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實驗說課 | 光反應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2021-02-18 生物銘師堂

一 、主要實驗器材

1.葉綠體提取器材:離心機、天平、研缽、漏鬥、燒杯、試管、 取樣器、量筒、紗布、冰、DCPIP、菠菜等。

葉綠體提取液(現配):0.067M的磷酸緩衝液,pH6.5+0.3M的蔗糖+0.01M的KCL

2. 希爾反應實驗器材:檯燈1盞,2ml菠菜葉綠體懸浮液5支(1支破碎),2ml的DCPIP溶液5支,10ml試管4支,錫箔紙,試管架1個等。

二、實驗教學創新點

(一)實驗定位:從「過程重現」走向「概念構建」

在基於大概念的單元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對概念的構建,而概念的構建需要基於實證。生物學實驗是學生構建生物學概念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實證,同時對學生整體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提高,起到了非實驗教學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本節課嘗試將希爾反應實驗融合於光反應的概念教學中。

與一般傳統實驗教學注重實驗過程再現不同,本實驗教學注重通過實驗邁向具體概念和核心概念的建構。希爾反應實驗在浙科版必修1的教材中並沒有要求,但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質,幫助學生從微觀的視角理解生命現象,構建光反應概念。因此,對希爾反應實驗進行了如下表的優化處理,以期讓實驗更簡便、安全,更好地融合光反應概念的構建。

項目

優化處理

效果

1. 簡化實驗步驟

(1)組建興趣小組:8個學習小組組長組成,收集疑問,查閱資料,進行希爾反應的預實驗。

(2)課前製備好葉綠體懸浮液(冰上保存),並錄製葉綠體提取的微課視頻

(3)準備課堂實驗材料包:2ml菠菜葉綠體懸浮液5支(1支破碎),2ml的DCPIP溶液5支,10ml試管4支,錫箔紙

(1)節省了課堂實驗操作時間(原來需要用時大約1.5小時),為信息分析,概念構建留足時間。

(2)操作簡單、安全,將葉綠體提取液和DCPIP定量分裝於離心管中,至於冰中保存。節省了很多實驗步驟和器材,可以將本實驗在教室中開展實驗教學,減少場地的限制。

(3)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實驗探究。

2.實驗現象容易觀察

本實驗用的氫受體是DCPIP(2,6-二氯酚靛酚)。藍色的氧化型DCPIP接受H+和電子後,成為無色的還原型DCPIP。

實驗現象明顯,顏色變化容易觀察。葉綠體懸液(綠色)+DCPIP(藍色)

藍綠色        綠色。氣泡也明顯。

通過上述的改進優化處理,可以將希爾反應融合於光反應的課堂教學中,節省時間,為信息分析,概念構建留足時間。所以本節課以希爾反應實驗為載體,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和思考,引導學生構建光反應是一個複雜的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反應發生在特定的場所,需要一些條件的支持,水光解過程中伴隨著物質變化和能量的變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等生命觀念。

(二)教學過程:從「重實驗操作」走向「重信息分析」。

那麼,如何將希爾反應更好地融入光反應概念的構建中呢?綜合希爾反應在生物教學中的地位和意義,本實驗教學過程從重實驗操作走向注重信息分析,即側重於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實驗教學過程中現場生成問題的探討。下面以大部分學習小組的實驗設計方案為例,介紹本堂課中涉及的主要信息分析及光反應概念的構建過程。

實驗設計方案:

