專項資金,在信息技術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創業風險投資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我省以海爾、浪潮等電子百強企業為代表的大多數企業的創新能力、專利數量與國際、國內先進企業尚有較大差距。絕大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低於5%,與國際巨頭及華為、中興等國內企業有較大差距,高層次研發、管理人才團隊缺乏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表八:我省入圍全國電子百強企業與國內外重點企業對比

  企業名稱

  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研發投入

  (億元)

  研發投入強度

  (佔比)

  擁有專利(件)

  主營業務

  英特爾

  3188

  621

  19.48%

  -

  半導體

  三星

  10805

  640

  5.92%

  -

  消費電子、半導體

  微軟

  4707

  602

  12.79%

  -

  軟體

  蘋果

  10527

  212

  2.20%

  -

  消費電子

  華為

  2390

  330

  13.80%

  36500

  通訊、軟體

  中興通訊

  752

  84

  11.25%

  15000

  通訊、軟體

  海爾

  1803

  90

  5.00%

  15737

  家電、軟體

  海信

  889

  37

  4.20%

  9482

  家電、手機、軟體

  浪潮

  451

  15

  3.30%

  1886

  伺服器、軟體

  潤峰電力

  100

  3

  3.00%

  56

  太陽能電池及組件

  歌爾聲學

  97

  4

  4.69%

  2062

  電聲器件、配件

  山東魯鑫

  貴金屬

  42

  0.6

  1.51%

  2

  電子材料

  (三)產業競爭力、效益水平有待提升。

  我省信息技術產業80%以上企業從事代工製造和組裝加工貿易,總體上仍處於價值鏈中低端,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雖然海信的平板電視、浪潮的伺服器等產品在國內具備一定優勢,但其在國際市場的佔有率和競爭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的核心基礎產業還相對比較薄弱,集成電路產量僅佔全國的0.57%,相當於江蘇的1.71%、廣東的2.69%、上海的3.03%、甘肅的5.35%,排在全國第9位,手機、程控交換機產量僅列全國第6和8位,僅相當於廣東的6.9%和1.6%,與我省信息產業大省和信息消費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目前我省在部分高端製造領域還處於空白,還沒有一條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圓和液晶面板生產線(江蘇6條6寸以上晶圓生產線、4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廣東4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2013年我省信息技術產業全行業利潤率僅為5.2%,雖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5%) 0.7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全省工業(6.4%)1.2個百分點。入圍電子百強企業的6家骨幹企業平均利潤率為6.1%,雖高於全國百強企業平均水平(5.4%)0.7個百分點,但盈利水平較英特爾、微軟、三星、蘋果等國際巨頭存在較大差距。 

  表九:平板電視市場佔有率情況

  品牌

  2014年一季度出貨量(萬臺)

  全球市場

  國內市場

  佔有率

  排名

  佔有率

  排名

  三星

  1187

  23.90%

  1

  11.90%

  3

  LG

  760

  15.30%

  2

  7.50%

  7

  海信

  263

  5.30%

  4

  16.70%

  1

  表十:伺服器市場佔有率情況

  品牌

  2014年一季度出貨量(萬臺)

  全球市場

  國內市場

  佔有率

  排名

  佔有率

  排名

  惠普

  53.50

  22.60%

  1

  10.00%

  6

  IBM

  46.40

  19.70%

  2

  17.00%

  4

  浪潮

  8.10

  3.40%

  5

  19.00%

  1

  表十一:我省入圍全國電子百強企業

         與國內外重點企業利潤對比

  企業名稱

  主營收入(億元)

  利潤

  (億元)

  利潤率

  企業名稱

  (本省)

  主營收入

  (億元)

  利潤

  (億元)

