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媽讓你給我轉生活費,一個月三千」「別做夢了」

2020-09-15 風吹桃花飛


每次談到獨生子女的問題時,不僅是孩子本身,還是做父母的,從根本的角度出發,在父母的心裡有了孩子終究會比孩子重要。所以說在理想狀態下,任何父母都想把兩個孩子這碗水給端平了,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卻微乎其微。

不過,不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雖說會影響兩個人的發展,但是只要不平等的不是那麼的明顯,只是微乎其微的話,也並不影響兩個人將後來的成長。

可是,總有特別偏見的父母。,比如,在某些家庭裡面就特別的注重對長子的培養,忽略了「老二」在父母中的感受,甚至很多時候沒有關注到「老二」哪裡。

對於不被關愛的孩子而言,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會讓他表現的缺乏安全感,對生活的很多事情判斷能力差,甚至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這些都是來源於父母教育的不到位。

在不平等的關愛中,有自制能力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走向了成功。相反自制力較差的一些孩子,沒能忍住,開始自暴自棄,最終走向了社會的最底層。

就在前不久,有一位小夥伴向我訴說了她的心事。她們家有兩個孩子,她是長女,她還有一個妹妹,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一直很關注她的妹妹,而她就是不被關注的那個人。

湯靜是家裡的長女,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很棒,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典型的屬於鄰居家的孩子。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母覺得湯靜一個人長大太過於孤單,就又給她生了一個妹妹。

由於母親當時屬於高齡產婦,各方面的指標都不是特別的好,所以妹妹一生下來身體就比較弱。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湯靜的父母便給她灌輸了一個概念。妹妹比你小,身體還沒有你好,所以很多時候你要學會愛護妹妹,要讓著妹妹。

小時候的湯靜並不明白父母真正的意思,每次都會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妹妹使用,就是想著他是老大,應該讓著老二就是想著她是老大,應該讓著老二。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她開始發現父母有一些不對的地方。父母做什麼事情都圍繞著妹妹,妹妹需要什麼可以說,父母一定是有求必應,漫畫書玩具從不稀缺。

可是,湯靜想買一本練習冊,都需要向父母苦苦哀求好久,這樣的偏愛一度讓湯靜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

為了證明她比妹妹強,湯靜愈發的努力學習,就想著有朝一日考上一所好的大學,讓父母看一下他們的偏愛是有問題的。

終於經過自己的努力,湯靜最終還是考上了一所國內有名的大學。不過,當她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家裡犯難了。因為妹妹從小體弱多病,加上父母的偏愛,家裡不少積蓄都被妹妹花的差不多了,可以說上大學的時候,父母並沒有能力再供養湯靜讀書。

好在,學校知道湯靜的情況以後,給她提供了一定的助學金,免除了一部分學費,就是為了能讓她安心的在學校裡讀書。

在大學期間,為了能獲得更多的獎學金,湯靜一邊努力讀書,還要抽出課外時間外出兼職,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和來年的學費。因為她知道父母實在是沒有能力供養她了,也就不想再給父母添什麼負擔。

熬過了六年,湯靜終於畢業了。畢業以後,以優秀畢業生的成績,進入了一家待遇很好的公司,在公司裡湯靜更加不敢鬆懈自己。除了努力工作,甚至有的時候還偷偷的接一些其他的兼職,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攢一筆錢,在將來以備不時之需。

反觀妹妹,在父母的溺愛下,讀書不努力,還經常夜不歸宿,讓父母操碎了心。初中剛剛畢業,妹妹就哭著嚷著說不讀書了,父母執拗不過,最終只能讓她去就讀一個技校。

而在這中間,湯靜也是多次勸導自己的妹妹,希望她能努力讀書,將來有一份好的工作也能給父母減少一定的負擔,誰知道妹妹還覺得自己姐姐多管閒事,湯靜也不好再說什麼。

一晃三年過去了,妹妹從技校畢業,剛開始父母託關係找人,給妹妹找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可是她總覺得工作太過於辛苦,自己的身體吃不消,沒幹幾天就甩臉色直接走了。這讓父母在親戚面前,大失臉面。

