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很狹窄,食物不再免費,託運要另外付費,但機票確實是夠便宜!」53歲的長瀨裕惠,幾天前從札幌乘坐機身為粉紅色的「蜜桃」航班去大阪探親。作為「蜜桃」航空首航當日的乘客之一,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顯得有些激動:「來回才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81元)!」
儘管被爆出候機現場有些混亂,個別班次還出現了晚點,但日本國內首家廉價航空「蜜桃」3月1日的首航,以近乎滿座的盛況成功落幕。而這,在一些行業人士眼裡,意味著一個低成本大眾出行時代才剛剛到來。
日本市場「群雄」逐鹿
一直以來,日本的航空運輸市場較為封閉,廉價航空所佔市場份額不到一成,遠低於歐美國家接近三成的比例,發展潛力較大。
新成立的「蜜桃航空」計劃在未來5年內,通過低價機票刺激市場需求,以完成每年運送600萬旅客的初步目標。不過它還將面臨來自國內外多個對手的競爭。
馬來西亞的「亞洲航空」正加緊於年內正式進軍日本市場。澳大利亞捷星航空已經明確將從今年7月起運營日本國內航線,通過成田機場輻射日本關西、札幌及衝繩等地。與其他國家一些航空公司業績慘澹,罷工頻頻相比,今年將是日本航空業頗為熱鬧的一年。
「廉價航空,就是空中的電車和巴士。」常年在外,早已習慣於「打飛的」的記者寺田直子說,「沒有任何錯覺,我們正邁入廉價航空元年。」
赴日機票299元一張
「廉價航空元年」的到來,使多層次的價格大戰更趨白熱化。
廉價航空公司瞄準中長途線路推出的「白菜價」機票,讓以往頗有價格競爭優勢的鐵路、巴士公司開始對未來感到擔憂。「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我們不得不在列車提速和車票降價中做出艱難的選擇。」東日本鐵路公司的一名內部人士說。
更多的日本人對廉價航空的到來感到高興,因為這將使他們花更少錢的同時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據日本lifenet生命保險的問卷調查,有近六成的日本人表示有興趣乘坐廉價航空出行。
在另一方面,廉價航空在日本的發展也意味著外國遊客赴日將有更多選擇。「這無疑是個好消息,我們期待更多的外國遊客。」日本一家旅遊公司負責人表示。
據悉,中國的春秋航空已正式向日本民航部門提交在日本建立分公司的申請,計劃於後年實現日本分公司的首飛。而在今年1月,繼日本茨城和高松兩條航線開通之後,春秋航空開通了從上海到九州的第三條定期航線。在春秋航空的網站上,低至299元的赴日機票價格十分顯眼。
本土化過程尚存風險
「蜜桃航空」的社長井上慎一對廉價航空在日本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稱「廉價航空將可以像便利店一樣普及」。
但也有人對此存有疑問。早稻田大學教授戶崎肇撰文指出,廉價航空在日本的發展道路存在三大挑戰:昂貴的機場使用成本,公司運營形態的挑戰和日本人傳統的消費習慣。
捷星航空的執行長布加南曾感慨,日本的機場地面業務費用標準是澳大利亞的6倍。戶崎肇指出,如果這些成本被轉嫁到旅客身上,那就會降低廉價航空的吸引力,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這種成本將成為一大挑戰。
再者,日本目前的三大廉價航空,雖然吸收了外資,但都是日本大航空公司旗下的新品牌。如何避免在人員與航線上的同類相殘與惡性競爭,也值得關注。
「最大的挑戰也許來自乘客。」戶崎肇說,「廉價航空控制成本的行為會給乘客帶來風險。比如,它們會在起飛前臨時決定停飛,這對喜歡短期集中休假的日本人來說,簡直不可接受。此外,習慣於『顧客至上』的日本人也許並不習慣讓自己去迎合航空公司的遊戲規則。」(吳宇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