  利潤率

  英特爾

  3188

  574

  18.00%

  海爾

  1803.00

  107.90

  5.98%

  三星

  10805

  1242

  11.50%

  海信

  888.62

  66.70

  7.50%

  微軟

  4707

  1322

  28.10%

  浪潮

  451.05

  12.20

  2.70%

  蘋果

  10527

  2210

  21.00%

  潤峰電力

  100.20

  1.30

  1.30%

  華為

  2390

  210

  8.79%

  歌爾聲學

  97.50

  15.70

  16.15%

  中興通訊

  752

  15

  1.98%

  魯鑫貴金屬

  42.50

  1.20

  2.92%

  (四)產業外向型水平有待提高。

  由於我省外向型企業數量相對偏少,出口產品規模小、品種少,信息技術產業出口交貨值低於廣東、江蘇、上海、四川、河南、福建、重慶、天津排全國第九位,與廣東、江蘇等省在對外出口總量、出口所佔比重上存在較大差距,在國際市場開拓、對外開放程度、對外合作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表十二:2013年部分省市信息技術產業出口交貨值情況

  省份

  信息技術產業出口交貨值(億元)

  佔本省信息技術

  產業收入比例

  佔全國信息技術產業出口交貨值的比例

  排名

  廣東

  16338.03

  53.00%

  33.70%

  1

  江蘇

  12008.65

  43.30%

  24.70%

  2

  上海

  4329.89

  50.40%

  8.90%

  3

  四川

  2069.45

  41.10%

  4.30%

  4

  河南

  1930.03

  66.20%

  3.90%

  5

  山東

  1504.57

  13.30%

  3.10%

  9

  (五)電子政務資源有待進一步整合

  我省電子政務建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信息共享程度較低。據統計,全省僅28% 的單位有跨部門數據共享的固定渠道。二是基礎建設投資大,資源利用率低。2011年至2013年3年間,省一級財政預算單位電子政務建設累計投入約9.5億元,購置了大量基礎設備,但是各部門伺服器CPU利用率只有20%-30%,存儲設備利用率只有30%左右。三是安全隱患風險較大。目前,80%以上的省直部門機房未達到信息安全要求,我省關鍵信息系統大量使用國外品牌設備,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四是各級各部門電子政務運行費用較高。比如省一級財政預算單位電子政務運維人員近700人,各部門每年用於運維上的支出合計至少1億元。

  三、面臨的形勢

  (一)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趨勢

  1.信息技術產業仍是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信息技術產業具有集聚創新資源與要素的特徵,是當前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步入加速成長期,新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不斷湧現,帶動產業格局深刻變革。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和地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構築國家競爭優勢,搶佔產業發展主導權的競爭愈演愈烈,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特別是科技和軍事競爭的焦點。

  2.融合創新推動產業發生重大變革。信息技術產業各行業邊界逐漸模糊,信息通信技術在各類終端產品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價值鏈重點環節發生轉移,組裝製造環節附加值日趨減少,IBM、惠普等國際領先企業紛紛立足內容及服務環節加快產業鏈整合,以爭奪產業鏈主導權。製造業、軟體業、運營業與內容服務業加速融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湧現,對傳統產業體系帶來猛烈衝擊,推動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革。

  3.工業轉型升級對產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美發達國家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如美國制定了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推出了「工業4.0」戰略,日本發布了製造業競爭策略,加強對先進位造業前瞻布局。我國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但發展方式粗放,大而不強,為推動我國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工信部會同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正在研究編制《中國製造2025規劃》。先進位造的核心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推進位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兩化深度融合成為建設製造強國的制高點,也是促進我國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信息技術產業是兩化融合的基礎和紐帶,只有加強信息技術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應用,才能加快實現兩化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將真正成為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鍵引擎。

  (二)我省信息技術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面臨的挑戰。目前信息技術產業總體生產成本持續上升,資源和環境承載力不斷下降,周邊國家和地區同質競爭日益激烈,國際貿易保護勢力抬頭,以智慧財產權、低碳環保、產品安全為代表的技術性貿易限制措施被廣泛使用,對信息技術產業持續穩定發展造成一定壓力。

  2.發展機遇。一是產業發展空間更為廣闊。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湧現,國際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信息化建設全面深化,傳統產業轉方式調結構步伐正在加快,城鎮化進程持續加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居民收入增長、內需擴大、消費結構升級和市場機制完善,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動力、新方向。

  二是國家產業政策的有力支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國家鼓勵政策的陸續出臺和深入實施,將推動信息技術產業、信息消費成為繼汽車、房地產之後的新一輪的投資、消費熱點。

