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抱孩子玩高飛?在臺灣,這已經涉嫌虐童

2021-02-10 爸媽營

爸媽營說

本文是今天【安全教育專題】第五篇,

關注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回復「爸媽」,可以查看所有【爸媽教育專題】所有文章。


本文轉載自【華人健康網】,發表於2015年12月29日

原帖連結: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1/33809

手抱著孩子,千萬不要過度用力搖晃,甚至不要認為把孩子放在電動搖床上持續搖晃,就不會出事。因為這一些錯誤行為,有可能釀成搖晃嬰兒症,甚至致死。

根據臺灣兒科醫學會甚至引用近年來世界上文獻與學術研究,已經認定搖晃嬰兒症候群是一種兒少虐待引起的病症,值得家長注意!

搖晃嬰兒,常造成小孩腦損傷、失明、癱瘓等

1名6個月大女童小真,半夜送來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時已無呼吸心跳,經插管急救後仍回天乏術。頭部電腦斷層顯示有硬腦膜下出血,眼底檢查發現雙側視網膜出血。

經詢問後,父親承認因平日女嬰容易哭鬧,為了讓女嬰安靜,於是經常在女嬰哭鬧的時候予以用力搖晃。女嬰診斷為「搖晃嬰兒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急診醫師立即通報兒保小組作後續處置。


林口兒童重症加護科夏紹軒主任表示,不僅手抱嬰兒用力搖晃可能釀禍,即使輕微的搖晃例如電動搖床,就可能造成搖晃嬰兒症候群。搖晃通常都是無數次快速地搖晃,搖晃時,頭部以頸部為軸心,恐造成腦部很多方向的受力及加減速度而受傷。搖晃不一定要有頭部的直接碰撞,但頭部的撞傷也常合併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常造成小孩的腦損傷、失明、癱瘓、抽搐痙攣,乃至死亡。

已經涉嫌虐待兒童

嬰兒搖晃症候群已經不單僅是意外事故,因為臺灣兒科醫學會引用近年來世界上文獻與學術研究,已經認定搖晃嬰兒症候群是一種兒少虐待引起的病症。國外資料顯示,搖晃嬰兒症候群佔所有兒虐案件10%,死亡率可達25%。2009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已經建議以受虐性腦傷(abusive head trauma)取代搖晃嬰兒症候群一詞,這是最嚴重的兒虐形式之一。

林口長庚醫院院從2014年8月成立衛生福利部指導的兒少保護醫療示範中心以來,短短1年內就通報381個疑似因為遭受虐待或疏於看顧的個案,平均一天超過一例。其中因為父母/監護人的疏忽而造成傷害的個案佔最多 (73.2%) ,更有7個個案因窒息而死亡。其次是身體虐待 (14.7%),其中搖晃嬰兒症候群就有20例,更有2個個案因而死亡。

為嬰幼兒打造安全友善的生活環境

根據統計,大部分的加害者都是未明,已知的加害者裡最多的是父親,其次是母親,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員。這些孩童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最親密的人身邊,理論上應該是最安全的,但卻也是大部分傷害的來源。所以,有必要為嬰幼兒打造安全友善的生活環境。

新生兒為什麼不能搖晃?

1歲以內寶寶顱腦還在發育期,嬰幼兒的頭部約佔全身重量的25%,且嬰兒腦部比成人柔軟、脆弱,加上頸部肌肉較柔弱無力,所以在被搖晃時,會造成孩子脆弱的腦組織不停地和顱壁發生碰撞,從而導致腦部血管挫裂引起腦出血。

醫生表示,因為晃動而造成孩子的顱腦損傷屬於比較極端的案例,但是醫院每年都會收到這樣的病人,而且都是受傷比較嚴重的,有的甚至留下了終生的殘疾。

怎麼搖晃才正確?

特別提醒:正確地看護孩子,重要的一點就是「輕抱輕放」,在寶寶的頸部可自行挺直前,抱的時候務必以手掌託住其頸部。

正確的搖晃方式是將寶寶貼在大人身體上,大人靠腰部而不是靠胳膊來搖晃,讓孩子隨著大人一起輕輕搖晃,這樣是沒問題的。

千萬不要用胳膊搖晃寶寶,將寶寶離開大人身體晃過去又晃過來,甚至是掄過去掄過來。另外,不要上下劇烈抖動。

還有這些哄寶寶的危險動作,絕對要避免!

除了大力搖晃寶寶外,家長們還要警惕這些危險動作,萬萬不能做呀!

1)不要以劇烈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

2)在空中拋接寶寶。

3)將寶寶拋到床上。

4)抱著寶寶旋轉。

5)讓寶寶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

6)不要過度依賴搖籃,控制使用的時間與搖晃的程度。

總之,小嬰兒身體各處還很脆弱,千萬記得輕抱輕放。


爸媽營

安全教育專題推薦閱讀

點擊即可閱讀!

