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

2021-01-09 法制網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截至目前,「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同時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十四五」時期,必須毫不放鬆推進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建議》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建設美麗中國,良好的環境質量是重要標誌。我們要錨定目標,對標對表,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在改善環境質量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已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內容,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改善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進一步享受到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不斷提高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是重要方面。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改善環境質量,需要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汙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和倒逼作用,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的集中體現。當前,我國區域性、結構性汙染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汙染物排放量仍處於高位,環境質量特別是大氣環境質量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較大,一些流域和地區水環境質量改善程度不高,土壤汙染、危險廢物、化學品等環境風險管控壓力大。我們要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聚焦突出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推進、加快解決。


  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主要任務


  《建議》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點任務和主要舉措。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繼續開展汙染防治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堅決向汙染宣戰,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各地區各部門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標誌性戰役,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預計可以實現階段性目標任務。與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劣五類斷面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下降23.1%,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同時,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繼續開展汙染防治行動,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近年來大氣汙染治理成效顯著,環境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細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重汙染天氣明顯減少。但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呈逐年上升態勢,成為影響環境空氣品質的又一重要汙染物,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成為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的關鍵。要強化多汙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以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把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農業投入結構調整擺到更加突出位置,突出抓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加強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治理。健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常態化機制,推動蘇皖魯豫交界等地區解決突出的區域性大氣汙染問題。夏季重點治理臭氧汙染,秋冬季重點治理細顆粒物汙染。以鋼鐵等行業為重點,大力推進工業爐窯綜合治理;以石化等行業為重點,全面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


  治理城鄉生活環境,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近年來,我國水汙染防治工作全面推進。截至2019年底,累計完成2804個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問題整改,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86.7%。但水環境質量改善地區間不平衡,不少城市和園區環境基礎設施欠帳較多,城鄉面源汙染防治亟待突破。要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態用水。以河湖、海灣為抓手,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以補齊城鄉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為關鍵,推進城鎮汙水管網全覆蓋,加強生活源汙染治理。以企業和工業集聚區為重點,推進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分類管理、分期升級改造。以降低氮磷負荷為著力點,加強農業源汙染控制,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汙水治理,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重視新汙染物治理。作為全球化學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環境風險企業數量龐大、近水靠城,布局性、結構性風險突出。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存在短板。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化學物質的廣泛應用,新汙染物日益引起關注。要著力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利用處置和環境風險防範能力。大力推進化學品環境風險管控,完成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持續開展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加強風險控制和管理技術研究,加大對新汙染物環境風險管控力度。加強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治理,強化源頭控制、及時清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土壤汙染治理,防控土壤汙染風險,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積極參與和引領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國際合作。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要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積極履行應對氣候變化承諾,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紮實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為契機,推動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建議》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就強化體制機制保障提出明確要求,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推動健全環境治理體系,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環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良好的生態環境關係每個地區、每個行業、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生態文化。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大力宣傳環保工作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突出環境問題和整改情況。加大環境信息公開力度,健全環境決策公眾參與機制。完善監督舉報、環境公益訴訟等機制,鼓勵和引導環保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環境汙染監督治理。


  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山水林田湖草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生命共同體。一些汙染問題表現在地下、在水裡,根子卻在地上、在岸上。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從系統工程和全局尋求治理之道,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建立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汙染協同防治制度,建立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複製度,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全面實行排汙許可制。排汙許可制是落實企事業單位治汙主體責任的有力舉措,要全面實施,強化企業持證排汙和按證排汙,強化固定汙染源全過程管理、多汙染物協同控制。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是用市場化機制激勵節能減排減碳的一項基礎性制度,要深入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各類產權交易機制,通過市場化的產權交易,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地區、企業保護環境的內生動力。


  完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環境質量、節能減排等指標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已成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有力抓手。「十四五」時期要繼續將相關指標作為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地方,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和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和相關工作落實。