  三是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我省「兩區一圈一帶」區域發展板塊加快崛起,為信息技術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提供了載體條件。中國軟體名城濟南等眾多園區基地以及海爾、海信、浪潮等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將有力支撐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四、發展目標

  (一)產業規模方面。到2017年,全省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萬億元,年均增長15%。其中信息技術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3萬億元,年均遞增13%,軟體業務收入達到4000億元,年均遞增20%。到2020年,全省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萬億元,其中信息技術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7萬億元,軟體業務收入達到6000億元。

  (二)結構調整方面。到2020年,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基礎軟體等關鍵基礎配套能力顯著增強,自主可控、附加值高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集成電路、高端軟體、數字家庭、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務收入佔比超過25%。培育15家以上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大型骨幹企業,培育30家超50億元的企業。培育30個省級以上信息技術產業(園區)基地,推動形成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產業區域格局。

  (三)技術創新方面。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及各類工程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不斷加快,骨幹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5%。在集成電路、關鍵元器件、重要電子材料、新一代移動通信、高性能計算、電子專用設備儀器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五、行業發展重點

  下一步我省信息技術產業將以轉型升級為主線,堅持創新引領、應用驅動、融合發展,突破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領域,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深化信息技術應用,統籌內外需市場,著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引導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重點推動集成電路、高端軟體、數字家庭等九大產業變大變強,為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及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一)集成電路產業

  按照「先兩頭(設計、封裝測試)、後中間(製造)」的發展思路,優先發展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進一步完善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濟南產業化基地等園區基地承載能力,面向物聯網、雲計算、消費電子、信息安全等市場需求大的產品領域,推動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與整機企業開展合作,依託山東華芯、海信信芯、概倫電子等骨幹企業重點開發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計算機存儲晶片、數字音視頻處理晶片、信息安全晶片、各類IC卡及電子標籤等量大面廣的產品,建成20-30家省級以上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做大做強封裝測試業,鞏固濟南、淄博、威海等市在存儲器晶片、IC卡、半導體器件等封裝測試領域的優勢,重點培育和引進3-5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集成電路晶片封裝測試企業,努力建成國內重要的存儲器晶片和IC卡晶片封裝測試基地。依託魯鑫貴金屬、科大鼎新、恆匯電子等企業積極推動集成電路用金絲、矽鋁絲、封裝載帶等配套材料、配套件產業的發展,以國際合作為突破口,加快推動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儘快形成較為完善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二)高端軟體

  優化軟體產業區域布局和產業布局。到2020年,把濟南建成特色優勢明顯、影響力突出、國際知名的軟體與信息技術產業聚集地和國內一流的「中國軟體名城」。進一步優化青島產業發展環境,提高產業規模與發展質量,適時爭創共建中國軟體名城。推進煙臺、濰坊、臨沂、淄博、威海、濟寧等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新興聚集區加快發展,成為我省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的增長點。以承擔國家「核高基」項目為突破口,以全國軟體百強企業和省級軟體工程技術中心為重要載體,推動企業在基礎軟體、應用軟體、工業軟體、信息安全軟體、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產業領域進行攻關開發和產業化。支持海爾、浪潮、海信、中創等骨幹龍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儘快在嵌入式軟體、基礎軟體、信息服務、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實現更多重大技術突破,積極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培育做強一批如山東卓創資訊、煙臺捷瑞網絡等新興業態小微企業,在新興業態的細分專業領域,形成更強更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

  (三)雲計算設備及配套產業

  優化服務支撐體系,依託浪潮集團等骨幹企業積極發展高端容錯計算機、高性能伺服器、大容量存儲、工業控制計算機,加快實現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產業轉型,促進「終端+應用+服務」的產業鏈整合,推動整機企業向服務延伸。以雲計算應用需求為牽引,重點發展適於雲計算的伺服器產品、網絡設備、存儲系統、雲服務終端等關鍵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建立配套完整的雲計算相關產業鏈,為雲計算規模化示範應用提供完整的設備解決方案,完善雲計算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依託中孚信息、山東確信等企業,大力推進網絡安全、安全存儲、數據安全等信息安全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依託威海新北洋的印表機等優勢產業和產品,大力發展外圍設備和配套件產業,拉長產業鏈。

