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與紐約歷史文化交融的高線公園

2020-12-17 人民日報

談起紐約的公園,大多數人會想到優雅高貴的中央公園,但真正的紐約客不認為中央公園能代表紐約,因為它的形成和發展完全與紐約市政的發展迥異——著名建築史學者馬修·波斯託(Matthew Postal)如是說。

馬修·波斯託,建築歷史學家

瓦薩學院學士,紐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

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博士,紐約地標保護委員會研究員

《紐約市地標指南》和《曼哈頓十大建築漫步》合著者

而由荒廢的高架鐵道改造成的一座結合行人步道、野生景觀、人造庭園的空中花園High Line Park,波斯託站在高線公園上聲稱「這就是紐約」,並形容它「既醜陋又有趣」 。

從這地面高起30英尺的高架空間環顧四周,除了雜亂紛沓的樓頂和時尚消費的大型廣告刊版外,這裡可以看到19世紀20世紀初的工業區紅磚建築,也可看到世界頂級建築師們相互較勁的所謂現代建築,還有哈德遜河夕陽餘暉的河景,更可看見該都會區快速變化的軌跡。

當然時不時還會看到些肆意揮灑的現代派畫作或裝置藝術。

不經有心人提點,還真看不出其所以然來。

公園第一期已於2009年6月對外開放,遊人可以享受自甘斯沃爾特街(Gansevoort Street)至20街的景致。

現在「高線公園」由紐約市政府所擁有,管轄權則歸於紐約市的公園及文娛局(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Parks & Recreation)。

至於公園的保育與營運,則由「高線之友」負責,以私人基金應付基本開支,其中70%經費來自捐款。

高線公園望去雖然醜陋,但它的誕生確是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且與曼哈頓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在許多人眼中它是美的,且備受紐約居民的呵護。 原建於30年代的High Line高架貨運鐵路運行至50年代後,因公路的發達而遭荒廢。

直至90年代,軌道上已野草叢生,成立於1999年非營利的私人機構「高線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拍攝一系列高線專題照片,喚醒紐約客重新認識這個被遺忘的地方。

荒廢了二十多年後,大家才發現鐵道上竟長出野生的花草與樹木,並隨著四季產生不同的變化。高線之友與一百多個私人與團體共同向紐約最高法院陳情,並舉出巴黎在1990年代將廢棄的高架鐵道開放成公共空間的案例,成功地說服紐約市政府將佔地6.7英畝的高架鐵道交還給市民;紐約市政府也於2002年,指定高線將作為市民未來的休閒公共場所。

為了集思廣益,「高線之友」在2003年舉辦了一個國際設計競賽,自數百件參賽作品中選出紐約市建築師Diller Scofidio + Renfro與紐約景觀建築師柯納(James Corner),規劃成一個結合彎曲混凝土鐵道與自然植被的景觀,並運用固定和可動式的座椅、燈光等設計手法塑造這座公園調性。

整個高線從曼哈頓下城西區甘斯沃爾特街(Gansevoort St.)穿越第10大道到30街,往西橫向至西邊快速道路(West Side Highway)再往北通到34街,也就是從肉類加工區(Meatpacking District),經過雀兒喜(West Chelsea)和西中區(Hell's Kitchen)。

2009年夏天,空中花園一期對外開放,2011年和2014年,第二、第三期工程完工。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參觀。

公園也舉辦常態性市民活動:自然之旅、天文觀星之旅、藝術之旅、建築之旅、音樂會等,還有帶小朋友玩30年代街頭常見的遊戲。

高線鐵道的輝煌與衰敗

在19世紀中葉第10大道曾被稱為「死亡大道」(Death Avenue), 因為從上州運牛奶肉類及其他貨品進紐約市的火車在第10大道奔馳,與擁擠的行人及馬車造成的許多傷亡意外。於是在1930年代紐約州花費了相當於今天20億美元的經費將鐵軌架高和地下化。

在預定建設公園的這段高線鐵道穿過八至十棟建築,現在高線公園只穿過兩座建築,一座是位於西14街高線大廈(High Line Building),一個是雀兒喜市場(Chelsea Market)。

高線大廈(High Line Building)

雀兒喜市場(Chelsea Market)

建築史學家馬修波斯託描述當年這裡繁忙的景象:雀兒喜市場與相鄰的建築當時是Bisco公司小麵包工廠,內部有40座爐灶生產供應了全美四分之一的Biscuit小麵包,從今日寬廣的鐵軌,估計當時能有三條軌道同時運轉,可想像車廂拉入廠區裝貨卸貨的繁忙盛況。

