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高線公園
項目地址:紐約市曼哈頓區西部
第一部分:甘斯沃爾特街到第20街
第二部分:第20街到第30街
第三部分:火車站西部,第30街到第34街
項目面積:總計2.88 英畝
第一部分:1.13英畝,9個街區,長度0.9千米
第二部分:0.87英畝,10個街區,長度0.8千米
第三部分:0.87英畝,長度0.7千米
景觀設計: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事務所(詹姆斯康納~)
建成時間:第一部分於2009年6月7日開放
第二部分於2011年開放
第三部分於2014年開放
前言
希望大家原諒我的囉嗦,因為高線公園這項目太**了,它的三個階段的開放分別拿下了2010年和2014年的ASLA獎項。這次我就不把三個階段分開說了,因為都是由詹姆斯康納主持設計的,可以說設計理念什麼的也沒有怎麼改變,但都很棒就是了。另附,這一次的圖片可能會很多,但是真的沒有找到平面圖(慚愧)。
設計大環境
歷史背景:1930年因為有運送周邊的肉類加工廠產品的需求,而又不能妨礙下方的交通,所以建造了30英尺高的高線鐵路,用以運送產品。自最後一趟列車在1980年運行之後,鐵路線被廢棄了長達25年之久,許多人們都想要將這條已經失去價值的鐵路拆除,但是被擱置的期間,許多長出的野生植物被一些紐約人發現,並引發了他們想要將其建成一座公園的想法,1999年,高線之友組織成立,該組織致力於保護高線鐵路並將它改造成一個傑出的公共公園。這才使得高線鐵路一直得以保存,直到被改造。(不得不說高線之友和高線鐵路之間也是有可歌可泣的故事的,這個等以後再說吧)
地理條件: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西側,這裡寸土寸金啊!
地形限制:鐵路抬高的建築結構給設計師設置了諸多限制,比如構架上下部分都暴露在外部,會受到風、低溫等氣候條件的影響;建築構架最小處寬度為9至15米,厚度為46至61釐米,給局部布景造成困難;由於私有財產所有權的關係,難於為公眾提供新的臺階和電梯等通達途徑等。
設計需求:在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環保材料和技術,確保短期和長期公園的維護和運行。將原本的工業線路打造成休息公園,以適應野生、栽培、親密和社會的需要。保留高線奇怪的野性特徵,並為人們帶來舒適的體驗。
設計理念
尊重場地自身的特色:發現高架鐵路之美
它怪異和線性的造型;它崇尚的簡潔實用主義;它同時具有的私密和開闊的空間;以及它自然形成的財產——野生植物(草甸,灌木叢,藤蔓、苔蘚,鮮花)與碎石,鋼鐵和混凝土混雜在一起。運用當地的野生植物來和硬性的鐵軌等結合,並且通過提供多種休息方式來為人們提供休閒和娛樂的地方。
解決方案的三個方面:
發明一個新的步行系統,它由線性的水泥和木板連接而成,特製的錐形邊界線似乎是在允許水的自由流動(雨水將收集起來用於灌溉);並且將有機綠色植物和硬質材料混合進行應用。其實也是對場地的保護和改造,這種將植物和道路混合起來的做法,創造了一個散漫的,令人沉浸其中的結構,人們可以在景觀中悠閒的漫步,而不是只能遠距離的去感受它。通過加入多種構築物提升它的延續性,使人感覺置身在一個壓力較小的空間。長長的樓梯,蜿蜒的步道和隱藏在路旁的壁龕,都使得人們放慢步伐。(簡潔一點就是,大家別跑,多看看多歇歇)減少讓景觀變得更大加明顯的趨勢,(畢竟曼哈頓寸土寸金...)尋找一種可以替代高線的更精細的尺寸。使得景觀中有機和無機交互,私密空間和開放空間交融。將景觀沿著一條單一的線進行展開,使條線穿越曼哈頓眾多具有紀念意義的景觀和哈德遜河。
線性設置
由於高線鐵路本身就是線性的,所以用線進行設計理所應當,只不過科納是將線變成了條狀的混凝土板,再結合地理條件使它們之間留有開放式接口,接縫被特別設計成錐形,植物可以從堅硬的混凝土板之間生長出來。鋪裝系統的設計與其說是步道,倒不如說是一種犁田式景觀,這種混雜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無旁觀者的距離感。
當地植被
設計師精心挑選了210種多年生植物,草類,灌木和喬木,以便建立一個本土化,具有彈性,並且低維護的景觀空間。這些植物建立在現存的自發形成的景觀之上,並在特定的環境條件和小氣候條件下生長。
陽光躺椅
巧妙的利用了當地的鐵軌,設計了可以自由移動的躺椅。
階梯式觀景臺
這個看的其實使街景,結合上面說的,康納的有個設計理念是「節奏緩慢」你再看看這些節點,是不是有些感覺啦?畢竟這個線性公園不是很大,兩邊寬度不過9米,而這些設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嘿!坐下休息會吧,多玩會~
切爾西灌木叢
這裡運用的全部是當地的植物,這裡也是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過渡地帶。
階梯觀景臺
在高線平臺上又搭建起幾層階梯,為人們帶來更好的視野和休息的區域。
橋上橋
在本身就高的高線平臺上拆除了一段鐵路,並且換上了高於高線路面8英尺的金屬橋,給人們更遼闊的視野。
光景框
這是為了紀念高線上以往的廣告牌,無論在那裡看這裡都各成一景。
弧形座凳
沿著原本路線的線性座凳,別問,再問還是那句話:別跑!歇歇!
街景觀景臺
也是把原來的高線路面拿掉了,嵌入了一處更方便的觀景處。
兒童活動區域
這是第三階段的景觀了,遺憾的是我沒有找到第三階段的實景圖,可能是一位內相比於前兩個階段,第三階段並沒有那麼驚豔了吧~
隨處可見的藝術活動
原本的廢棄鐵路經過改造,不但為人們提供了休閒的去處,也為藝術活動的舉行提供了場地,在這裡有隨處可見的藝術活動和藝術作品。使得紐約市,尤其是高線附近,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
文末
高線公園自從開放以來,贏得了大量的讚譽和好評,得到了附近的居民、遊客、設計評論家,甚至是最憤世嫉俗的紐約人的鐘愛,並且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高線公園的建成也為周邊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可以說這個項目實在是成功.......(其實一個項目即使是分三階段但是能奪得兩次ASLA獎項,大家也可以知道是多麼優秀了。)
這個項目非常棒,也得到了公眾的極大認可,可謂實至名歸。
——2010年ASLA評審委員會
地下岑石,天上岑漢~~
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