  (四)數字家庭產業

  依託海爾、海信、澳柯瑪在數位化家電的產業優勢,重點發展節能智能型和網絡化冰箱、電視、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家用、商用電器,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和數字家庭系統解決方案。支持海信、海爾等平板整機龍頭企業向面板、模組等中、上遊領域延伸,支持歌爾聲學、共達電聲的微型麥克風、藍牙耳機、主動式3D眼鏡等為消費電子整機產業配套的關鍵器件、專用設備研發及產業化,推進終端製造業與內容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依託海爾、海信、浪潮、泰信電子等企業,重點研究推廣數位電視技術,發展網絡電視(IPTV)和手機電視等無線視頻、有線視頻和各種終端多媒體產品。推動濟南、青島的數字家庭應用示範產業基地建設,以應用示範為載體,推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產品在數字家庭服務中的應用。

  (五)新一代網絡與通信產品

  以第四代移動通信、下一代網際網路建設為契機,加快通信設備產業發展,推進產品和服務的融合創新。加快TD-LTE等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積極推動海爾、海信、浪潮樂金等企業,開發適應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特點和移動網際網路需求的系統設備、晶片、手機等新產品和新業務、新應用,帶動系統和終端產品升級換代,打造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鏈。推進寬帶無線接入、多媒體數字集群及數字對講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支持廣域覆蓋低成本寬帶接入、超高速無線區域網、面向專網應用的數字集群通信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推廣在政府事務、公共安全、能源、物流、交通運輸、現代農業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的應用示範,建設面向行業領域的專用通信系統完整產業鏈。培育壯大山東九通、廣安科技、北鬥華宸等北鬥產業龍頭企業,積極推進基於北鬥衛星通信導航系統的相關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和推廣應用。

  (六)物聯網產業

  立足優勢,圍繞應用和產業急需,明確發展重點,依託威海北洋、威海雙豐電子等企業,加強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傳感器、傳感節點的研發與產業化,依託華翼微電子、山東泰寶、山東省射頻識別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著力突破物聯網核心晶片、電子標籤、儀器儀表等基礎共性技術,加快傳感器網絡、智能終端、大數據處理、智能分析、服務集成等關鍵技術研發創新,推進物聯網與新一代移動通信、雲計算、下一代網際網路、衛星通信等技術的融合發展。在工業、農業、能源、交通物流、生態保護、民生服務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實施一批物聯網典型應用示範工程,推動形成應用規模,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加強物聯網產業聚集區、骨幹企業、重點項目、企業聯盟等載體建設,以濟南、青島等省級物聯網產業基地為依託,加快推進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培育和建設。

  (七)半導體照明(LED)

  強化行業引導和管理,重點突破產業鏈薄弱環節,打造知名產品,拓展半導體照明應用領域,促進LED產業健康科學有序發展。大力推動濰坊、濟寧等光電子產業園發展,加強半導體照明產品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檢測水平和服務能力,加速LED產業聚集,形成產業高地。依託浪潮華光、青島傑生、山東天嶽等企業突破碳化矽(SiC)晶體材料、外延片、設備製造等產業鏈上遊重點領域。依託淄博銀河、濰坊開元等企業,加強對封裝結構設計、新封裝材料、新工藝、散熱機理等的研究,著力提高器件封裝的取光效率、螢光粉效率和散熱性能,增強功率型LED器件封裝能力。依託寶世達、宇泰光電、中微光電子、雷士照明等企業,推進景觀照明、液晶顯示背光源、戶外大屏幕顯示以及室內商業照明等應用。支持山東大學、省LED產業聯盟、省信息產業協會等科研院所及行業組織,加快LED相關基礎標準、產品標準制定,完善LED標準體系。

