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到n:費馬大定理得證歷程

2020-12-27 科學網

 

公元前500年前後,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宰殺百牛歡宴,慶祝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發現: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平方之和等於斜邊平方,即x2+y2=z2。公元前12世紀我國《周髀算經》也提出過「勾三股四弦五」,後稱勾股定理。如果把冪次提高,對於方程x3+y3=z3直至xn+yn=zn能否找到正整數解?這一問題的提出和「解答」始於法國業餘數學家費馬。

 

費馬貢獻最大的領域是數論,但他從不公布,過世後其子才將成果整理出版。大約1637年,費馬在閱讀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算術》第二卷第八命題有關x2+y2=z2的討論時寫道:「將一個立方數分為兩個立方數,一個四次冪分為兩個四次冪,或者一般地將高於二次的冪分為兩個同次的冪,這是不可能的。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一種奇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的空白地方太小,寫不下。」此話發表於1670年,費馬已過世5年。大家翻遍費馬遺稿,也沒找到這一證明。19世紀初,費馬遺留的其他問題均告解決,只剩這一問題懸而未解,是以被稱為「費馬最後定理」(我國稱「費馬大定理」)。

 

費馬大定理 不存在正整數x、y、z,使得xn+yn=zn;n為大於2的正整數。

 

1676年數學家根據費馬的少量提示用無窮遞降法證明n=4。1678年和1738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和瑞士數學家歐拉也各自證明n=4。1770年歐拉證明n=3。1823年和1825年法國數學家勒讓德和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先後證明n=5。1832年狄利克雷試圖證明n=7,卻只證明了n=14。1839年法國數學家拉梅證明了n=7,隨後得到法國數學家勒貝格的簡化……19世紀貢獻最大的是德國數學家庫麥爾,他從1844年起花費20多年時間,創立了理想數理論,為代數數論奠下基礎;庫麥爾證明當n<100時除37、59、67三數外費馬大定理均成立。

 

為推進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布魯塞爾和巴黎科學院數次設獎。1908年德國數學家佛爾夫斯克爾臨終在哥廷根皇家科學會懸賞10萬馬克,並充分考慮到證明的艱巨性,將期限定為100年。數學迷們對此趨之若鶩,紛紛把「證明」寄給數學家,期望憑短短幾頁初等變換奪取桂冠。德國數學家蘭道印製了一批明信片由學生填寫:「親愛的先生或女士:您對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已經收到,現予退回,第一個錯誤出現在第_頁第_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數學家們不但利用了廣博精深的數學知識,還創造了許多新理論新方法,對數學發展的貢獻難以估量。1900年,希爾伯特提出尚未解決的23個問題時雖未將費馬大定理列入,卻把它作為一個在解決中不斷產生新理論新方法的典型例證。據說希爾伯特還宣稱自己能夠證明,但他認為問題一旦解決,有益的副產品將不再產生。「我應更加注意,不要殺掉這隻經常為我們生出金蛋的母雞。」

 

數學家就是這樣緩慢而執著地向前邁進,直至1955年證明n<4002。大型計算機的出現推進了證明速度,1976年德國數學家瓦格斯塔夫證明n<125000,1985年美國數學家羅瑟證明n<41000000。但數學是嚴謹的科學,n值再大依然有限,從有限到無窮的距離漫長而遙遠。

 

1983年,年僅29歲的德國數學家法爾廷斯證明了代數幾何中的莫德爾猜想,為此在第20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榮獲菲爾茨獎;此獎相當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只授予40歲以下的青年數學家。莫德爾猜想有一個直接推論:對於形如xn+yn=zn(n≥4)的方程至多只有有限多組整數解。這對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是一個有益的突破。從「有限多組」到「一組沒有」還有很大差距,但從無限到有限已前進了一大步。

 

1955年日本數學家谷山豐提出過一個屬於代數幾何範疇的谷山猜想,德國數學家弗雷在1985年指出:如果費馬大定理不成立,谷山猜想也不成立。隨後德國數學家佩爾提出佩爾猜想,補足了弗雷觀點的缺陷。至此,如果谷山猜想和佩爾猜想都被證明,費馬大定理不證自明。

 

事隔一載,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家裡比特證明了佩爾猜想。

 

1993年6月,英國數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德魯·懷爾斯在劍橋大學牛頓數學研究所舉行了一系列代數幾何學術講演。在6月23日最後一次講演《橢圓曲線、模型式和伽羅瓦表示》中,懷爾斯部分證明了谷山猜想。所謂部分證明,是指懷爾斯證明了谷山猜想對於半穩定的橢圓曲線成立——謝天謝地,與費馬大定理相關的那條橢圓曲線恰好是半穩定的!這時在座60多位知名數學家意識到,困擾數學界三個半世紀的費馬大定理被證明了!這一消息在講演後不脛而走,許多大學都舉行了遊行和狂歡,在芝加哥甚至出動了警察上街維持秩序。

