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的原因,本人有幸參與到滴滴全職司機的行列。到今天已經五個月了,對於滴滴出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在此分享出來與廣大的網友們一同探討。
首先說一說幹滴滴出行的感受:一個字「累」,兩個字「很累」,三個字「非常累」,總之「太他媽累了」。滴滴出行有很多隱形的規則,比如專為新人設置的「圍欄」,你需要在一個月內跑夠200個小時,這200個小時中,在同一個地點休息的時長不超過20分鐘,儘量每天在10-15個小時。否則。。。影響派單。通過自己的努力在10天時間跑完了。跑完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出車後連個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了,直到幹滿計費時長4小時或者自己點休息。這種情況也就持續幾天,隨後就不會如此給你派單了,你也就有了等單的時間。可以思考思考自己幹點什麼吧,幹滴滴總讓我想起一個人,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駱駝祥子」,有沒有一樣的感覺?祥子剛開始租車幹,後來希望自己買一輛車幹。祥子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我們可別走到那一步去。
第一部分 總結一下滴滴派單的規則及其他。
第一,口碑值只是做出來搪塞廣大司機的一個藉口而已。
為什麼會這麼說,如果真的是口碑值來決定派單規則中的一部分,假設佔比50%,那麼口碑值低了一定沒單?不是的吧,在一起充電的哥們口碑值270,每天出出早晚高峰,中午回家吃飯睡覺,每天也三百多的流水,用了兩三周時間口碑值就上升到了309分,相同時間出車的我,口碑值359.XX,一天八個小時也就是320左右,最慘的一天244元。你能說口碑值決定派單規則中的一部分?我在口碑值滿分360分連續保持了三周的情況下,
依然需要靠調度來接單。走到市中心的熱區卻不一定能接到單。而同行358分的時候,每天都有超過30公裡的訂單,而且還不是一個(這個下文再探討)。神奇的口碑值。唯一的作用就是當你沒單的時候,你會想我口碑值太低了,我得跑跑高峰期訂單把口碑值做上去。我只能呵呵了。
第二,派中遠距離不派近距離訂單。
很多滴滴司機都知道,當你身邊有乘客在打車的時候,你總是接不上該訂單,總會有別的滴滴司機開過來拉走你身邊的乘客。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我的口碑值沒對方高吧,這個口碑值真神奇。我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滴滴官方給出的結論是均衡司機與乘客間的距離,讓大家接單都不是太遠。上次我身邊的乘客,連續取消了三個訂單,第四個的時候平臺才將訂單派給了我。綜合考慮,我認為這個派單規則,可能與車企有廣告宣傳上的合作協議。與充電站企業油企間有利益上的合作協議。車企要做免費的廣告,怎麼最合適?你看滿大街跑滴滴的都是我比亞迪的電車,都是我北汽的電車,是不是無形中給車企做了很大一個廣告?派了中遠距離的訂單,你是不是需要消耗一些電量油量才能接到乘客?小桔充電是不是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第三,不得不接的調度。
這個調度真心讓人又愛又恨,沒單給個調度,中距離以內還好,跑個五六公裡接個起步單,也還好吧。跑個十來公裡等了九分鐘了,接個起步單,你是不是有想問候他媽的衝動?這個調度真實目的有兩個,一個讓你多跑路做宣傳,二多費電費油。調度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看你這個司機師傅是不是聽話,聽話我就派單給你,你不接受調度?那沒關係,我不給你派單,看你幹坐在車上著不著急。
第四,拼車單優先的原則。
這個不用多說,廣大的滴滴司機們都明白,平臺為了創收,多拼車,一車拼三四個單,司機師傅們只收一份錢,乘客們三四單付出了兩三單的錢,於是,那一兩單的錢都收入了平臺的囊中。拼車單真心不是沒車接乘客,而是平臺為了創收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第五,加價單,也就是滴滴特快。
當乘客發現自己打不上車的時候,那就加價最少5%以上,你會發現很快就給您派車了,神奇嗎?沒車?沒車加錢也白搭才對,加錢馬上有車,而且可定不會是附近的車,最少也得距離乘客一公裡以上,好讓乘客覺得,附近沒車,平臺從遠的地方給我調派過來的。乘客加了多少?乘客一共付了多少?司機又收到多少?