  (八)太陽能光伏

  積極推進我省光伏產業有序發展,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穩步有序推進光伏應用項目,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堅持「節能環保為先,實際應用為主」的發展思路,重點抓好質量提升和應用環節創新,加快產業整體向前穩步發展。依託山東大海新能源、宇駿新能源等企業,發展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矽錠生產技術,突破薄型化矽片切割技術,提高矽片質量。依託潤峰電力、山東力諾太陽能、山東天信等企業,支持高效率、低成本、長壽命太陽能電池的研發與產業化,加快超高效太陽能電池、新型聚光電池、薄膜電池開發與應用,鼓勵光伏用逆變器、控制器和儲能系統等產品及技術研發。依託力諾光伏高科、皇明潔能、青島昌盛日電等企業,積極發展光伏建築一體化組件生產技術,擴大建築附著光伏組件應用範圍,支持小型光伏系統、分布式光伏系統、離網系統研發及應用。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拓展光伏應用市場,提升我省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九)應用電子產業

  重點圍繞石化、輕工、鋼鐵、機械、紡織、建材等領域需求,提升信息技術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能力。加速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推廣,重點支持積成電子、東方電子的電力自動化設備,天海科技、山東朗進科技的汽車電子,煙臺華東電子的船舶電子,山東邁赫自動化裝備的工業自動化控制等產品和系統的開發和標準制定,建立國產電子產品和信息系統為國家重大工程配套保障機制。以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市場流通、企業管理等關鍵環節為突破口,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相結合,提高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進電子商務在商業、貿易、旅遊、娛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保障措施

  (一)健全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完善產業發展環境。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創建有利於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支撐環境和服務體系。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多部門參與的重大事項溝通決策機制,研究落實相關資金、人才、土地等優惠政策,協助解決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問題與相關資源配置。建立我省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對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政策措施開展調查研究,進行論證評估,提供諮詢建議。進一步加強對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指導,全面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各項政策措施,實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進口免稅政策,以及有關科技重大專項所需國內不能生產的關鍵設備、零部件、原材料進口免稅政策。促進信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統籌財政支持資金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繼續做好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等各類財政專項的組織實施,重點支持信息技術產業領域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著力推動企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進一步加大政府資金引導作用,鼓勵和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和海外資本參與組建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針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採用股權投資等方式規劃部署一批大項目,集中力量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持以獲得核心技術為目標的跨國併購等。積極發揮政策性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優勢,鼓勵和引導銀行業繼續加大對信息技術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符合產業需求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業務。支持信息技術產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及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

  (三)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助推工業轉型升級。緊抓我國推進「製造強國建設、我省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等戰略機遇,繼續加強信息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和在傳統工業、農業等領域的推廣應用。重點突破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基礎軟體、工業電子等「兩化」融合所需的核心技術,大力培育發展支撐兩化融合的生產性信息服務業,形成工業行業所需的重大信息系統產業鏈配套能力。鼓勵信息技術企業、工業信息化服務企業與工業企業的供需對接和多層次合作,在機械、石化、電力等重點行業實施一批信息技術應用試點示範項目,形成可推廣的綜合解決方案,提升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營銷服務等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四)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進一步發揮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技術中心在基礎研究、高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優勢,發揮產業協會、聯盟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技術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加快重大科研成果的轉化。積極吸引省內外、國內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大企業參與我省信息技術產業研發平臺建設,聯合我省企業共同設立實驗室、研究機構、公共技術平臺和技術轉化基地,發揮產業和技術聚集優勢,提升自主研發和產業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大學、科研機構與國際上的交流,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智慧財產權和標準戰略,引導企業將技術創新、智慧財產權保護、標準制定相結合,加快建立智慧財產權預警機制,積極探索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直接融資方式和資產管理制度,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五)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促進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的推廣應用。充分利用擴大「信息消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等政策措施,加快推動網絡、廣電等國計民生重要領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化改造。儘快出臺《關於加快我省電子政務集約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山東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省、市兩級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雲平臺,統一建設滿足我省各級國家機關業務系統數據管理需求的電子政務災備中心,建立雲平臺運行維護和安全保障體系,為全省各級國家機關提供安全可靠的雲計算支撐服務。穩步實施省、市國家機關新建的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和遷移,積極推進基於雲平臺的信息資源共享和大數據應用,建立健全雲平臺服務質量評價、雲平臺標準及政府購買服務價格體系。

  組織實施安全可靠關鍵軟硬體研發和應用推廣計劃,適時發布我省自主可控關鍵軟硬體技術產品推薦目錄,在重點領域和部門、省裡各項惠民工程和財政資金支持的信息化項目中優先推廣使用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國產集成電路、基礎軟體及整機系統,加快推動信息安全、信息消費等領域的信息系統國產化替代進程。