看著整天無所事事的妹妹,父母也是非常的揪心。無奈之下,湯靜就把妹妹接到了市裡,和她一起住,並且給妹妹找了一份妹妹覺得滿意的工作。

剛開始妹妹上班還比較積極,一個月下來都能領到正常的薪水。漸漸的她發現妹妹越來越懶惰,開始整天在家裡打遊戲,不去上班工作。看到這樣頭疼的妹妹,湯靜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把妹妹的情況如實的向父母報告。

本以為父母能對妹妹加以訓斥,讓她有所收斂。可誰曾想到父母反過來勸她,作為姐姐要理解自己的妹妹,每個月適當的給她一些零花錢。聽到這,湯靜很不解地向父母訴說自己多年來的辛酸與經歷。

父母貼了湯靜的訴說以後,隨便的敷衍了幾句,就是希望她能給妹妹一些生活費。看著整日在家打遊戲的妹妹,湯靜也是沒有辦法了。就每個月象徵性的給幾百塊錢,讓她作為生活開支使用。

一來二去,妹妹在湯靜那裡住了有小半年。然後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男人,非要吵著鬧著去那個男的那邊。湯靜多次勸說沒有結果,無奈之下,她只能把這些事情告訴父母。最後父母也表示她想出去就出去吧,他們也沒有辦法管教。

就這樣,妹妹拿著自己的行李,向她的網戀男友奔去。可是沒過多久,在一天晚上,妹妹突然打過來。


「姐,我和我男朋友都沒錢了,我實在是沒辦法了,我給媽說了,媽讓你給我轉生活費,一個月不多,也就三千。」

聽到妹妹這麼說,湯靜氣不打一處來吼道:「別做夢了。」然後直接掛掉電話,給父母撥了過去。

「在過去的二十八年裡,自從有了妹妹,你們曾何時為我考慮過?讀書的時候買個練習冊,不願意出錢,上大學的時候反對我去讀書,畢業了以後還讓我養活妹妹。作為父母,為什麼你們要如此的偏心,我哪一點不比她強?」

聽著湯靜這麼說,父母久久沒有開口說一句話。想必他們也知道,這些年自己偏愛老二,寒了老大的心。

其實,作為父母,在有兩個,甚至更多個孩子的時候。儘可能的要把手中的一碗水端平,對孩子們儘量做到相對於平等。

不要過分的溺愛其中的一個孩子,這樣的話會傷害到其他孩子的心,畢竟都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傷害了誰,最終都是傷害了自己。

