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寶,不是要讓大寶讓著二寶,而是多尊重大寶

2020-08-18 木蘭說博物

「幹嘛,拿我的玩具?」,「你是姐姐,讓弟弟玩一下怎麼了?」

「不許拿我的鉛筆。」,「你是姐姐,讓他玩一下又不會被弄壞。」

「為什麼我什麼都要讓著他。」,「因為,你是姐姐,當然要讓著弟弟。」

我家也有二寶,兩個孩子帶給家庭不只有幸福,更有衝擊,本應是手足情深的二寶,經常會演變成了你掐我打打,互不相讓。

《童年不缺愛》的作者心心媽,家中也有兩個女兒,她明確的提出了二胎的家庭,想要更和諧少爭吵,不是要讓大寶讓著二寶,而是多尊重大寶。

相信很多父母在準備生老二之前都會給自己心理暗示,有了老二,不能忽視了老大,手心手背都是肉,兩個孩子我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可是,當老二真的出生之後,老大認為父母的「愛」開始傾斜,這到底是為什麼?讓老大感到不安全的因素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做,兩個孩子才能和平相處?

為什麼「一碗水端不平」

二胎政策開放以來,很多家庭加入了「二胎大軍」,也都面臨著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帶養問題,無論哪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身為父母內心不想讓任何一個孩子受委屈,所以,好多家庭都喊出要「一碗水端平」。事實上,二胎家庭並不存在一碗水端平。

1.俗話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都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是絕非謠言,是千真萬確。

老大小時候,捧著紙尿褲研究屎尿屁,一天恨不得用溼紙巾擦手消毒幾十百八遍,添加輔食,就像伺候皇帝,查資料,照書做,每次都在廚房折騰兩三個小時以上。

而現在養老二,他的屎只是隨便瞅瞅,一天洗不洗手,根本沒人在意,製作輔食也沒有那時間和心思,家裡有啥材料就做啥。畢竟有二胎的家庭,沒法精細至極。

事實上,在老大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全新的挑戰,第一次為人父母應對孩子的事情上,往往感到挫敗矛和無助,哪哪都小心謹慎,生怕有任何閃失。可是到了老二這裡,一切都已經輕車熟路,所以,父母們在養老大哪裡交的智商稅,都要在老二身上省了出來。

2.老大的情緒表達不被我們接受

面對到來的老二,老大會產生危機感,他害怕父母的愛會被奪走。面對老二,老大或多或少都有心理焦慮,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同胞競爭」現象,在二胎家庭尤為正常。

老大一和老二發生爭執,老二的核武器就是哭,萬能的哭換來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關注。老大寶的結果常常是被教育,被責備。

在實際生活中,老大的行為有很多不被爸爸媽媽所理解,例如,莫名奇妙的發脾氣,行為退化,學習能力下降等等。無論形式如何,我們相信行為問題來源於心理,而心理問題來源於親子關係,爸爸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親人,不被理解和支持,孩子自己很難度過難關,茁壯成長。

3.老大的言行舉止與我們期望值相差太大

家有二寶的家庭都逃不開一個共同的困擾:原本乖巧聽話的老大,在老二出生後變得易怒易躁。

本來以為老大當了哥哥姐姐後,會更加懂事,能幫忙分擔一些家庭瑣事,可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時候老大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比老二沒有出生前更難管。

具體原因,其實,是我們太想催熟老大了,希望老大成為老二的「榜樣」,成為大人的幫手,而往往忘記老大也還是個孩子,第一次當哥哥或姐姐的他們也是跟我們第一次當父母一樣,是需要不斷去練習的。

形成「老大感到不安全」的因素

1.老大的行為不被家長理解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有二胎的家庭老大普遍不接受老二,為了爭奪父母的愛,老大會「搶懷抱坐」,會「欺負弱小」,這些行為的背後,大多數父母卻不知道其隱藏的真正含義。

哭鬧、沉默、睡眠不規律、不講道理等等,這些現象被稱為行為倒退。行為倒退的原因,有教育學家簡·尼爾森的話來主,就是孩子是異常聰慧的,他可以敏銳地捕到家裡的變化,媽媽關注的轉移,他很想找回之前受關注的狀態,但是因為能力有限,才會做出一些成年人看著不可理喻的方式。

孩子正是在能過這些不乖、不懂事的行為,向我們傳達一個清晰的信號:我想回到原來的生活,被父母愛、被家人疼、被大家關注。

2.對於老大,家長的共情能力不夠

作為家長,我們了解老大行為倒退的原因後,我們就可以理解老大的那些不可理喻的行為。當然,既然有了老二,家庭的結構已經發生改變,不可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當老大找你報怨,弟弟或妹妹又怎麼怎麼樣時,你只會說:你是哥哥或姐姐,你要讓著他。或者說:只玩一會,又不會把你東西弄壞掉等等,老大會覺得你偏心,自己覺得很孤單,沒有再喜歡我了。