《一身冷汗!一條圍巾導致10歲女孩全身癱瘓!快看兒童圍巾安全!》

《Youtube 7分鐘陌生人測試,點擊量迅速過千萬!》

《超級棒!臺灣和美國防火逃生教育視頻,快給孩子們看!》

《高速上爆胎,只有這個方法才能保住命。。。》

《9個安全教育法則,解決孩子90%的安全問題!》

《愛孩子,就把他們「捆」起來!》

想免費閱讀更多精彩親子育兒文章?

關注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進入首頁。

在左下方點開【小鍵盤】,

在輸入框中輸入「目錄」,即可查看所有專題

如下圖所示:


關於爸媽營

爸媽營,是超過100萬爸媽訂閱的親子教育專業號。採用【專題制】,每日推薦一個深度專題。回復關鍵字,即可搜索超過3000篇的【親子教育資料庫】。

和爸媽們一起學習如何做爸媽!

爸媽營的微信號:bamaying

爸媽營的微博號:爸媽營

官方網站:www.bamaying.com

投稿郵箱:tg@bamaying.com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進入【親子遊微店】

↓↓

相關焦點

  • 臺灣虐童致死者最重可處無期徒刑
    臺灣虐童致死者最重可處無期徒刑   臺當局立法機構10日"三讀"修正通過關於加重虐童刑責的部分條文,規定凌虐18歲以下兒童或少年致死者,最高可判無期徒刑。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門統計的數據,2018年,臺灣地區虐童通報案件高達5萬9千多件。
  • 紅黃藍幼兒園涉嫌虐童,居然已經在美上市
    自從上海虐童事件之後,每一起事件曝光後都讓天下父母痛心不已!如今這樣喪盡天良的事件今天又一次曝光。根據新京報報導,昨晚開始,北京有十餘名幼兒家長反映朝陽區紅黃藍幼兒園的幼兒遭遇老師扎針、餵不明白色藥片,並提供孩子身上多個針眼的照片。
  • 幼兒園虐童事件盤點 虐童人員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2016年10月26日,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人民法院對2015年11月發生的四平市紅黃藍幼兒園4名教師針刺多名孩子案件宣判,判決4名被告教師犯虐待被監護人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至2年10個月不等。這起案件,也是《刑法修正案》(九)實施後全國首例虐待被監護人案件。
  • 虐童案主犯二審免死 受害人姑姑:臺灣司法已死
    虐童案主犯二審免死 受害人姑姑:臺灣司法已死 2013年01月29日 15:5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頻繁涉嫌虐童的紅黃藍,和「愛孩子」的兩位創始人-虎嗅網
    彼時,獲得資本市場青眼的史燕來,說了文章開頭的這句話。商業上的成功固然是外部性、沉甸甸的。然而時間僅過去了不到兩個月,這家國內首個獨立上市的學前教育機構就與「虐童」這個詞聯繫到了一起。如果說這次風波還無官方口徑確認,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絕不是紅黃藍幼兒園第一次踏入「虐童」的泥沼。今年4月,網上流傳一段視頻顯示,黃藍幼兒園大紅門分園一名老師抓著小孩胳膊提起後猛地放下,小孩後仰躺在鋪上。另一段視頻顯示,孩子們在上課時,一老師突然走到其中一名孩子身後,用腳踢孩子後背。
  • 攜程虐童案判了,這把「芥末」嗆醒了什麼?
    這起惡劣的虐童案不是第一個,或許也不是最後一個。一時的快感,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首要的,傷害如何平撫?虐童事件,是往所有為人父母的心裡都塞了一把芥末。事件曝光後,其中一個孩子的心理已經出現了問題,被醫院鑑定為應激障礙,需要心理疏導。想必,被虐孩童還處在「恢復期」。除此之外,低齡兒童「不會開口說話」、幼兒園教學不甚透明,也是造成虐童案頻發的誘因。早在1989年11 月20 日,《兒童權利公約》就在聯合國大會通過。
  • 臺灣虐童事件發酵引民眾怒吼 如何預防悲劇發生?
    中新網1月18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近期,臺灣社會接連爆發多起重大虐童事件,引發民眾怒吼要嚴懲!如何阻止虐童事件再發,真正做到對「虐童零容忍」,值得民眾及當局深思。圖為虐童情境照。(臺灣《聯合報》/記者蘇健忠 攝)虎毒不食子?
  • 臺灣公布偵辦虐童案新政策 檢察官第一時間介入
    臺灣公布偵辦虐童案新政策 檢察官第一時間介入 2019-01-24「中央社」報導,臺灣法務部門1月23日公布偵辦虐童案最新政策,重大虐童案件檢察官第一時間介入偵辦,6歲以下兒童死亡檢驗案件4月起實施死因檢核表,與臺灣衛福部門合作兒童死亡回顧計劃,避免類似死亡再發生。
  • 虐童事件頻發,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據了解,2017年11月22日晚開始,有十餘名幼兒家長反映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國際小二班的幼兒遭遇老師扎針、餵不明白色藥片,並提供孩子身上多個針眼的照片。隨後,北京警方展開調查,並於11月26日晚就該幼兒園疑似遭針扎、被餵藥一事進行了通報,涉嫌虐童的幼兒園國際小二班教師劉某被刑拘。
  • 這裡「虐童」!那裡「虐童」!原因是這樣的!