相關焦點

  • 「老婆,你辭職回家幫我姐帶孩子吧」「別做夢了」
    小賈和江平結婚之後,一直和江平的父母住在一起。她不是一個要求高的女人,結婚之前也沒有要江平買房,想著一起住互相還有個照應。但婚後的生活,卻讓她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 小賈的婆婆是一個喜歡斤斤計較的人,有點小事就喜歡在家裡大呼小叫,雖然小賈儘量不去管,但心裡也是難受的。 小賈和江平結婚後很久也沒有懷孕,也因為如此,公婆對她的態度就更差了。
  • 大學一個月三千生活費到底夠不夠,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吧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在學校生活地開心,所以在生活費上也不會吝嗇,而現在有一種說法是大學生一個月需要三千的生活費,這種說法準確嗎?首先大學生平時在學校生活大部分的時間都要上課,所以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花銷,最主要的消費就是吃飯了。
  • 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合適?
    大學生一個月三千元生活費會不夠用嗎?或者說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才算夠用?像這樣的話題底下的回答總是五花八門,畢竟一萬個人眼裡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過法。
  • 「我沒錢還房貸了,給我轉一萬」「別做夢了,我們已經離婚了」
    兩個人會離婚,必然是因為其中一方我不對的地方,那麼離了婚以後大家就要反思自己的問題,只有懂得改變自己,糾正錯誤,感情才會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不懂得改變自己,卻還用曾經的錯誤繼續去傷害曾經的愛人,到最後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在一個錯誤上摔兩次跤。
  • 大學生一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五百餓不死,三千不夠花
    家長們對於學生們的生活費的需求肯定比較關心。那麼大學生一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呢?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在讀的大學生,他們肯定會說五百餓不死,三千不夠花。接下來從下面幾點來告訴你,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是合理的第一點 學生的性別男女生對於生活費的要求差別是很大的,這與他們的消費方向有關。女生的消費方向除了普通的生活消費更多的偏向於化妝與穿著方面,一套化妝品三四百塊錢是很正常的。男生的消費方向除了普通的生活消費外還有不普通的生活消費,例如聚餐娛樂等行為。還有就是在戀愛中,往往男生扮演著消費的角色。
  • 爸媽給我姐10萬買車,如今老婆讓我媽每月給三千還房貸,我媽拒絕
    如果你有兄弟姐妹,父母幫其中一個而不幫你,這時候你一定要學會大度,不要去斤斤計較,更不要為此事傷了和氣,製造新的家庭矛盾。如果你是兒子,你和姐姐都成家了,父母體諒姐姐過得不好,一直貼著姐姐,可你的妻子看不下去,覺得你父母偏心,尤其是看到你父母給姐姐買車後,她更加有意見,這個時候你該如何解決?
  • 你一個男人一個月賺三千塊工資,你哪來資本在我面前耀武揚威
    我是Nina,情感諮詢師,溫一壺酒等你的故事網友故事,Nina整理發表,禁止轉載他賺的不多,我認識他的時候我就知道,一個月就指著那三千塊的工資過日子,當我覺得一個男人能力很重要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孩子都生出來了,沒辦法,為了養活孩子,我只能自己出去努力賺錢。指著他每個月三千塊的工資,剛剛夠一家人的生活費,他卻覺得我多此一舉,覺得反正夠花這不就行了,在家陪孩子多好。
  • 大學生活費,一個月1千,夠嗎?一萬五,多嗎?
    我是我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 ,一個月1w5的生活費夠嗎 ?我爸媽都不清楚,我也不是很懂。對此, 一位大學生回覆說,不太夠,我反正一個月十萬。我在學校一個月吃食堂都得八九萬,住宿費1w5一個月都不夠。呵呵!考生二:請教各位學長,正常的大學生活費大概多少,我媽說給我1000元夠嗎?
  • 農村女孩上大學一個月要三千生活費氣哭母親!父親的話讓她沉默
    但是這馬上要看開學了,女兒卻開口要一個月至少3000的生活費,因為在擺宴席的時候,許大叔有一個親戚家的男孩在北京上大學,跟許大叔女兒說他們同學一個月生活費都是3000以上,不然根本不夠花!母親聽到後跟女兒說:「閨女,那個誰家的條件本來就好,還在城裡,家裡有條件,一個月3000也能拿出來,我也打聽了,沒聽說大學一個月都要3000以上生活費啊,就是在北京有的農村孩子也不用這麼多
  • 老婆,你是當嫂子的,咋好意思問我弟弟妹妹要生活費?
