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營說
本文是今天【安全教育專題】第五篇,
關注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回復「爸媽」,可以查看所有【爸媽教育專題】所有文章。
本文轉載自【華人健康網】,發表於2015年12月29日
原帖連結: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1/33809
手抱著孩子,千萬不要過度用力搖晃,甚至不要認為把孩子放在電動搖床上持續搖晃,就不會出事。因為這一些錯誤行為,有可能釀成搖晃嬰兒症,甚至致死。
根據臺灣兒科醫學會甚至引用近年來世界上文獻與學術研究,已經認定搖晃嬰兒症候群是一種兒少虐待引起的病症,值得家長注意!
搖晃嬰兒,常造成小孩腦損傷、失明、癱瘓等
1名6個月大女童小真,半夜送來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時已無呼吸心跳,經插管急救後仍回天乏術。頭部電腦斷層顯示有硬腦膜下出血,眼底檢查發現雙側視網膜出血。
經詢問後,父親承認因平日女嬰容易哭鬧,為了讓女嬰安靜,於是經常在女嬰哭鬧的時候予以用力搖晃。女嬰診斷為「搖晃嬰兒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急診醫師立即通報兒保小組作後續處置。
林口兒童重症加護科夏紹軒主任表示,不僅手抱嬰兒用力搖晃可能釀禍,即使輕微的搖晃例如電動搖床,就可能造成搖晃嬰兒症候群。搖晃通常都是無數次快速地搖晃,搖晃時,頭部以頸部為軸心,恐造成腦部很多方向的受力及加減速度而受傷。搖晃不一定要有頭部的直接碰撞,但頭部的撞傷也常合併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常造成小孩的腦損傷、失明、癱瘓、抽搐痙攣,乃至死亡。
已經涉嫌虐待兒童
嬰兒搖晃症候群已經不單僅是意外事故,因為臺灣兒科醫學會引用近年來世界上文獻與學術研究,已經認定搖晃嬰兒症候群是一種兒少虐待引起的病症。國外資料顯示,搖晃嬰兒症候群佔所有兒虐案件10%,死亡率可達25%。2009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已經建議以受虐性腦傷(abusive head trauma)取代搖晃嬰兒症候群一詞,這是最嚴重的兒虐形式之一。
林口長庚醫院院從2014年8月成立衛生福利部指導的兒少保護醫療示範中心以來,短短1年內就通報381個疑似因為遭受虐待或疏於看顧的個案,平均一天超過一例。其中因為父母/監護人的疏忽而造成傷害的個案佔最多 (73.2%) ,更有7個個案因窒息而死亡。其次是身體虐待 (14.7%),其中搖晃嬰兒症候群就有20例,更有2個個案因而死亡。
為嬰幼兒打造安全友善的生活環境
根據統計,大部分的加害者都是未明,已知的加害者裡最多的是父親,其次是母親,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員。這些孩童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最親密的人身邊,理論上應該是最安全的,但卻也是大部分傷害的來源。所以,有必要為嬰幼兒打造安全友善的生活環境。
新生兒為什麼不能搖晃?
1歲以內寶寶顱腦還在發育期,嬰幼兒的頭部約佔全身重量的25%,且嬰兒腦部比成人柔軟、脆弱,加上頸部肌肉較柔弱無力,所以在被搖晃時,會造成孩子脆弱的腦組織不停地和顱壁發生碰撞,從而導致腦部血管挫裂引起腦出血。
醫生表示,因為晃動而造成孩子的顱腦損傷屬於比較極端的案例,但是醫院每年都會收到這樣的病人,而且都是受傷比較嚴重的,有的甚至留下了終生的殘疾。
怎麼搖晃才正確?
特別提醒:正確地看護孩子,重要的一點就是「輕抱輕放」,在寶寶的頸部可自行挺直前,抱的時候務必以手掌託住其頸部。
正確的搖晃方式是將寶寶貼在大人身體上,大人靠腰部而不是靠胳膊來搖晃,讓孩子隨著大人一起輕輕搖晃,這樣是沒問題的。
千萬不要用胳膊搖晃寶寶,將寶寶離開大人身體晃過去又晃過來,甚至是掄過去掄過來。另外,不要上下劇烈抖動。
還有這些哄寶寶的危險動作,絕對要避免!
除了大力搖晃寶寶外,家長們還要警惕這些危險動作,萬萬不能做呀!
1)不要以劇烈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
2)在空中拋接寶寶。
3)將寶寶拋到床上。
4)抱著寶寶旋轉。
5)讓寶寶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
6)不要過度依賴搖籃,控制使用的時間與搖晃的程度。
總之,小嬰兒身體各處還很脆弱,千萬記得輕抱輕放。
爸媽營
安全教育專題推薦閱讀
點擊即可閱讀!
《一身冷汗!一條圍巾導致10歲女孩全身癱瘓!快看兒童圍巾安全!》
《Youtube 7分鐘陌生人測試,點擊量迅速過千萬!》
《超級棒!臺灣和美國防火逃生教育視頻,快給孩子們看!》
《高速上爆胎,只有這個方法才能保住命。。。》
《9個安全教育法則,解決孩子90%的安全問題!》
《愛孩子,就把他們「捆」起來!》
想免費閱讀更多精彩親子育兒文章?
關注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進入首頁。
在左下方點開【小鍵盤】,
在輸入框中輸入「目錄」,即可查看所有專題
如下圖所示:
關於爸媽營
爸媽營,是超過100萬爸媽訂閱的親子教育專業號。採用【專題制】,每日推薦一個深度專題。回復關鍵字,即可搜索超過3000篇的【親子教育資料庫】。
和爸媽們一起學習如何做爸媽!
爸媽營的微信號:bamaying
爸媽營的微博號:爸媽營
官方網站:www.bamaying.com
投稿郵箱:tg@bamaying.com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進入【親子遊微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