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對電動自行車的監管失靈專題詢問值得關注,從中透露出電動單車仍缺一張有效「出世紙」(出生證)的怪象有可能被終結的重要信號。數年來苦於對電動車欲禁難禁的廣州,對此應有特別的關注。
詢問中傳遞出關鍵的信息:首先,已經使用了17年的電動單車新國標在正在修訂,可能在難產多年後於最近出臺,新標準將電動車20公裡/小時的限速標準,適當放寬到25公裡/小時。同時新國標出臺後由地方政府決定如何解決電動車存量,比如設三至五年過渡期,以逐漸贖買、淘汰等方式解決。
其次,要解決電動車的管理滯後。今後要按城市準入條件,確定電動車必須是低速、體積小,只是比單車快一點的代步工具。另外開電動車必須上牌,騎車上路要戴安全帽。並且要加強管理,遏制電動車亂穿、亂駛。
再有,相關政府官員力證電動車存在突出問題代表了官方的質疑。比如現有電動車80%超標,三輪、四輪無標準,車速快、無鳴號十分危險。又比如不少從未開過車的老人以電動車代步,後面還搭乘孫子或孫女,「一老一小」的電動車出行「非常危險、非常可怕」(公安部官員語)。
留意到近年來有關電動車去留限禁的意見不外乎正反兩面:支持者認為電動車是市民特別是城市低收入群體,以及送水、送快遞小哥們最方便和快捷的交通工具,禁行電動車會影響民生。事實上對快遞等的影響已有解決辦法,禁止電動車的深圳,對快遞員等使用的電動車實行的是經統一規範管理的允許上路。
反對者則認為電動車按其屬性應該歸入機動車,無須上牌和訓練就上路且多數在機動車道行駛,交通安全隱患明顯,引發事故突出。這種情況廣州就比較突出,電動車位列廣州禁止的「五類車」之首,去年廣州共查扣「五類車」45.3萬餘輛,拘留違法人員6200多人,因「五類車」交通事故造成2670人傷亡。
除了上述多少有些驚人的數字外,近來電動車在廣州的亂象也讓人印象深刻。最讓人擔心的是電動車在馬路上左穿右插,不少馬路上電動車逆行的情況十分突出。最近某天的中午,筆者有意在市區某條馬路上觀察,結果十分鐘內見到接近十部的電動車逆行,當中又以送快餐類的快遞小哥騎的電動車為多。
如果再加上近年廣州單車出行人群增加,以及數量即將超過10萬輛的共享單車投入,電動車+單車繼續沒有有效的管理,預料將會令羊城本已壓力巨大的道路交通雪上加霜,事故上升。
無論是在廣州還是全國各地的城市,要用好、管好電動單車的必須確定重點:一是在城市做好電動車、單車出行的道路規劃。同時補上欠帳,比如在有可能的道路要補上單車道以及燈號等設施,從而最終建立有效的慢行系統方便單車出行。
二是補上一直缺少的「出世紙」———一張有新的、符合現實的國家標準為基礎,有明確的速度限制,規定騎車者要上牌甚至要戴頭盔的牌照。三是對用於快遞等使用頻率較高的電動車,針對其難以監管,可以考慮採用目前長途巴士安裝G P S定位裝置的思路,剎住超速、逆行等害己累人的違法行為。
具有低碳環保優點的電動車當然也應該可以納入城市交通,只是前提是必須合法、合規和保障安全。
中國電動車網版權聲明:
中國電動車網轉載作品均註明出處,本網未註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傷害,並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後將立即加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