試管編號

試劑及處理條件

實驗現象

1

葉綠體懸液2 ml +DCPIP2 ml +黑暗

藍綠色,無氣泡

2

葉綠體懸液2 ml +DCPIP2 ml +光照

藍綠色變成綠色,試管壁上有氣泡

3

葉綠體(破碎)2 ml +DCPIP2 ml +光照

藍綠色,無氣泡

4

葉綠體懸液(4ml)+光照

綠色,無氣泡

主要信息分析(1)——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結果

原因分析

結論

(1)對比1號和2號試管

試管中沒有CO2,在光照條件下水會分解產生H+、電子、O2,所以有氣泡。藍色的氧化型DCPIP接受H+和電子後,成為無色的還原型DCPIP。所以顏色發生變化。

(1)光反應需要有光、原料是水、產物有O2、H+、電子

(2)如何確保試管中沒有CO2,還需要用傳感器驗證。

(2)對比2號和3號試管,並顯微鏡鏡檢。

3號中的葉綠體因為在液氮中保存然後65度水浴中解凍失活,所以沒有反應。

光反應場所在葉綠體,且葉綠體要保持活性才能進行。

(3)對比2號和4號試管

4號中沒有加氫受體DCPIP,導致反應不能正常進行。

光反應的產物作用

在進行希爾反應實驗操作和結果分析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並思考,產生了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反映了學生在探究過程急需解決的疑問,另一方面也是課堂有效教學的依據,通過這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層層遞進,構建並完善光反應概念,提高生物學核心素養。下表羅列了實驗教學過程中現場生成的幾個主要問題、問題解決的過程及與概念構建的關係,按照問題生成的順序呈現。

主要信息分析(2)——實驗教學中現場生成問題分析和總結:

現場生成問題

問題分析過程

總結構建光反應概念

問1:如何確定提取到的是完整的葉綠體?

回顧「觀察葉綠體實驗」,並對2號和3號試管進行鏡檢觀察。

葉綠體要保持活性才能進行。

問2:葉綠體懸液怎麼製作?

回顧葉綠體結構、滲透等知識,區別光和色素提取實驗,播放葉綠體提取的微課視頻。

結合希爾反應初步構建光反應概念:光照下,葉綠體中水分解產生氧氣,H+和電子。

問3:光能到哪裡去了?希爾反應產物氧氣、H+和電子能儲存能量嗎?

回顧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直接來源應該是ATP,推測光能轉變成ATP中的化學能。出示資料證據阿爾農的部分實驗

葉綠體在光照下可合成ATP

問4:光能怎麼轉變成ATP中的化學能?跟希爾反應有什麼關係?

(1)通過希爾反應中的DCPIP、H+和電子,回顧電子傳遞鏈中ATP的生成,大膽推測推測葉綠體內存在天然的電子和H+的受體。再出示資料NADPH的發現和簡介。(2)結合看圖說話中電子傳遞鏈ATP形成機理和葉綠體的結構模式圖,推測葉綠體中ATP形成的原動力是H+濃度差,類囊體結構適合製造H+濃度差。出示資料證據賈格道夫的實驗。               

(1)NADP+是電子和H+的受體,即NADPH是氫載體。

(2)葉綠體中ATP形成的原動力是H+的濃度差,反應場所是類囊體。

(3)完善光反應概念:光照下,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中水分解產生氧氣,H+和電子。H+和電子將NADP+還原為NADPH,並產生ATP。這樣光能就轉化成了ATP中的化學能。

問5:電子不是有能量嗎?推測NADPH應該也有能量的。具體怎麼轉變的?水在希爾反應中的作用是什麼?

通過活動探討光反應中的物質和能量變化(見附件2),思考:(1)ATP合成的能量由什麼能量轉化而來?(2)類囊體膜內的H+的滲透勢能由什麼能量轉化而來? (3)高能電子的能量由什麼能量轉化過來?                   

(1)結論:NADPH有能量。電子並不是直接由水光解產生後就傳到NADP+,中間還有很多傳遞的過程,可以認為水是最初的電子供體,NADP+是H和電子的最終受體。(2)提升光反應概念:用關鍵詞、箭頭等構建光反應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問6:為什麼單獨的葉綠體懸液不會產生氣泡?

推測NADPH積累,導致水光解不能進行。並嘗試往試管中吹氣,再觀察實驗現象來驗證假設。出示資料證據:阿爾農的另一部分實驗。

ATP、NADPH是將CO2還原為糖的能源物質,NADPH還是還原劑

 

(三)教學評價:從「感性」走向「理性」

本實驗教學設計時,不以內容為起點,而是從期望學生掌握內容之後能做什麼作為起點,來思考我們應該教什麼以及怎麼教才能發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基於這樣的思考,本堂課的教學非常注重學習過程的理性評價,一方面注重理解核心問題的評價,主要由教師完成;另一方面注重整節課堂學習行為的評價,由學生自評、他評和師評共同完成。

