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發布《分類指南》: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

2020-12-14 紅星新聞

12月10日,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施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有關內容。據介紹,這是實施國家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的一項重要基礎性標準。

▲發布會現場

用地用海分類有了統一的「普通話」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介紹,《分類指南》研究起草過程歷時兩年多,這充分說明了標準制定的複雜性。「多規合一」改革前,相關部門在各自業務領域對用地用海分類都有各自的標準和實踐基礎。城鄉規劃管理部門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土地管理部門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海洋管理部門有《海域使用分類》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由於各部門用地用海分類的管理目標不同、標準內涵不一、名詞術語不同,各自有各自的方言,國家層面沒有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標準,相當於沒有一個統一的 『普通話』。」

莊少勤說,《分類指南》適用於國土調查、國土空間規劃到用途管制,並延伸到土地審批、不動產登記等工作,各類空間規劃特別是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首先要使用新的分類,今後國土空間管理全過程將採用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此外,《分類指南》還體現了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陸海統籌、城鄉統籌、地上地下空間統籌,設置了「溼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等地類,體現了保護生態、保護耕地、保障新業態發展等要求。

首次明確將「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單列

與之前的分類標準相比,《分類指南》帶來哪些新變化?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介紹,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分為12個一級類和73個二級類;原《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的城鄉用地分類分為2大類、9中類、14小類,城鎮建設用地分為8大類、35中類,42小類;原《海域使用分類》分為9個一級類和31個二級類。

而《分類指南》在上述分類基礎上進行了整合歸併,依據國土空間的主要配置利用方式、經營特點和覆蓋特徵等因素,對國土空間用地用海類型進行歸納、劃分,採取三級分類體系,共設置24種一級類、106種二級類及39種三級類。

張兵說,《分類指南》全面採用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適用於自然資源管理的全過程各環節工作。在具體使用中,不同環節的工作可以使用不同的分類層級。《分類指南》對此做了原則性規定。

張兵還提到,《分類指南》首次明確將「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單獨列為一級類,下設「鄉村道路用地」「種植設施建設用地」「畜禽養殖設施建設用地」和「水產養殖設施建設用地」四個二級類,將破壞耕作層的農業設施相關用地單設一類,切實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適應了目前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

此外,為應對城市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分類指南》增設了「留白用地」,特指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暫未明確規劃用途、規劃期內不開發或特定條件下開發的用地。

紅星新聞記者 高鑫 北京報導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全國統一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是如何建立的?自然資源部詳解
    全國統一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是如何建立的?自然資源部詳解2020/12/13 9:36: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12月10日,自然資源部舉行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有關內容。
  • 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
    本報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常欽)10日,自然資源部舉行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有關內容。《分類指南》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為科學規劃和統一管理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礎。
  • 自然資源部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為切實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和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和確權登記制度,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自然資源部按照機構改革的新要求,在認真總結有關分類標準實施情況、充分汲取地方實踐經驗、廣泛徵求和聽取有關部委、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並於近日發布試行
  • 《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解讀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明確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的總體框架及各類用途的名稱、代碼與含義。為什麼要統一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與之前的分類標準相比,《分類指南》有哪些特點和變化?
  • 我國統一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加快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國土空間管理整合——   我國統一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自然資源部今天(12月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我國整合了原來各種分類標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 中國統一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經濟日報北京12月10日訊 自然資源部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中國整合了原來各種分類標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標準。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對原來分散於各部門的用地用海標準進行了統一整合。
  • ...資源部發布會解讀《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
    歡迎各位前來參加自然資源部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本次新聞發布會主要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有關內容。感謝各新聞媒體長期以來對自然資源工作的關注、關心和支持!為切實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和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和確權登記制度,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自然資源部按照機構改革的新要求,在認真總結有關分類標準實施情況、充分汲取地方實踐經驗、廣泛徵求和聽取有關部委、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 強調保護生態、耕地和新業態 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有這些變化
    12月10日,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在介紹日前頒布的《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時指出,新設置的地類體現了保護生態、保護耕地、保障新業態發展等要求。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部當天召開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分類指南》相關情況。
  • 國土空間管理將採用統一分類標準
    本報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張蕾)為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等職責,自然資源部研究制定《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
  • 加快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國土空間管理整合——我國統一用地用...
    自然資源部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我國整合了原來各種分類標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標準。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對原來分散於各部門的用地用海標準進行了統一整合。
  • 將海域和無居民海島視為整體 國土用地用海分類實現全域覆蓋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12月10日,自然資源部舉行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有關內容。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在發布會上介紹,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分為12個一級類和73個二級類;原《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的城鄉用地分類分為2大類、9中類、14小類,城鎮建設用地分為8大類、35中類,42小類;原《海域使用分類》
  • 用地用海分類「普通話」@所有人
    自然資源部研究制定的《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於近日印發,這是實施國家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的一項重要基礎性標準,也是實現「一張藍圖幹到底」的前提和基礎。
  • 我國最新用地用海分類指南和三調分類是什麼關係?
    自然資源部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召開,會上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有關內容。《分類指南》如何與《三調分類》有機銜接與融合統一?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司長苗前軍應詢回應稱,目前,按照《三調分類》確定的分類標準,已經查清了全國國土空間土地的利用現狀,初步形成了支撐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數據成果。他表示,自然資源部堅持《分類指南》與《三調分類》的統籌銜接。
  • 研究丨《分類指南》與《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對比分析
    2020年11月,自然資源部發布《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分類指南(試行)》(自然資辦發〔2020〕51號)(下文簡稱《分類指南》),為實施全國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科學劃分國土空間用地用海類型、明確各類型含義,統一國土調查、統計和規劃分類標準,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提供了依據。
  • 自然資源部《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
    自然資源部權威發文《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落實《自然資源部關於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規範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
  • 我國加快實施「一張藍圖幹到底」國土空間管理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10日在此間解讀《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時說,按照統一標準明確國土空間用途分類,是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實現「一張藍圖幹到底」的前提和基礎。
  • 【操作】最新用地用海分類下的符號樣式表達
    根據《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製作的符號庫,包括了所有24種一級類、106種二級類及39種三級類,關注公眾號後臺回復0101,即可直接獲取。一般城市總規、控規等用地分類配色方案是基於CAD、湘源等工具生成以獨立色塊為主要樣式,土規的土地用途配色方案是基於ArcGIS等軟體符號系統功能設置生成,一般樣式為點線符號疊加顏色填充符號(該樣式已經標準化,網絡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該三調圖示符號庫,後臺回復0101,也可獲取)。
  • 「技術貼」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常用的20個GIS工具(上)
    2020下半年,各縣市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正開展的熱火朝天,在空規的編製成果上,注重建立 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以及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管理系統建設。這些都需要強大的GIS功能作為支撐。目前,單就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而言,已從傳統規劃的CAD時代,全面過渡到GIS工具時代,而且這種過渡是不可逆的,同時又是不斷升級的。
  • 上海空間規劃|沈振江: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國際比較
    相關文章將在接下來的1個月內陸續發布,本文為該系列第1篇內容。作者沈振江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金澤大學教授、復旦大學講座教授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國際比較是一個比較規劃學的課題。用途管制在中國的國土空間規劃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最早體現的是2016年4月14日公布的《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這個綱要要求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建立權責明確的自然資源產權體系,將用途管制擴大到所有自然生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