第六,一般順路單,超級順路單
這個是滴滴最喜歡派單的,為何?可以創收啊,你開了這個功能,正常的起步價,平臺又創收一些。尤其是15公裡以上的訂單。回到第一個案例中的那位358分的司機,他總是固定在一個起點跑機場,開了超級順路,當到機場後,由指派區域返回,再指派去機場,指派區域返回。一天幾個來回,於是久而久之,平臺總會將那種訂單派送給他,這也就是司機放棄一部分收入來換取平臺給更多遠距離訂單的方法。
第七,接指派遠距離接駕訂單
這個派單距離超過三公裡,訂單一般都是中遠距離的,這不用多說了,你如果在高峰期接這種單是電車還好,是油車你會堵到懷疑自己腦袋壞了,開這個功能。耗了電耗了油,沒事,有小桔充電,有小桔加油呢,你掙的錢又有一部分回平臺了吧。
第八,越幹越遠
假設我們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門附近,你早上從這裡開始幹,然後,一單接一單,越幹越遠,幹到三環,還不行,再繼續幹到五環,最後給你幹到密雲水庫去了,想回來?要不開順路單,讓我再收割一部分,要不開遠程特惠,讓你配合我搶佔市場份額的戰略。否則,自己空車往回跑,或者開別的平臺順回來吧。反正你不論怎麼搞,還得加油充電,我怎麼也能收回一部分利潤。
第九,維修保養(這個不屬於派單規則)
凡是租車跑滴滴的,相信都去過相對應品牌的4S店了吧,服務態度如何?是不是想罵人?沒錯他們是大爺,讓你等著就得等著,這是4S店?錯了,這是滴滴網約車的維修工廠,過了保養裡程你得自費保養,出了事故,2000元不計免賠,2000以下你得自己掏錢修,哈哈,又一部分利潤回平臺了。在這裡給大家講真實的案例,一起充電的哥們由於接單後著急變更車道到輔路,拐的著急了,被後車追尾,全責,到所謂的4S店維修,平安定損員定損2000元整。主要後槓碎了,右後翼子板變形,須更換後槓並噴漆,翼子板鈑金噴漆。他將情況告知車隊長後,車隊長(亞滴的)都覺得貴,幫忙找了4S店,優惠到1600元,這哥們想起來租車時有維修協議,隨後致電定損員,問他是降價還是投訴他,定損員問你說應該多少錢,加吧加吧也就1100,定損員很乾脆的說,那就1100元,修好後去提車也就才交了1000元。這就是各種資金回流中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第十,小桔充電
以前很少用小桔充電,有次在充電的時候,有個哥們隨口問了一句,你有沒有覺得小桔充電充滿後,這個電很虛?用的很快!後來在小桔充電充滿後,在充電站等單,車處於啟動狀態,未開空調,等單15分鐘,掉了2個裡程的電,接單後,跑路大約80公裡,掉了100裡程的電,環境溫度27度,在其他品牌充電站相同環境下,跑80公裡大約只消耗67-74裡程。小桔充電後按下電子手剎停好車後仔細研究發現,車輛散熱風扇一直處於高速運轉狀態,關閉車輛,在陰涼處停半個小時,再次啟動車輛,風扇依然高速運轉,15分鐘又掉2裡程。由此可知,這個電量是這樣就被一點一點的偷走了。一部分資金又回到了平臺的口袋。
第十一,提現限制
這個大家都知道,提現規定了一周的某一天才能提現,還有提現的金額限制。
這個資金池夠不夠大?每個司機少說也有一周的流水在他那裡錢生錢。一周流水多少?一天少算點300,一周就是2100元,一天多算點500,一周就是3500元。平均400元吧,2800元。全國近2000萬的網約車司機,滴滴佔78%的份額。差不多就是1500萬司機一周的流水在滴滴口袋裡。那就是420億。為何有提現限制,當然是害怕出現擠兌事件,廣大司機同時提現,沒有限制,直接就把平臺提崩盤了,畢竟平臺拿資金池裡的錢不可能只放在那裡。