1. 教師評價:理解核心問題的師評

首先,根據對學習內容、學情的分析,明確預期學習結果,確定本概念理解的核心問題,並通過相應的真實情景任務突破核心問題。

其次,結合學生在真實情景任務中的實際表現和核心素養要求,確定恰當的評價方法,見下表。教師可以收集課堂在學生的具體表現來說明學生是否達到預期。例如,通過現場生成問題「類囊體中為什麼可以進行光反應」的分析,如果學生能夠從類囊體膜上含有色素、酶等物質的角度分析,說明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物質觀,結構和功能觀;如果學生還能夠從空間結構的視角分析類囊體結構適於進行光反應,那麼說明學生不但具備結構與功能觀,而且是比較深入理解該觀念。

概念表述

核心素養

評價方法

 

 

 

 

 

光能在類囊體膜上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並釋放氧氣

生命觀念

(二級水平)

在顯微鏡觀察、希爾反應實驗、科學史分析中,認識細胞結構和功能的關係,能夠從結構和功能觀的角度說明光反應的概念,體驗物質與能量觀。

科學探究

(二級水平)

希爾反應實驗: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操作、選擇恰當的方法如實記錄和分析實驗結果、提出生物學疑問,能以口頭的形式與他人交流。

科學思維

(三級水平)

通過希爾反應的實驗操作和結果分析,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光反應的概念(明確場所、原料、產物等物質變化)。

通過科學史分析等的活動探討,能用文字或圖示表達並闡明光反應過程中伴隨的物質和能量變化

社會責任

通過顯微鏡觀察、希爾反應實驗、科學史分析中光反應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探討其與其他生物的聯繫,明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課堂評價量規表:自評、他評、師評相結合的全面評價

為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制定本堂課的評價量規表。見附件3.

三、學習目標

1.通過希爾反應實驗,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操作、觀察記錄、收集證據、提出生物學疑問,找出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係並得出實驗結論等,在活動過程中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過任務「探究光反應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的活動探討,能用文字或圖示歸納總結出光反應過程中伴隨的物質和能量變化,發展科學思維能力。

3.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光反應概念的構建,認識細胞結構和功能的關係,體驗物質與能量觀,領悟生命的系統觀。

四、教學準備

1.希爾反應實驗:課前預實驗,準備課堂實驗包,任務單。(見附件1)

2.錄製製備葉綠體懸浮液的微課視頻。

3.活動任務探究光反應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的設計和科學史資料準備。(見附件2)

4.顯微鏡操作指導

5.課堂評價量規表(見附件3)

五、教學過程

本節內容以問題解決為主線,通過實驗來建構光反應概念的過程框架圖如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合理推測,作出假說→實施實驗,獲得證據→分析證據,構建概念

 

課前:課前訪談了解學生知識和實驗技能儲備,記錄疑難點。組建學習小組,明確任務分工。

設計意圖: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儲備進行診斷,為本節課的有效教學提供依據。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情景  人工樹葉核心是模仿了樹葉中水的光解,將水在一定的電壓下高效地電解為氧氣,同時產生質子和電子;產生的質子與電子可以結合,生成氫氣,提供一種清潔的能源。在這一過程中所需的電力,將由矽太陽能電池供給。

問題  植物細胞中水的光解是怎麼發生的?光能如何轉變成生物體能夠利用的化學能呢?

(二)合理推測,作出假說

複習  光合作用的本質是氧化還原反應,氧氣中的氧來自水,結合人工樹葉,推測水光解還會產生H+和電子。細胞呼吸中存在氫載體、還原劑NADH,那麼,推測葉綠體中也存在類似NADH的氫受體。

假說  葉綠體中也存在類似NADH的氫受體。

(三)實施實驗,獲得證據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PPT呈現:希爾反應實驗任務。

觀察:觀察學生活動,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答疑:組織並解答學生現場生產的疑問。

播放:製備葉綠體懸浮液的微課。

指導:顯微鏡操作。

學生活動

小組活動:按照活動要求完善實驗方案並進行實驗操作。

現場生成的疑問:1.葉綠體懸液怎麼製作?2.如何確定提取到的是完整的葉綠體?