  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部署的重大改革舉措和重大制度安排,推動解決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生態環境「老大難」問題,已成為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硬招實招。要堅持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完善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體系,不斷健全工作程序、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孫金龍)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7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充分認識新環境保護法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
    今天,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環境保護部聯合召開座談會,就是為了推動環境保護法的學習貫徹,確保這部法律的有效實施,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法的貫徹實施,張德江委員長專門對貫徹實施好環境保護法作出了重要批示。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認真落實。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大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大意義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_新華報業網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書記(市長)談生態環保 | 回建:增強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0-12-09 1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柳:推動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柳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綠色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廣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全面、高質量完成「十三五」確定的生態環境各項目標的同時,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攻堅克難,推動廣州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建設美麗廣州貢獻力量。
  • 11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意義
    一、充分認識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意義  休閒農業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融合體,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一種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發展時間較短,也存在服務設施不足、經營主體融資不暢、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人員素質亟待提升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改善...
    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 我市持續推進環境空氣品質改善工作
    【襄陽政府網消息】11月26日至28日,受持續上遊區域汙染傳輸、早晚間高溼靜穩天氣影響,我市大氣擴散條件較差、汙染物持續積累,市區出現輕度汙染至中度汙染天氣。預計12月2日,受冷空氣影響,我市空氣品質會有所改善。
  • 孫珅:充分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
    調研中,孫珅先後深入到旅遊集散中心項目現場、齊扎公路沿線、哈拉烏蘇村、扎龍村、種源鶴保護基地、扎龍自然保護區等實地踏查,了解溼地保護、沿線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鶴類繁育、動態監測、齊扎沿線村屯環境整治等以及旅遊產業相關情況,同時指出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並就實施好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強化保護區管護能力建設、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 科學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可持續發展
    全球環境問題日趨嚴峻,氣候異常、森林銳減、水體汙染……無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社會亟需能夠解決環境問題的人才,如研發可替代水和能源、處理水和土壤汙染、高效回收利用廢棄物、開發農業集約化解決方案、保護植物、控制病蟲害,來維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想要致力於維護環境的可持續開發和保護,希伯來大學為期一年的環境質量科學碩士學位一定能讓你受益良多。
  • 重慶環保局:重慶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排汙量下降
    重慶環保局:重慶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排汙量下降   中新網重慶6月4日電 (記者 連肖)重慶市環保局4日發布《2012年重慶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重慶2012年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年度環境狀況公報發布——水環境質量持續高位改善,空氣品質...
    ,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近日,金華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度金華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我市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2019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範圍為88.8~99.2%,其中磐安縣達到99.2%。
  • ...問責,堅決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持久戰,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把水汙染防治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張新文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重點問題整治,抓好重點流域、重點河流水汙染防治。要嚴格落實「河長制」,積極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流管理保護機制。要強化督導,嚴格追責問責,堅決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持久戰,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本報訊 (記者張燁)今年初,市人大常委會將市人大代表周繼忠提出的《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路徑的建議》列為重點督辦建議。
  • ...引領「十四五」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0年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
    南方網訊(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粵環宣)11月24日,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在廣州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以「強化科技支撐,引領『十四五』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平安,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暨南大學校長助理、環境與氣候研究院院長、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邵敏、生態環境部環境信息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傅寧等出席開幕式,並分別就環境與能源、二噁英汙染防治、水環境質量改善、大氣汙染與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信息化等領域作特邀主旨報告。
  • 深刻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原標題:深刻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指明了生態環境的重要屬性和地位。在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的今天,深刻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對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
  • 充分認識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重大意義
    充分認識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重大意義 論學習貫徹《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意見》精神 評論員 2015年04月10日10:23  來源:工人日報 學習領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意見》精神,需要從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重大意義。
  • 深刻認識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大意義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將會帶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調整,對於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升勞動力素質、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推動實現平衡而充分的發展等都具有深遠意義。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經濟發展更可持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實現騰飛,但毋庸諱言,快速發展過程中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粗放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影響,汙染物排放遠遠超過環境容量,導致環境質量急劇下降,一些地方藍天難見、汙水橫流,土壤也遭到汙染。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發展是硬道理,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