  (六)推動企業做大做強,構建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鼓勵和引導企業兼併重組,支持龍頭骨幹企業開展併購。大力推動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等重點產業鏈整合提升,提高產業鏈管理及運作水平,強化產業鏈整體競爭力。以資本為紐帶推進資源整合及產業融合,加快發展和形成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與大企業共同構建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探索創新合作機制,加強企業間的聯合與協作,推動形成密切合作的研發體系,支持組建產業聯盟。

  (七)實施園區發展戰略,促進信息技術產業聚集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兩區一圈一帶」區域協調發展總體部署,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依託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淄博等地產業基礎與環境優勢,著力打造一批信息技術特色優勢產業高地。支持各市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吸引國內外投資,因地制宜地承接產業轉移,切實增強研發能力,提高在產業分工體系和價值鏈中的地位,加快推動中西部地區形成新增長極。做大做強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園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完善以膠東半島和濟南都市圈為基地,沿膠濟鐵路沿線鋪開並向兩翼拓展的產業格局。

  (八)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大力實施人才戰略。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大力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在我省建設高水平的研發中心、生產中心、運營中心,解決技術來源、市場供求、人才支撐、生產經營和管理團隊以及資金不足等問題。把「走出去」和「引進來」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戰略聯盟、直接投資等多種方式進入國際市場,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支持企業培育引進信息技術領域創新人才、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完善激發人才創造才能的獎勵政策和分配機制,探索通過股票期權等對核心技術人才實施股權激勵。各級政府應加大對引進信息技術領域優秀人才的支持力度,對引進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團隊的企業給予獎勵。建立健全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與我省高等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學科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和研發中心。有針對性地開展公派出國(境)留學或培訓項目,重點培養國際化、高層次、複合型信息技術人才。

