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追溯到 VAIO 新電腦帶著獨顯的時代,還是 VAIO Fit 14 時代,以及更早的 VAIO Z118 時期。那個時候的 VAIO 總是小巧而強大,當然,也昂貴。
雖然後來獨顯在很長一段時間缺席 VAIO 電腦,但一直陪伴著 VAIO 的,還有 VGA 接口,這個許多 00 後看了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畢竟這個接口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不過時代在變化,有 Yesterday Once More,也有 Time to Say Goodbye,在 VAIO 不久前推出的侍 14 筆記本上,獨顯在 VAIO 上昨日重現了,而 VGA 接口則和老 VAIO 擁躉們說了再見。
獨顯回歸,是因為遊戲嗎?
在侍 14 上,VAIO 給它配一塊性能不錯的主流獨顯 GTX1650Ti,這讓它有了一定的遊戲能力,大型網遊,中型單機大多能能勝任。
不過細究起來,從未出品過遊戲本的 VAIO 讓獨顯回歸,顯然不是為了遊戲性能。
14 英寸本的定位,是在儘量小的尺寸裡放置儘可能強的性能,這和先前 VAIO 產品小巧強大定位一脈相承。前面提到的 VAIO Z118 就是這樣的經典機型。
這款 10 年前的設備,有著 256GB 的 SSD 硬碟,GT330M 獨顯,碳纖維和鋁鎂合金機身以及 92% NTSC 廣色域屏幕。同時,它在 13 英寸的機身裡把重量控制在了 1.4 千克之內。當然,它的價格也是貴到有點兒離譜—— 2 萬元左右,還是十年前的 2 萬元。
時過境遷,十年之後,現在市面上用 GTX 系列的獨顯 14 英寸本並不多見,侍 14 則是 7-9K 檔價位段裡為數不多的選擇。
多年以前的 VAIO Z 系列定位肯定不是遊戲本,它是為了給對性能更有要求的商務人士更高階的選擇。
這十年前,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社會職業分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少新興的職業群體開始崛起和擴大。
比如設計師,攝影師,視頻工作者對生產力工具愈發有需求,相比於普通商務人士的需求,性能在此需要更上一層樓。
而這些人士,其實此前也會是 VAIO 的用戶,這些用戶群也越發壯大。
英特爾 11 代酷睿 i7-1165G7 搭配 GTX1650Ti 的組合跑 PCMARK 10 能夠達到 5400 分級別,這要比不搭配獨顯的 10 代酷睿跑分高出兩檔。這個性能不光是勝任部分遊戲,在使用 Ps、Pr 等軟體處理圖片視頻的效率也會高得多。
這裡可能有人問了,為啥不像之前那樣,在 13 英寸機型裡面加強性能?
實際上,筆記本生產製造是一門權衡的藝術,尺寸小了,散熱空間也小了,風扇尺寸,熱管尺寸都得閹割,到頭來配上了性能更強的 CPU 和顯卡,但散熱跟不上,性能也發揮不出來。14 英寸機型也可以塞下更多的電池,更大屏幕,這對移動辦公體驗大有裨益。
因此,在 13 英寸商務本,和 15 英寸遊戲本之間,14 輕裝性能本隨之出現。很多人把這個尺寸這類配置的電腦稱之為設計師筆記本,這當然是突出了它的典型用戶,但實際上,VAIO 侍 14 這樣的產品更像是萬金油設備,從商務文檔,到圖片視頻處理,再到中度遊戲都能勝任。
在這款電腦上獨顯的回歸,本質上,是因為需求產生新市場空間,和新產品形態,而獨顯,是新產品形態的具象表現。
這或許是一種「爺青回」,但更是一種「時代的召喚」。
雖然侍 14 取消了 VGA 接口,但 VAIO 一直給 VGA 斷後
侍 14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變化是 VGA 接口的取消,作為業內極少數還在保留 VGA 接口的電腦廠商,VAIO 在侍 14 上取消這個接口也值得玩味一下。
VGA 接口的出現,是因為早先的 CRT 顯示器,也就是那種「大屁股」顯示器只能接收模擬信號輸入,而 VGA 接口就是顯卡輸出模擬信號的接口。到了現在液晶顯示器時代,新顯示器們可以直接接收數位訊號,所以就有了更先進的 HDMI 接口,當然早期的一些液晶顯示器在過渡階段也有 VGA 接口,通過轉換器來把模擬信號轉成數位訊號,顯示在液晶屏幕上。
可以這麼說,設備還在保留 VGA 接口只是因為向老舊設備的兼容。
曾經用大屁股顯示器插著 VGA 接口玩 CS1.5 的時代,已經是一段記憶。
作為出現了 33 年的接口,VGA 在現今看來不能繼續支持我們膨脹的視聽需求了。
首先,VGA 接口最高只能傳輸 2K 級別視頻畫面,雖然大多數時候是夠用了,但是現在 4K 視頻和遊戲,乃至 8K 的多媒體內容都開始出現了,VGA 顯然還是只能面向過去,無法兼容未來。
在顯示器上做一個 VGA 接口倒還好,因為顯示器基本上不會追求極致輕薄。但是筆記本電腦就不一樣了,對於想要做到輕薄便攜的筆記本來說,在 HDMI、USB Type-A 和 USB Type-C 等等接口當中,VGA 接口顯然是最大隻的,這對機身設計提出了不小的挑戰,當然,也有像 VAIO SX12 這樣挑戰成功的案例。
更關鍵的是,消費電子換代周期較快,如今帶著 VGA 接口的新顯示設備已經不多了,並且其中絕大多數還是低端產品,並且這些產品和之前 VAIO 電腦帶 VGA 接口的邏輯類似,只是為了向後兼容,而非第一選項。
當然,最最關鍵的是,新接口們是在太強大了。
不管是最新的 HDMI 2.1,還是 DP 1.4 接口,都已經支持到了 4K 120Hz 或者 8K 60Hz 視頻傳輸了,基本上現在多媒體內容的天花板就是這個級別,剛剛發售沒多久的 PS5 和 Xbox Series X 都開始支持 8K 遊戲了。
甚至現在主流的 HDMI 2.0 ,都要比 VGA 強大很多,如今 VGA 接口不可替代的場景差不多僅限於某些專業的 CRT 顯示器。
從這個角度來看,VAIO 過去一直在輕薄本上保留 VGA 接口,更像是一個「斷後」的角色,是陪伴一個老技術最後一程。
這也是符合 SX12 這類設備定位的,在某些商務場景,比如連接老投影儀的時候,VGA 還是很有用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VAIO 的各種機型也在積極擁抱更新的接口技術,比如雷電 3 接口。
在時代的某個斷點,某個具體產品上,其實能看到的信息往往不只產品本身,還有產品所採用技術代表的時代趨勢,所捨棄技術對應的代際變化。
相比於蘋果等廠商在接口上的激進選擇,作為一家日系廠商,VAIO 給舊技術留了相當充足的隱退時間,直到需求真正式微。當然,在售的 VAIO 筆記本裡面依然有支持 VGA 接口的筆記本,可以說,在「斷後」這件事上,它做得非常盡職了。
而侍 14 的定位其實是新興的 14 英寸設計師筆記本市場,而非正統商務本,自然對於 VGA 接口的需求不那麼強。
獨顯回歸到 VAIO 筆記本上,VGA 接口開始消失,它們同時發生,在「爺青回」的同時還「爺青結」,說到底其實都是用戶的選擇,用戶想要更好的體驗。