鏡檢:學生示範操作,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其他同學也可以課後觀察。

設計意圖:提供可現場操作的實驗環境,學生親手操作,提升實驗技能。體驗探究的意義。

(四)分析證據,構建概念

1.交流展示,初步構建光反應概念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組織:小組實驗結果、結論的交流和展示。

答疑:組織並解答學生現場生產的疑問。

板書:在副板書區書寫光解的反應式。

總結:綜上得出實驗結論:光照下,葉綠體中水分解產生氧氣,H+和電子。

學生活動

觀察思考:將觀察到的現象和產生的疑問記錄在指定的位置上。

組內討論: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組內討論分析。

交流分享:描述實驗現象,分析產生原因,總結實驗結論。

現場生成的疑問:光能到哪裡去了?氧氣、H+和電子能儲存能量嗎?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展示,學會用準確的生物學術語闡明實驗結果和結論。提高了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通過實驗可以初步得出光反應的發生的場所,條件,部分物質變化。

2.答疑解惑,完善光反應概念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組織:組織學生對現場生成的疑問進行分析和探討。

教學組織基本形式:學生疑問、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推測、證據支撐、得出結論。

PPT依次呈現證據鏈:

(1)阿爾農的部分實驗(2)NADPH的發現和簡介

(3) 電子傳遞鏈中ATP形成(4)賈格道夫的實驗

板書:在副板書區書寫NADPH、ATP的形成

學生活動

現場生成的疑問:

1.光能到哪裡去了?氧氣、H+和電子能儲存能量嗎?

學生回答:電子能儲存能量。    

認知衝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直接來源應該是ATP。               

推測:光能轉變成ATP中的化學能。

證據:阿爾農的實驗。          

結論:葉綠體在光照下可合成ATP

現場生成的疑問:

2. 光能怎麼轉變成ATP中的化學能?跟希爾反應有什麼關係?                  

推測:根據電子傳遞鏈推測葉綠體內存在天然的電子和H+的受體。           

證據:NADPH的發現和簡介     

結論:NADP+是電子和H+的受體。                       

推測:結合看圖說話中電子傳遞鏈ATP形成機理和葉綠體的結構模式圖,推測葉綠體中ATP形成的原動力是H+濃度差,類囊體結構適合製造H+濃度差。                 

證據:賈格道夫的實驗         

結論:葉綠體中ATP形成的原動力是H+的濃度差,反應場所是類囊體。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學生疑問的解答,激發求知慾,應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大膽推測可能的結論,並通過證據鏈,層層深入,得出ATP和NADPH的形成。通過類囊體結構的分析,完善了結構與功能觀,也完善了光反應概念。

 

3.總結延伸,提升光反應概念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組織:組織「任務探討光反應在的物質和能量變化」的小組活動。

板書:主板書區書寫光反應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總結:光能在類囊體膜上轉化成化學能,並釋放氧氣。

學生活動

現場生成的疑問:電子不是有能量嗎?推測NADPH應該也有能量的。具體怎麼轉變的。              

活動:任務探討光反應中的物質和能量變化。                   

思考:

(1)ATP合成的能量由什麼能量轉化而來?

(2)類囊體膜內的H+的滲透勢能由什麼能量轉化而來?

(3)高能電子的能量由什麼能量轉化過來?

(4)水在希爾反應中的作用是?                        

 結論:NADPH有能量。電子並不是直接由水光解產生後就傳到NADP+,中間還有很多傳遞的過程,可以認為水是最初的電子供體,NADP+是H和電子的最終受體。  

構建:用關鍵詞、箭頭等構建光反應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任務探討光反應在的物質和能量變化」的小組活動,在總結物質變化的同時理解所伴隨的能量轉變,形成物質與能量觀,提升光反應概念。

 

4.應用新知,解答疑問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組織:學生現場生成的疑問答疑。

PPT呈現:阿爾農的另一部分實驗

總結:ATP和NADPH在光合作用中作用。

學生活動

現場生成的疑問:為什麼單獨的葉綠體懸液不會產生氣泡?

推測:NADPH積累,導致水光解不能進行。

解決方案:往試管中吹氣,再觀察實驗現象。

證據:阿爾農的另一部分實驗

結論:ATP、NADPH是將CO2還原為糖的能源物質,NADPH還是還原劑。

 

  

 

設計意圖:用所學的光反應知識解答發現的實驗疑惑,學以致用,並嘗試在原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實驗來驗證猜想。最後點題,完成本堂課最初問題。

六、教學反思

生命觀念的形成需要眾多概念支撐。在基於大概念的單元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對概念的構建,而概念的構建需要基於實證,學生只有在親歷實證之後的辯證基礎上才能形成概念。因此,本節課一方面通過模擬希爾反應和顯微鏡觀察來激發求知慾,幫助學生構建光反應的概念,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現場生成的問題,通過:「學生疑問、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推測、證據支撐、得出結論」的教學組織基本形式,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討論,深入理解光反應的概念,有利於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等觀念的形成,同時在探究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學會探究問題的策略。