    老婆,你是當嫂子的,咋好意思問我弟弟妹妹要生活費?我收三千塊包帶繼孫子和和三人生活費應該不貴吧?(我以後應該不會有自己的小孩)這三千塊應該不多吧多是不多,儘量不帶,距離產生美,給錢也可以,實在需要你才帶,但最好不要他的錢,希望你的付出娃能感受到是嫂子最親的人嗎,嫂子最多孝敬父母,怎麼還要孝敬姑子弟弟了,況且還是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有眼力的人,嫂子在家帶孩子做飯,就該幫幫忙搭把手,就又是一個看法了,要是從老家過來住一段時間,看看哥哥嫂子也沒啥,關鍵這是來找工作呢,來了嫌熱就不工作了,冬天還冷呢,
  • 大學生生活費已達到人均三千?究竟多少才算合理
    但接下來的我是真的震驚了,一個月三千塊錢,並且三千塊錢小孩子都不覺得多,不去想當年我們上大學那會兒,只是站在現在社會發展的程度看,一個女生一個月三千塊都不覺得夠,難道是我與這個時代脫節了麼?我們那時候買個香蕉都是一次買幾根,買蘋果也是,一次買幾個,覺得啥都不貴,到了小超市也不敢隨便花,買個衣服都得一直跟老闆講價,覺得省幾塊錢一天都是開心的。
  • 「只要你跟我媽道歉,我就跟你復婚」「別做夢了,我已經結婚了」
    實在平衡不了,他也懂得距離產生美的道理,能夠找到一個很好的理由將她們分開。遇上糊塗的男人就麻煩了,他們大多一味偏袒自己的老媽,對也是對,不對也是對,不知道委屈了老婆多少事。還有一些強勢的婆婆,她們常常向兒子灌輸這樣的思想,「媽只有一個,老婆可以隨便找。」男人自以為,他對老媽的一味順從是一種孝順,在別人眼中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
  • 孕媽睡覺有這些表現,別總覺得正常,該考慮就醫了
    文|好孕姐孕育生命是一段艱辛的過程,孕早期的孕吐反應,好不容易熬過去了,終於能放開胃口大吃的時候,胎兒在體內增大,孕媽漸漸有了失眠的毛病,雖然每天晚上都很困,但就是難以入睡,那感覺簡直比孕吐還要痛苦,再加上醫生叮囑,長期失眠對孕媽胎兒都不好,
  • 奇聞:「給你姐那麼多好處,我怎麼沒有」「媽,姐才是對我最好的人」
    彤彤是出生在一個小縣城郊區的姑娘,她有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雖然四兄弟姐妹但在他們父母那一輩中,一個家庭這個數量的孩子是正常不過的了,唯一不一樣的是母親對兒子和女兒的區別,彤彤和姐姐的出生並不讓母親很開心,她想要的是兒子。
  • 「你對我媽不好,也別想著我孝順你媽」,這種觀點是否有理?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對我媽不好,也別想著我孝順你媽。」這句話是否存在一定道理?我和老公是裸婚的,結婚的時候一無所有,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夫妻倆白手起家掙來的,雖說壓力大,但是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也沒有婆媳矛盾。
  • 姐姐生二胎我給紅包三千,突然手機屏幕亮的那一刻,讓我淚流滿面!
    姐姐剛剛生了一個女兒,我因在外工作回不了家,所以在姐姐孩子滿月那天,我給姐姐發了一個微信紅包。小的時候,我們家裡很窮,每天食不果腹,我和姐姐從小就相依為命,我姐一直對我愛護有佳,一直照顧著我長大,直到我成家。
  • 姑姐出嫁我隨禮三千,我結婚她給張銀行卡,看到餘額我哭了
    姑姐出嫁我隨禮三千,我結婚她給張銀行卡,看到餘額我哭了我和老公是高中同學,高考我們倆雙雙失利,我去了武漢打工,老公留在了縣城發展,一開始我們還只是普通朋友,直到一次同學聚會後,老公主動跟我表白,但我接受,讓我感動的是
  • 「你這麼笨,別做夢了。」這麼笑話孩子,我真的不同意
    北野武是窮人家小孩,窮人養孩子主要是挫折教育,他說在他家附近那一帶,如果一個小孩說自己長大了想做醫生,做父母的會說,「你這麼笨,別做夢了。」 但凡涉及到任何夢想,爸媽總是會不遺餘力地打擊,「你別去念書了,這麼笨,讀了也是白讀」,「你笨死了,快別做那個」。
  • 孕期做夢不容小覷,孕媽別以為是迷信,這些都是胎兒給你的暗示
    大家好,我是米粒媽。在舊時代,信息網絡都不發達,有很多封建迷信的說法,很多人都很追捧並且深信不疑。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認知也越來越前衛,所以會更推崇科學,以往那些迷行的說法也將會被摒棄。那麼為什麼孕媽會做夢呢,是什麼緣故造成的呢?1. 孕媽壓力太大很多孕媽媽,自從懷孕之後,壓力變得很大。女生本來就是比較感性的,比較容易產生不一樣的情緒,特別是懷孕之後,也沒有經驗,擔心這擔心那的,也容易胡思亂想,這就導致晚上特別容易做夢,而且做的夢非常的頻繁。
  • 70%大學生稱生活費不夠花,你覺得大學生每個月生活費多少合適?
    前幾日,人民日報官博發起了一次投票:你覺得大學每月生活費多少合適?網友也紛紛給出了回覆:根據人民日報官博對「大學生活費多少夠花」這一問題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19.5%表示每月生活費可以在1000元以內,62.8%表示每月生活費需要在1000-2000元,每月生活費在2000-3000元的佔10.9%,更多的佔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