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汙染防治攻堅戰專題新聞發布會。圖/洪志
水清岸綠的湘江(昭山段)。圖/陳杰
天藍水清的株洲。資料圖
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記者 李璐)12月11日上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汙染防治攻堅戰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鄧立佳指出,通過狠抓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其「回頭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服務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一組組生態環境質量數據有力印證了全省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顯著成績。
從水環境質量來看,今年1-11月,全省34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5.9%;湘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幹流39個考核斷面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洞庭湖總磷濃度持續下降,現在為0.059毫克/升。
從空氣環境質量來看,今年1-11月,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5.1%,較2017年提高11.1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為31毫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了13毫克。
從土壤環境安全來看,全省安全利用耕地面積、嚴格管控面積分別完成年度任務數131%、101.8%。
自然生態更加優美
近年來,洞庭湖溼地累計清退歐美黑楊32.68萬畝,修復清理跡地及洲灘、岸線32.29萬畝;在「四水」流域完成退耕還林還溼3.85萬畝。
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9.9%,溼地保護率達75.77%,麋鹿、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數量大幅增加。完成了礦山生態修復面積9795公頃,治理尾礦庫187個,55家礦山企業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11個縣市區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2個縣市區被評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6個縣市區評選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湖南緊緊圍繞決戰脫貧攻堅,狠補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短板,全省完成了989處鄉鎮「千噸萬人」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和670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全面完成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全省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93.8%;完成1000個村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累計完成1.3萬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今年將建成超過340個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實現洞庭湖區域所有鄉鎮、湘資沅澧幹流沿線建制鎮以及全國重點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改善人居環境品質方面,全省完成了172條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沙圭塘河、常德穿紫河等成為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同時,對全省工業園區210座汙水集中處理設施、95座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開展了專項檢查,長株潭建築施工場地全部落實揚塵汙染防治「六個百分百」。
服務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湖南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醫療機構監管服務100%全覆蓋,收運處置消毒100%全落實;制定出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19條措施。
同時,建成了全省電力環保智慧監管平臺,發布省級「三線一單」管控措施,構建以排汙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源汙染管理制度。推動「散亂汙」企業整治和沿江化工企業搬遷、鋼鐵和火電項目超低排放改造、老舊柴油貨車淘汰等,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錘鍊了生態環境保護鐵軍隊伍
通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領導,全省生態環境系統以黨建為引領,強班子、帶隊伍、促工作,大力培養「嚴肅認真、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廉潔高效」的工作作風,在汙染防治攻堅戰場頂住壓力、堅定意志、錘鍊作風、奮力拼搏,不辭辛勞、不講條件、千方百計完成任務。為了排查排汙口、監測關鍵數據,一線環保工作人員一天步行幾十公裡沿線摸排、爬煙囪、趟臭水溝、半夜蹲點設伏等情況屢見不鮮。
近年來,在全國範圍內,湖南率先出臺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30條意見,積極推進「三表率一模範」機關建設,聚力打造政治鐵軍、戰鬥鐵軍、清廉鐵軍、擔當鐵軍,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生態強省提供了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