相關焦點

  • 受權發布:山東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山東省食品工業協會2014年10月  食品產業是保障民生的基礎性產業,為進一步鞏固提升我省食品產業傳統競爭優勢,制定本方案。近年來,超微粉碎、擠壓膨化、超臨界萃取、膜分離、酯交換、真空處理、冷凍乾燥、瞬間殺菌、微膠囊技術、高效濃縮發酵技術、微波技術、分子蒸餾等新技術廣泛推廣應用,快速準確的檢測技術和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不斷地應用於食品產業領域,逐步解決制約食品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推動食品產業向深精加工和上下遊延伸,實現了傳統食品產業向工業化、信息化的轉變。
  • 山東省建築衛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建築衛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建築材料工業協會  2015當前全國的衛生陶瓷生產布局基本結束,山東不具備配套的產業鏈基礎,缺少必須的產業工人,全省的建築衛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以建築陶瓷為主。  建築陶瓷(簡稱建陶)在我省歷史悠久,90%左右的產能集中在淄博和臨沂兩地。
  • 山東地煉轉型升級提速
    種種跡象表明,山東大煉化項目建設有望提速。而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孔慶成介紹了地煉轉型升級的相關情況。山東坐擁全國最大煉油產能,共有地煉企業37家,一次原油加工能力1.3億噸/年。
  • 滄州實施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加快向「設計、品牌、製造」三位一體轉型滄州實施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行動到2020年,努力實現全市服裝產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戴紹志)日前,滄州市出臺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
  • 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
    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 原標題: 實際上,從經濟總體指標、產業結構指標、三次就業結構指標、城市化指標、消費指標五個層面,孫殿義都得出了山東「後工業化」階段的結論。他認為,山東產業轉型、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成效顯著,但產業結構依然偏重。如何解決?孫殿義給出兩個方向:第一,山東的市場活力快速釋放,但政策機制尚有巨大空間;第二,向「後工業化時代」過渡,山東的技術創新對產業支撐度還需加強。
  •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臺兒莊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今年以來,棗莊市臺兒莊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智能製造、產業融合、數字經濟等領域改革突破,創新舉措,強化擔當,全力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推動工業經濟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以產業賦能為突破口,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展雙招雙引、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培育「三項攻堅行動」,成立新型產業培育、傳統產業轉型等13個專班,統籌做好項目對接、落地服務、技改提升等一攬子工作,發揮改革攻堅促進經濟轉型作用,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 國務院關於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
    國務院關於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國發〔2013〕2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
  • 《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出爐
    揚州網訊 (通訊員 揚工信 記者 嵇尚東)昨天,市工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根據《細則》,我市將從組織園區分產業制定專項規劃、分產業建立園區特色產業鏈長制、強力推進園區特色產業招商等八個方面,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 工信部趙波副司長:加快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趙波副司長做了主題為「夯實基儲優化結構、加快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演講。主持人:有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趙波副司長為我們做「夯實基儲優化結構、加快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講話,有請趙司長。趙波:尊敬的高局長、楊總,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 山東:製造業轉型升級成果豐碩 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人民網濟南12月15日電(公雪)12月15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十三五」期間積極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地煉行業,推動2790萬噸煉油產能整合轉移,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關停退出13家「小煉油」產能;啟動實施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開展評級評價,強化標準倒逼,因不達標退出2070家生產、倉儲、運輸型企業。
  • 發展改革委解讀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有關負責人就《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答記者問    近日,國務院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國發〔2013〕29號,以下簡稱
  • 山東:轉型升級推動安全生產 三年完成化工企業進區入園
    齊魯網6月24日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必須堅持以技術改造、技術進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的根本之策。根據部署,山東將通過產業轉型升級來保障安全生產,目前,山東正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落實省委部署,確保整個行業的安全發展、高質高效。
  • 汪世華: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產業 助推福建農業轉型升級
    汪世華: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產業 助推福建農業轉型升級 2017-01-20 12:12:36  來源:福建日報
  • 山東化工「騰籠換鳥」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山東省「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瞄準產業鏈終端、價值鏈高端,推動機械、化工、冶金、紡織等優勢產業從加工製造向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環節延伸。  曾經,美國老工業基地淪為鐵鏽地帶。代表山東產業結構的「兩個70%」的重化工產業如何「騰籠換鳥」?
  • 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
    打開APP 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 遲煦 發表於 2020-12-16 09:20:15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劉烈宏在致辭中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產業數位化轉型紅利持續釋放,以5G、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蓬勃發展,信息通信業呈現廣泛融合、智能演進、加速創新的發展趨勢。
  • 鄉村產業振興 | 濟寧:科技支撐助力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重點工作攻堅年 提升幹部執行力】科技支撐  助力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梁鳳翔 王紅豔 通訊員 李琳偉 王玉鴻 張煬 )濟寧市通過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引進創新人才,為農業產業提供全產業鏈數據支撐,推動傳統農業向智能化生產轉型升級
  • 「十二五」期間三明產業轉型升級掃描 「螺旋式」上升
    一家傳統機加工小微企業,經過多年「螺旋式」的升級發展,不久前被認定為「福建首批智能製造示範企業」。這是「十二五」期間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這家叫普諾維的機械製造公司現已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企業走不斷升級換代的路線,並將新近發展目標鎖定在智能製造方向,成功實現了超硬模切刀輥國產化替代。企業研發的高效旋轉模切組件,植入壓力傳成器、自動定位,以及過載自動保護裝置等自動化元器件和系統,已具備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中國製造2025」三明行動方案,老工業基地打下的「老底」之一機械製造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 海爾COSMOPlat海織雲智能化解決方案賦能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
    作為紡織服裝行業智能製造的先行者,海爾COSMOPlat紡織服裝物聯子平臺——海織雲,依託大規模定製平臺能力,在本次展會上發布了面向行業製造端與零售端的智能工廠與智慧門店解決方案,全面展示在智能製造及工業應用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新生態,為中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升級提供了方法論及解決方案。紡織服裝行業痛點亟待行業轉型升級:近年來,服裝企業已經被以下行業痛點和瓶頸束縛。
  • 山東勾畫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路線圖
    近日,記者從山東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發布的《關於山東省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獲悉,山東省將堅持「穩增長、去產能、補短板、降成本、調結構、提質量、強品牌」的總體思路,到2020年建成規模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結構優化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工業體系,經濟效益保持國內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