    又曝「虐童」案!又曝「虐童」案!!又曝「虐童」案!!!似乎「虐童」事件一直在媒體上就沒有間斷過,今天這裡「虐童」了,明天那裡又「虐童」了,此類事件層出不窮、頻頻發生,為什麼會連續不斷地出現這樣的事件呢?它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有虐童事件滋生的土壤和外部環境。
  • 臺灣虐童事件接連發生 輿論質疑社會安全網形同虛設
    新華社臺北1月18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臺灣連日來虐童事件接連發生,其中一名女童因家人毒打而不治身亡,引發社會強烈憤怒。臺灣輿論質疑建設多年的社會安全網形同虛設,呼籲在刑罰及社工、警政、教育上作出深入改革,真正把安全網拉緊。
  • 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涉嫌虐童 涉事教師被停職 教育部回應…
    23日該幼兒園除涉事班級外其他班級正常教學,涉事班級僅有個別孩子上學。 記者了解到,接到報警後,北京公安機關對相關幼兒進行法醫鑑定、固定相應證據,同時對涉事幼兒家長以及園方負責人、涉事班級教師等進行詢問、調查,並提取了監控視頻等證據。 目前,多部門正聯合對此事件進行調查,是否存在虐童及猥褻情況仍待調查取證。
  • 威創股份旗下金色搖籃幼兒園涉嫌虐童 股價放量大跌
    受旗下幼兒園教師針扎幼童事件影響(天津大港金色搖籃幼兒園孩子被老師針扎最新:涉事幼師被拘),威創股份開盤暴跌超8%,盤中一度逼近跌停,截止發稿跌2.73%。值得注意的是,該股今日開盤短短一小時,就超過昨日全天的成交量。
  • 臺灣新北一私立託育中心涉虐童案引爆關注
    中新社臺北1月10日電 (記者 張曉曦 劉舒凌)臺灣新北市永和私立淯薪託嬰中心9日爆出涉虐童案,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新北市議員張維倩9日公布的影片顯示,私立淯薪託嬰中心人員用木鍋鏟擊打幼童足底、禁閉於櫥櫃中,涉嫌虐打兒童。
  • 虐童!又是虐童!用這25個問題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不要只問「今天過得怎麼樣?」
    ,留給我們的陰影還沒散去,昨天又看到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再次讓人出離憤怒。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著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事情?事情還在發酵,我們在等真相的同時,也許最該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了解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保持順暢的溝通對話,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那句簡單的「你今天過得怎麼樣」,已經遠遠不能作為庇護孩子的護身符。
  • 有孩子在讀幼兒園的家庭注意了,又曝光一起幼兒園虐童事件!
    紅黃藍幼兒園涉嫌虐童整個事件真的是讓當事人的家長傷透了心,在優生優育的今天,培養一個孩子的途徑,不再是以吃飽長大為目的了。朝花幼兒園涉嫌針扎虐童幼兒園的虐童事件屢發,作為家長來說,已經喪失了對幼兒園的基本信任。只有變被動為主動,時時關注幼兒園的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這樣才能避免發生更大的錯誤!
  • 長春幼兒園老師虐打男童,警方已經立案,虐童事件引人深思
    11月27日,吉林長春新學都幼兒園一家長稱給孩子洗澡時,發現孩子身上多處淤青且伴有紅腫。查看幼兒園監控發現孩子被老師孤立,並對其又掐又打。據家長稱起因是孩子不吃飯,該老師也已經承認有打孩子的行為。對此幼兒園回應稱,涉事老師已停職,目前警方已立案調查。
  • 攜程親子園虐童又爆新視頻,娛樂圈媽媽都坐不住了!
    這幾天,攜程虐童一事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幼兒園老師的惡劣行為,幾乎刷新了觀眾對這個行業的認知。餵2歲孩子吃芥末,導致幼童腹瀉住院。拽耳朵,並把孩子推到桌角。孩子的媽媽們情難自控,只為了給孩子們討回一個公道。有關部門閃爍其詞的表現,卻讓網友十分不滿。同樣的事情,評論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
  • 今日話題:幼師虐童怎麼就成了「尋釁滋事」
    但這恰恰反映了虐待兒童在中國遭遇到的法律困境。一、刑法中無「虐童罪」,只能拉「尋釁滋事罪」出來站臺1、刑法中並沒有「虐童罪」讓網友義憤的是,溫嶺幼教如此惡劣又明顯的虐待兒童行為,為什麼要以涉嫌「尋釁滋事罪」而不是涉嫌「虐待兒童罪」拘留呢?遺憾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並沒有「虐童罪」只有「虐待罪」。
  • 把孩子當搖錢樹的父母們,虐童絕非家務事
    近些年,父母利用孩子撈金的現象屢見不鮮,每當網絡曝出類似的新聞,都會引起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也一次次觸痛社會神經。父母畸形的金錢觀,讓天真爛漫的孩子成為父母「近水樓臺」的資源。「2歲半50斤」「3歲70斤」,當然也有網友不以為然:「小孩是人家自己的,想幹啥就幹啥」「網友管得太寬了」。在現實利益的誘惑和吸睛流量的催動下,很多孩子的生活已被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