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泰山碧霞祠、靈應宮庚子年中元節追思度亡法會在靈應宮隆重舉行。因應疫情影響,本次法會未發通告,儘量減少人員聚集,嚴格控制規模,在保持傳統、莊嚴殊勝的同時,全力做好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
開壇、三元午朝
城隍、攝召、濟靈、祭孤
救苦朝科
法事於1日上午9時開壇,先後奉行開壇、三元午朝、上城隍牒、攝召亡靈、濟靈安位、濟度孤魂、救苦朝科等,晚6時判放全真青玄濟煉鐵罐施食。歷經一天,法事周圓。住持張誠達道長率兩廟道眾謹按道教傳統,如法如儀,依科演教,緬懷英烈、度亡生方,共祈冥陽兩利、國泰民安。
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法壇設立供奉為國犧牲之先烈威靈牌位,緬懷安息英烈;同時設立為抗擊疫情犧牲之烈士和因疫情不幸罹難同胞往生牌位,薦拔超度亡魂。
焰口施食
遙寄哀思,七月超度,道教歷來有中元普度的優良傳統。唐人歐陽詢在《藝文類聚》中稱:「道經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獻於玉京山,採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眾。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這段浩大的場面描述說明,至少在唐代,道教的施食科儀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影響。通過莊重肅穆的法事活動,讓神靈認知人們敬天法祖、報答親恩的孝心功德,從而保佑生者福壽康寧,吉祥如意,讓逝者脫離苦海,共涉仙鄉。道教的中元普度法會,一方面充分展示了道教放焰口活動的傳統魅力,另一方面也生動地說明了中華民族對孝親美德的普遍認同。
文:#泰山碧霞祠#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