 

相關焦點

  • 費馬大定理得證歷程
    公元前12世紀我國《周髀算經》也提出過「勾三股四弦五」,後稱勾股定理。如果把冪次提高,對於方程X^3+Y^3=Z^3直至X^n+Y^n=Z^n能否找到正整數解?這一問題的提出和「解答」始於法國業餘數學家費馬。費馬貢獻最大的領域是數論,但他從不公布,過世後其子才將成果整理出版。
  • 安德魯·懷爾斯的費馬大定理證明歷程
    安德魯·懷爾斯1953年生於英國劍橋,10歲時在課外讀物中讀到費馬大定理的介紹時就有意解決它,1974年從劍橋大學莫爾頓學院畢業後,又考入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攻讀博士,導師是橢圓曲線(這不是中學學的圓錐曲線橢圓曲線)領域的專家約翰·科茨,1977---1980在哈佛做助教,1981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仼研究員,期間與哈佛梅祖爾教授合作證明了有理數域上的巖澤健吉主猜想,1982年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 大話費馬大定理
    一天晚上,他在看到畢達哥拉斯定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勾股定理)時,陷入了沉思。現在的小學生都知道,3、4、5是一組勾股數,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的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可費馬可不是一般人啊,他思考半晌後在定理邊上寫下了這麼一段話「X^n+Y^n=Z^n,當n大於等於3時,X、Y、Z無正整數解!」這就是著名的費馬大定理!
  • 費馬大定理的故事
    1637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費馬閱讀到丟番圖(Diophantus)《算術》拉丁文譯本的第11卷第8題時陷入沉思,在旁寫道:將一個立方數分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一個四次冪分成兩個四次冪之和,或者一般地將一個高於二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冪之和,這是不可能的。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
  • 《費馬大定理》
    你將學到   費馬大定理為何出名?其實很簡單,費馬大定理就是說當整數n>2時,x^n+y^n=z^n這個方程沒有正整數解。這麼簡單的稱述,一個30個字不到的定理,硬是困擾了數學界358年,頗具傳奇色彩。
  • 費馬大定理是怎麼證明的
    幸好,還有1%的數學還能對普通的人說清楚,費馬大定理就是其中的一個。    費馬大定理在世界上引起的興趣就正如哥德巴赫猜想在中國引起的熱潮差不多。之所以受到許多人的關注,關鍵在於它們不需要太多的準備知識。對於費馬大定理,人們只要知道數學中頭一個重要定理就行了。這個定理在中國叫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在西方叫畢達哥拉斯定理。
  • 濃墨重彩的費馬大定理證明
    我們所熟知的「費馬大定理」(亦稱「費馬最後的定理」),是由法國數學家費馬於15世紀30年代提出的。無數的數學家耗費了幾個世紀來驗證這一理論的真偽,使這一定理成了「世界上最棘手的數學問題」之一。 費馬以其在解析幾何和數論方面所做的卓越貢獻而聞名於世。費馬認為,當方程a n +b n =c n 的冪指數n大於2時,方程中的參數a,b,c沒有整數解。
  • 一段300年的數理史——費馬大定理
    這意思是說,費馬猜測方程 xn+yn=zn 對於n>2 沒有解,這就是所謂的費馬猜想或者費馬大定理[1]。有趣的是,費馬寫下這句話後直到28年後去世,並沒有發表他宣稱的證法。1667年,費馬的兒子在他遺留的書本裡翻到了這一句話並將之公諸於世,1670年再版《算術》一書就把費馬的評論收錄進去了 (圖1) 。費馬的評論或者猜想慢慢地也就變成了費馬大定理。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
    來源:「返樸」公眾號(ID:fanpu2019)作者:曹則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費馬宣稱自己證明了但在書邊寫不下證明過程的那個猜想,後來變成了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僕後繼,也產生了諸多無心插柳式的成果。如今,費馬大定理算是得到了證明,但也許我們還是可以期待費馬曾以為得到過的那種簡明的證明。
  • 費馬大定理:從赫克代數到橢圓曲線,一部輝煌的數學史詩
    費馬大定理you'piao這就是說,費馬認為他證明了下面的結論:當n≥3時,不定方程x+y=z …………(1)沒有正整數解.上述的評註是在費馬死後五年的1670年發表的.事實上,人們遍尋費馬的手跡,並沒有發現這一「美妙的證明」,而只看到他對於n=4的情形,即下面定理1的證明,費馬對這一證明頗為得意,命名為「無窮下降」法,或許費馬認為用這種方法可以證明任意n≥3的情形.但事實遠不是那樣簡單.因此只能認為上述結論是費馬的一個猜想,後來很多數學家努力尋求這一結論的證明,以至除了它以外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 | 賢說八道