父母和老大的感受連接不上,這個時候,就會使孩子更加委屈和無助。之所以共情很重要,是因為,共情能讓覺得自己被看到,被了解,當老大需要被看到,被理解時,你共情能力不夠,就反而會適得其反。

3.形式化的共情,讓老大感受不到家長的用心

對孩子共情是安撫情緒的最好方法,當我們向孩子展現了理解並接納他行為的時候,卻發現,越是共情老大越嬌氣,一哭起來,完全剎不住。

格萊德斯坦提出關於「共情」分為兩種,認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認知共情,並沒有調動自己身上的情感,只是在大腦中意識而已。

我們在當下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情感共情,從內心真正感受孩子的情緒,不只是停留在「形式化」上,只想讓孩子在這件事情上快速翻篇,卻沒有想到這使孩子認為我們對他不夠用心,是忽悠他們。

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作為父母,二胎時代,我們怎麼做才能讓老大更有安全感,從而二寶之間手足情深呢?試試以下三種方法:

1.不要身份綁架,讓老大做回孩子

「你年紀大,你就要讓著他」,我們經常以類似的這種身份綁架,來制約老大。現在很多父母,因為一心一意只在二寶身上,主觀上覺得大一點兒的孩子應該具備犧牲精神,以至於常常忽視老大的感受,逼迫他們放棄自己的權力去塑造一個懂事的形象。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出生順序會對個體的人格特點產生很大的影響,老大因為老二的出生,被父母強灌要聽話、懂事,逼迫老大成為父母眼中最完美的老大。

其實,老大只是年齡上相對「大」些,但也還是孩子,在老大和老二產生矛盾衝突時,不要對老大進行「身份綁架」,還老大孩子的身份,就事論事,實事求事,不責備,不批判。

2.把尊重還給老大,給予他更多的權力

心理學家伯特·海靈閣強調,我們要尊重每個人在家庭系統的身份,這樣才能夠促進整個家庭系統的和諧。我們要讓老大站在他應該在的位置上,授予一定的權力。

讓老大當小幫手,幫弟弟或妹妹做一些瑣碎的小事,當老大被信任、被尊重,手中有了小權力,反面激發了他心中保護弱小的力量。

鼓勵老大參與照顧到弟弟或妹妹的事情上,幫弟弟或妹妹洗小衣服,給弟弟妹妹讀繪本,哄弟弟妹妹睡覺,當孩子們安靜地待在一起時,或許他們正在看一本書或一起玩一個玩具,他們交換眼神、互相微笑之間,正逐漸建立彼此間的信任。

3.老大專屬時光,用他喜歡的方式給他愛和關注

專屬時光,只對老大開放,因為,父母的陪伴減少而產生的失落感,需要花時間去彌補,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及時顧及到老大的情緒,卻可以在專門的時間裡,用他最喜歡的方式給他獨享的愛。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媽媽相處的時間,儘管在二寶到來後,單獨陪老大的時間「量」上極大縮減了,但必須存在。老大需要感受到媽媽完全屬於自己,感受到媽媽完整的愛,哪怕很短時間。

在現實生活中,手足之間本來就存在競爭關係,而父母為了平衡關係,往往特別注意兩個孩子一定要「公平」對待,買同樣的禮物,一起帶著去旅遊,一起出去聚餐等等。可越強調公平,孩子就越關注是否「公平」,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公平,而是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父母要確保每天和每個孩子都有一段單獨相處的特別時光。

結語

許多二胎家庭在處理兩個孩子的關係時,總會有力所不及的無助感。當弟弟或妹妹出現時,哥哥或姐姐們都會不舒服,甚至非常排斥。

二胎家庭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更為複雜的關係環境,照顧好二胎的生活,更要安撫好大寶的情緒,只有多尊重大寶平衡好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家庭才會幸福。