但50年代以後美國貨運漸漸以公路卡車為主,Bisco公司也因運輸考量於1958年遷往新澤西,高線鐵路逐漸沒落,80年代送走最後一班列車後就走入歷史。

90年代許多人因商業利益想將之拆掉蓋成大樓,拆除的聲音鏗鏘有力,幸好當地居民和民間團體如「高線之友」的奔走請願,才被保留了下來。2006年,在「高線之友」及彭博市長的努力下,歷史遺蹟得以保留,將其打造成綠色長廊式休閒公園。

(來源:artvoi藝術星球)

相關焦點

  • 高線公園:倫敦、紐約工業遺存變身空中藝術街區
    倫敦「潮汐公園」。雪梨「貨物線」公園。紐約「高線公園」上放置的藝術作品。巴黎「綠蔭步道」。(均資料照片)製圖:李潔■本報記者 王筱麗■倫敦首座高線文化公園,「潮汐公園」一期日前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半島對外開放。
  • 雪梨The Goods Line,繼紐約高線公園後的又一軌道遺產改造典範!
    為了不讓其淪為了現代城市的汙染源,一些建築師們將它們改造成公園,用生命的綠色回報那一個崢嶸的時代。其中最成功的當屬紐約高線公園。20世紀80年代時,有人提議希望能夠拆除紐約廢棄的高線鋼架結構,後來附近市民自發組織的「高線之友」團體推翻了拆毀高線鐵路的議案,才推動了公園的規劃建設。如今這條獨具特色空中花園綠道,為紐約曼哈頓西區贏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成為設計界和舊城重建的典範。
  • 紐約中央公園,歷史滄桑,一座城市的靈魂
    在世界市政規劃史上,像紐約中央公園的規劃者一樣富有前瞻性的實屬鳳毛麟角。紐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是美國第一個城市景觀公園,紐約人希望這座城市在文化上能與歐洲大城市倫敦和巴黎相媲美。紐約郵報編輯,詩人威廉·卡倫·布萊恩特,景觀建築師唐寧等很多有影響力的紐約人認為表示紐約需要一個大型的公園,一個可以露天駕駛的地方,就像巴黎的布隆森林和倫敦的海德公園。1853年,紐約州議會徵用了把從59街到106街的700英畝土地,耗資500萬美元用於曼哈頓市中心區域建造公園。選址於此的主要動機之一是可以提高了周圍建築的土地價值。
  • 30萬平米八裡橋公園成長安街延長線上漕運歷史文化主題城市公園
    近日,記者從朝陽區了解到,位於長安街沿線的八裡橋公園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改造後的八裡橋公園面積30萬平米,更加融入了漕運歷史文化,呈現 「一軸、八區」的空間結構,成為一處集歷史傳承、漕運文化再現、綠化美化、健身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漕運歷史文化主題城市公園。
  • 合肥打造中央公園,面積是紐約中央公園2倍,大湖名城新名片
    城市裡的公園綠地是讓人稀罕的,一座城市的美好在於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地處中部省份的安徽省會合肥就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小城市,這座城市即將打造的一座駱崗中央公園值得期待。說起中央公園,就不得不說美國紐約的中央公園。
  • 紐約城市通票哪種好
    使用紐約城市(The New York Pass)通票遊玩,看紐約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思想的自由度,使人們在這裡既可以徜徉在大都會博物館人類文化藝術長廊中,品味各國藝術大師高貴純淨的傳世之作,也能看到光怪陸離、熱鬧喧囂背後所隱藏的陰暗怪異甚至醜惡。
  • 盤點全球「高線公園」,輕軌變公園,是進步了嗎
    高線公園,說的簡單直白一點,就是由輕軌鐵路高架橋等改造而成的公園。而全世界由此改造的高線公園有很多,我們接下來一一欣賞下。1紐約高線公園紐約高線公園是位於曼哈頓的空中花園,利用的是廢棄30年的鐵路貨運專線,建成獨具特色的空中花園走廊,成為國際設計和舊物重建的典範。這條高架路從紐約市直通到曼哈頓西城區第30街區,總長約1.5英裡,形成了全新的哈德遜河畔城市公共景觀。
  • 拒絕高線公園,巴黎將廢棄鐵路打造成獨一無二的「城市秘境」
    政府開始越來越多嘗試拯救廢棄鐵路,讓它們重新成為城市環境的一部分。紐約的高線公園是最著名的案例,通過一套完整的公園設計理念,這個項目把這條19世紀紐約高架鐵路改造為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間。日本的 Log Road Daikanyma 項目則把東急東橫線軌道轉移到地下,把空出來的地上線性空間打造成了性格統一的都市樂活步行街。
  • 每日一點:高線公園景觀案例分析
    設計大環境歷史背景:1930年因為有運送周邊的肉類加工廠產品的需求,而又不能妨礙下方的交通,所以建造了30英尺高的高線鐵路,用以運送產品。自最後一趟列車在1980年運行之後,鐵路線被廢棄了長達25年之久,許多人們都想要將這條已經失去價值的鐵路拆除,但是被擱置的期間,許多長出的野生植物被一些紐約人發現,並引發了他們想要將其建成一座公園的想法,1999年,高線之友組織成立,該組織致力於保護高線鐵路並將它改造成一個傑出的公共公園。這才使得高線鐵路一直得以保存,直到被改造。
  • 定州城市工業主題公園明年建成!