  

七、附件

附件1    希爾反應實驗

一、實驗原理

1937年,英國植物學家希爾(R.Hill)發現,用光照射加有氫受體的水溶液如草酸鐵(或其他氧化劑,如NADP+、NAD+、苯醌、DCPIP等)的葉綠體懸浮液時,發現Fe3+還原成Fe2+並放O2。懸浮液中有水,沒有CO2。像這樣,離體葉綠體在適當條件下發生水的光解、產生氧氣的反應稱作希爾反應。

本實驗用的氫受體是DCPIP(2,6-二氯酚靛酚)。藍色的氧化型DCPIP接受H+和電子後,成為無色的還原型DCPIP。

二、實驗器材

1.葉綠體提取器材:離心機、天平、研缽、漏鬥、燒杯、試管、 取樣器、量筒、紗布、冰、葉綠體提取液、DCPIP、菠菜。

提取液(現配):0.067M的磷酸緩衝液,pH6.5+0.3M的蔗糖+0.01M的KCL

2.希爾反應實驗器材:檯燈1盞,2ml菠菜葉綠體懸浮液5支(1支破碎),2ml的DCPIP溶液5支,10ml試管4支,錫箔紙,試管架1個等。

三、實驗步驟

(一)葉綠體提取步驟

1.  取12克新鮮菠菜葉,洗淨擦乾,去中脈剪碎放入座在冰中的研缽裡,加10  ml (預先冷凍的)提取液。

2.  迅速研磨30秒,再用約10 ml 冷凍提取液混勻,得懸浮液。將懸浮液通過兩層紗布,過濾到小燒杯中。

3.  濾液裝入一支離心管中,1000轉/分離心3分鐘(離心管一定要配平),將上清溶液裝入另一支離心管,3000轉/分離心8分鐘棄去上清液,用1510 ml 冷凍提取液懸浮沉澱,即得到葉綠體懸浮液。

(二)  希爾反應實驗步驟:

1.按照下表取4支試管,編號,並加入相應試劑,混勻。

2.將2、3、4號試管放在試管架上光照5分鐘。1號試管用錫箔紙包住進行黑暗處理。

3.5分鐘後,去掉1號試管的錫箔紙,觀察4支試管中的實驗現象,做好記錄和分析。

試管編號

試劑及處理條件

實驗現象

原因分析

1

葉綠體懸液+DCPIP+黑暗

 

 

2

葉綠體懸液+DCPIP+光照

 

 

3

葉綠體(破碎)+DCPIP+光照

 

 

4

葉綠體懸液(4ml)+光照

 

 

四、實驗結論

1.整理實驗現象:

 

2.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哪些實驗結論?

附件2    任務  探究光反應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

光反應的過程如下圖所示。鑲嵌在類囊體膜上的光合色素分子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它們能夠捕獲光能,將光能傳遞給位於反應中心的色素分子,該色素分子被激發,釋放出一個高能電子。失去電子的色素分子有很強的奪電子能力,它們從水分子中奪取電子,使水分解成H+和O2,O2散進入大氣。色素分子失去的電子被類囊體膜上的特殊蛋白質捕獲,這些蛋白質利用電子攜帶的能量將H+從葉綠體基質泵入類囊體腔,並最終把電子傳給了NADP+,NADP+獲得電子後與H+結合,生成NADPH。類囊體膜上鑲嵌有ATP合成酶,類囊體腔中的H+順濃度梯度經ATP合成酶返回葉綠體基質,推動了ATP的生成。

 

1.閱讀並思考下列問題:

(1)ATP合成的能量由什麼能量轉化而來?

(2)類囊體膜內的H+的滲透勢能由什麼能量轉化而來?

(3)高能電子的能量由什麼能量轉化過來?

(4)水在希爾反應中的作用是什麼?