相關焦點

  • 大寶PK二寶
    詢問過程不是要得到孩子的認可,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做好迎接新成員的心理準備。對於家庭結構的變化,爸爸媽媽不僅需要心理的調試,孩子同樣也是需要的,而且孩子的心理準備過程是需要得到我們的協助。 大寶PK二寶 如果家中剛好有一個喜歡小孩的大寶,那就太幸運了。
  • 生了二寶,我忽視了大寶
    我有兩個女寶,大寶十歲,二寶三歲。大寶乖巧懂事,二寶活潑可愛,帶著一對姐妹花出門,總能吸引大家羨慕的目光,人們都誇我命好有兩個貼心的小棉襖,在外人眼裡我們母慈女孝,其實在家裡有時卻是雞飛狗跳。尤其是我和大寶的關係一度很僵,我整天看逆反的大寶不順眼,搞得我都懷疑把她生下來是否是個錯誤。
  • 有了二寶,大寶這樣說
    我生大寶的時候是2014年,那個時候還沒全面開放二胎,因為我和老公都不是獨生子女,所以,當時就想著帶一個孩子就好了。後來開放二胎,老人們都說現在政策好可以生為什麼不生呢?之前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再要一個,畢竟現在養孩子還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當我們猶豫不決的時候是大寶給了我們答案。
  • 二胎時代,如何平衡大寶和二寶?
    所以,當家長們有二胎計劃時,一定一定要先徵得大寶的同意,讓她從心底裡願意接受二寶,這樣才可以。而如果媽媽已經懷孕了, 那麼可以多和孩子講一講肚子裡小寶寶的情況,讓他時不時摸摸媽媽的肚子,並且告訴他:你也曾經這樣在媽媽肚子裡住過。
  • 二寶駕到,如何搞定大寶的心理建設?
    那麼,二寶的到來,在大寶看來不是兄弟姐妹「手足情」,而是冤家對頭「假想敵」。總覺得,二寶來了,來「爭奪」父母的愛了。對二寶沒法升起愛意。2、 多閱讀與兄弟姐妹間相處的相關書籍的閱讀從書籍入手,讓大寶接受並期待弟弟妹妹的到來。對於二寶的到來,我們和大寶交流時,可以事先有意識的引導大寶閱讀一些多子女家庭相處的相關的繪本。讓他體會兄弟姐妹間相處的歡樂。
  • 大寶不讓二寶,究竟錯在了哪裡?
    外婆,你不公平,你不管弟弟做的對錯,你都說:你是大的,你要讓著弟弟,他比你小。大寶哭著說:我為什麼要讓著弟弟,我又沒有做錯,做錯的是他。剛才明明是弟弟搶了我的東西,你還批評我,說我是大的,要讓著小的我真的很討厭這句話:大的一定要讓著小的。所以,我從來沒有給大寶說過這句話,這次外婆來家裡住,幾乎每天都說這句話,確實傷著大寶的心了。大寶今天終於反抗了,把自己的不滿都說給了外婆聽。哭了一場,發洩出來也挺好的。二胎家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到底大的該不該讓著小的?
  • 家裡有二寶的家庭,我們怎麼安撫大寶的情緒?
    我們家就是有了二寶以後,大寶就非常的不開心,他的情緒也變化無常。因為家裡的大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二寶的身上,我們家的二寶進到我們家以後,全家人都歡心喜悅,然後大家都非常的開心,都覺得二寶比較小是那麼的可愛,所以大人都是在逗二寶,大寶他就受到了冷漠,然後大寶他就為了引起我們的注意,他就經常的哭鬧發脾氣啊,還做出了不能讓人理解的反常的一些動作。
  • 二胎時代,大寶和二寶有區別!
    二寶出生家裡兩個寶貝就開始忙了起來,忙完二寶陪大寶,大寶上幼兒園或小學交叉感染的機會比較多,老大一生病家裡就多了一個親密傳染源,即使老大不生病也會把外面的病原體帶回家,二寶幼小對病原的抵抗能力還不夠強大,那就追隨者大寶的生病節湊開始生病。
  • 二胎時代,大寶和二寶有區別
    二寶出生家裡兩個寶貝就開始忙了起來,忙完二寶陪大寶,大寶上幼兒園或小學交叉感染的機會比較多,老大一生病家裡就多了一個親密傳染源,即使老大不生病也會把外面的病原體帶回家,二寶幼小對病原的抵抗能力還不夠強大,那就追隨者大寶的生病節湊開始生病。
  • 當大寶不同意要二寶,父母應該怎麼辦
    每一對爸爸媽媽在生二寶前,都會告訴大寶即使有了二寶也會和以前一樣愛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了二寶後,父母對大寶的陪伴確實減少了。大寶要和媽媽玩,二寶要抱;大寶要拍球,二寶要睡覺等等如此這般,這都無形中給大寶帶來顯著的心理落差。
  • 有了二寶後,大寶怎麼辦
    人手上,有一個勤快的婆婆幫我們在上班的時候帶孩子,晚上我們自己帶,大寶就是這樣熬過來的。在準備要二胎之前,一定要全家達成共識~是為了什麼生二胎?為了生兒子?為了家裡熱鬧?為了遺產有人繼承?都不是我們很明確~為了我們百年後,大寶能有個至親在身邊!
  • 別總給二寶穿大寶的衣服,長久這樣,二寶會自卑