    2019年12月定州城市工業主題公園規劃曝光,2020年5月定州工業主題市政公園規劃在項目建設現場正式公示。自定州鐵西將建設文化主題公園新地標的消息以來,全市社會強烈關注,人民熱切期盼。
  • 國家文化公園:美好生活的漸進線
    國家文化公園依託歷史文化資源,依靠自然生態底色,借力創意文化資本,是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共生的文化共棲地,能夠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文明價值和傳統特色。國家文化公園以文化為精神紐帶,以生態為自然基底,將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自然命運共同體意識,休戚與共的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以及利益交融、安危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與美好生活方式緊密連接,能夠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讓人民群眾在自然景觀的徜徉和山水風情的遊覽中,感受國家形象的偉大、民族符號的精彩、歷史故事的震撼,從而提高民族文化認同。
  • 觀廈門鐵路文化公園盤點國內外鐵路主題公園前世今生
    廈門鐵路文化公園示意圖隨著城市的擴張,企業的轉型,很多原來位於市中心的鐵路線和廠礦企業貨運線陸續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些身居鬧市的鐵路線如何廢舊再利用,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在公眾的印象中,鐵路沿線環境一直是髒亂差的代名詞。
  •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著力打造四大歷史文化風貌片區
    成都市人大代表、武侯區區長林麗: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著力打造四大歷史文化風貌片區 1月22日,成都市人大代表、武侯區區長林麗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的一年是武侯「兩區」(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先行區、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示範區)建設的攻堅之年,武侯區確定了三個方向的工作計劃,將地區生產總值的目標定為增長7.1%,奮鬥目標7.3%。
  • 穿越3000年,西安再現城市CLD歷史文化生活區
    而且縱覽全球發達國家,每一個著名的城市都有CLD發展的印記,例如紐約曼哈頓的中央花園、倫敦海德裡公園、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都以優質的城市硬體配套和絕佳的地理優勢,成為城市富豪階層與新貴族的聚集地。
  • 上海和紐約比,還缺了點什麼?
    在紐約,相比於新貴雲集的港灣復興Hudson Yard或是藝術街區Tribeca,環繞著中央公園盎然景色和第五大道繁華商業的曼哈頓中城與上東區區域匯聚了紐約乃至於整個世界的價值最高的高尚住宅,也是紐約蘊含人文歷史的中央生活區。
  • 國內最大的城市公園,是紐約的中央公園的「翻版」,風景宜人
    紐約的中央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園,在它的中央有一個美麗的大湖。此外,在重慶也有這樣一座公園,叫做重慶中央公園,其布局類似於紐約中央公園,不知道是學紐約的。沒有一座公園能與重慶的中央公園相媲美,很多人都認為重慶的中央公園是紐約的「翻版」。
  • 世博會澳門館展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圖)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是澳門最大的特色。」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上海世博會澳門籌備辦公室主任楊寶儀這樣概括澳門參加世博會所要展示的內容。  即將於五月拉開序幕的上海世博會,澳門分別向世人展示澳門館「玉兔宮燈」和原型比例複製的百年當鋪「德成按」。
  • 重慶Ying「巨無霸」公園的面積是紐約中央公園的6倍
    重慶將迎「巨無霸」公園面積是紐約中央公園的6倍,預計將於建成重慶市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公認的第一線城市,經濟繁榮,交通便利。近年來,重慶市非常受年輕人們,重慶是網紅城市,境內有許多著名景點。
  • MLB(美職棒大聯盟)球隊隊徽:歷史、文化、城市與精神的交融!
    MLB(美職棒大聯盟)球隊隊徽:歷史、文化、城市與精神的交融!
  • 上海有座「精品公園」,門票免費,媲美靈石公園,乘隧道八線可達
    上海作為一個現代城市,不僅經濟高度發達,而且有傳統文化,它人力資源豐富,城市風格迷人,也是一座繁榮的城市,在上海,除了現代景觀,公園在上海佔據了非常高的比重,今天說的是上海有座「精品公園」,門票免費,媲美靈石公園,乘隧道八線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