2.用關鍵詞、箭頭等構建光反應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並進行小組的交流和展示。

「光反應課堂教學」評價量規表

姓名:              學習小組中的角色:                班  級:          

日期:              評分人姓名:

教學過程

番號

學生活動

自評

他評

總分

課前訪談

(5分)

1

完成調查表,並及時上交

1

 

 

 

 

2

閱讀教材,提出2-3個問題

2

 

 

 

3

認真思考,嘗試解決疑問

2

 

 

 

顯微鏡操作(5分)

4

自主學習數碼顯微鏡的操作說明書

2

 

 

 

 

5

描述高倍鏡下觀察到的葉綠體形態

2

 

 

 

6

根據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做出判斷

1

 

 

 

合理推測,作出假設(5分)

7

回顧光合作用的本質

1

 

 

 

 

8

對幻燈片上呈現的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

1

 

 

 

9

回顧細胞呼吸中ATP和NADH的形成

1

 

 

 

10

回顧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轉變

1

 

 

 

11

作出假設與預期

1

 

 

 

實施實驗,獲得證據(20分)

12

課前閱讀過本實驗評價量規表

1

 

 

 

 

13

實驗前先了解材料、器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並能科學正確地使用。

2

 

 

 

14

完善希爾反應實驗步驟

3

 

 

 

15

認真觀察,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實事求是地報告實驗結果

1

 

 

 

16

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做出解釋推斷,分析原因

4

 

 

 

17

實驗操作按照方案規範、有序地進行,實驗紀律良好

7

 

 

 

18

善於觀察思考,記錄實驗中發現的疑問

2

 

 

 

交流展示,初步構建光反應概念(20分)

 

19

對實驗現象進行深入思考與討論交流,形成本小組的實驗結論

8

 

 

 

 

20

交流展示的語言簡潔、思路清晰

6

 

 

 

21

聽取他人意見,利用證據和邏輯對自己的實驗進行辯護、反思、及修改

4

 

 

 

22

積極參與活動

2

 

 

 

答疑解惑,完善光反應概念(20分)

23

積極思考並參與現場生成疑問「光能到哪裡去了?氧氣、H+和電子能儲存能量嗎?」的解答

6

 

 

 

 

24

積極思考並參與現場生成疑問「光能怎麼轉變成ATP中的化學能?跟希爾反應有什麼關係?」的解答

5

 

 

 

25

結合看圖說話中電子傳遞鏈ATP形成機理和葉綠體的結構模式圖,推測葉綠體中ATP形成的原動力,以及類囊體結構適合製造H+濃度差的討論

9

 

 

 

總結延伸,提升光反應概念(20分)

26

積極思考並參與現場生成疑問「光能怎麼轉變成ATP和NADPH中的化學能」的解答

7

 

 

 

 

27

積極參與活動「任務2探討光反應中的物質和能量變化」,思考問題串,用關鍵詞、箭頭等構建光反應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13

 

 

 

應用新知,解答疑問

(5分)

28

積極思考並參與現場生成疑問「為什麼單獨的葉綠體懸液不會產生氣泡?」的解答,總結光反應的生物學意義。

4

 

 

 

 

29

整理清潔桌面,打掃衛生

1

 

 

 

 

總分

 

 

 

 

 

 

 

注意:

1.應該認真對待學習的每個環節,評分人應該客觀公平地進行評分。

2.在評價量規中,自評分×20%+他評分×30%+師評分×50%=最終的學生得分。

3.等級標準:

