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小記,算是我對鍾愛之城的碎碎念。如果你打算有一天會去臺灣,那麼,請你一定也要去到這裡。
這裡的景色像你變幻莫測
這樣的午後我坐在九份的馬路邊
這裡的空氣很新鮮
這裡的感覺很特別
仰望這片天空
遙盡我對你的思念
窗外的星空像你嬉笑不眠
這樣的午夜我坐在九份的咖啡店
——陳綺貞《九份的咖啡店)
總有某些地方,我去了,就想要留下來。
比如九份。
在臺灣新北市瑞芳區有個鎮,記載上是這樣講的:從前這個小鎮住了9戶人家,人們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都是每樣要「九份」,到了後來九份就成了這個小鎮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去過,就留下深深的眷念
2015年,我和朋友Sam從臺灣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其中就去了九份。
第一次曉得九份,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看了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電影的取景地在九份。影片講的是日本投降後,臺灣結束「日據時期」,在九份的一個大家族的興衰事跡,主人翁的多舛命運。據說九份是因為《悲情城市》獲取了更高的知名度,贏來了更多的商機,那時候,九份在我心裡不過是一個落後的小村落。後來,我開始聽陳綺貞,聽到了那首《九份的咖啡店》,歌詞的第一句是「這裡的景色像你變幻莫測」,我竟萌生了想去九份一感究竟的衝動。
再再後來,生活過的忙忙碌碌,去九份的念頭也在流水的日子裡逐級淡忘了。
我很感謝Sam能帶我去到那裡
我們當時是要先搭乘去瑞芳的地鐵,再從瑞芳轉乘公交車去到九份。除了手機,那天我把身上所有的行李物件都託給Sam,他走在前面,我不急不躁的左顧右盼,結局是他先進了車廂以為我跟在後面,而我卻看著車廂門緩緩的關閉,始終不敢把腳邁進去。這大抵是我一直不喜歡趕地鐵的原因,可能有恐懼幻想症,總擔心被門夾住。就這樣,隔著車窗,Sam用一如往常的微笑著看著我,隨著地鐵走了。
這樣也好。
即使聯繫不上,至少我有抵達瑞芳的車票,瑞芳到九份應該就不遠了吧?多了這個小插曲,我竟對九份增添了更多的期待,也可以說,應該是對九份的期待充滿了不期而遇的浪漫色彩。果然,我們憑著默契在下一站相視而笑。
有些地方,我們的想像也會出錯
從瑞芳搭乘的公交車緩緩開往九份的時候,我從沒想過,想像中的小鎮,呈現在眼前時會是如此不一般的景象。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地方,只要坐落於海邊,它就會贏得更多姿色。
而九份,不僅僅如此,它是一座小山城,展示出來的姿色倒像是一劑城市裡的鎮定劑,恬靜而充滿了懷舊,緩緩的融化你的焦慮。這座小山城上錯落有致的建了許多日式的小房子,小房子之間的小路也是高高低低的在山城裡蜿蜒。房子大多是有兩三層,樓上的人推開窗戶,面朝大海,盼著日出,送走日落。每當到了傍晚,房子裡的一家人圍爐宵夜,等到海面上的船隻零星的亮起漁火,便能和山城上的燈光交相輝映。早就聽說,有挺多做藝術的人會來到九份採風,或者在九份待上一陣子,可能他們和我一樣,從山城最上頭走到最下頭,穿過一戶又一戶人家,經過一間又一間小店,偶爾還能聽到小店裡放著那首「九份的咖啡屋」。每每回憶到這幅畫面,我小女孩般的情懷又開始泛濫。
老闆,給我來九份芋圓
喜歡一個地方,一定也因為我喜歡那裡的人,一定也因為我迷戀那裡的食物。
份的人,我只短暫接觸過兩類。一類是商鋪裡能寒暄兩句的店家,另一類,不,是另一位,便是在airbnb上找的民宿房東。房東是留著和我一般頭髮的、像極了日本人的臺灣人,語態客客氣氣,把房間布置得有著臺灣特有的潔致,初見時,我便對她心生好感。
聽了房東的推薦,我們在九份的巷子裡悠閒的覓食。九份的巷子裡各種美食刺激著我的味蕾,有一種瘦子便能「天南海北吃到生命盡頭也不會胖」的感覺。然而最愛的,卻是我以往在上海不會去吃的芋圓,也是我日後在上海不會去吃的芋圓。我只想把芋圓最好味的記憶停留在九份。正如有句話,只要去一趟九份,沒品嘗過當地的芋圓等於沒有去過九份。就這樣,抹茶味、地瓜味、山芋味......芋圓成了九份街頭巷尾的特色。回憶裡,店家老闆帶著一口臺灣腔在夜色裡喊桌,我搖著手看著一晚清爽的芋圓端過來,嘗一口,便成了永久的記憶。
老闆,給我來份芋圓,要加冰塊哦!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當時只顧吃沒多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