第十二,抽成和變相抽成和信息費
這個抽成普通訂單,我們都能算出來,在這裡也就不多說了,變相抽成就是前面講到的拼車單,順路單,這就屬於變相抽成,滴滴司機們算過,變相抽成比例超過40%。
信息費說實在的沒單0.5元,估計這部分錢就是用來養客服的,已經一部分支出在乘客和司機號碼隱藏這部分功能中,按照滴滴平臺目前的單量每日5000萬單,也就是說光信息費這一項日收入就2500萬元。
總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這個平臺處處不是為乘客和司機著想,只是為了創造更多的收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為老百姓著想,遲早會背老百姓拋棄。
第二部分 如何能搶佔滴滴的市場份額?
在網上看到很多很多的滴滴司機都在網絡平臺上說滴滴的不好,為何沒人想去搶佔他的市場份額?不是沒有,而是做不到。為何做不到?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滴滴已經形成了全國性的網約車平臺。手中有大把乘客和司機以及租賃公司和車企。他們形成了一定的互利共贏的閉環。
第二,現有其他平臺沒有找準切入點,很多平臺都是照貓畫虎,照搬滴滴模式在運作。
第三,沒有回到網約車出現時的那個點,那個共享經濟的模式。
那應該怎麼做?在此小編提出自己的方式方法,提供給廣大的網友。相信有緣人總會看透。哪裡有不滿,哪裡就有商機。
第一,讓利
讓利不外乎讓利給司機及乘客。讓利給司機,我們只抽取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作為企業發展所需,讓乘客付出更少一些。說白了就是把滴滴抽成抽走的那部分錢讓利給乘客。
第二,眾籌
利用眾籌模式,因為從事滴滴平臺的司機非常多,超過2000萬人在做,我們可以採取眾籌的模式,一份100-200元,眾籌2000萬份,通過眾籌資金來推動企業發展,眾籌資金可以通過回報返還一部分眾籌者,可以通過上市原始股的形式再返還一部分眾籌者。方式有很多,在此不多敘述。
第三,固定抽成
5公裡以內只收取1元抽成,5-10公裡再收1元,10-15公裡再收1元,以此類推。假設滴滴每日的5000萬單,80%為起步單,那也就是只能收1元的訂單15%為10公裡內,也就是只能收2元,5%為10公裡以上,暫定收3元。當日單量做到1000萬的時候,1000*0.8+1000*0.15*2+1000*0.05*3=800+300+150=1250萬元,這就是一天的收入。當然,這點錢跟目前的滴滴抽成比起來簡直太少了。抽成模式可以隨著市場份額的改變而改變,當擁有50%以上市場份額的時候,怎麼玩,就是你說了算了。
第四,風投
這個市場蛋糕足夠大,夠容納更多的玩家進入。因此當一切按照合規合法經營後,引入風投,為上市做鋪墊。
第五,上市穩定市場,併購
上市後穩定網約車市場,將網約車行業做出自己的規則規矩來,併購其他小平臺,將市場準入標準不斷提高,構建起準入門檻。
第六,設立行業標準
該標準即對乘客有要求及約束,也對司機有要求及約束,並將行業推向新高度。
絮絮叨叨寫了一大堆,也不知道是否表達清楚明了。希望廣大網友給出自己的意見及建議。尤其如果你是網約車司機,請一定留言表達一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