    因此,家裡有二寶的,父母都會把大寶穿的衣服給二寶穿,這樣可以省下一大筆錢。並且當大寶和二寶長大後,大寶會一直買新衣服,而二寶因為比大寶小,所以總是穿大寶穿過的舊衣服。一到兩歲的寶貝兒還沒有美醜、新舊之分,所以這個時候穿大寶的舊衣服倒沒什麼,但到了四、五歲,甚至更大的年紀,父母還在穿舊衣服給二寶,那麼二寶的心一定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很聽話,不會說不願意穿,但他們的心裡仍然渴望著新衣服。
  • 《艾莫有了個小弟弟》:如何解決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矛盾?
    自從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後,新聞上便出現了很多關于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矛盾,包括各種育兒知識,育兒講座裡面也出現了非常多的關於如何解決大寶與二寶之間矛盾的知識,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大寶與二寶之間的矛盾是非常嚴重且非常多的。前一段時間去朋友家做客,在聊天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大寶二寶之間的矛盾這個話題。朋友給我舉了一個他同事的例子。
  • 「生了二寶後,大寶變得越來越懂事」,大寶的偽裝,成功騙過寶媽
    而很多獨生子女們也都曾提出過說,想要有一個哥哥姐姐,覺得說有哥哥姐姐是很幸福的事情,再不濟,有弟弟妹妹也能讓他們覺得說很滿足。隨著前幾年二胎政策的開放,大部分獨生子女們也都如願以償地有了個兄弟姐妹,不再孤單,對於還沒有兄弟姐妹的獨生子女來說,多一個伴也不是什麼大事。
  • 生完二寶,大寶的心理變化會是怎樣?
    自從國家鼓勵生二胎,大寶、二寶的矛盾也就來了。那麼,大寶為什麼這麼反感爸爸媽媽再要二胎呢?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倆娃之間的關係呢?一、自己多了弟弟或者妹妹,一胎的心理變化首先,就是二寶會跟自己『搶奪』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不會像以前那麼愛自己了,家中只有自己一個孩子時,自己便是家裡的中心,所有的好吃的好喝的都是自己的。
  • 是否要在大寶生日時送禮物給二寶呢?
    尤其是對於更懂事的大寶來說,在二寶一周歲的生日上,二寶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待遇,而大寶則被冷落在一邊,沒有人關注,也沒有得到心儀的禮物,這個時候大寶覺得簡直糟糕極了。其實很多細心的父母都會關注到大寶的情緒。
  • 大寶二寶的養育經驗——照書當豬
    從我們家的經驗看,確實有點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的架勢,但二胎走過的彎路卻更少,也更省心。養大寶沒經驗,充滿焦慮生大寶的時候,很焦慮,不知道怎麼照顧這個不會說話的小生命,連抱都不敢,害怕抱壞了。最擔心的是大寶生病,一發現苗頭不對,趕緊往最高的兒童醫院跑。複製優化大寶的經驗,養二寶很淡定眼睛不會一刻不離的放在二寶身上,一方面是精力不夠,另一方面是有點大意,後果是二寶摔了不少跟頭,而大寶小時候基本上一個跟頭也沒摔過。
  • 疑問,二寶是不是大都會比大寶要聰明,為什麼呢?
    ,二寶會比大寶要聰明?先放上我個人的「偏見」:在共同養育、同樣環境條件的情況下,二寶比大寶更機靈。注意,這裡有幾個關鍵詞:共同養育和同樣環境條件。共同養育是指父母和上一輩家長一起撫養,不是留守,由隔代長輩較長時間獨立撫養,或者由父母獨立教育。共同養育會有共同養育下的問題和優勢,隔代或者父母獨立教育存在的情況和問題又各有不同,這裡只考慮共同養育情況。
  • 大寶二寶是個懂事的孩子
    從開門到閉店始終是排著隊,少則十多人,多時二三十人,無論啥去買餅,至少需等半個小時。小店只有一口平面鍋,總之,這家餅真正是供不應求,快要關門前,告訴剛到的人不要排隊了,明天再來買餅,巳排隊的賣完關門。在當前情況下,這種現象的確不多見。都說這家餅好吃,我也好信想買,一看排這些人,就知難告退了。
  • 讓大寶愛上二寶,聰明媽媽這樣做
    一位媽媽懷上二胎了,當她把這個家庭新成員即將到來的消息告訴四歲的大寶時,大寶並沒有感到很興奮,而是一臉茫然,略顯落寞。隨後,大寶用他那根紫色蠟燭點燃了它。&34;大寶很堅定地說。這真是一位聰明的媽媽,她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告訴大寶,二寶的到來,不僅不會讓媽媽的愛減少,相反,他們家庭裡的愛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