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在臺受歡迎 突出中華傳統文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在臺受歡迎

  鍾健 江凜  

  由福建師大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師大文學院和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等兩岸機構合作編寫的語文教材項目——《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近日正式在臺灣出版並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多所高中投入使用。

  臺北市萬芳高中學生施國威說,教材上有很多的圖例解釋,非常實用,新課本讓他對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更濃了。

  更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萬芳高中的學生,在開學的第一天就驚奇地發現,自己手上的語文新課本,居然是兩岸合編出版的教材。新課本不但圖文並茂,生動翔實,還為每篇課文設立「主編解讀」,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編寫成易於施教的故事、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精髓和漢語言的無窮魅力。

  從2014年6月起,兩岸多名專家學者查閱研究了大量資料,完成了《高中語文》(含課本、教師手冊、教師用書)的第一冊和第二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古詩文選讀》等總計13冊、500萬字的編寫任務。

  相較於以往的課本,這次合編出版的教材更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選了大量古今名篇,例如《師說》、《嶽陽樓記》等。此外,《論語》、《孟子》的選段,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的選篇,《孔乙己》、《再別康橋》等白話文也都入選其中。

  希望能有更多南部高中選用

  兩岸合編高中教材的大陸主編、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孫紹振介紹說,大陸選的課本,比較著重於文本中心,藉此展開對作家的了解;臺灣選的課本,比較強調以作家為中心,介紹他的整個文學成就、生平以及在歷史上的地位。

  臺灣主編、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孫劍秋稱,大陸教材和臺灣教材因為各有不同,各有特色,所以想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呈現完整的教案。

  此次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團隊還帶著合編教材南下高雄,除了前往前鎮高中,也到高雄師大與師大附中分享編寫經驗與感受。臺灣教師對於兩岸合編教材給予高度肯定,並寄予期望,希望合編教材能有更多南部高中選用,尤其在南部綠營執政縣市,以突顯教育界對中華文化的堅持。

  前鎮高中語文老師吳慧君說,高中生對於創新性的信息接受度是非常高的,如果能有兩岸共同的文本、共同的文本記憶,讓臺灣學生知道我們的這篇經典文章大陸學生也在學習,對兩岸來講都是好事。

  讓兩岸學子儘可能誦讀古文

  3年前,兩岸啟動合編這套教材時就決定儘量選入經典古文,卻沒想到今年臺灣當局修訂高中語文新課綱,調降其中的文言文比例,引發巨大爭議。兩岸學者都表示,文言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已經在事實上內化為兩岸中國人氣質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不應削減、拋棄,而該讓兩岸學子儘可能多地去誦讀和欣賞。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孫劍秋說,臺灣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已經學習了非常多的白話文,年級越高,語文教育的難度就要相應加深,因此文言文的比例應該逐年拉高,同學們對整個文化的理解應該更多元。

  臺灣《旺報》刊文稱,兩岸語文教材出現交集並不是第一次,2013年大陸中華書局曾經引進臺灣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馬英九時期還完成《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現在兩岸合編語文教材來臺,受到臺灣教師歡迎,因為「如此才能確保學子有較大的古文閱讀量」,倘若「未來要讀古文可能只能去大陸語文課本裡找尋」,豈不令人唏噓。

  文章最後說,文化和氣質的養成需要百年千年,破壞只需要一任當局。感嘆之餘,只能借用《出師表》一句「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結。