優         學生最終得分在90分以上

良         學生最終得分在76∽89分

合格      學生最終得分在60∽75分

不合格   學生最終得分在60分以下 

金華教研室  盛國躍    

金華一中     顧彩燕

相關焦點

  • 高中化學《離子反應》說課稿
    離子反應——酸、鹼、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離子反應》第1課時的內容:酸、鹼、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二、說學情在初中化學中,學生就已經做過了溶液的導電性實驗,這對於學習電解質的概念奠定了基礎。
  • 高中化學說課稿:《氧化還原反應》
    高中化學說課稿:《氧化還原反應》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6-24 10:3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高中化學說課稿:《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高中化學說課稿:《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6-24 10:3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關於公布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獲獎名單的通報
    中教協文〔2016〕24號 各組織單位: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精神,加強實驗教學設計創新,促進交流與共享,發揮實驗教學的育人功能,提升師生實踐動手能力,由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組織、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和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具體實施的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以下簡稱說課活動
  • 重慶市第四屆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暨創新實驗操作活動評選結果
    一等獎18 說課 高中物理 高白玉 梁繼平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重慶市萬州上海中學 一等獎19 說課 初中化學 靳秋 郭仕文 《分子和原子》(第一課時)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一等獎20 說課 初中化學 譚波 趙傳振 「化隱性為顯性」思想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CO2和NaOH反應為例 西彭鎮第三中學 一等獎21 說課 初中化學 宗友和 饒 毅
  • 高中化學《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第1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 《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反應中的熱量》第1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過渡: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三年連考生物知識點: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
    對於高中生物成績不好的同學來說,熟悉複習資料的積累要隨時整理。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生物必備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H2O(有機物的生成或稱為C3的還原)  能量變化:ATP→ADP+PI(耗能)  能量轉化過程:光能→不穩定的化學能(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穩定的化學能(糖類即澱粉的合成)  光反應與暗反應  ①場所:光反應在葉綠體基粒片層膜上,暗反應在葉綠體的基質中.
  • 高中化學說課稿:《鐵的重要化合物》
    高中化學說課稿:《鐵的重要化合物》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6-24 10:3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說課稿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說課對於有廣大考生來說並不陌生,它是向考官表達傳遞自己的課程理念和設計思路的一種方式。以下為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的講師為大家提供的說課稿範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指導。《酸和鹼的中和反應》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酸和鹼的中和反應》。
  • 【2021生命科學等級考A+攻略】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
    光反應的產物:O2,ATP,NADPH物質變化:H2O → 2 H+ + ½ O2 + 2e-ADP + Pi + 能量 → ATPNADP+ + H+ + 2e- → NADPH能量變化:光能 → 電能 → ATP中活躍的化學能(二)、暗反應(場所:葉綠體基質)
  • 高中化學創新實驗《Fe(OH)2快速轉化成Fe(OH)3》的實驗
    §17長時間觀察《鈉的金屬光澤》§18《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實驗.§19《離子的電荷及運動》實驗§20《Cu-Zn電池》實驗§21《燃料電池》H2-O2電池和H2-Cl2電池§>§29關於化學實驗教師的工作若干問題1 滷素實驗中的若干問題2 分裝液體試劑3 大量氣體貯備方法4 洗滌試管上銅漬的方法5去除錳漬6 怎樣快速、高質量地給橡膠塞打孔?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一、說教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第二課時的內容。「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關於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優秀...
    根據《關於舉辦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的通知》(教基司函〔2020〕30號)要求,在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基礎上,經評審委員會專家網絡評審和綜合評議,遴選出「自製日地月模型——探究日食現象」等158個實驗教學說課優秀案例(名單見附件)進入現場展示環節。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9月23日至9月27日。
  • 高中化學《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第1課時的內容:甲烷的性質。本著學會、會學、樂學的原則,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過渡】先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高中化學-《弱電解質的電離》-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弱電解質的電離》。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教學思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過渡: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一、說教材該部分內容屬於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
  • 我縣王梅香老師被推薦參加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林民亮等4名老師榮獲「省級實驗教學說課優秀案例獎」!
    許國萍臨高縣西南大學臨高實驗中學33化學高中電解飽和食鹽水製備次氯酸鈉的微型實驗唐婷廳直屬海南省農墾中學34化學高中從微觀角度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王冰儋州市儋州市思源高級中學35化學高中利用傳感器探究鎂——空氣鹽水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以《再探原電池》教學為例吳虹海口市海口市第四中學36化學高中Ba(OH)2•8H2O晶體和NH4Cl晶體的反應王少霞
  • 福建市三位教師獲省級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三等獎
    近日,經省級評審,我市小學科學學科黃其梅老師選送的說課題目《光與熱》(指導老師:謝紅杏)、初中化學學科丘蔚琴老師選送的說課題目《證據推理視域下的一體化實驗探究——多維度證實CO₂與NaOH的反應》(指導老師:張聰偉)、高中生物學科陳庭芳老師選送的說課題目《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指導老師
  • 【高中生物】第4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1)
    7.誤認為只能是光反應制約暗反應,暗反應不會制約光反應,從而認為停止CO2供應時,不影響O2產生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故光反應停止時,暗反應無法進行,然而光反應也需暗反應為之提供ADP、Pi和NADP+等,故暗反應停止(如撤掉CO2供應)時,光反應也將受制約,從而導致O2產生速率下降。
  • 高中化學說課稿:《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高中化學說課稿:《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6-24 10:3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