    如果把n擴展到負整數,對於 n=-1,方程變為 x-1+y-1=z-1 (optic equation),三數組 (6, 3, 2) 顯然是方程的解。給定三個整數 m, n, k, 令 x=km(m+n),y=kn(m+n),z=kmn,就能得到一個三數組滿足 x-1+y-1=z-1 ,比如 (15,10, 6), (28, 21, 12) 等。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賢說八道
    費馬宣稱自己證明了但在書邊寫不下證明過程的那個猜想,後來變成了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僕後繼,也產生了諸多無心插柳式的成果。如今,費馬大定理算是得到了證明,但也許我們還是可以期待費馬曾以為得到過的那種簡明的證明。
  • 費馬大定理為什麼敢叫「大」定理?
    於是,為了消磨這幾個小時,他到圖書館裡讀數學書。恰好他讀到了前人一篇試圖證明費馬大定理但是失敗了的論文。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發現了其中一行證明邏輯上有個漏洞,而這個漏洞可能導致費馬大定理得到證明!後來,這個小夥覺得自己被費馬大定理救了一命,因此為費馬大定理設下巨額獎金,重金求子...重金求解~以鼓勵人們去為這個被挑戰了幾個世紀但是基本上已經灰心絕望的命題而繼續努力。
  • 費馬大定理,數學最大的浪漫
    —費馬大定理。費馬小定理?……小先生就來講講費馬最後的定理——費馬大定理                   我們熟知的費馬做過很多數學上的貢獻,但其實,他的主業是一名律師,而數學家只是他的業餘身份,他也因此獲得了「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稱號。
  • 指數為3的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上)
    費馬大定理大家都非常熟悉,是說型如x^n+y^n=z^n(n大於2的整數)成立的x,y,z是不存在的。這一假設最終在1995年由英國數學家懷爾斯徹底證明。今天只介紹在《數學的100個基本問題》中提到的關於n=3的時候一個精巧證明,而提供這一證明的正式偉大的數學王子——高斯。
  • 費馬大定理這三百年,鬼知道它究竟經歷了什麼?
    同樣,在徵服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的歷程裡,也有眾多人類最耀眼的科學明星一同鋪就通往明天的鐵路。費馬本人對大定理雖然一筆帶過,卻也留下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初步思考。他在另外一篇文章裡,簡單敘述了如何證明當"n=4"的時候,方程"(x^4)+(y^4)=(z^4)"不存在正整數解。
  • 費馬大定理|一場數學接力賽
    」後來,人們在整理費馬遺物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並把這一論斷稱為費馬大定理。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就是:不定方程xn+ yn= zn(n> 2)沒有正整數解。勒讓德,法國數學家1823年證明了n=5時的費馬大定理。
  • 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費馬猜想(又名費馬大定理)
    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 ,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3時定理成立。7失敗,但證明 n=14時定理成立。由此把法爾廷斯證明的莫德爾猜想、肯.裡貝特證明的弗雷命題和懷爾斯證明的谷山---志村猜想聯合起來就可說明費馬大定理成立。其實這三個猜想每一個都非常困難,問題是懷爾斯最後證明,他變為完成費馬大定理證明的最後一棒。
  • 昱見|費馬大定理,數學家裝起x來,你們誰也擋不住
    1665年1月12日,法國數學家皮耶·德·費馬去世,親友們在整理這位「業餘數學家之王」的遺物時,意外地在他生前曾看過的一本數學書中看到了這樣一則讀書筆記:「當整數n>2時,方程x^n+y^n=z^n沒有正整數解。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絕妙的證法,可惜空白的地方太小,這裡寫不下了。」
  • 費馬真的知道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嗎?
    他激動地寫下了他的一個新發現,就在書的角落裡——一個我們如今稱為費馬大定理,或簡寫為FLT的斷言——但他緊接著寫道,書的邊角地方太小以至於寫不下他的證明。在他還沒能跟任何人交流這個問題的細節之前,「他就暴斃而亡了。」 .關於這個版本的費馬大定理故事,我有兩個疑問,並且它似乎在暗示是主人公的死亡才導致這個重要的數學秘密被久久塵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