相關焦點

  •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在臺受歡迎
    臺灣新北市某高中上課情景。(資料圖片)由福建師大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師大文學院和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等兩岸機構合作編寫的語文教材項目——《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近日正式在臺灣出版並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多所高中投入使用。
  •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島內受歡迎 急壞了綠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日前出版,被臺北萬芳高中等多所學校採用,臺方主編表示,當初只想讓臺商僑校有套中文教材,沒想到受到臺灣教師歡迎。與此同時,這也引起綠營和「臺獨」分子的恐慌,聲稱教科書已成大陸「統戰」工具。
  • 急壞了綠營 |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島內受歡迎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日前出版,被臺北萬芳高中等多所學校採用,臺方主編表示,當初只想讓臺商僑校有套中文教材,沒想到受到臺灣教師歡迎。
  • 兩岸語文教學研討會暨第四冊兩岸合編教材新書發布會在臺北、高雄等地舉行
    以下是人民網對此的報導:兩岸合編語文教材在臺受歡迎張 盼2018年12月10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兩岸合編語文教材在臺受歡迎為加強兩岸合編教材交流研討,促進兩岸語文教學相互學習借鑑,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鄭家建近日率大陸編寫團隊赴臺,與臺灣編寫團隊共同舉辦兩岸語文教學交流研討暨兩岸合編教材新書發布會
  • 重磅 | 央視新聞與新華社等報導我校與臺灣合編語文教材走進臺灣高中
    兩位老師旁徵博引,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做了生動講解,同學們頻頻舉手發表自己看法,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兩岸專家還進行了精彩點評。臺北內湖高中的語文老師蔡幸儒特意前來觀摩兩位老師教學,她說,自己平時授課更多地是先考慮完成文本內容。這次看到衷穎老師結合教材和課外文學對所涉歷史人物進行講解,並不斷與學生互動。這樣的教學方法給她帶來啟發。
  • 終於,兩岸合編教材被臺中學採用,綠營的反應你可以想像!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已被臺北萬芳高中等多所中學採用,這引起綠營和「臺獨」分子對於「統戰」的疑慮。由福建師大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師大文學院和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合編的兩岸高中語文教材,這學期已被臺北萬芳高中、達人女中、高雄前鎮高中和高師大附中等多所學校使用。
  • 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取得新成果
    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取得新成果 2012-02-09 來源:《中國教育報》 (李佩 攝)  本報北京2月8日訊(記者 禹躍昆)兩岸文化教育界今天在京共同發布了雙方近3年來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的最新成果——《兩岸常用詞典》編纂完成,
  • 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大辭典 馬英九:沒有政治考慮
    馬英九出席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大辭典》新書發表記者會,馬英九一手拿著《中華語文大辭典》,另一手拿著2012年發行的《兩岸常用詞典》,表示能在即將卸任前完成所提政見,他感到欣慰,他也強調沒有政治考慮,完全是文化本位。
  • 臺當局削減高中教材文言文未果 「文化臺獨」不得人心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題:「文化臺獨」不得人心——評臺灣當局有意削減高中教材文言文比重未果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臺當局教育部門10日開會審議新課綱內容,其中備受關注的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維持45%至55%不變,老祖宗傳下的中華文化經典暫時免遭劫難。
  • 一套"好"的語文教材:《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在滬亮相
    原標題:新編12個年級語文教材長啥樣?《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在滬亮相由上海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主編、中華書局出版的《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昨天在復旦大學亮相,即日起將向全國中小學推廣。黃玉峰將這套教材解釋為「可看、可讀、可教、可查、可藏」。這又是為什麼呢?  中華書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當前中小學迫切需要一部適合教學使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
  • 國臺辦: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是兩岸傳承文化良好開端
    中國臺灣網4月27日北京訊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27日表示,兩岸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是兩岸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語言文字的良好開端,希望雙方持續推進這項工作。我們將為推動和深化兩岸語言文字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溝通交流、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創造良好條件,提供積極幫助。
  • 中華語文大辭典兩岸流行語 夠牛!
    大陸民眾解讀是對某人或某種事務感興趣。臺灣民眾卻相反地認為是對某人或某種事務感到不合意、憎惡。兩岸分隔與分治60年,衍生不盡相同的生活用語。   中華文化總會邀請兩岸百餘位學者專家,歷經6年努力,20日舉辦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大辭典》新書發表會。
  • 大陸臺灣合編版《中華語文大辭典》將於2018年出版
    &nbsp&nbsp&nbsp&nbsp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5日訊(記者 佘穎)中國經濟網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兩岸合編工具書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大陸版《中華語文大辭典》(電子版,收詞10萬詞條),將於今年7月發布,兩岸《中華語文大辭典》(紙質版,收詞14萬詞條)《中華科學與技術大詞典》(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瑰寶從小傳承
    海峽兩岸共同傳承著中華文化,在寶島臺灣,中小學語文課本裡是怎樣呈現傳統文學經典的?圍繞這一話題,新華社駐臺記者走訪了島內教育管理單位、一線教學工作者以及學生家長。    在語文教學方面,臺灣傳承中華經典曾歷經波折。據了解,1954年開始,臺灣高中課程就安排有必修科目《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內容選自《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將這一科目改為選修,這被認為是「臺獨」勢力推行「去中國化」教育的做法之一。
  • 教育部:科學安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
    ,教育部印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兩個指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內容、載體形式、學段和學科要求等,做了統籌設計和科學安排,強調素養導向、系統規劃和全科覆蓋。
  • 兩岸合編詞典幕後:協商,彼此避免讓對方為難
    兩岸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大陸編委會與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日前分別在北京、臺北宣布,經數百位兩岸專家學者700多個日夜的奮鬥拼搏,第一本小型詞典《兩岸常用詞典》已付梓,兩本科技詞語詞典也取得階段性成果……實際上,在消除海峽兩岸詞語差異的路上,有識人士已經走了將近20年。  1.
  • 新媒:大陸語文教材增加古詩文 臺灣憂文化優勢不再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新媒稱,中國大陸積極復興傳統文化,中小學課本見真章。大陸10多個省市中小學學生使用的語文版新教材23日「亮相」,其中中華傳統文化相當吃重,佔小學課文3成、初中課文4成;小學讀背古詩82篇,比舊教材多4成。
  • 教育部一號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是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魂育人功能,落實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系統化、長效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  (一)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強化經典意識。
  • 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題:紅色精神代代傳——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新華社記者胡浩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教材則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  從去年9月1日起,義務教育起始年級統一使用的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從革命精神中感知責任使命,在歷史坐標中構築時代擔當。  豐富內涵,革命傳統教育更具體更形象  革命傳統教育的強化,首先體現在教材相關篇目的選取上。
  • 中小學生進補傳統文化
    大學階段,深入學習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辯證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正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